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分析框架

游斐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游斐  

页数:

40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现代政治是政党政治。本书通过基于经验事实的学理探究,从技术层面构筑了中共执政行为的分析框架。书中结合国内外政党政治研究取得的成果,提出了“E—S—B(环境一主体一行为)”范式。该范式是对“s—R(刺激一反应)”模型和“0一A(目标一行动)”模型的扬弃以及“S-O-R(刺激一有机体一反应)”模型的提升,它既强调主体与环境的多维互动,也强调主体选择性与回应性的统一。全书基于“E—s—B”范式,分别从分析线索(执政发展)、实然(执政生态)分析、应然(执政机制)分析、对策(执政优化)分析对中共执政行为的核心主题、客观依据、内在逻辑与基本路径进行了验证和阐释,并归纳出中共执政行为的基础性变量,为中共执政史、执政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

作者简介

游斐,博士,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研究领域:政党政治,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执政理论。发表论文《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2006)、《政府采购行为异化探析》(中国行政管理,2006)、《当前国企改革进程中的党建工作模式探析》(2007)、《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依据、意义与取向研究》(2007)、《论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2008)等10余篇;参与专著《数字城市政府管理》(2006)、《中国共产党重大历史事件纪实》(2006)、《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研究》(2007)、《中国共产党执政史概要》(201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辞典》(2011)等6部;是《构建北京市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研究》(2009年全国党建研究会二等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村官”政策研究》(2009年教育部青年项目)、《中国共产党农村干部选拔和培养模式及经验研究》(201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课题组成员;参与起草《中共北京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的意见》、《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以及《北京市“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规划纲要》。

书籍目录

摘 要
Abstract

引论执政发展: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分析线索
  第一节现代政党政治语境下的执政发展
  第二节研究现状:成果、特点与趋势
  第三节研究进路:分析框架、研究方法与全书结构
上篇 执政生态论
 第一章执政生态:系统、特性和动力
  第一节执政生态系统
  第二节执政生态的特性
  第三节执政生态的动力
 第二章执政生态演化的历史轨迹:一种比较的视角
  第一节西方政党政治下执政生态的变迁
  第二节苏联东欧执政生态的剧变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执政生态的演进
 第三章适应性革新:历史性启示
  第一节执政党、国家、社会三者关系的发展性及其限度
  第二节政党体系的动态稳定性
  第三节适应性革新:一种技术性框架
  本篇小结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客观依据
 中篇执政机制论
 第四章 执政合法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标体系
  第一节合法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新论(上)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合法性维度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目标体系
 第五章 执政合理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手段体系
  第一节合理性:思维历程与重构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新论(中)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合理性维度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理性
  ——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手段体系
 第六章 执政有效性: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评价体系
  第一节有效性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新论(下)
  ——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的有效性维度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有效性
  ——兼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评价体系
  本篇小结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内在逻辑
下篇 执政优化论
 第七章执政优化:动因、进程和流程再造
  第一节动因:第三次执政生态转换
  第二节进程:执政生态链
  第三节工具1:执政流程再造
 第八章执政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具2:执政资源规划
  第二节执政资源规划(一):组织提升?制度
  规范?资源优化
  第三节执政资源规划(二):文化整合?系统
  推进?历史课题
 第九章执政治理
  第一节工具执政治理
  第二节民主治理的实践形式:人民民主(二阶共识)
  第三节科学治理的基础架构:四维模型
  ——兼论有效治理的内在要求与善治的基本归向
  本篇小结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基本路径
 结语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基础性变量
  第一节简短结论
  第二节两点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一、有效性的实践属性“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一定意义上正是马克思对自己的政治哲学的一种独具特色的表述。④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有效性具有天然的实践属性。它是对人类目的活动及其结果进行判断、比较、衡量与反思的内在尺度,实践构成了人类行为有效性产生、存在和发展的源泉、基础和依据。有效性的这一实践属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活动是事实活动与价值活动的统一:这具体体现在实践活动的过程:其一,在实践活动开始时,实践主体不仅要形成关于对象存在发展的事实性认识,还要确立对象对于实践主体有何意义、能满足何种需要、满足程度大小的价值性认识;其二,具体实践开始后,实践主体不仅要结合先前的事实性认识与价值性认识制定出正确的行动方案,并且在这个方案实施中,要经常不断地做出价值判断,随时修正实践的方向和步骤;其三,实践结束,实践主体不仅要对实践结果做出事实性总结,还要对它做出价值性评价,为指导同类型实践奠定一定基础。整个过程表明,价值活动贯穿于事实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特定的实践活动是特定事实活动与特定价值活动的有机统一。实践活动是功能活动与审美活动的统一:实践活动中的主体不仅是功能性主体,而且是审美性主体。任何一项实践活动不仅是为了满足功能性需要而对客体进行功能性改造,同时也是为了满足审美的需要而对客体进行美的改造。在实践活动中,功能性活动与审美性活动是彼此渗透、相瓦推进。实践活动是个人活动与社会活动的统一:实践具有个人和社会二重性。实践活动不仅具有个体性特征,而且具有社会性特征。一则,任何实践都是由具体的、特定的、具有相应知识结构与理性能力的个人进行的;二则,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一项具体活动不是个体体力和脑力所能胜任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社会关系、有机结合起来的集体主体来承担;而且即使个人能够承担。


编辑推荐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分析框架》是政治学论丛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共产党执政行为的分析框架 PDF格式下载



作者是下了功夫的,体现作者深刻的思考能力。全书观点稍显稚嫩,但逻辑性强,从分析方法到结构安排,都别具一格,比国内好多所谓大家的应景之作强得多!


本书是用西方话语体系来评价中国的事情,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有参考价值。只是有时用国内的话语很容易说清的事情,用西方话语越说越难懂了。可以借鉴。


了解,党执政演变过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