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球通史(上)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10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页数:

342  

译者:

吴象婴,梁赤民,董书慧,王昶  

Tag标签:

无  

前言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例如,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自然也生活在一个由西方居支配地位的世界中。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一些庞大的欧洲帝国的消失便证明了这一点。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从根本上起了变化,从而反映了已在20世纪中叶以前出现的这一新世界。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种种精神求索的阵痛,但世界却完成了自己从旧到新的转变。到20世纪60年代,世界历史协会的出现、《世界历史杂志》的问世以及本书第l版的出版,皆证实了这种转变。这又使我们回到原先的问题上: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几十年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答案与出版第1版的理由是相同的,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20世纪60年代的后殖民世界使一种新的全球历史成为必需;今天,20世纪90年代以及21世纪的新世界,同样要求我们有新的史学方法。20世纪60年代的新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地革命的产物,而20世纪90年代的新世界则正如教皇保罗六世所言,是“科技的神奇影响”的结果。这种影响的无处不在,显见于它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所引起的“种种巨大的问题”中。例如,20世纪末叶的学生们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脸困惑地趴在木制书桌上想,如果这时遭到核弹的袭击,这些脆弱的木制东西如何抵挡得住呢?地球母亲已产生人类生命;这一代的学生不仅要面对威胁人类生命的新危险,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地球母亲的危险。海洋地理学家雅克·库斯托(Jaques Coust.eau)已发出警告:“人类在20世纪中对地球造成的伤害也许比在先前全部人类历史中造成的还要多。”同样,环境保护组织“世界观察机构”也于1989年下结论说:“到1999年,真正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将要到来。随着世界进入21世纪,国际社会要么团结起来共同扭转危机,要么陷入环境恶化和社会解体的恶性循环。”。由于物种与星球毁灭的黯淡前景,题有诸如《美国世纪的终结》、《世界的终结》、《未来的终结》和《历史的终结》之类书名的一系列著作已相继出版。如果我们认为自己不过是长长物种链上的小小一环,那么这些令人沮丧的书名也许是对的。现在地球上大约有4000万个不同的植物和动物物种,而在此前的不同时期曾经有50亿到400亿个物种。也就是说,只有1‰的物种存活了下来,而99.9%的物种都灭绝了。这一纪录似乎为目前上述“终结”系列著作的热销提供了统计学上的支持。不过,这种统计却具有误导性,因为在人类和所有灭绝了的物种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后者的灭绝主要是因为它们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例如冰川世纪中发生的那些变化。相反,被赋予高级智能的人类则能够通过使用火种、缝制衣物、建造房屋等方法来让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是能够使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从而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奴仆的独一无二的物种。主人和奴仆之间的决定性差别,可以用人类和天花之间的关系变化来予以戏剧性的说明。天花病毒是所有疾病中最令人恐惧的一种,它最初出现在至少2000多年前的远东,8世纪时被传播到欧洲,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又散布到美洲。随着欧洲人往其他大陆迁移,天花病毒杀死了无数缺乏免疫力的海外居民。美洲的印第安人、澳大利亚的土著居民以及波利尼西亚和加勒比海诸岛的岛上居民都因此而遭遇到了种族灭绝的惨祸。其实,天花病毒也曾在欧洲肆虐,并最终吞噬了欧洲大陆上三分之一的人口,其破坏程度与瘟疫相当。对天花病毒的征服始于1796年;那一年,英国医生爱德华·詹纳(Edward.Jenne)发现接种或感染了牛痘的病人对天花有免疫力。如今,若干种类的天花病毒被隔离在美国和俄国科学家的实验室里,所以,天花与人类的关系给完全颠倒过来了。已知的最后一个天花病例出现在1977年的索马里。1980年,人类宣布天然的天花病毒已被根除。科学家们一度建议把实验室中余留的若干种类的天花病毒样本也彻底毁掉,以防止它们传播开来。但是人们延迟了做出这一最后决定的时间,因为这些病毒可能会对将来的研究有用。现在,科学家们已制造出无害的天花DNA片段,并有完整的基因草图可供研究,这样,天花病毒的样本存留与否也就无关紧要了。1996年1月,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执行董事会一致同意将1999年6月30日定为销毁全部残存的天花病毒的日期。至此,这一长期以来折磨人类的病毒杀手已被镣铐锁牢,等待它从前的受害者确定一个日子来处决(和消灭)它。由此可见,人类已俨然成为生物和非生物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物理学家沃纳·海森伯格(Werner Heisenberg)总结说:“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世界上只面对自己,而不再有其他任何伙伴或敌人。”但是,对我们这个时代来说,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类的这种首要地位乃我们当今全球性隐忧与恐惧的根本原因。在消除了所有可能的对手之后,人类不再面对任何敌人,我们面对的只有自己。这种与我们的内我而不是外部世界的新的对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它不仅仅要求人类获取更多的知识和技术;事实证明,我们在这方面的能力是无与伦比的。同时,它还要求用正确的伦理导向来确保知识被运用于正确的方向和目的。在科学革命兴起的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Francis Bacon)曾提到过科学革命的潜力,也警告过它可能带来的危险。他热情洋溢地赞美通过科学追求“知识与技能”,但他同时也提到,这种追求需要用“人性和慈善”来加以引导,而且这种追求不应该是“为了自得其乐、争强好胜、高人一等、追逐名利、争夺权位,或其他任何类似的卑微目的,而应该是为了改善生活”。我们可以在每天的电视节目以及福特罕姆大学(I~ordham)的年度报告《社会健康指数》中痛苦地发现,我们对于培根的警告忽视到了何种程度。上述报告是在青少年自杀率、失业率、吸毒率、高中学生辍学率以及住房占有率等统计数字的基础上做出的,它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美国社会健康指数从1970年的75点降到1991年的36点——就连该年度报告的主编都称这一下降是“可怕的”。社会健康状况中的这种“可怕的”恶化并不只限于美国。海洋地理学家雅克·库斯托从早7点到晚7点在巴黎散步的过程中也发现了这一点。他散步时带了一个计数器,“每当我遇到人们向我推销我不需要的东西的时候我就按一下计数器,结果一天下来我总共按了183次。”类似库斯托的这种经历俯拾皆是。无论是在巴黎、雅典,还是在洛杉矶、墨西哥,都会遇到这种情况。但是,作为一个勤于思考的科学家,库斯托由此开始探究这种个人经历的社会意义。他在调查中总结出:“控制这种破坏性的消费主义不是个人的义务,而是整个社会的责任。我不是生态治国论者,绝不是。但是当你在街上开车看见红灯的时候,你会停下来。你不会认为红灯试图限制你的自由,相反你知道它是在保护你。那么为什么在经济学中不会有同样的事情?责任要靠社会机制而不是个人美德来维系。”。库斯托在《消费者社会是我们的敌人》一文中得出的这一结论是很重要的,因为消费者社会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例如在中国,当毛泽东于1949年开始执政时,社会上流行的是“四大件”: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缝纫机。后来,消费者所期望的物品逐步上升到“八大件”,增加了彩电、冰箱、摩托车等。如今,这一单子还在不断变长,近来增加的大件是汽车。汽车在第三世界亿万“贫苦人民”中已成了社会地位的标志。在1990—2000年之间,印尼的汽车拥有量从272524辆增长到675000辆左右,印度从354393辆增长到1100000辆,而中国则从420670辆增长到2210000辆。环保主义者非常担心这些不断增加的数以百万辆计的汽车对全球空气的影响。不过,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却指出:是西欧人发起了工业革命并随后污染了全球的空气,现在他们不能又让这些“贫苦的人”固定在“永远贫苦的人”的地位上。在今天和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些发展给个人和社会带来了深刻的问题。现在已到了不能不面对基本原则的时候。那么,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人类存在的目的又是什么?当培根强调新兴的科学必须被用于“改善生活”,而不是为了诸如“追逐名利、争夺权位”之类的“卑微目的”时,他已经直面了这一问题。培根还一针见血地提出了以下问题:难道人类非得变成经济动物,只知道专注于膨胀的胃和膨胀的银行户头吗?任何社会的首要目标都必须是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食物、住所、健康、教育,因此,必须首先提高经济效率以使这些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如果这些基本需求已得到满足,难道人们还必须无视个人、社会和生态的代价而一味强调经济生产率吗?对于这个基本问题,人类尚未给予应有的考虑。也正是由于这一疏忽,才使得盲目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在全球泛滥,正如库斯托在巴黎散步时所发现的那样。这种躲闪的状态不可能无限期地维持下去,因而,人类现在正无可奈何地致力于寻找避免成为“经济动物”的方法,或者更准确地说,致力于寻找一个“伦理罗盘”来引导技术的发展。这是人类遇到的一个巨大挑战——人类昙花一现的生涯中的最大挑战。迄今为止,人类已利用其卓越的智力主宰了环境,从而获得了自己目前在地球上的首要地位。但是,随着这一地位的获得,又随着这一地位迅速消失在当今世界范围的社会与环境的退化中,人类现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要求他从聪明的灵长类转化为明智的人类——即从聪明转变为明智。在以下章节中我们将会看到,正如在过去反复经历并成功地应对了种种挑战一样,人类也正在应对今天的挑战。因此,处于21世纪前夜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和革新,而当今遍布全球的变革则证明了这种革新的广度和重要性。例如在中国,坚定的革命者正在摸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前苏联,经济学家尼古拉·什梅廖夫(Nikolai Shmelev)建议他的同胞们不要害怕失去他们“意识形态的纯洁”。甚至在占优势的种种市场经济中,资本主义本身也正在以多种供选择的形态出现。这些形态包括强调不受约束的自由企业制度的美国形态,强调福利国家和工人参与决策的德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形态,以及不同程度地将国家计划经济、被互相连接起来的联合大企业、大公司的终身雇用制和政府对以出口为目的的国内工业的资助结合在一起的正在扩散的亚洲经济形态。这种多样性表明:21世纪不仅面临着巨大危险,而且还拥有巨大潜力。虽然历史学家们没有魔法师的水晶球,不能确定无疑地预知将来,但是,他们能比较确定地预测到,21世纪既不是乌托邦,也不是地狱,而是一个拥有各种可能性的世纪。至于这些可能性中的哪些能够实现则取决于这本书的读者,你们在未来几十年中的所作所为将是有决定性意义的。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现在既不能做自我欺骗式的乌托邦幻想,也不能做杞人忧天式的悲观预言,现在到了对现存的惯例和制度做一个冷静的再评价的时候了,我们应当保留那些行之有效的,抛弃那些不合时宜的——这正是当前全世界正在努力去做的。也正是本着这样一种精神,本书才有了这个新版本,希望它能有助于这一再评价的过程,从而实现培根所提倡的“改善生活”,抛弃他所反对的“卑微目的”。斯塔夫里阿诺斯

