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扬雄及其太玄

郑万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2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郑万耕  

页数:

226  

Tag标签:

无  

前言

扬雄是汉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早年以作赋着称,晚年研究哲学。《汉书》赞扬雄说:“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苍颉》,作《训纂》。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虽属模拟之书,亦不失为新的创作。实际上,他是选定了当时各类著述中居于第一位的著作,作为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他吸收当时的天文学知识,构造了一个广大悉备的自然哲学系统,确立了中国古代元气论的基本思想,阐发了阴阳变易的辩证思维,对秦汉以来的易学从理论上作了一次总结。并对当时流行的谶纬迷信、神仙学说进行了尖锐批评,对诸子之学多所评论。如此等等,对后汉哲学思想和自然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受到著名思想家桓谭、王充,科学家张衡的推崇和赞扬。

内容概要

扬雄是西汉末年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早年以写赋知名,晚年致力于沉思。在哲学方面,著有《太玄》、《法言》,在当时曾受到桓谭的称赞。扬雄的学风表现了一定的创造性。当时经学兴盛,经师讲经,特重“家法”。扬雄独不守各派经师的家法,不遵照某一家的矩矱,而自己独抒己见,仿照经典的形式进行撰述,模仿《周易》而著《太玄》,模仿《论语》而著《法言》。虽然这两部书中独创之见亦不甚多,但是不从事于“解经”,而致力于“拟经”,虽然受到后来经师的讥评,都不失为独立思考、大胆创新的表现。

作者简介

郑万耕,1946年生,河北安平县人。197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9~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获哲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兼任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国际易学联合会理事、学术部主任,冯友兰研究会理事,《中国哲学史》杂志副主编。其主要学术著作有:《太玄校释》《易学名著博览》《易学源流》《周易与现代文化》《中国哲学教程》《传统与超越》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扬雄的生平和著作 一、扬雄的生平 二、扬雄的著作及其流传第二章 扬雄思想的自然科学基础 一、扬雄与浑天说 二、《太玄》与历法及月历第三章 扬雄思想的理论渊源 一、《太玄》对《周易》的模仿与阐发 二、扬雄对《老子》及黄老之学的吸收与改造 三、扬雄对孟京卦气说的继承和发展 四、关于扬雄与《易纬》的关系第四章 扬雄的自然哲学系统 一、《太玄》的世界图式 二、“玄”及其宇宙形成论 三、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法则第五章 扬雄的伦理思想 一、道德观 二、仁义为道德生活的最高原则 三、论人性和修养方法第六章 扬雄的美学思想 一、扬雄对“美”的认识 二、论“文”与“质” 三、“丽以则”与“丽以淫”的审美观 四、论审美意象和审美创造第七章 扬雄的无神论思想 一、论“天”与“命” 二、论“神”与“鬼” 三、论“仙”与“寿” 四、对世俗迷信的批评第八章 扬雄对人物的品评 一、人分三品 二、对诸子学说的评论 三、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第九章 扬雄的政治思想 一、宣裕民而薄赋敛 二、重教化而反峻法 三、明法度而兼德力

章节摘录

插图:《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工具书。然而汉志未及一字,东汉一百九十年中也没有讲扬雄作《方言》的。《四库全书总目》说:“至汉末应劭《风俗通义》序,始称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求异代方言还奏,籍之藏于秘室。及赢氏之亡,遗弃脱漏,无见之者。蜀人严君平有千余言,林间翁孺才有梗概之法。扬雄好之,天下孝廉卫卒交会,周章质问,以次注续,二十七年尔乃治正凡九千字。又应劭注《汉书》,亦引扬雄《方言》一条。是称扬雄作《方言》,实自应劭始。魏晋以后,诸儒转相沿述,皆无异词。惟宋洪迈《容斋随笔》,始考证《汉书》,断非雄所作。……皆不足断是书之伪。惟后汉许慎《说文解字》,多引雄说,而其文皆不见于《方言》。又慎所注字义,与今《方言》相同者,不一而足,而皆不标扬雄《方言》字。知当许慎之时,此书尚不名《方言》,亦尚不以《方言》为雄作。故马(融)郑(玄)诸儒未称述。至东汉末,应劭始有是说,魏孙炎注《尔雅》……晋杜预注《左传》……始递相征引,沿及东晋,郭璞遂注其书。后儒称扬雄《方言》,盖由于是。然应劭序称《方言》九千字,而今乃一万一千九百余字,则字数较原本几溢三千;雄与刘歆往返书,皆称《方言》十五卷,郭璞序亦称三五之篇,而隋志、唐志乃并载扬雄《方言》十三卷,与今本同,则卷数较原本阙其二,均抵牾不合。考《雄答刘歆书》,称‘语言或交错相反,方复论思,详悉集之’,‘如可宽假延期,必不敢有爱’云云,疑雄本有此未成之书,歆借观而未得,故七略不载,汉志亦不着录。后或侯芭之流,收集残稿,私相传述,阅时既久,不免辗转附益,如徐铉之增《说文》,故字多于前。厥后传其学者,以汉志无《方言》之名,恐滋疑窦,而小学家有别字十三篇,不着撰人名氏,可以假借影附,证其实出于雄,遂并为一十三卷,以就其敷,故卷减于昔欤。反复推求,其真伪皆无显据……”这里,应该进一步说明的是,以应劭序与《雄答刘歆书》相较,劭序盖出自《答刘歆书》。

后记

扬雄是西汉末年重要的哲学家、文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他熟悉天文历法,反对谶纬神学和神仙迷信,兼综《易》、《老》,融会儒道,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含有丰富辩证思维的自然哲学体系,对桓谭、王充与张衡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易学文化的进一步展开,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思想家。其模仿《周易》所著的《太玄》,历来号称艰深难读,“观之者难知,学之者难成”,当时就受到了各种讥讽和诘难。然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时过近两千年,扬雄思想及其《太玄》,却越来越受到学人的重视,爱好者与研究者相继不绝。倘若扬子云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1992年,本书曾由兰灯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但大陆读者见之者甚少。近来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筹划出版《京师哲学文库》丛书,将此书纳入其中,以简体字印行。这是对我学术研究的一种鼓励和鞭策,也将为更多读者了解扬雄其人其书,进一步推动汉代易学与文化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此次出版,虽有许多问题仍然值得探讨,亦均未作补充和修改,仅改动了个别错字,以保存学术原貌。


编辑推荐

《扬雄及其太玄》:京师哲学文库。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扬雄及其太玄 PDF格式下载



扬雄的太玄可说是别开生面。


研究杨雄生平的都可一看,但不苟同作者搬出古人来阐述,太玄是模仿周易而作,太玄和周易是一不是二,另外太玄精华中的精华--太玄数,作者没有丝毫提及!


郑万耕先生是一个甘坐冷板凳的真正学者,不畏艰深研究《太玄》,本书对扬雄有兴趣的读者来说,是可靠的研究材料。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