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解读中国经济

林毅夫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1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林毅夫  

页数:

320  

字数:

291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2008年6月赴世界银行任职前夕,我将在北大十余年讲授中国经济专题一课的内容整理成书,由北大出版社以和课程同名为题出版,聊补我在世行工作期间未能教学相长之憾。该书出版后甚受读者欢迎,获得不少佳评。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位司机朋友在车上等领导开会时,从车座上看到其领导所购该书,闲来无聊拿来浏览,等领导开完会出来,竟已快阅毕全书,并能和其领导探讨书中所涉问题。在世界银行工作期间,世界经济风起云涌,中国经济的发展因攸关全球经济能否从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以来最大的危机中复苏,而普受国外各界关注。然而,国外学界、政界、舆论界对中国经济认识甚为肤浅,通常以国外学界现有理论为框架来解读中国经济的现象,未能把握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转型中国家所具有的特性,客观分析判断,了解问题的原委和走向,其观点还经常掺杂着意识形态和政治的偏见。忆想二十多年来,国外学界经常论断中国经济因未依其理论所主张的方式来进行改革,虽取得耀眼成绩,但不可持续,并崩溃在即。尤其是这次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源于全球贸易不平衡,而从2003年开始,国外学界、政界、舆论界几乎众口一词地认为人民币汇率低估是全球贸易不平衡的主因。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我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常因理不直而气难壮,承受着诸多不该有的压力。根据中国的现实,提出新的理论框架,以严谨的分析、浅显易懂的语言,帮助国外各界了解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走向,是中国经济学家无可旁贷的责任。因此,今年年初我将《中国经济专题》一书翻译成英文,并增补一些新的数据资料,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以《解读中国经济》(Demystifying the Chinese Economy)为题在全球范围出版发行。此书出版以来深受国外读者欢迎,四位国外著名学者,包括三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为此书撰写了推荐,给予了甚高评价。在国际舆论界影响颇巨的英国《金融时报》首席评论员马丁•沃尔夫为此书撰写了书评,发表于该报,认为这是他读过的有关中国经济中最好的一本书。日本、韩国、俄罗斯、越南、泰国等地的学者也正将此书译成该国文字,出版介绍给他们本国的读者。德文版则早已根据《中国经济专题》的版本在2010年出版。随着世界经济可能陷入长期低迷,上轮宏观调控的作用已近尾声,中国经济又面临着新一轮重大挑战和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的改革、发展何去何从?在国内学界、舆论界众说纷纭。2007年我曾以《解读中国经济没有现成模式》为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论文集,提醒读者不能简单地用现有的理论和过去的经验来看待中国的问题。但是,任何经济现象和问题总有其自身的逻辑,如果能秉持一种“常无”的心态,不受过去理论和经验的束缚,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客观地观察、分析,任何现象和问题总能弄清其来龙去脉和表象背后所蕴涵的逻辑,因此,解读中国经济并非不能有模式,只是必须有新的模式。这本书是我在提出新模式来解读中国经济上所做的一个努力和尝试。很高兴北大出版社能够根据英文版,将《中国经济专题》的内容进行更新补正,并以《解读中国经济》为名出版,将本书再次献给关心中国的过去和未来发展前景的国内各界读者。当然,解读中国近几百年来的兴衰是一个大课题,不仅是对经济学家,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学者都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希望这本书的出版能够抛砖引玉,引来更多经济学家和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中国的现实,提出更多逻辑严谨、自成体系,能够说明中国乃至其他发展中国家过去发展成败,指引未来发展道路的理论来。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是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且,也应该包括中国学者对人类知识、精神财富的增加所做出的新的贡献,这是对中国学界的挑战,也是提供给中国学者千载难逢的机遇。

内容概要

  本书首版(《中国经济专题》)在2008年一经出版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曾荣获多个畅销奖项和优秀图书奖,并作为解读中国经济问题的权威读本,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其中英文、德文、泰文、日文版还入选了“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有效地推动了西方读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清楚认识。本书是在2008年第一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结合最新的国际与国内经济形势全面更新了相关数据和分析内容,并新增一篇关于“全球失衡、储备货币与全球治理”的附录。书中总结了中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经济发展和改革活动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经济发展和转型的一般理论,并以此理论分析中国在改革和发展过程中取得的各项成就,面临的主要经济、社会问题,探讨其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实例,系统地回顾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历程与改革经验,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自生能力理论和比较优势战略。

