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2008中国小说

曹文轩,邵燕君 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曹文轩,邵燕君 编  

页数:

34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08中国小说:北大选本》精选自2008年《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大家》等十余种重要文学期刊,囊括了2008年最为精粹的十几部中短篇小说,同时还附有值得推荐及关注的长篇小说存目,每篇小说后均附有精彩点评,是了解当下中国小说状况的首选读物。  《2008中国小说:北大选本》由“北京大学当代最新作品点评论坛”编选。编者力图以“学院的立场,可信的尺度,严格的筛选,切近的点评”树立“北大选本”的品格,在为读者推荐佳作的同时,也试图给当代文学史留下一一套可靠的选本。

作者简介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北大中文系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著有《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思维论》、《20世纪末中国文学现象研究》、《小说门》等学术专著,在研究界获得高度评价;《草房子》、《红瓦》、《根鸟》、《细米》、《天瓢》、《青铜葵花》、《大王书》等长篇小说创作,亦在文坛产生广泛影响。曾获国内外多项奖项,其中,《草房子》获第四届国家图书奖、宋庆龄文学基金奖。所开设的全校通选课“小说的艺术”为北大长盛不衰的名课之一,2003年以高票率当选“北大十佳教师”(“北大十佳教师”评选活动由学生会组织,由全校学生自由投票选举产生)。2003年出版《曹文轩文集》(9卷)。  邵燕君,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北京大学当代最新小说点评论坛”主持人。著有《倾斜的文学场——当代文学生产机制的市场化转型》、《美女文学现象研究》等专著,发表论文多篇。曾获2005年、2006年《南方文坛》“年度优秀论文奖”,2006年当选“年度青年批评家”(“中国青年作家批评家论坛”推选)。

书籍目录

2008中国小说(导言)中短篇小说及点评豆汁记最响的炮仗骄傲的皮匠父亲讲的故事老镢头离歌罗坎村西尼罗症缺乏经验的世界脱臼塞纳河不结冰我们干点什么吧推荐、关注长篇小说存目及点评空山问苍茫我是我的神陌生人推拿鼠药因为女人藏獒小姨多鹤白沙码头风雅颂

章节摘录

  豆汁记  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  ……穷人自有穷人本,有道是我人贫志不贫。  ——京剧《豆汁记》金玉奴唱段  莫姜被父亲领进家门的时候,我正趴在桌上做作业。  这个细节之所以记忆深刻,是因为刚上小学,我被那些莫名其妙的注音字母搞得一头雾水,几乎要把书扔上房顶。可能学过注音字母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混沌未开的小孩子,刚上学便接触这些抽象符号,其难度不亚于读天书。这些符号让我对学习的兴致大减,其实那时我已经能读懂《格林童话》,也念过《三字经》、《千字文》一类童稚必读,知道了些“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的规矩,自认大可不必回头再学这挤眉弄眼的,就日日盼着教国文的马老师发高烧起不来炕。也许是这个原因,马老师的确老生病,常常上课铃声响过,教室里仍旧嘈杂一片,吵如蛤蟆坑。闹声中进来了张老师、王老师,都是代课老师,她们教得有一搭没一搭,我们便学得十分的糊涂,十分的勉强。  ……


编辑推荐

  《我是我的神》、《陌生人》、《推拿》、《鼠药》、《因为女人》、《藏獒》、《小姨多鹤》……《2008中国小说:北大选本》精选自2008年《收获》、《当代》、《十月》、《花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钟山》、《大家》等十余种重要文学期刊,囊括了2008年最为精粹的十几部中短篇小说,同时还附有值得推荐及关注的长篇小说存目,每篇小说后均附有精彩点评,是了解当下中国小说状况的首选读物。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2008中国小说 PDF格式下载



  就像标题所说,08年的年度小说选终于让我有了一点兴趣,于是可以说:中国,文学没死。
  
  在连续几年海选了多部年选、反复细看比较之后,我认定“北大选本”是最接近我本人标准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也是唯一敢说真话的年选。
  不要小看这一条,现在的文坛早已是一片歌功颂德口水连天、洪教主寿与天齐,没有中肯的表扬、也没有诚实的批评,一句话,严重缺乏真正的评论,不乏的是一切虚高和浮夸的东西。有多少读者在拿起书之前已经被广告轰炸得晕头转向,或者多少次被泛滥的褒奖和溢美之辞忽悠得不辩真假,直到看完全书才发觉,原来又上了一当。对买书、读书人而言,书托是比贪官、地产商等等更值得痛恨的生物。
  唯其如此,听到诚恳的评论就是一件惊喜的事,一次小小的嘉年华。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那么多年选都充满了一味的夸奖,“大师”林立、“杰作”丛生,而只有一本“学院派”能说真话?是不敢,还是不屑;是粉饰太平,还是还原现实?
  ……
  
