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命的恩典

胡伟希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5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胡伟希  

页数:

258  

字数:

207000  

内容概要

胡伟希编著的《生命的恩典(幸福与痛苦)》以审美与幸福的联系作为主线,对和幸福有关的问题一一展开加以讨论,建立起一门“幸福的形而上学
”,从各个角度诠释了幸福的含义类型以及幸福对我们的影响作用,揭示了人一生之中幸福和痛苦对我们的影响。《生命的恩典(幸福与痛苦)》特点:
1.思想的系统性。本书对个体生命与人类生活中纷纭复杂的“幸福现象”
从“人与世界共在关系”的角度加以梳理,阐明了“幸福”观念的含义,并对与之关联的概念与观念作了条分析缕的分析,建立起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使“幸福学”的理论框架得以整体展现。2.视角的多样性。本书吸收与综合了哲学、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社会学、美学等诸多学科的观点与方法,对幸福观念从多角度加以探讨,以体现幸福思想研究的丰富学术内涵。总之,该书以理论分析与融会不同学科知识见长,内容富于哲理且融人了作者个人的生命体验。

作者简介

  胡伟希,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中国哲学史、中西哲学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岳霖与中国实证主义认识论》、《传统与人文:对港台新儒家的考察》、《金岳霖哲学思想》、《观念的选择:20世纪中国哲学与思想透析》、《知识、逻辑与价值——中国新实在论思潮的兴起》、《中国本土文化视野下的西方哲学》、《中国哲学概论》、《天人之际——中国哲学十二讲》、《流年物语——西方近现代文明的哲思》、《中国近现代思想与哲学传统》、《民族主义、激进主义与自由主义——中国近现代思想史论》、《中心与边缘: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与社会思潮》、《传统的诠释:中国哲学的过去与未来》、《人文之旅》、《生命的乡愁》等。  有兴味的学术话语:社会关怀、形上智慧、生命情怀。  最喜欢的格言之一:“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幸福的形而上学问题
第一节 幸福的追问
第二节 幸福的形而上学
第三节 审美与幸福
第四节 幸福的沉沦、痛苦与崇高
第二章 人是有待于完成的艺术品
第一节 幸福与教养
第二节 人格与审美
第三节 幸福感之分类
第四节 完美幸福与“游戏的人”
第三章 幸福的艺术
第一节 幸福的范导性原理
第二节 幸福的生成
第三节 幸福的种类
第四节 幸福的体验
第五节 幸福的价值
第四章 痛苦与超越
第一节 个体的生存性痛苦
第二节 文明的进步及其限制
第三节 痛苦的化解与超越
第四节 结语:幸福的星空

章节摘录

  一、宗教的先知预言  人是为幸福而生的。但是,迄今为止,人类对幸福的追逐却酿成了人类的苦难史:战争、瘟疫、饥馑、洪水,更有人与人之间的种种猜疑、欺诈与争斗……一句话,不是天灾人祸,就是权谋伎俩,总是伴随着数千年人类文明的潮起潮落。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知识不断增长,各种技术发明层出不穷,然而,人类从此就追求到幸福了吗?否!人们发现:随着人类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和生活视野的日益拓宽,人类的幸福感不仅没有增加,反倒离希望的幸福生活愈来愈远。于是人们开始疑惑:幸福是否真正存在?或者,它不过像“海市蜃楼”,是人类自我欺骗的一种主观幻相?  让我们由此开始思想的探索之旅吧:幸福啊幸福,你到底在哪里?  人类对幸福的最早、最深刻的思想探索,出现在古老宗教的先知预言里。  大约公元前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有一位净饭王太子。这位太子生于深宫,从小过着优裕华贵的生活。太子长大成人以后,希望天下人都能过上和他一样美满的生活。但他外出巡游以后,竟发现所有人无逃于生、老、病、死的无穷挣扎之中,由此他得出了人生皆苦的结论。为了使人类摆脱痛苦而获得幸福,他创立了佛教。佛教认为:幸福不存在于世间的轮回之中;一个人只有排除世间的各种欲念,方能离开苦海,进入幸福的“涅槃”境地。在佛教看来,幸福与“世间法”是对立的;要获得幸福,就必须戒了人间烟火去修“出世间法”。  应当说,古老的东方佛教对幸福的理解包含着深刻的智慧。它认为执著于世间事物将无法摆脱痛苦,而幸福是对平凡的日常性生活的超越,因此,人要追求幸福,必须破除世间的种种“我执”与“法执”,而去追求那精神性的超越之境。  自从佛教创立以来,世间不少人由于皈依佛门而获得了“佛法”中的幸福。可是,佛教承诺的幸福不在人间却在出世间,这不符合大多数向往人间幸福的“众生”的胃口。因此,除了少数佛门弟子通过佛法修行获得他们向往的幸福之外,现实生活中的“芸芸众生”还是希望在凡尘中来实现他们的幸福。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生命的恩典 PDF格式下载



心沉下来,慢慢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