作者简介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名誉院长。1994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升格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高级副行长,成为发展中国家担此要职的第一人。2012年6月世界银行任期届满,回到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
  林毅夫现任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曾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在国内外多个有关发展政策、科技和环境的委员会、领导小组兼职。
  林毅夫于1986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膺选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及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书籍目录

第一讲 中国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第二讲 李约瑟之谜与中国的兴衰
第三讲 近代的屈辱和社会主义革命
第四讲 赶超战略和传统经济体制
第五讲 “东亚奇迹”与可供替代的发展战略
第六讲 农村改革及相关问题
第七讲 城市改革及遗留问题
第八讲 国有企业改革
第九讲 金融改革
第十讲 中国的增长是否真实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十一讲 完善市场体系,促进公平与效率统一,实现和谐发展
第十二讲 新古典经济学的反思与总结
附录一 经济增长与制度变迁
附录二 前现代社会中国人均收入水平长期保持不变和人口众多之谜
附录三 全球经济失衡、储备货币及全球经济治理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一)技术进步与资本积累 因为土地、自然资源基本上是给定不变的,劳动力增长又相对缓慢,如果技术不进步,即使资本积累速度非常快,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资本的回报也会不断下降,资本积累的积极性也就会越来越低。因此,一国的资本积累速度取决于该国技术变迁的速度,只有维持比较快速的技术变迁,才能在资本积累的同时打破资本回报不断下降的规律,维持较高的资本积累的积极性。 关于技术进步对资本积累的作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曾做出精辟的论述。舒尔茨获诺奖的一个最主要的贡献来自于他在1964年出版的《改造传统农业》一书。在这本书之前,大部分经济学界人士认为,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民是不理性的,因为他们一般不进行储蓄和积累;而现代农业社会的农民则是理性的,他们会进行各种投资,例如美国一位农场主花费在农业机器设备上的投资经常会超过100万美元。因此,这些经济学家认为传统农民的非理性行为是导致传统农民贫穷的主要原因,而现代农民是理性的,因此贫穷程度会相对较低。舒尔茨教授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在传统农业社会里,农民不进行储蓄和积累其实是一种最理性的选择。因为传统农业社会的技术进步缓慢,农民的储蓄已经达到一种均衡的状态,如果农民在技术停滞的情况下增加积累,可能反而会导致生产力下降,当期的储蓄则要以省吃俭用为代价,这样做的结果是增长了成本却没有获得收益。以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说:中国农民一般种植水稻和小麦,收获时需要用镰刀。传统农业社会里每个农民都有一把镰刀,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增加投资,每个农民将一把镰刀换为两把镰刀,在割稻子的时候同时使用,效率反而会下降。因此大部分农民会选择在一把镰刀用坏之后才进行储蓄,投资购买新的镰刀用以替换,但没有积极性去追加积累。所以,在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农民不储蓄是理性的。在这种状况下要打破这样的局面,只有不断给农民提供一些更新更好的技术,从而使得资本积累能有较高的回报,才能调动起农民进行资本积累的积极性。 (二)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 如果没有新技术,就不会产生新的高附加值产业,产业升级也就无从谈起。像现在被认为具有高附加价值的电子、生物工程等产业基本都是最新技术发明和创新导致的结果。只有技术不断创新,新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部门才会源源不断地出现,企业在高额利润回报的驱动下,会自发地投资于这些新兴的高附加价值的产业部门,最终影响整个产业结构的变化。