内容概要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本书为上册。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风格前后一贯,令您在颇具历史韵律的行文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作者简介

斯塔夫里阿诺斯,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全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所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其他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已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拉荷亚去世,本书不但是斯氏《全球通史》的最新版本,也成了其最后版本。

书籍目录

致读者: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第7版推荐序 刘德斌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 高毅(上册) 第一编史前人类 第1章 人类——食物采集者 第2章 人类——食物生产者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人性的本质 第二编 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公元500年之前) 第3章 最初的欧亚大陆文明(公元前3500年一公元前1000年) 第4章 古典文明使欧亚大陆趋于整体化(公元前1000年一公元500年) 第5章 希腊一罗马文明 第6章 印度文明 第7章 中国文明 第8章 古典文明的终结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文明:是诅咒还是福音? 第三编 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公元500一1500年 第9章 中世纪文明使欧亚大陆实现整体化 第10章 伊斯兰教的兴起 第11章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 第12章 传统的拜占廷文明 第13章 传统的儒家文明 第14章 革命的西方文明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发展中的社会与“受到阻滞的领先” 第四编 1500年以前的非欧亚大陆世界 第15章 非洲 第16章 美洲和澳洲 第17章 欧洲扩张前夕的世界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上的种族下册 第五编 公元1500年以前诸孤立地区的世界 第18章 西方扩张时的穆斯林世界 第19章 西方扩张时的儒家世界 第20章 扩张中的西方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第21章 西方文明的扩张:经济增长和国家建设 历史对今天的启示 历史与关于历史的流行理念 第六编 新兴西方的世界,1500-1763年 第七编 西方据优势地位时的世界,1796-1914年 第八编 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词汇表索引编后记

章节摘录

由于亚历山大大帝的征服,古典希腊文化普及到整个中东,形成一个新文明;希腊化时代一词就来源于这一新文明(见第4章第3节)。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其父亲腓力二世的王位后,首先严厉地镇压了底比斯的反抗,使其他希腊城邦只好默认他的统治;接着,于公元前334年,他率领马其顿士兵向东方的波斯人发动进攻。渡过赫勒斯滂海峡后,首先侵占小亚细亚,然后攻占叙利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330年,占领大流士的国都波斯波利斯,征服整个波斯。第二年,征服者继续东进至兴都库什山和大夏,再从那里向印度进发,深入旁遮普。只是由于士兵们拒绝再前进,亚历山大才不得不从印度退回巴比伦,公元前323年他在那里患恶性疟疾病逝,终年33岁。

