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

达尔文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4-03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达尔文  

页数:

494  

字数:

386000  

译者:

褚律元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1831年12月,达尔文以船长随伴身分登上英国海军舰艇小猎犬号,开始为期5年之久的科学考察之旅。通过这场航行所做的自然观察,他在20年后发展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革命性进行理论,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达尔文无疑是一流观察家,他在《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中细致地描述了沿途所见的动植物、地质、部落等,用笔生动有趣,在逻辑和科学思维上更是令人惊叹。阅读达尔文亲笔记录的这场冒险之旅,可使你见识到第一流科学产生的谜人过程。

作者简介

达尔文(1809-1882),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1825年至1828年达尔文在爱丁堡大学学医,后进入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后,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历时5年(1831-1836)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搜集了动物、植物的地质等方面的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佛得角群岛的圣杰各岛第二章 里约热内卢市 第三章 马尔多纳多第四章 从内格罗河到布兰卡港 第五章 布兰卡港第六章 从布兰卡港到布宜诺斯艾利斯第七章 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圣菲第八章 东班达与巴塔哥尼亚第九章 圣克鲁兹、巴塔哥尼亚与福克兰群岛第十章 火地岛第十一章 麦哲岛海峡——南方海滨的气候第十二章 中部智利第十三章 奇洛埃与乔诺斯群岛第十四章 奇洛埃与康塞普西翁:大地震第十五章 科迪勒拉通道第十六章 智利北部与秘鲁第十七章 加拉帕戈斯群岛第十八章 塔希提与新西兰第十九章 澳大利亚第二十章 基林岛——珊瑚结构第二十一章 毛里求斯,回英国附:专业名词译名对照

章节摘录

  今天过得很惬意,但“惬意”一词并不足以描述一个首次独自在巴西森林中漫行的自然学家的感受。  在南美大草原,我们已见到一个断面,说明是较晚形成的平原,其中有许多巨型陆地动物的骨化石,引起我们的巨大兴趣。  显然,陆龟是听不到身后人的脚步声的。我行走超过一头海龟时,常常同它开开玩笑。海龟奉来在安详地走路,我一超过它,它立刻把龟头与龟脚缩回去,深深叹口气,趴在地上装死。此时,我常踩到它背上去,在龟壳的后部跺上两脚,它就会又抬起身子来朝前走了。  这种海鬣蜥在陆上从未遇上敌人,而在水中会成为大量鲨鱼的牺牲品。有可能因此形成有遗传性的本能,觉得岸上比水中安全,因此出现紧急情况时它不会住水中躲避。


编辑推荐

  1831年至1836年,达尔文以博物学家的身份乘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作历时5年的环球旅行。观察和收集了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的大量材料,经过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形成生物进化的概念。本书是他此次航行之后写成的一部杰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 PDF格式下载



看过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这次购买了这本,还差一本《人类和动物的表情》。。
先把这本看完。。
精装。。换个封面。。2004年版。。价格非常合理。。纸质微黄。。不过不是年久的原因,而本来就是在这样的。。这种书反而可以珍藏更久。。支持。。性价比高。。


如果你对博物学感兴趣的化,不妨读一读本书,进化论就是在这次旅行之后产生的,但不要把他当成普通的游记。


没想到是硬皮装帧,买的很值,以前只看过达尔文读本,感觉这个版本的翻译也很精彩,和读本相比,据说这两个译者是中国翻译达尔文最好的人,幸识。


美国《发现》杂志推荐的25种经典科学著作之一。


美国《发现》杂志推荐的25种经典科学著作之一,甚至与享誉天下的《物种起源》同等重要。


西方文明发展的个人典型


上初中的孩子很喜欢这本书


封面以及纸张质量都很好,发货也及时。


如果你想了解19世纪的南美洲,这本书是很有价值的。不过恐怕对博物学不那么狂热的朋友就不会觉得它太有趣。翻译水平一般,也给可读性打了折扣。


要是有图,更加好。


可是英文版未必看明白


  这本书翻译 简直就是垃圾!我先购买了中国大陆出版的《乘小猎犬号环球航行》 再在台湾城邦书店购买了《小猎犬号航海记》随便翻阅 对比了一下 发现前者简直就是误人子弟 比如说 大陆版的第八章 有一章节 翻译为“蝴蝶雪” 而台版翻译为“蝴蝶群” 大陆版的第十五章出现“红雪” 台版翻译为“雪对地面的影响” 大陆版的第十五章-------土豆煮不煮 台版翻译为一种野生土豆 不一一列举


