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非职业法官研究

彭小龙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6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彭小龙  

页数:

328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非职业法官指的是国家和法院出现之后,享有不同程度的审判权力的民众。他们参与审判却不以“法官为业”,通常有着自己的职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法律学习,也不具备法学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这种民众参与审判的制度设计在历史上由来已久,并普遍存在于当今世界各国。就其具体类型而言,以民众参与审判的方式和程度为划分标准,包括治安法官、陪审法官和参审法官三种类型。《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将民众参与审判作为一个整体研究,以法社会学为基本方法,在我国以及其他相关国家的历史资料、制度规定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非职业法官的理念、制度与实践做出了系统的研究。

作者简介

  法学博士(2009年),现为中国法学会法律信息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法律社会学、纠纷解决、司法原理与比较司法制度研究。

书籍目录

绪论 问题与方法 第一章 非职业法官的多重功能及其交错 第二章 司法历史发展中的非职业法官 第三章 案件类型中的非职业法官 第四章 司法场域中的非职业法官 第五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变迁及解释(1932-1997) 第六章 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复苏与实践(1998-2011) 余论 从“职能异化”迈向“职能分化”


编辑推荐

  《非职业法官研究:理念、制度与实践》以民众参与审判为研究的切入点,分别探讨了非职业法官的发展阶段、司法运作及司法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在我国社会纠纷加速增长的现实下,本书作者的这一研究可谓恰逢其时,它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非职业法官研究 PDF格式下载



本书以法社会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融合了规范分析、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等方法以及政治学、社会学等视角,对此提出了以制度功能、社会需求和司法环境为中心的理论框架,并从纵向的司法发展阶段、横向的案件类型以及具体的司法场域等角度建立了具体的理论模型。


实证研究的角度和视野,值得一看


以很新的视角研究陪审制,很不错!


开本有点小,其他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