后记

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当代美国最著名的世界史学家。他1913年出生于加拿大的温哥华,是希腊人的后裔。他先后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niversity ofBritish Columbia)和美国克拉克大学(Clark University)获得史学学士、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完成学业后,他先在加拿大金斯顿(Kingston)昆士大学(Queens University)、美国麻省北安普顿(Northampton)的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执教,从1946年起,他就任美国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历史系教授,连续执教27年,直至1973年退休。退休后,他又被聘为美国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历史系兼职教授,直至1992年他79岁时才停止大学教学活动。他在第一线从事世界史教学40多年,培养了一大批世界史学者。他和麦克尼尔(William H.McNeil)被誉为开创了“美国世界史教学的两位加拿大人”。斯塔夫里阿诺斯一生学术成果斐然,他生前共出版了18部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Balkans Since 1453,1956)、《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The Word Since 1500:A Global History,1966)、《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The Word to 1500:A Global History,1970)、《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Jifelinefrom Our Past:A World History,1989)、《1500年前的人类史诗》(Epic ofMan to 1500:A Collection ofReadings)、《现代人的史诗》(Epic ofModern Man:A Col—lection of Readings)、《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Global Rift:The Third WorldComes of Age,1981)等等。他的学术成果受到了学术界的高度评价。他分别于1951年获古根海姆奖(Guggenheim)、1953年获福特杰出教师(Ford Faculty)奖、1967年获洛克菲勒基金(Rockefeller Foundation)奖,他还获过其他多种奖励和学术荣誉。但真正给斯塔夫里阿诺斯带来世界学术声誉的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l世纪》(以下简称《全球通史》)。《全球通史》可以说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集大成之作,也是一部实践上世纪60年代兴起的“全球史思潮”的真正的奠基之作。《全球通史》出版后,很快成为美国最畅销的图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世界上许多著名大学将它选为教材或参考教材。斯塔夫里阿诺斯对《全球通史》也特别重视,在30年中,先后于1975、1982、1988、1991、1995、1999年6次对本书修订和不断地完善。特别要提出的是他85岁时做的第6次修订,也就是1999版的修订。斯塔夫里阿诺斯在1999版致读者的前言《为什么需要一部21世纪的全球通史?》中认为,“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依据“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的理由,作者对《全球通史》从章节到内容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和补充,突出了人权意识和环境意识的全球醒觉和“科技影响力”对21世纪人类历史的影响。1999年版出版发行后,继续风靡世界史学界,被誉为世界史研究中“经典中的经典”。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1500年后的世界》和《全球通史:1500年前的世界》由吴象婴和梁赤民先生翻译,分别于1988和1992年在上海出版。中国加入国际版权公约和伯尔尼版权公约后,特别是1999年版《全球通史》英文版出版后,北大出版社就积极和.Prentice Hall联系版权。而Prentice Hall也在寻找一家可靠的出版社出版《全球通史》的中译本。经过磋商,2002年2月1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与Pren—tice Hau签署《全球通史》中文版的出版合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新版的《全球通史》中译本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十分赞同。我们希望斯塔夫阿里诺斯写一篇新的序言,并希望他对中国2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与中国和平崛起的历史意义以及对2l世纪世界的影响发表他的真知灼见。作为一位有深刻思想的历史学大家,斯塔夫里阿诺斯不但关注中国古代和现代的历史,也十分关注中国的改革开放。在1999版的前言中,他写道:“21世纪前夜的世界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和革新,而当今遍布全球的变革则证明了这种革新的广度和重要性。例如在中国,坚定的革命者正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见他是十分关注中国的变化。可惜的是由于他的健康原因,我们一直未能收到他的序言。2004年3月23日,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加州逝世,终年9l岁。1999年的新版成了他的《全球通史》的最终定本。得到他逝世的消息后,我们为未能在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世时完成翻译和出版而感到自责,也为未能得到他的序言而深感遗憾。为了缅怀斯塔夫里阿诺斯,让更多的读者能了解他的学术成果特别是他的“全球史学观”,更好地学习《全球通史》,2004年5月14日,北大出版社与培生教育出版集团(Prentice.Hall是培生集团的一员)签署了在中国内地影印英文版的出版合同。《全球通史》的具体翻译组织、影印和编辑由我社主要负责外版书的培文教育文化公司操作。2004年7月和2005年1月,北大出版社相继推出了《全球通史》的英文影印版和中译本。北大版的中译本第1版由董书慧、王昶等翻译,徐正源、鲁心茵、尹明明等也参加了部分正文、插图和地图的翻译。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全球通史》分卷本的中文译本已出版,译者较多地参用了吴象婴、梁赤民先生的译文,加上译者的知识结构等其他各种原因,译本并不十分理想。此次《全球通史》中文修订版,由于原译者出国或其他原因,我们有幸请到了吴象婴、梁赤民两位先生主持修订版的工作。他们两位是最早将《全球通史》翻译介绍给国内读者的译者。两位先生对全书进行了严谨的修改和审校,有的章节在恢复他们原译本的基础上再次修订,力求使译文更加准确、更加完美。他们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和钻研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审校者和我社的编辑密切合作,查找了大量参考资料,不但修改了译文中不够准确或理解有误的地方,还订正了原版书个别数据上的错讹,保证了修订版的译文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修订版即将付梓之际,我们特别要感谢吴象婴、梁赤民两位先生卓越有效的工作和谦虚宽厚的胸怀,使我们的合作在争论和愉快中完成。必须指出的是,《全球通史》中译修订版中,还有翻译不准确、甚至有误的地方。世界在快速变化,语言也在不断演进,从一种语言转化成另一种语言,即使译者中外文的水平再高,也常会发生大大小小的错误。就如同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说的:“译文总有失真和走样的地方,在意义或口吻上违背或不尽贴合原文”。这次修订版中“失真和走样的地方”,我们欢迎学术界和读者提出批评建议,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不断的努力,力求使《全球通史》的中译本更加完美。在北大出版社中译本第1版的《全球通史》中,中国世界史研究的两位著名学者刘德斌教授、高毅教授撰写了中肯而发人深省的序言。他们的精彩的观点连同这本书一起引发了诸多学者再一轮的思考和研究。修订版继续收录他们的序言,并对他们再次表示感谢。《全球通史》因其精彩的内容而更广泛地泽被后人。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全球通史》中文版自2005年1月出版以来,吸引了大量读者。在一年半的时间里该书已经多次重印,英文影印版也多次重印。许多读者给我们来邮件、写信和打电话,有的给我们热情鼓励、有的对译文提出质疑、有的指出书中的疏漏。对于这些疑问我们在此修订版中均给以回应,并在此衷心感谢广大读者对北大出版社和本书的关注和爱护。“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是斯塔夫利阿诺斯教授留给后人的箴言,他为21世纪读者写的《全球通史》给学界确立了一个典范,也为全球读者留下了一笔精神文化财富。斯人已逝,唯言永在!让我们在新世纪、新时代从《全球通史》中得到更多的历史学的启示和期待!北京大学出版社培文教育文化有限公司2006年9月28日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因为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阿诺德·汤因比  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对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编写工作产生了革命性影响。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  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  ——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刘德斌


编辑推荐

  此商品有两种封面,随机发货!

名人推荐

为什么本书第1版问世才30个年头,现在就又要出版面向21世纪的新版本呢?因为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西方导向的历史观是落后于时代潮流并有误导性的。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还是那句话:新世界需要新史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阿诺德·汤因比近年来,在用全球观点或包含全球内容重新进行世界史写作的尝试中,最有推动作用的那些著作恰恰是由历史学家个人独立完成的,其中以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最为著名。——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全球通史》,是全球史潮流的一部奠基性的杰作。自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它就一直是北京大学历史系本科教学的首要参考教材之一,对我国高校世界史教材编写工作产生了革命性影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高毅本书享誉世界几十年,与汤因比的《历史研究》齐名,但比《历史研究》通俗易懂。与《梦的解析》、《广义相对论的基础》、《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时间简史》等并列为20世纪影响世界的十本书。——吉林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中心教授,刘德斌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全球通史(上) PDF格式下载



全球史的另一种读法关于那个《全球通史》,一开始我也是买来看热闹的,有人说,这个21世纪的新版好看,有观点。昨晚和老师聊了聊,得出以下结论:1为何是新版呢?新在哪里?前言中说了。其实这个版本和以前的上海社科院的文字不见得相差多大,重要的也并不在这里,所谓的新世纪需要新的全球史观,在我看来,也并没有多大的......简介······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部潜心力作自1970年初版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第7版在保留原文精华的基础上,融入了时新的研究成果,新增了数百幅生动珍贵的图片和脉络清晰的地图,使这部名著在内容和体系上更加完善。作者简介······L.S.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秒各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享誉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于2004年3月23日在美国加州荷亚去世。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美国加州大学的历史学教授,享誉世界的历史学家,曾获得过古根海姆奖、福特杰出教师奖和洛克菲勒基金奖等一系列学术荣誉。虽然他以《全球通史》闻名全世界,但实际上他著述颇丰,还有大量其他作品为学术界所称道。除《全球通史》外,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其他作品还包括《1453年以来的巴尔干各国》、《奥斯曼帝国:它是欧洲的病人吗?》、《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和《源自我们过去的生命线:新世界史》等。


本书分八个部分,四十四个章节,主要讲述了世界历史的进化,世界文明的发展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作者着眼于全球,侧重于那些有影响的、促进历史发展的历史事件,其中包括原始社会、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欧亚大陆的原始文明、欧亚以外的世界、地区分割后的世界、西方世界的崛起、西方人统治的世界、西方的衰落与成功等八个主要的部分。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着重有三个主要的问题,即(1)欧洲扩张的根源;(2)欧洲扩张前的儒家文化、穆斯林和其它非欧洲的世界;(3)欧洲扩张的各个历史时期:伊比利亚时期,荷兰、法国、英国时期,沙俄时期。


