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礼与法

曾宪义,马小红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曾宪义,马小红 主编  

页数:

475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礼与法-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总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从中国的地理环境、中国传统法律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国传统法律独树一帜的体系与结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理念和中国传统法律制度的精心设计五个方面,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进行了宏观的论述。本书各部分分别解读了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影响,描述了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夏商神权法时代、西周礼治时代、两汉至魏晋南北朝的礼法融合时代、隋唐宋元礼法合一时代、明清礼法合一时代五个时期的发展,分析了中国传统法律的结构体系,阐述了中国古代社会普遍的法律价值理念以及说明法家对中国法律制度的深刻影响。

书籍目录

引言
第一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成长环境
 第一章 地理环境与中华法律传统
  第一节 地理封闭与中国法律传统
  第二节 北方威胁与中国法律传统
  第三节 水利工程与中国法律传统
 第二章 农耕文明与中华法律传统
  第一节 农耕文明与农耕型政治理想
  第二节 农耕文明与重天顺时的法制
  第三节 农耕文明与法规体系的简略
  第四节 安土重迁的农耕性格与变法顾忌
  第五节 农耕文明与“民本”政治观
 第三章 小农经济与中华法律传统
  第一节 小农经济与国家基本体制
  第二节 小农经济与民事财产法制
  第三节 小农经济与国家经济行政法制
 第四章 宗法社会组织与中华法律传统
  第一节 宗法原则与国家政治模式
  第二节 宗法原则与国家司法制度
  第三节 宗法原则与国家刑事法制
  第四节 宗法原则与国家民事法制
第二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历史进程
 第五章 神权法时代
  第一节 神权法起源
  第二节 夏商神权法的发展与兴盛
  第三节 西周神权法的动摇
  第四节 中国神权法思想的特征
 第六章 礼治时代
  第一节 周公制礼
  第二节 礼治思想与体系
  第三节 礼治的历史影响
 第七章 礼法融合时代
  第一节 两汉法律儒家化的历史成因
  第二节 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法律儒家化的过程
 第八章 礼法合一时代
  第一节 礼法的结合与统一——从《开皇律》到《唐律疏议》
  第二节 宋元时期礼法合一的发展与变化
 第九章 礼法合一时代法制的后期发展
  第一节 由“明刑弼教”到“重典治国”——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变化
  第二节 礼律运用上的推陈出新——明清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点
  第三节 皇权与司法——传统礼律体系的畸变
第三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体系与结构
 第十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结构
  第一节 传统文化中的“法”及其相关概念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中的礼及其相关概念
 第十一章 法律规范
  第一节 国法
  第二节 家法族规
  第三节 礼俗禁忌
 第十二章 执行体系
  第一节 天子、国君、皇帝
  第二节 中央司法机构
  第三节 地方司法机构
  第四节 家族祠堂
 第十三章 法律的宣教体系
  第一节 蒙学教育与法律知识的普及
  第二节 乡饮酒礼与法律知识的宣传
  第三节 官员读法
第四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理念与思想
 第十四章 传统法律文化的理念
  第一节 和谐
  第二节 公正
  第三节 秩序
  第四节 惩恶扬善
  第十五章 传统思潮与传统法律学说
  第一节 先秦诸子对法律的论述和主张
  第二节 主流法律思想的内容和特点
  第三节 重要思想家
第五编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制度建构
 第十六章 “以刑为主”的成文法典传统
  第一节 “铸刑鼎”与公布法律
  第二节 “以刑为主”的封建王朝法典
  第三节 “以刑为主”传统在法典近代化过程中的体现
 第十七章 以“肉刑—徒刑”为主的“五刑”体系及其变迁
  第一节 中国古代的“五刑”
  第二节 中国古代的“肉刑”及其废除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徒刑”及其转变
 第十八章 法家理论对传统法制的影响
  第一节 法家学派及其主要法律思想
  第二节 法家精神述要
  第三节 法家精神在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中的贯穿及其体现
  第四节 对法家法律文化遗产的批判与继承

章节摘录

  第一编 中国传统统法律文化的成长环境  由于人性的共同性,在不同的地区和民族,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固然有着相似性,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由于地理环境和族群特性的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社会的文化发展必然有着自身的独特属性,亦即文化个性。这种文化的特殊属性或文化个性,在古代社会尤为明显,这是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的人类族群或社会相对封闭造成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种族特征共同造成了不同民族的文化模式,也就是根据各自的地理环境、生存方式形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惯、价值观念。中国的地理环境决定了生活于斯的古代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样式,这正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成长基础。  中华民族的法律文化样式与西方的、印度的、伊斯兰的法律文化样式老早就分道扬镳了,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多年以来,我们在进行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时,常常会发现:在中西法律传统之间,很难找到共同的话题;即使有个别共同话题,谈论的角度和命题又大不一样。不同文化传统之间,各自的话语系统、符号系统太不一样了,语境也太不一样了。这种不一样,正如生长在南国的棕榈树与生长在北国的红松树的差别一样,虽然同名为树,但根、茎、枝、叶的结构都是两码事。这种巨大区别,我们无法找到别的解释,最后只能归结为生存环境的差异所决定。不同的气候、土壤环境决定了不同物种的形成和存续。这些特有物种,其各自特有的根、茎、叶,都是各自不同地域里不同的日照、水分、土质、空气质素的共同结晶。中国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差异情形,似乎跟这种不同水土气候下的植物情形一样。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就是东亚大陆这块相对与外界隔绝的土地上生长出的文化“植物”,是这块大陆上独有的文化气候、文化土壤的结晶。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礼与法 PDF格式下载



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会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与了解


学术上的资料书类型,有参考价值。


需要时间读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