  说实话,看这套年选,最喜欢的是每本开篇的导言。现在又忍不住要做摘录,因为里面很多话说得太对我心了:
  ——经验正是大陆作家,尤其是专业作家普遍匮乏的。很多作家在成名后,经验已经告罄,但缺乏有效的更新补充途径……
  ——大陆作家在90年代后整体从知识分子群体退步抽身,成为“写字儿”的专家,“作品”退化为“故事”。
  ——(论80后缺少经验性写作)一代作家只有通过自觉而深刻地处理自己的经验,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确立自己,才能为文学提供出有原创性的新元素。
  ——(论余华和《兄弟》和格非的《山河入梦》)这两位“先锋作家”一旦对现实历史发起“正面强攻”,最令人瞠目的还不是思想意识上的简单混乱,而是个人艺术风格的完全丧失,尤其是语言,粗陋到让人难以置信。(想起当初充满期待买下《兄弟》,那个恨哪!)
  ——本年度最出色的作品,不但与近年来的文学热潮无关,甚至大都与这些年的主流文坛无关。它们出于多年甘于寂寞的老作家、边缘作家、业余作家,甚至去国多年的海外作家之手。我们的文学传统到底出现了怎样的断裂?文学机制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自评
  豆汁记     ★★★★☆ 韵味十足的京味小说,炉火纯青的笔力和构架,好的文学就是            文化学养的厚积薄发
  最响的炮仗   ★★★   老作家的早期作品,如果不是因此,简直不知道怎么会入选。            编者也有敬老嫌疑
  骄傲的皮匠   ★★★★☆ 王安忆近年最好的小说,笑傲众生的小皮匠终于被生活一把撩倒;海派文字写到这份上,已经没有海派的局限性了
  父亲讲的故事  ★★★☆  石舒清的文字没问题,探索有问题,到底想往哪走?
  老镢头     ★★★   我不会选入的一篇,无聊
  离歌      ★★★★  散文化的小说写得好也不过如此,可是以后怎么办
  罗坎村     ★★★★☆ 海外作家的粲然一笑,严重让大陆作家汗颜!!布局和文字都显示出非职业作家的优秀
  西尼罗症    ★★★☆  继续海外,重在韵味。精细丰富的意象带来“毛茸茸的质感”
  缺乏经验的世界 ★★    矫柔造作+大胆无耻,尝试虽然成功,古汉字的嵌入令人反胃
  脱臼      ★★★★  底层文学的惊艳一现,现实的残酷却可以让生者如此眷恋,强烈反差在作者笔下冷静而突兀。叙述控制和心理把握颇见功力
  塞纳河不结冰  ★★★   不见进步,也不见退步,笛安还处于原地踏步阶段
  我们干点什么吧 ★★★   脱离伤感青春或者穿越奇幻,80后出手不凡
  
  空山      ★★★☆  集大成收山之作,然三卷六部形散神离,反应作者还不足以驾驭这样的文化冲突、历史变迁
  问苍茫     未看
  我是我的神   ★★★★  邓氏风格拓宽之作,军旅+成长,依然激情燃烧
  陌生人     未看,估计也看不下去
  推拿      ★★☆   主题先行,靠想象完成的盲人世界,擅中篇不代表能长篇,挑战不成功
  鼠药      未看
  因为女人    未看
  藏獒      ★★★   契合读者心理需要,但文字的传奇套路削弱了艺术性
  小姨多鹤    ★★★☆  典型严歌苓模式,人物概念化不减
  白沙码头    未看
  风雅颂     未看
  