全球通史全书材料新、范围广,除了政治、经济外,还涉及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学技术等各个方面,并吸收了20年来世界历史学研究诸领域的新成就,有强烈的现实感。自问世以来,赞誉如潮,被译成多种语言流传于世,可谓经典之中的经典。作者文笔隽永、笔力深厚、才思横溢,整部著作前后一贯。这部通史被认为是第一部由历史学家运用全球观点囊括全球文明而编写的世界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致读者>里,一开始便道出了“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是因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没有任何东西能作为真理或完整的模式而被人接受的时代。”


正是持着这种态度,作者看到“在富有魅力的美国,我们发现太阳并不明亮,人民也并非幸福。相反,今日的美国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许多严重的问题日益加深。”“如今,再也不存在什么世界性的社会模式了,因为所有社会都处在深深的危机中……就总的社会模式而论,却没有一个可鉴用。”作者还不无幽默地告诫西方国家“或许我们应该记住毛主席的劝告,我们能从反面的经验中学到某些东西。”作为一位西方学者,作者能够勇敢地评判其所属的的社会,而不会像其他诸多的历史粉饰家那样遮遮掩掩,粉饰太平,大叫“光明是事物的主要方面”、“应该多看光明面”!这一点对于研究历史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的。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作者为打破史学界多年的积习——“西欧中心论”(或“欧美中心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全书应用了崭新的“全球史观”,亦正如作者所说“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球体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伦敦或巴黎,北京或德里等有所谓偏见的观察家的观点断然不同。”
长期以来,西方的史学研究深受“西欧中心论”和意识形态的束缚,动辄用十分机械的“阶级分析法”来切割历史。而今,随着苏联的解体、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的逐步推进,斯塔夫里阿诺斯能以科学和全面的眼观,来看待人类的历史,我们现在周边发生的事件,以及我们的未来。这也正是我们学习《全球通史》的意义所在。


本人从中截取部分感兴趣的内容走马观花,因为比较仓促,所以理解很肤浅,尽管如此,我还是所获良多。这本书站在全球的高度,去看待历史进程,去看待区域变化,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宗教、科技、人口、移民、种族、道德风尚、思想意识等诸多方面。使我们得以在浩如烟海的记载人类历史进程史料中,总览其貌。这本书给当今世界经济社会生态同步协调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图文并茂更有利于历史研究者的学习借鉴,总的来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顶!!!!


全球通史给我最大的启示即全球所有地区的人类进化都有其必然因素,而且从长期的历史来看,凡是与外界交流较多的区域都会发展较快,反之则较慢。正如中国的发展史,初级阶段,中国内部的互相交流是非常多的,所以短时期内实现了社会制度的高度发展,但随着秦统一中国,特别是至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导致中国与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大。从人类的进化来讲,人类是由灵长类动物进化而来的,最初人类也仅仅是动物的采集者(那约是公元前3500年以前的事情),此时的人类与动物没有太大的区别,可能主要区别在于直立行走。人类主要文明的发源地应该是两河流域,即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区域。文明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种植者的转变而实现的,这也是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根本区别之一(两个时代的另外一个区别是打制石器与磨制石器的区别)。随着人类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人类慢慢向其它地区迁移,其中主要是古埃及、印度及中国的黄河流域。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发展为食物种植或驯养是有历史意义的,也就是这个原因使得人类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因为定居,导致了生产力的大发展,因为定居,人们得以考虑更多的生产与生活资料(在畜牧业时期即使有能力制造这些东西也无法长期携带),这个时期的制陶、青铜器等都开始发展。同时,由于交流的需要,人类慢慢产生了语言。前期这个时期维持了上千年,后来由于铁器的大规模使用一举改变了世界的格局,由于铁矿较铜矿丰富,价格相对比较便宜,率先将其发展起来的罗马人等利用军事上的优势一举歼灭了希腊等相关文明,从而开始了帝国时代。帝国时代发展最为迅速的商业,正是商业的发达使得区域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文化大融合成为可能(远在东亚的中国是例外)。而接下来的文明发展及社会制度构建则完全信赖于这种商业规则,中国缺乏的也是商业规则。所以法制在中国始终没有实现,而人本主义却由于儒家思想在中国统治达到数千年时间。现代社会,经由全球一体化,并随着科技的进步,全世界的大沟通与交流更大规模的开展,在这种意义上来讲,只要改变思想基本上不存在与世隔绝的可能。但世界文化一元化的趋势是值得警惕的,因为一元化会严重阻碍人类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一切都是以法制与数字化管理为基础的,中国通过半个世纪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了这一变化,但接下来如何将这种改变与中国自有的哲学文化结合起来才是我们需要重点研究的改革方向。世界史是个整体的历史,这一点作者坚信,而我读罢此书之后也深有同感。气候对于人类早期历史的影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气候类似的地区同一时间出现了类似的多种文明。但,当文明与科技进一步发展,人类能够部分的适应并改变自然的时候,其自身业已建立的文化便起着主导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与西方在近代的发展道路全然不同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大陆,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经济学家,在他们闪烁其辞当中,人们总会听到或看到所谓人口红利的说法,这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那个时候,中国大陆为了戍边、为了抵御外敌入侵、为了政治信仰、为了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足以匹配现代形式上的国家,不得不采取加速人口繁殖的政策,并形成了核武器、中央集权和巨大人口数量这三位一体的国家基石,尽管在这一过程中发生过很多在现在看来是“折腾”的战略或战术,尽管因其人口所产生的两面性所导致的社会问题,但总的来说,尤其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因其施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大陆就此走上了一条到目前为止依然被看好的社会发展道路。人多好办事,应该是人口红利的最集中的体现,但前提条件是生产力水平相对比较低下,并由此会形成阻碍生产力水平发展的瓶颈,因为劳动生产率应该与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与此相对应的是,那些人口稀少的国家,不得不采取科学技术革命来弥补劳动力不足的困扰,而在引进外部劳动力方面,各个国家都采取相对保守的做法,除非万不得已,因为外来人口数量的增加,将有可能存在国家安全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但适度的、有门槛的和可控的移民政策将有助于一个人口密度相对比较小的国家稳定劳动力市场,及弥补有效劳动力不足的状况。让我们回过头来观察中国大陆因为人口带来的问题,也就是所谓负债问题吧。在发端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下面,中国大陆的人口问题再次受到严峻考验,因为此时的所谓人口红利已经可以被看出其并不足以解决拉动内需问题的迹象,三十年间建立起来的廉价劳动力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是以劳动力低收入为代价的,这种被西方看来是没有道德成本的商品价格严重违反了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理论的虚伪标准,只不过中国大陆的社会发展水平远远落后于那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或地区罢了。与此同时,那些被认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将可能被提高就业率等一系列保持社会安定的政策所掩盖和压制,从宏观上讲,社会生产部门(经济学术语),也就是通常人们了解到的各种资本类型的企业,都尽可能地因人设岗,而不是因岗招人,这恐怕是当下政府最希望看到的,这个时候,一般意义上的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当中的自由经济调节作用将在很多国家失去效用,因为,在这个地球上的人类社会当中,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具有足够大的财力来负担因为经济危机所导致的失业以及经济发展停滞甚至倒退,因此国家统治的稳定性在客观上要求很多曾经固执己见的国家或地区放弃所谓的意识形态层面上的执著。然而,这是牺牲资本利益为前提的做法,不过,此时此刻,资本及其背后的资本家对此也无可奈何,因为挑起这场波及全球的经济危机的始作俑者也是资本或其背后的资本家,在我看来,使用资本家一词会显得比较老套,使用资本所有者一词将颇具新意。曾经与资本所有人勾勾搭搭的政治家们,也因为忙于稳定国家统治而无暇顾及资本所有人的诉求,但是,当差不多所有的事情变得稳定一点的时候,他们将再一次成为政治和经济舞台上的盟友或利益攸关方,只不过其中的利益输送方式因历经“磨难”而变得更为隐蔽和巧妙。长期以来,中国大陆经历了人口政策的调整周期,即在三十年前施行的独生子女政策,尽管这一政策在城市管控得比较严格一点,但在农村却执行得相对比较宽松,随之而来又引发了两个直接后果,第一,出生在教育和培训基础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的人口的劳动力水平普遍偏低,这一巨大基数直接拉低了整个劳动力水平;第二,在这一政策实行三十年以后,形成了中国大陆人口老龄化趋势,这种情况在沿海大城市中尤其严重。在国家层面上,人口增长的情况不止发生在中国大陆,其周边国家,这种情况相对于其他洲显得比较普遍和突出,人口增长同样造成对土地等所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资源的需求增加,这将大大增加因土地和水资源的争夺而引发战争的可能性。中国大陆除了经历调整了人口周期以外,还经历了社会发展调整周期,其推行的西部大开发就是最为明智的国家战略,这将有助于缓解国内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和矛盾,并再一次降低其对外扩张的可能性,因为中国大陆非常清楚,就其目前的国防军力以及对国际关系的评估,二十一世纪前二十年以内对外发动包括惩戒性战争的利益平衡点依然不存在。但可惜的是,在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过程中,不仅有些左右摇摆而且有时还举棋不定甚至步履维艰,其中,除了中央集权所带来的利益协调问题以外,土地问题以及民间资本导向错误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制约影响。化解人口负债问题,应该从农村基础教育和农村职业培训着手,结合地方和国家级职业和安全认证制度,尽快将几乎连农事都已生疏了的农村劳动力培养成数量足够的能够匹配现