媒体关注与评论

没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国经济,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去描述这一经济体的根本运行机制。这本书是从一个独特的位置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奇迹。——巴里.艾肯格林(Barry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是一部杰作。这本书在很多层面都取得了成功。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它以具有分析性的资讯,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林毅夫以他富有见地的比较优势战略(CAF)观点将中国注重实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詹姆斯.赫克曼,芝加哥大学,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本书探讨了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向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的全球领导者进行巨大转变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属于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关键的问题。林毅夫是最有资格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人。在书中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以及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视角。——罗杰.迈尔森,芝加哥大学,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本书对中国过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来的超凡成功进行了清晰而富有见地的研究,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埃德蒙.费尔普斯,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毅夫“马歇尔讲座集”《经济发展与转型》推荐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会比林毅夫对创造了中国奇迹的政策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不仅影响了中国政府和商界领袖们的想法,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分析家。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可能进程的读者来说,都是一部必读著作。——罗伯特.福格尔,芝加哥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是一部杰出并且具有革命意义的著作,它解释了某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成功而其他国家失败的原因。林毅夫认为观念比倾向更重要。那些失败的国家试图通过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来实现现代化——他称其“违背”了它们的比较优势。相反,成功国家(主要在东亚)的政府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遵循”了由其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成功的政府确实会对经济进行干预——华盛顿共识是错误的。而这些国家的政府采用了正确的方法进行干预。世界银行非常幸运,能有一位乐于且有能力运用新鲜视角来看待发展问题,而不受传统教条束缚的经济学家作为它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毅夫的马歇尔讲座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方面去理解过去几十年中为世人所瞩目的亚洲之崛起,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学家有关发展问题的标准化解释投以怀疑的眼光。西方经济学的教育背景加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既赋予了林毅夫对标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怀疑视角,也使得他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巨大发展具有务实特色的方法细节有一个贴近的切身看法。——道格拉斯.诺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其中有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林毅夫教授作为有着伟大见解的学者,经历并参与了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大且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的政策争论过程。他对转型经济体政策形成的细致见解使他的严谨理论分析为世人所熟知,并将增长与发展中的发展问题带回到人们视野的中心。其次,他对使经济体变化的禀赋结构与其变化的增长战略相一致或不一致的结果之分析可谓见解独到并且绝对正确。这一分析建立在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但将这些应用到增长战略和增长政策的动态分析中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迈克尔.斯宾塞,斯坦福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毅夫的研究将经济理论、制度知识、量化数据以及对起始条件在决定不同经济发展方案成功与否上的重要性的肯定结合在一起。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不同的起点如何决定不同的最佳政策,并由此解释了为什么休克疗法政策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没有能够成功,而中国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林毅夫的观点虽然颇有争议性,但却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我强烈推荐林毅夫的这本见解深刻的研究著作,它透过经济分析的有力视角,对大量真实的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进行了阐释。——加里.贝克尔,芝加哥大学,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与转型向人们提出了极其严酷的挑战。林毅夫,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他的大师级讲座集中,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提供了深入的看法,并依据他对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表现的直接经验,给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林毅夫的这部讲座集绝对是一部力作。——贾格迪什.巴格沃蒂,哥伦比亚大学


编辑推荐

《解读中国经济》编辑推荐:前世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把脉中国经济“钱紧”,解析行业走势“前景”,鞭挞经济民生“前进”。多视角剖析中国经济改革的罪与美。 2013年中央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评选推荐,《解读中国经济》 入选“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 《解读中国经济》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 中国在2030年甚至更早将再次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科技革命?为什么说中国近代的政治和社会史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挫折感这两种心态相互交融所推动的过程?“东亚奇迹”现象出现的背后有什么成功经验?只有解决了国有企业的问题,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人均收入为什么在历史上长期保持不变?为什么中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解读中国经济》将给您答案! 站在中国顶级经济学家视角,看懂世界经济格局,看清中国经济走势。赫克曼、迈尔森、菲尔普斯等多位诺奖得主鼎力推荐! 《解读中国经济》首版曾荣获: 1.2009年度输出版优秀图书奖; 2.2009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品种; 3.第九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畅销书一等奖; 4.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英文版、德文版、泰文版、日文版)