  很多专有名词和关于地质岩石形成的描述……看着头大。不过书中一些句子描写得细致,意思大概是:远处海浪闷声闷气的声音也无法打破夜的沉寂。
  关于书中多次写道可以毫不费力的用锤子锤死一打鸟,因为觉得很好笑,就把这个问题指给了我们生物老师,她表示怀疑,因为鸟是有神经系统的,她说。至今没有弄懂,也许达尔文当时见到的鸟与世隔绝太久了,还不怕人。


   达尔文的散文自然是要读读的,可惜不是英文原版;既然不是原版,那么在潜意识里,自然就会对内容打些折扣,不时还得想象一下:假如达尔文硕士还在,这句话,他该怎么说呢。
   幸好,这册书的价值不仅在文字。
   翻开书页,一种让人热血沸腾的冒险气息已经扑面而来:先不说贝格尔号的船长是当时有名的气象学家、航海家,著作等身,经验丰富,这次由他领航;也不必重复观摩那幅绘制详尽的环球航海图;单是看看这艘贝格尔号上逐一标识的船舱、设施,还有沿途即将看到的(对于达尔文他们来说,自然是已经看过了)风土、民俗、森林、湖泊、动植、地质、星象、海运等等有着详细的词条索引说明,最后,还有达尔文这位年轻的自然学家那张刚从学院走出来仍然略显青涩的面孔,我马上感觉到自己已经变成了《泰坦尼克号》上急冲冲跑上船的杰克,一腔心思就等着大船抛锚,开始另一段奇妙之旅了。
   更况且,这的的确确是一张廉价的船票——我用三折的价格收回来的呢……
   大概,许多大大小小的人生都是从这一次次冒险一次次偶然开始的吧。


  So excited to sit on a sofa~!!
  好吧,我承认本来想用E文来评论这部达尔文的传世经典的=.=。
  就被英国中小学课本所引用的篇幅而论,这本拿在手里更像是两本三联版口袋本鹿鼎记合订的小书中某些据称很优美的篇幅应该比地球人都知道的物种起源更广为流传。。。就像鲁迅的某些篇目段落总是出现在我们记忆中的某些课本上一样。。
  泛黄的纸张承载着如今名垂青史当年却籍籍无名的达尔文在牛津神学毕业后有幸参与的一次预计2年却为期5年的环球航程,无论作为游记来欣赏还是作为物种起源的诞生背景资料来了解都是个好选择——再多说可就剧透了。
  我依稀记得电视里那本不列颠博物馆里字典样绿皮的原版书似乎叫做《the voages of the advanture and the Beagle》,谁知道在当当上竟然提示搜索结果为0,只好跑去AMAZON美国那边去查,于是找到了这本书……
  好吧,最后重复一句,沙发~!


  It is a long interesting book,
  
  very good for killing time.
  
  Open your eyes,
  
  then open your heart.
  
  Wish enjoy......


  书真的是不错,达尔文环球之旅非常吸引人。但不得不说,本书的翻译实在是太差了。“种”和“品种”搅和了半天,译者最后自己也没明白。其他语言上和科学上的错误随处可见。
  希望下次再翻译此类图书时,出版社要找个专业人士把把关。


  真好看的书啊。。。
  老是不能从第一页开始读书,所以就是随机的打开一页胡乱读。昨天晚上读了那段关于牧羊犬的描述,笑死了。牧羊犬认为自己是羊,所以总是跟羊在一起保护羊,而野狗群听到了狗在叫,虽然怀疑剩下那些动物可能是羊,但因为前面有一只狗,所以又有点相信整群都是狗,所以不敢去吃羊……
  平常看的那些书,充满了思维繁复、感情绵细、性格怪诞的文科生主人公形象,达尔文却是个理科生主人公。比如昨天看到:两个有趣的土著居民说什么也不信地球是圆的,最后他们求着达尔文回答他们一个问题,达尔文认为:那一定是个科学问题。最后他们问的问题是: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女人是不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达尔文说是的。他们又问:世界上别的地方的女人是否也在头上插一把梳子?达尔文说不是的。两个人就心满意足,说这是他们俩一天到晚想弄明白的事。
  文科生会比较理解他们问出是否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女人最漂亮这种问题,哈哈!