以前也看过国外的著作,《全球通史》无疑是最具世界观的代表作书中的很多内容都在高中历史中有所接触但用一周的时间,世界观的角度,系统的将公元1500前的历史梳理一遍受益是匪浅的真看不出,如今战火纷飞,举国落后的中东地区,在古代文明,古典文明和中世纪中一直是舞台中无可撼动的主角曾经辉煌近万年的人类起源和文明,在短短的500年间,灰飞烟灭……我想,只有在读完下册《全球通史》才能得到答案斯塔夫里阿诺斯能集百家之所长,将全球文明集于一册,自有他的过人之处北大的老师翻译的也很好,书读起来流畅而不枯燥,有别于一般的史书美中不足之处是书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好的书不用质量好一些的纸呢?


我是一个大三的学生,从前没有读过多少史书,也没有受过专门的研究方法的培训,因此可以说是个门外汉。但是毕竟也看了些书,自己也写了些文章,可算是有些微的鉴赏力吧!从当当买来这本书后放了几个月,最近与《爱因斯坦传》《余秋雨散文选》《成吉思汗》等合在一起看,这本书是看得最痴迷的,拿起来就放不下了!完全不能自拔,从下午六七点看到第二天上午八九点,大致看了1/5,关于中国的部分着重看了一下。感觉此书是一本非常大气的书,从它对学术论争的特意标注(列出了书单和该学者的主要观点)、作者本人严密而又充满哲思的观点陈述、同时代异地文明的宏观对比、非常有魄力的分段方式(以1500年为界是前无古人又非常前瞻的)、强烈的整体感和现实感……它给我的感觉正如推荐序里面所说“一种宏大叙事的风格”“带给人以现实的力量”,是一本历史教科书,更是一本世界史观的奠基大作!说它是20世纪最重要的10本名著之一我认为其价值是当之无愧的!至于“有欧洲中心论残余”“对中国文明评价不够高”等等的说法,大家可以看得出,瑕不掩瑜,对它的指摘无非是希其完善与求全责备的批评。另一方面我个人认为,把欧洲作为近代文明史的中心和“历史进步的动力源”,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历史事件的导火线在哪里、原材料在哪里是一回事,而力量、权力在哪一方的手里是另一回事。正如今天单极化和多极化的趋势之争,其关键不在于文化的多元繁荣或者全球化的普遍影响,而是在于特殊的、具体的一个个民族国家的力量对比一样——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和力量——历史走向的决定因素也不在于其来源和动机,而在于相关主体的力量及其意志,在这一点上,“欧洲中心论”比“中国中心论”甚至“无中心论”要合适得多。个人为中国史界遗憾,为什么中国没有出现一本这样流传世界的史书?因为不仅史界,其他的大部分领域:考古学、文学、社会学、政治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甚至国际政治,我们的学者,我们的官员,我们广大的群众,要么是“美国中心论”,要么是“中国中心论”,有国际视角的已经很少,有全球观感的,稀其鲜矣!!


看了许多版本的全球通史,当然是囫囵吞枣与断章取意。不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却令人耳目一新。深入浅出地带你走过世界各地与各朝各代。虽说历史撰写都会有立场的,但是立场不代表角度。丝塔芙的全球通史也有立场,但是角度更多元,更能激发我们对世界对历史的思考,而非被动的接受历史定论或者所谓的“历史知识”。


平时五次历史考试有三次都要引用《全球通史》的材料,平时历史老师上课都要时不时来几段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叙述,我顿时觉得读书太少,可惜上网一查,全线断货。等待一阵子以后,果然又添了新货。一切安好,可惜封面有皱褶,对于挑剔的读书人来说,新书可是一点都不应玷污的!翻译还算优雅精美,可惜有点不太符合中国人遣词造句的习惯,不过西方人写史都是这样,比东方人还要含蓄那么一点点。给个五星,表达敬意。


第7版的改动不少,比如之前一个版本看到的:达伽马越过好望角的时候,得到了一个阿拉伯航海家的指点,到达了印度——此后历史进入了西方为主体的时代,所以这个航海家后来一直遭到他同胞的诅咒。他的名字叫艾哈迈德·伊本·马德吉德。类似的轶事在新版的书里看不到了。“每个时期都需要一部新的历史。不是因为原来的历史不对了,而是因为新时期需要解决新的问题。”本着这样的目的,以及短短时间内的7版(也是最后一版),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历史观显然有些功利。按他的说法,他的这本书会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埋进故纸堆,但事实上,这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更加熠熠生辉。人类的文明前进的道路上,是否走得太远,以致迷失了自己呢?原始人有两个重要的时期,即农业革命前后。在此之前,人们以采集经济为生,在此之后,人们以种植经济为生。这一切不是偶然的,甚至在种植经济之前千年,人们便已经了解种子生长所需要的一切技巧,不过采集经济实在太过舒适惬意了,人们更乐于摘摘果子打打猎来生存。那时候,人们每周为了寻找食物的时间不会超过20小时。随着文明的进步,枷锁也一步一步套到了人们的身上。先是贫富差距,再是等级差别。越来越多的人被踩到了脚底下。出身变成了人类最大的不平等:很长时期内,是性别;更长的时期内,是老爸。而不久之前的一千年,人们的生活并没有本质的差别。从秦朝到明清,中国人生活的是一个模式;自君士坦丁到新航路开辟,欧洲人都一样的生存。但工业革命开始之后,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逐渐加强对大自然的主导权,对欲望的满足超过了对一切的追求。似乎还失去了什么?当欧洲人扛着火枪准备把光明带到世界各处的时候,他们却讶异地发现当地的人们虽然茹毛饮血,却从来不缺少笑容。工业文明以势不可挡的势头将一切横扫殆尽,世界开始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时候,开始有人逃离了这样一个世界,躲到各种海岛上寻求桃花源。人们终将征服一切,并毁灭自己。多久了,你没能看看身边小草的生长,和那天空中眨眼的星星?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面镜子