名人推荐

没有人比林毅夫更了解中国经济,也没有人比他更有资格去描述这一经济体的根本运行机制。这本书是从一个独特的位置用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中国奇迹。——巴里•艾肯格林(Barry Eichengreen),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林毅夫的《解读中国经济》是一部杰作。这本书在很多层面都取得了成功。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展示了中国经济实力两千多年来的跌宕起伏和戏剧性复兴。它以具有分析性的资讯,解读了中国经济增长的源头以及未来增长的前景。林毅夫以他富有见地的比较优势战略(CAF)观点将中国注重实效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到了理论高度。这本书向很多传统的新古典经济理论的信条提出了挑战,并解释了在现实中照搬这些原理是如何对许多转型国家造成灾难性后果的。——詹姆斯•赫克曼,芝加哥大学,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本书探讨了中国从一个贫困的发展中国家向一个现代经济增长的全球领导者进行巨大转变时的一些根本性问题。这些问题属于我们这一时代最为关键的问题。林毅夫是最有资格帮助我们理解这些问题的人。在书中他向我们提供了一个看待中国以及世界现代经济发展前提的全新而重要的视角。——罗杰•迈尔森,芝加哥大学,200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本书对中国过去的落后根源以及后来的超凡成功进行了清晰而富有见地的研究,对任何想要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人来说,这都是一部必读的著作。一部早就应该出现的重要著作!——埃德蒙•费尔普斯,哥伦比亚大学,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毅夫“马歇尔讲座集”《经济发展与转型》推荐没有哪个经济学家会比林毅夫对创造了中国奇迹的政策有着更深入的理解。他不仅影响了中国政府和商界领袖们的想法,同时也影响了美国和西欧的经济分析家。这本书对于任何想要了解下一阶段全球经济可能进程的读者来说,都是一部必读著作。——罗伯特•福格尔,芝加哥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是一部杰出并且具有革命意义的著作,它解释了某些发展中国家获得成功而其他国家失败的原因。林毅夫认为观念比倾向更重要。那些失败的国家试图通过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战略来实现现代化——他称其“违背”了它们的比较优势。相反,成功国家(主要在东亚)的政府在其发展的每个阶段都“遵循”了由其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从而促进了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应用。成功的政府确实会对经济进行干预——华盛顿共识是错误的。而这些国家的政府采用了正确的方法进行干预。世界银行非常幸运,能有一位乐于且有能力运用新鲜视角来看待发展问题,而不受传统教条束缚的经济学家作为它的首席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哥伦比亚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毅夫的马歇尔讲座集提供了一个绝好的机会,一方面去理解过去几十年中为世人所瞩目的亚洲之崛起,另一方面也对经济学家有关发展问题的标准化解释投以怀疑的眼光。西方经济学的教育背景加上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切身感受既赋予了林毅夫对标准西方发展经济学的怀疑视角,也使得他对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巨大发展具有务实特色的方法细节有一个贴近的切身看法。——道格拉斯•诺斯,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这本书从很多方面来说都是一本重要的著作。其中有两个方面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林毅夫教授作为有着伟大见解的学者,经历并参与了中国——到目前为止最大且发展最为迅速的经济体的政策争论过程。他对转型经济体政策形成的细致见解使他的严谨理论分析为世人所熟知,并将增长与发展中的发展问题带回到人们视野的中心。其次,他对使经济体变化的禀赋结构与其变化的增长战略相一致或不一致的结果之分析可谓见解独到并且绝对正确。这一分析建立在贸易理论和比较优势的基础之上,但将这些应用到增长战略和增长政策的动态分析中则是一项重要的成就。——迈克尔•斯宾塞,斯坦福大学,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林毅夫的研究将经济理论、制度知识、量化数据以及对起始条件在决定不同经济发展方案成功与否上的重要性的肯定结合在一起。他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强调了不同的起点如何决定不同的最佳政策,并由此解释了为什么休克疗法政策在早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如前苏联没有能够成功,而中国渐进式的国有企业改革则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林毅夫的观点虽然颇有争议性,但却非常具有启发意义。我强烈推荐林毅夫的这本见解深刻的研究著作,它透过经济分析的有力视角,对大量真实的经济发展实践经验进行了阐释。——加里•贝克尔,芝加哥大学,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发展与转型向人们提出了极其严酷的挑战。林毅夫,现任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在他的大师级讲座集中,对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提供了深入的看法,并依据他对中国举世瞩目的经济表现的直接经验,给出了独树一帜的见解。林毅夫的这部讲座集绝对是一部力作。——贾格迪什•巴格沃蒂,哥伦比亚大学他(林毅夫)为他的国家的成功而感到骄傲,但同时也坦承它的不足。他在书中提出要纠正对中国过去的一些错误看法,并对未来提出新的见解。他还建议其他发展中国家学习中国在快速增长中摆脱贫困的经验。——詹姆斯•普莱斯雷,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评论员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解读中国经济 PDF格式下载



很专业,读着不易,时常留心思考,观察有益自身,有益他人.经济是核心,林先生很不错,创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立命也.


了解中国经济,解析行业前景,很好的图书


恶补经济学!


我们年轻人值得一看,特别是我们学理工科的更值得看!


有理论,有深度,有现实,不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