  
   1831-1836,22岁的达尔文登上小猎犬号,开始了环球航行。这五年的经历,在酝酿了20年后,打开了十九世纪,乃至往后数个世纪的全新的生物大门,影响了人类对于自己的重新认识,亦将人类从宗教中解救,意义不言而喻。但当我们麻木于丰功伟绩,开始质疑《物种起源》中如今视来并不完善的错误观点时,何不静下心来,品味思考这一思想的起源,洞察天才视角的独特。
   当然,此书有多种读法,可视之为游记——书中尽有浓郁的异域风情。且如在马尔多纳,作者用心提到了“拉佐”和“波拉”,两种用以捕猎的原始工具,前者类似于套索,后者则是两端有重物的绳子,甩出后可以绕住猎物。高乔(牧人)们熟练的将其抡起,在空中飞舞后,准确的套中猎物的一连串潇洒动作,颇令人惊叹。随着作者新奇的视野,与之共同漫游这别样的地球,不禁令人神往。而视之为历史,又有一番趣味。这历史又可分为两种,其一当然是自然进化史。自然的进化,既包括生物的进化,也包括地理的演变,它往往记录着生物的进化。书中多次有关岩层的描述与解释,揭示了当地的沧海桑田。当剧变一页页呈现于面前,是如何的震撼!但科学的态度,又使感慨的心情归于冷静。第二种历史则是人本身的进化。在南美洲遇到的各种人的群落,又可洞察原始与文明的对比,用达尔文的话说,“是超越了驯养家畜同野兽之间的差别。”也许正是从这,达尔文获得了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生物——上帝真的可以如此神通吗?如果不是上帝,又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巨大的差异,是单纯的地理隔离吗?如果继续隔离下去会产生什么呢?除此两种读法,又可视之为科普读物。书中无时无刻向读者描绘着千奇百怪的生物,形态各异,有的憨态可掬,有的让人惊叹万分,让读者发出了当年达尔文发出的感慨——这么多而复杂的物种,有什么可能是上帝造出的呢?
   综上所述,此书是一本完善而真实的博物学笔记。正如达尔文自称“我生来就是个博物学家”。观察,记录,使之可以论证一定理论,自然的奥秘从此揭开。
   然而,纵观这本完全将原著介绍来的书,以及市面上这类介绍西方经典科学的相关书籍,我总觉得还缺乏一些创新精神。任何一种理论都是追求尽可能完善的解释自然奥秘,但无论哪一种理论都或多或少的有不足之处,特别是这些经历百年的经典,在更多方面是启迪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不仅仅是正确与否。如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大部分思想,尽管它启迪了一门学科——进化学的诞生,但在如今的生物领域更多用于研究生物学的历史而非理论被使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介绍这类书籍时,是否应当在介绍的同时,指出其不足之处,用现代的理论予以重新解释?而不至于在一些方面误导了一些本想通过经典汲取科学营养的读者。
  


“可以毫不费力的用锤子锤死一打鸟,因为觉得很好笑,就把这个问题指给了我们生物老师,她表示怀疑,因为鸟是有神经系统的”——鸟有神经系统,与加尔文轻易锤死一打鸟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吗?


这个我也买了!!


我也买了!


据说这本书翻译的治疗很差,是真的吗?


同学评得不错
我觉得,此书比《物种起源》要好看


呵呵,谢谢 
物种起源太老的理论,不太适合今天作为学习生物或者对生物感兴趣的学习来看了,只能作为生物研究历史稍做研究了呀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