无论是本书所写的内容、书页纸张的质量与印刷的清晰度都很棒。本书能给人以全新的视野与平和深刻的感觉,予人以温暖的人文关怀。刘德斌所写的推荐序也写得很好,值得一看。另一篇《斯塔夫里阿诺斯的乐观与踌躇》充满了沙场的厮杀声与炮火声,在《全球通史》平和、淡定、睿智的整体风格中显得异常突兀。


以古鉴今,我们可以思考近代中国为什么落后:

“中世纪主要的技术发明大多数出自中国。然而,不象在西方,商业革命和技术进步都未给中国带来彻底改变社的革命影响。其根本原因,如第十一章第六节所述,是中国历史的持续性,即隋朝实质上是汉朝的延续,唐、宋又是隋朝的延续,如此下去,连续不断,直到1912年帝国历史结束。因此,传统的官僚贵族统治集团,以新儒学为精神支柱,吞噬了新技术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但在西方,罗马帝国灭亡之后没有后继者。相反出现了一种新的复杂多样的文明;在这里,火药、指南针、印刷术和远洋船只不但没有被埋没,反而得到充分利用,首先对欧洲,然后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整个世界,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这种爆炸性的影响,在中国是绝对不可能产生的,因为这里的帝国机构太封闭、太受约束。例如,中国的商人和实业家通常加入由师傅领导的地方行会,但这些行会师傅需得到政府表示许可的证明,并奉命负责每个行会成员的经营。船商也在港口师傅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这些港口师傅同样需对政府负责。更重要的是,政府垄断了供朝廷和行政机构消费的许多商品的生产和分配,这些商品包括武器、纺织品、陶器、皮革制品、服装和酒等。另外,政府还完全控制了全体人民所必需的基本商品的生产和分配,如盐和铁。这些限制剥夺了中国商人成为无约束的企业家的机会,使经济失去了自由发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助长了官员的腐化和堕落,因为朝廷官员可利用他们的特权地位,操纵国家垄断商品为个人牟利。

中国统治集团的另一对内限制政策是竭力反对对外经营。中国移民在欧洲人到达之前,且慢慢迁移到东南亚。在菲律宾,西班牙人可能任何时候都没有中国人多。1603年,在西班牙殖民地马尼拉建立32年后,这里的中国人大约有20000,而西班牙人大概只有10000这些中国人实际上控制了殖民地的经济生活,并将其控制扩大到这一群岛的其他岛屿。正是这一年,1603年,马尼拉的中国人遭到一次大屠杀;邻近的大陆福建省的一位官员却宽恕了这一屠杀,并谴责海外所有的中国人是祖坟的逆子,是不值得皇帝关心的人。马尼拉的中国人及其东南亚的中国同胞至今仍定期遭到这样的屠杀。同样,1712年,皇帝颁布了一条敕令,禁止中国人在东南亚经商和定居。五年后,另一条敕令允许那些已定居国外的中国人返回家乡,不必担心受到惩罚*1729年,又颁布一条法令,规定了回国的具体日期,逾期未归的那些海外的中国人将不许回国。这同西方国家洽成何等鲜明而又惊人的对照;西方国家不久就积极开辟海外殖民地,创立贸易公司,甚至随时准备着用武力保卫这些事业,反对任何威胁。”


斯塔夫里阿若斯的《全球通史》是世界通史里面的另类,整个人类文明史,是其描述的素材。它不局限于某种文明,而是奖人类历史进程中各种文明的来龙去脉放在一起比较,宏大的视野,让人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我们所学习过的历史,都很奇怪,注重细节,例如时间、地点、主要人物等,却没有什么连贯性。历史在我们眼里,跟“洋片”差不多,是割断的、静态的、前后没有关联的。而这部《全球通史》,却展示了我们似乎学习过,却从未真正明白过的历史,即这些片段串成的序列,一部本来完整的历史大戏,一部真正冠以“经典”之名的电影。君王和圣贤,甚至有可能不记录他们的名字,只陈述其作为在历史的长河中,究竟激起怎样的涟漪。这是何等的眼界,何等的胸襟!
  历史,过去的事,不是为了让后人慨叹流泪或者沾沾自喜,而应该让后人明白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责任必须承担。历史必须是联贯、动态的,否则让人如何把握?既然学校里面要讲历史,那就应该真正讲能给人以启发的历史,而不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且还是对于离散的事件当中,帝王将相的名称的记忆能力。
  这部书的威力很大,读之前最好深吸一口气,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因为你的世界观也许就此翻天覆地地变化,你的视野将穿透那上古的蛮荒与近代的刀光剑影,看到一个从来就存在,却被大多数人无视的真实世界。


《全球通史》从食物采集者、农业社会讲到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通过人口、经济、政治、文明的演变来阐述了世界的发展,书中的观点客观、明晰,像我这样的历史文盲都能乐于其中,这本书我会反复的重读。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部世界通史书,是全球史观的代表性著作,值得一看。只是非常遗憾,我只买了上部。


作为一个高中毕业生。在我刚刚过去的高中生涯里,出现在历史试卷上最多的材料就是《全球通史》的节选。书还没有看完,但是动过这些年的材料题可以看出,作者在书中一一个西方学者的角度对中国的历史进行了片面而又深刻的分析。其实不仅仅是中国,古希腊,古罗马等都被一定程度的片面化了。就像是美国动画片中的花木兰是为了自由而战一样,文化差异是难免的。但它的确是一部历史巨著,高中生可以对其参考阅读。


 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得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这在变化速度成指数级增长的今天是不言自明的,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部提出新的疑问并给出新的答案的新历史。  例如,我们这一代人是在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我们自然也生活在一个由西方居支配地位的世界中。19世纪和20世纪初叶是一个由西方享有政治、经济和文化霸权的时代。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接着发生的殖民地革命很快就结束了这种霸权,世界地图上一些庞大的欧洲帝国的消失便证明了这一点。地图上许多地方的名字和颜色都从根本上起了变化,从而反映了已在20世纪中叶以前出现的这一新世界。  我们渐渐不情愿地认识到,在今天这个世界上,传统的以西方为导向的历史观已不合时宜,且具有误导性。为了理解变化了的情况,我们需要一个新的全球视角。尽管伴有


全球通史,绝对值得一读的好书,从另一个角度看待历史,看待人类史,让历史重新塑造自己的人生价值观,人类在过去的历史中如何发展如何生存如何适应不断更新的世界?书中自有一番理论。 这本书包装尚好,内容亦可,纸张还不错,总得来说物有所值。


从《世界简史》到读《全球通史》。知识面在扩展、思想也深化了。跳出政治工具(电视、教科书等)宣传的圈,去看到的另一种(西方观点)说讲述的人类历史时,除了。。。。还有感慨,为什么中国人的观点那么滞后,或许跟政治环境有关吧!党派、领袖、变质的民主、还有不卑不亢的人民!