  
  不足:
  从本丛书诞生起,我就提到一个问题,即该论坛对草根作者和作品的无视。这包括现在大行其道的网络文学,以及品类混杂的青春文学、职场小说、奇幻文学、穿越小说、盗墓冒险小说等等。虽然作为一个纯文学点评专辑,谈这些“不入流”的作品有点自贬身价,但是站在文学编年史的高度来看,似乎没有理由忽略在中国当代文学版图上出现的特殊风景,更何况其中并非一无是处。
  所谓存在即合理,之所以会出现这些文学新品种,都和中国当下的现实条件密不可分。哪怕逃避式的奇幻、穿越、冒险,或者无穷无尽呻吟叹惋的青春阵痛,都是对现在进行式生活的某种折射反映。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该选择沉默以对。
  再比如周梅森的反腐小说写了多年,不仅具有相当的文学和思考深度,而且成功向影视延伸,开花结果、带来相当的社会影响。08年又以一部阶段性总结式的力作《梦想与疯狂》,开始了从官场权力角斗、向经济交锋与社会问题纠结的艰难转型。小说结合了作者多年股市起伏的惨痛经历,在政治与金融、权利与金钱的勾结、斗争等方面做出了令人赞赏的尝试。其中对中国式股市怪胎的分析刺目又中肯,对国际财团、政府、国企、股份制集团以及个人斗法的现状进行了清醒的分析,对高管高薪与挖角、国企保值与流失、失业就业与媒体双刃剑等诸多现实问题进行了尽量坦诚的探讨。不论写作实力、分析深度还是批判力度,比起编者大力推荐的商战小说《等等灵魂》,都不知高出了多少。如果说这样的作品还不能反映当前中国的现实和中国文学的现状,那么诸如醉心虚拟个人历史的《空山》、玩弄文字扭曲结构的《推拿》更加无力承担中国文学的大旗。
  我只能猜测,编者是反感周作品的影视改编过于流俗。但是这和海岩偶像剧式小说及其改编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何况海大叔都欣然成为了作协会员!
  
  值得欣喜的是,今年终于触及了当年大红的一部通俗小说,虽然只是在某个点评中捎带的,且是作为反面对象。——针对《藏獒》,本书剖析了早年一部同类题材的《狼图腾》:后者只体现了对狼性的无条件崇拜,《獒》则更凸显人性,以悲悯和仁慈的视线打量藏獒的神性光辉,留给读者温暖和感动,而非向一切扩张的压迫感。这正是前者所不具备的。或许《狼》写出了现实的本质真实,但这并不能成为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现实的借口。它像一把矗立的屠刀,救赎之路荡然无存。把屠刀奉为图腾与圭臬并心甘情愿地拜倒其下,正是市场法则下集体无意识的表现。而《獒》则在这残酷现实的背后开始呼唤道德与人性的回归。
  应该说这些分析是比较中肯的,说到了《狼》的关键。但仅仅因为它过于传奇、写作能力尚有欠缺,就被打入另册,就有些过份了。通俗文学也是文学,其实在这一点上,《獒》并没有向严肃文学走多近。说不定,它的出版还是借了当年《狼》带起的动物小说的东风!点评编辑作为文坛的旁观者,需要的是全面的观察和心平气和的讨论,居高临下、睥睨众生的姿态是危险的。
  
  对于这一期的“突破”,是该庆幸编者的慧眼,还是祝贺草根文学终于浮出水面呢?恰恰相反,我认为应该批评编者的眼光。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后期,仍然罔顾网络平台的巨大效应、平民文学的迅猛兴起、刻意疏远和通俗文学的关系,都是评论者目光短浅的表现,最终必须和所谓市场失衡、多媒体崛起等等共同负起让文学断代的责任。
  ——这就提起了80后文学的问题。令人困惑不解的是,80后作家何以总是不能直接面对、打开自己的人生经验,而是用玄幻等方式逃避?
  
  Page7,把陈河的《西尼罗症》排成了《罗西尼症》,这么大的错误还真少见,责编看“新闻联播”看多了吧?


Page7,把陈河的《西尼罗症》排成了《罗西尼症》,这么大的错误还真少见,责编看“新闻联播”看多了吧?
========
哈哈


80后的人生经验还不够吧,人生经验够的,文笔还没练出来


80后都集体奔三了,还人生经验不够?何况80后大多快步跨越了70、60后大半生的经历。
何况人生经验不是唯一的写作来源。20来岁就创作出世界名著的作家有的是啊!
事实上,我也不明白80后作家沉寂的原因,等看明白了再续写评论:)


好评论!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