第一图书网

毛泽东五回韶山

张,张德兵 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5  

出版社:

陕西人民出版社  

作者:

张,张德兵 著  

页数:

378  

字数:

330000  

内容概要

毛泽东走出张关求学期间,曾多次回到韶山。当他走上革命道路后,仅回过五次韶山,但每一次回乡的意义都非同一般——  1921年,28岁的毛泽东第一次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韶山冲,一是为父母扫墓,二是说服全家跟他出去干革命。  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偕夫人杨开慧以养病的名义再次回到韶山,领导和开展韶山的农民运动。  1927年,为了考察农民运动,34岁的毛泽东以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的身份,徒步在湖南农村考察了32天。  1959年,66岁的毛泽东在建国后第一次以主席和游的双重身份回到阔别32年的韶山,挨家挨户地走访调研,为即将召开的“庐山会议”准备第一手资料。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刚刚拉开序幕,73岁的毛泽东第五次回到了韶山。这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回韶山,在滴水洞的别墅里住了12天。

书籍目录

九日东升 韶山出了个毛泽东上下求索 初期的革命运动一回韶山 引导全家投身革命二回韶山 播火家园初染红三回韶山 风雨故园起农潮四回韶山 别梦依稀故园情五回韶山 晚来乡思情更深珍贵遗物 风范长留在人间

章节摘录

插图:文七妹虔诚地信仰佛教,她不但自己信,而且还把“积德”、“行善”、“因果报应”等观念和思想灌输给孩子们,让孩子们跟着她一块信佛。每逢初一、十五,文七妹便和毛泽东在堂屋的神龛前摆放香烛祭品,虔诚地向菩萨跪拜和祷告。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是个性非常突出的人物。看他生前的照片,身板硬朗,目光冷峻,瘦削而棱角分明的面孔,饱经风霜,透出一种刚毅、倔强之气。毛顺生不信神佛,这使文七妹和毛泽东感到失望和伤心。当毛泽东九岁时,曾经同母亲认真讨论过父亲不信佛的问题。从那以后,他们好几次想把毛顺生转变过来,不但没有成功,反而遭到毛顺生的责骂。在他的责骂之下,文七妹和毛泽东只好退让,另想办法。毛顺生早年和中年不仅不信佛,也不迷信风水,他坚信只有靠勤劳和血汗才能摆脱贫困,振兴家业,而祈求神佛保佑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也不见得有什么实效。故妻儿劝他信佛,他便报之以谩骂。他一生务过农,当过兵,经过商,数易其职,在毛氏家族中,算得上是经过风雨、见过世面的人,任何困难和挫折都压不垮他。凭着自己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毛顺生硬是把一个父亲交给他的“烂摊子”变成了一个像模像样的殷实之家。他不仅还清了债务,赎回了田产,而且还大大地发展了家业。原来的5间半茅草房,在他手里也改建扩充成了13间半瓦房。至此,毛顺生这个从奋斗中站起来的“强人”,完全可以说上不愧对祖宗,下不愧对妻儿。毛顺生信佛,是晚年的时候。有一天,他出去收账,路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猝然遇见人,慌忙逃跑了。这使毛顺生感到吃惊。对于这次脱险的奇迹,他后来想了很多。他开始觉得,是不是得罪了神佛。从此,他开始敬佛,有时也烧些香。但他只有处境不顺当的时候,才求神拜佛。毛泽东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父母性格迥异的家庭中。父亲暴躁、专制而又自私,母亲温和、善良而又无私。


编辑推荐

《毛泽东五回韶山》中的五回韶山是指:一回韶山引导全家投身革命一个人半分不算光荣、全家革命更是英雄。作为职业革命者,毛泽东在长沙积极发展党团员的同时,也沒有忘记动员自己的家人参加革命……二回韶山 一播火家园初染红从乡亲们的谈话中,毛澤东深深感到贫苦农民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积极性。如果没有广大农民的参加,中国革命是断然不能成功的。在韶山冲,毛泽东亲手点燃了一把烈火……三回韶山 风雨故园起农潮毛泽东铿锵有力地立下誓言:“二三十年革命不成功,我毛润之就不回韶山!”四回韶山 別梦依稀故园情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五回韶山 晚来乡思情更浓毛泽东此次回故乡,是绝对保密的,当时的大多数中央领导,只知道毛泽东到了湖南,却不知道他身在何处。社会上传言毛泽东“失踪”十多天,是专门到滴水洞里策划重大政治行动……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毛泽东五回韶山 PDF格式下载



书到,马上读完。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