一直都知道这部著作,一直没有去阅读;现在终于忍耐不住去欣赏,受益良多。
新世界需要新史学。看斯塔夫里阿斯诺的《全球通史》,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事件浮在眼前,品味现实社会,确如鲁迅之言: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


历史学著作有两本比较好的书籍,一本是汤因比的《历史研究》,一本是《全球通史》,后者写得通俗流畅,明白简练,而且角度客观,而不像某些西方人的历史著作,以西方的眼光来观照别国的历史,尤其是东方国家的。所以读这样的书,会给人很多思考和启迪。


就像所有说的,这是一部经典,首先要说如果你们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你阅读起来会有些吃力,而且会有些索然无味,因为这本书不是故事书,书里的故事不多更多的是对于历史较为客观的评论和解读。这里作者的观点我想说有些地方有些偏颇,有些地方明显的带有西方优势论的浅浅的影子在,但是我要说如果你是受中国历史教育深深影响的人,如果你无法接受中国在古代并不是唯一强大的国家,而且其他地区文化大多时候要(怎么说呢)强于我们的话,你看这本书会很郁闷。其实我要说作为一个没有受到太多外来入侵影响而生存下来的文明,中国文明在世界上已经是一个奇迹也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尤其是秦朝之前,我个人浅见我认为西方文明,尤其是古罗马文明是要更突出民主的,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不论是是否喜欢历史,我都建议你可以看看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西方人眼中的西方,让你了解人类发展的进程和脉络,也能让你模模糊糊的感到人类的未来。也许你的历史观或者价值观就会以此而变得更加完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是一位了不起的历史学家,他的这本著作很客观的分析了世界历史,不论从学术价值还是历史的真实性,本书都是无懈可击!


美国人写的全球通史,看看他们眼中的世界历史,借鉴借鉴!


结合中国通史读来受益匪浅,让你的眼光从本国本民族夸大到整个世界整个人类史。读后感觉我们过去有些太骄傲了,总认为有四大发明长期领先世界,实际上并非如此,应该谦虚点才行。在西方人看来亚洲国家中近现代日本比中国更加成功,第一次打败了俄国人取得了近代亚洲对欧洲的胜利。我们应该好好反省下,学习欧美成功的因素,了解本民族的不足,在将来能为华夏再次崛起尽一份力。


不阅读历史,人如蝼蚁在大海中漂浮,没有参照物,没有希望永不靠岸,因为人生常常不满百。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进何忧?退何忧?忧我从那里来,将到那里去,什么是我们共同的过去?这本全球通史正好可以解忧,解惑!我们文明史曾经3000年,在过往的3000年里,中国人占据了多么重要的位置,不能因为近世的500年就否定了自己的全部。未来还漫长,师夷之长不等于全盘照搬。历史的进程起起伏伏,波波折折,但人类总在向着更美好,更完善的方向发展!这种方向感同样可以用来判断当下的社会状态,总有一天,会回到正确的状态。


斯老的《全球通史》是所有历史迷的必读书目,深入浅出的把几千年的世界历史娓娓道来,强烈推荐大家去看~


超棒的历史题材书。让人对全球历史总体捋顺的同时,对深度历史发展和各国的文明起源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补充。看的过程毫无困倦感和压抑感甚至强迫感。而且不同于国内作者编著的历史类书籍。这本书是站在很客观的角度,纵观全球的发展。观点尖锐且有据。比如说,不论是地理课本还是历史课本中,我第一次看到中国不在中间的地图。遗憾的是作者已经往世,不能随着最新的考古发现更新和补充了。绝对是本不可多得的好书。值得珍藏。更值得每个人对基本历史知识和世界发展史的补充和学习的重要阅读材料。


要了解世界,要了解世界文明。要了解世界文明,《全球通史》必看。


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内容很好!


许多“全球通史”版本,这本最权威。本人对历史一向有些畏惧,太简单觉得不过瘾,太生涩又难以坚持,此版本非常喜欢,虽然每早只阅读半小时或一小时,但受益非浅。一个月了,看了大半本,轻松愉快!


我一直想找一本能够深入阐述人类历史的书籍。我相信,从历史的演变过程中能够给予我看待未来的态度。《全球通史》无疑让我看到了这样一种希望。读历史书籍,不仅仅是了解历史的事件,对历史的反思才是我们学习历史最重要的内容。只有对历史有足够的认识,才能正确看待现在的问题,才能尽可能地客观的面对未来。这本书正是这样一本可以给予我们方法的工具书。虽然,其观点仍有偏颇,但是这并不妨碍此书从历史角度对我们的启示。


这本书确定非常好,作者的眼光很开阔,是为了史历而写历史,而不是为了意识形态服务。我现在慢慢地感觉到,不懂历史的人都是井底之蛙,学问做得再好,只能算是一个“学匠”。现在的高校的历史系都很少有人去读了,就像医院里的中医,赚不了钱,都要关门了。只看中国历史是不够的,因为只懂中国历史而不懂世界历史,充其量只是个“河底之蛙”,离海底之蛙还差得远。关于世界历史,读此书你就可以明白,中国人引以为豪的“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其实比清朝人以“天朝大国”自居没什么两样。中国为什么落伍?无知才是根本。在中国人眼里,外国住的都是蛮夷,都是化外之民,都对我们的文明如饥似渴,都需要我们去“教化”。17世纪的英国已经产生了陪审制度,可是当时的中国还是沿袭着以往的落后文明,对罪犯不加审判就“就地正法”。我们的历史教科书,把屡遭蹂躏的近代中国写得比窦娥还要冤,反应出中国人一向抱残守缺的思维定势。新世纪的中国,会不会真的崛起?我看不十有八九不可能。即使是现代的中国人,也不像“列强”那样,对知识、异端、新事物和新世界抱有相当的谦卑。你要说东西文化互为补充,相得益彰,那没问题,但你如果说中国文化要一统天下,中国人将又一次享受汉唐盛世,那是痴人说梦。为什么我要说这么多?因为奥运之后,我们成了金牌大国,似乎已经因此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国人又进入了新一轮的文化膨胀。不是大家都笑韩国人的自大吗?其实我们自己又何曾不是呢?


作为一个西方历史学家,作者的很多观点是超越了东西方文明界限的,尤其是现代史部分,不少观点被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引为补充材料或重要史观,并且作为考试考查的重点内容,功利化的观点,文科生为了高考而看这本书,那么价值不小,但也绝对不大。但是作为对历史感兴趣的普通人,没有学者的刻意较真之类的研究,利用这本书大概是可以对全球历史有个基本的认知了。这区别于有些作者刻意洗脑式阐述观点,作者一直是处在一个相对客观的态度去看待全球历史进展,就作者所处时代和西方相对自由的文艺研究大环境,这本书还是很值得大家认真去看看的。

提醒一点,高中以上的学历和年纪去看比较适合,有些专业术语和特殊语境下特殊含义比较隐晦,年纪太小或文化程度太低根本看不懂,反而容易烦躁,或者催眠的效果,即使是插图也无法引起更多兴趣。


了解世界,了解社会,了解人类自己,你就要读这本全球通史。


以前看过旧版的全球通史,感觉很不错。这次买了新版的,虽然价格涨了不少,不过还满值的。新版的开本大了之后,里面的地图也就更清晰了,手感也好,更适合收藏了。就是新版的《下》怎么打的折扣比《上》少这么多阿。从内容上讲我也觉得《上》比较精彩,所以只买了《上》。不过,如果《下》能再便宜点的话,我还是很想收齐一套的~~


去西南大学玩,这是大学生旧书摊上出现频率最高的书,可见全球通史的魅力所在。就单纯的趣味性,其实也没有多少,总体的历史介绍还是主流的,所以并无惊人之语,网传“重新打扮历史”之言并不属实。总的说是一部每个大学生书架必备的一部书


这本书从全球视野来看世界历史的发展,绝对是经典之作,而且并不像有些西方著作那样晦涩难懂,看完之后,对于某些问题也有了新的认识。作为高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素材,阅读这本书是必须补上的一课。


个人认为喜欢历史的人书架上都应该有一部《全球通史》


我从当当网购得《全球通史》上册一书,,,收到货以后,觉得无论是从封面设计还是印刷质量都达到了我的期望,,,我以前也经过朋友从当当网购买过几次书,觉得都很不错。。当当网买书是个不错的选择。。。。。。。。


全球通史非常赞,对于高三学习历史是一个拓展知识的好帮手,学生就应该多开眼界


推荐中学生读,全球通史上下两册读完对历史成绩提升太有帮助


不管你是不是学历史的,都应该读一读这本全球通史,值得一看


是非常喜欢的一本历史书啦 说句实话 我不是喜欢历史政治的人,但是这本全球通史真的是值得一看再看,之前在学校的图书馆借的 现在又买来看 嘿嘿 希望可以折扣再低一点啦


谢谢!斯塔夫里阿诺斯教授,感谢您!你为我们留下了一本好书,愿您在另一个世界幸福!


这是我买的第二种版本的全球通史了,原来买社科版的印刷不怎么样,本来是想买北大版的收藏的,可没想到上下册尺寸不一样大.唉!


斯氏的全球通史,语言流畅,分析客观,读起来亲切自然,引人入胜!


作者以全球史观为我们讲述人类从史前史到21世纪的历史过程,讲解透彻,启迪思考,人类的益友。


斯塔夫里阿诺斯的经典之作,看看不一样的历史,全新的角度,很值得一读,强烈推荐!


全球通史,很好很好的书,特别喜欢,这是新版,还有好多地图,是经典


这半部世界通史看了一部分 感觉确实和平时看历史的角度不一样 自己作为学历史的 作者感觉所说不一样完全正确,但确实提供了给我们一些全新的看问题的视角


是本不错的书。记得家里曾经有本老的全球通史,才1元多前,不过后来借给同学看后,一去不复返。无意中,我看到了这本书,淘下来藏着~


斯塔夫里阿诺斯看历史的眼光很好,给人一种俯瞰历史的感觉


排版与纸张质量都非常好,送货也很快。书的内容跟介绍的一样,大致的将全球的历史联系起来分析。不过本书有点倾向于欧洲发展的优势,不过考虑到是老外写的情有可原。是本很好很好的书!


全球史著作中的经典之作,致力于将全球历史一体化,但是个人认为博而略有不专,毕竟要在如此之短的篇幅内深刻而又详细的论述世界历史是一件十分困难的工作。


最近看了这本书,发现作者斯塔夫里阿诺斯用他平时的语言,描绘他眼中的世界史,读来很有启发,买的很值。


早就想买全球通史这本书了,终于到手了,但还是没有看呢,等考完试,就好好看看!但是感觉这本书的装帧不是太好,可能是因为太后的缘故吧!


很好的全球通史,看后很有启发


全球通史不错啊


最著名的全球通史,长见识!


没有看清楚,原来全球通史(上),当成全本买的!


最简单的全球通史


全球通史,一直想买,现在终于买到了


全球通史确实是一本好书.不管是纸张和内容,真得很ok,儿子很是喜欢.一拿到书,就在房间里看了大半天.下次还会光顾.


《全球通史》给了我强烈的现实感:它可以用来救治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由于陶醉于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深重的精神危机的一种思想武器;它有助于人们理解未来——包含各种可能性和选择的未来。


真的很好,印刷非常清楚,而且我也一直很喜欢全球通史。


为你解读全球历史,使人了解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帮助人们理性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看了一部分了,书确实客观中立,在全球史观的视野下,阐述历史脉络的发展,并且对现实予以思考。很有现实感,即使是在读远古时代的那段历史,作者的很多陈述,都能让你对现代有所启发。人类历史和个人的历史,发展的规律都是有相似性的。

总之,可读性很强的一本书。

就是,如果书中的插图能彩印,视觉效果会更好。


这本书很具有时代感,讲历史却又不仅限于已经过去的历史,对于现在及未来都有涉及,可以引起一些思考。我是属于对历史感兴趣但是一直很混乱的类型,这本书很清晰,现在还没有读完,希望读完后,能形成作者提到的“全球史观”。


刚拿到手。不过这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著作,名声在外,不知翻译的如何。


很喜欢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这本书,非常好


非常好的一本书,客观讲,目前中国人还没有谁出版这样一本书。该书从全球的、历史的、多方面的(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几个维度讲述了人类的历史。当然,该书有其片面性,尤其是对西方的近代史的讲述,但总体来讲,这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


已经在看了,从全球的角度看历史的演变,各个文明的发展。


现在流行的全球史主要有《世界史纲》、《新全球史》和本书。本书里面的观点堪称最精辟的!


很多人都觉得读通史很枯燥,但是这本书不一样,用客观的眼光,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纵览历史,语言的说服力很强,,赞。每个人都可以去读一读。


本书作者用客观,辩证的角度去描写全球的历史进程,具有很高的收藏,阅读价值,值得拜读!


棒极了,本书注重讲出此起彼伏的世界各部分各时代的发展中的逻辑联系,非常具有全球观,非常喜欢!


确实是很好的世界通史


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次,展示给我们不同的世界通史!


这是偶看的第一本世界通史,果然是收获良多,值得推荐


作者用很宏大的历史唯物观点看全球的发展,很好。觉得很新颖。值得看


一本很好的书。从书中描述的历史看,西欧之所以能在文艺复兴时期之后发展起来,是因为其历史上一直不完善的被断断续续连着的文明,穷则思变;而中国之所以在近数百年来的没落,是因为文化文明的连续而导致的不进取性。由此想到了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现在只看了上部,期待着下一部。


我很喜欢这本书,已经看了一遍了。这本书很好地提供了一个从全球视野,或者说西方人的视野来看全球的角度。其中对希腊文明,罗马文明的阐述我引向尤其深刻。


因为怕是老外写的书,会对中国历史有所偏差.故先挑选了中国的部分进行了阅读.发现其观点客观,并且把中华民族的历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秦始皇统一,结束了分裂,开始了一个统一的国家;第二阶段是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没想到(不知道是因为要在国内发行还是怎么的),把1949年新中国建立作为第三个阶段,个人倒是认为太看得起了吧.整个书而言,非常有宏观性,读之惬意,对建立整个世界体系观点有着莫大的帮助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可以看出翻译的人明显是北方人(或者是北大的学生),整体翻译很到位,但是某些言语有着明显的方言色彩.


当初历史老师推荐的,帮助我们了解全球的历史,理清整个历史框架。书中还有些地图之类的,帮助了解。


买回来才发现我只买了上册,于是乎还要订一本下册。本来对历史就感兴趣又敬畏,看到书里面章节分明条例清晰还附带了很多与当时环境相关的地图,我就更喜欢这本书了,虽然还没开始读,但我相信就算是单纯的收藏也有价值。


一本很好的历史书。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影响的。而本书可以把历史事件的这种联系和相互影响告诉读者,并且提供了一种分析历史事件的方法,激励读者自己去思考!真的是一本很好的书,爱不释手。向本书作者——斯塔里夫阿诺斯致敬。


作为一部再版而又再版的经典,本书可以说是初步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发展进程的经典


以全球的视野审视历史,经典


该书让我们从全球的角度,历史的角度看待人类发展过程


对世界各时期的文化历史很详尽的解说,很好


作为一名高中文科生,个人很喜欢这本书哦。因为它综合了历史,地理等人文知识。对形成全球史观很有帮助。当年一位考上清华的学长推荐的,果然不错。

还有,比起自己买的那些畅销书来说,这本书真的是超值,是那种你买了绝对不会后悔的书。


这将会使你对全球的历史有一个很好地了解。。。


好看,语言通俗精炼,作者高屋建瓴的对世界历史进行了一次系统的,详略得当的,总结式的,展望式的讲解与分析,其中对于每阶段历史对人类和世界的未来影响做了很不错的见解!


此书以一种全新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描述形式,一改传统模式,真正站在了世界的角度,剖析各种文明的历史,并给予客观的评价,公正客观是一大特色,,很值得阅读,发人深思.


非常喜欢这类历史性书籍!这本算是全球历史最完整内容最好的一本了!推荐!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