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走向创造的境界

周宪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周宪  

页数:

372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攻读研究生时的产物。完成于1988年,但一直拖到1992年才面世。当时正值国内出版业的艰难时世,学术著作的出版可谓难上加难。拙著能够刊行,已是幸事!当时只印行一千多册,估计市面上流通得不多。后来有不少学界朋友索要本书,作为作者我也无能为力。今天南京大学出版社有意旧作重印,对我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回顾所走过的学术路程,该书算得上是我写的第一本学术专著,大约是初入学术界之牛刀小试吧?那时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场景历历在目,终日泡在图书馆里,和管理人员混得很熟,时不时进入图书馆一些特藏室,看到一些未公开借阅的外文资料。那时既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更没有电子图书,完全靠信函和一些外国学者联络。写作过程中,诸如阿恩海姆、蔡尔德、霍兰、加德纳等著名学者给予我不少帮助,不但回信给我指点,而且惠寄许多当时非常珍贵的学术著作。更值得一提的是,哈佛大学著名的“零计划”主持人之一加德纳教授信中约定在北京晤面,后来真的在友谊宾馆与他们夫妇谋面,聊得颇为开心。让人留念的80年代,那时学习风气极好,好像在校园里除了讨论学术没有别的什么诱惑。再加上北京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料,还有当时文艺心理学很是热门,这些都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内容概要

创造力,这个神圣的字眼,像朗照的真理之光,证明了人的生存意义。人正是通过自身的创造性活动,摆脱了动物的必然王国,迈向人的自由王国。我们不知道哪一天起人就有了这种宝贵的能力,但是我们明白,正是经由创造的途径,人才发现和确证了自己的存在本质,回到了自己的生命家园。

作者简介

周宪,1954年生于江苏南京,现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视觉文化的转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审美现代性批判》(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20世纪西方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等。主编:《现代性研究译丛》、《文化与传播译丛》(商务印书馆)等丛书。

书籍目录

再版序言前言第一章 现代艺术创造心理学的研究现状 第一节 经验研究的几种理论 第二节 精神分析学的理论 第三节 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 第四节 认知心理学的理论 第五节 人格心理学的理论 第六节 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第二章 艺术创造力的元心理学——心理哲学问题 第一节 艺术创造力的概念辨析 一 艺术创造概念的历史描述 二 当代的艺术创造力概念 第二节 艺术创造力的本体论思考 一 艺术创造力是人生命力的自由洋溢 二 艺术创造力是建构可能性的世界的能力 第三节 艺术创造力的三个悖论 一 艺术创造力的文化悖论 二 艺术创造力的历史悖论 三 艺术创造力的心理悖论第三章 艺术创造力的认知心理 第一节 艺术创造的特殊认知对象——意象符号 一 艺术是意象符号的创造 二 意象与视觉化问题 三 意象与联觉 第二节 艺术创造的认知形态 一 艺术创造的两种认知形态 二 弥散认知与艺术创造 三 艺术创造过程的方向感和开放性 第三节 创造性发现的几个认知策略 一 创造性发现的策略之一:随意操作 二 创造性发现的策略之二:孤独体验 三 创造性发现的策略之三:转移 四 创造性发现的策略之四:催眠状态 第四节 艺术创造力的两个认知悖论 一 切近现实与疏离现实 二 多收信息与减少信息第四章 艺术创造力的情绪心理 第一节 艺术活动中的情绪 一 情绪的概念与本质 二 日常情绪与艺术中的情绪 第二节 情绪与创造力 一 艺术创造的心境 二 情绪与艺术技巧 第三节 艺术创造过程中的几种典型的情绪反应 一 创造冲动与预期情绪 二 灵感顿悟与“啊哈”现象 三 自居作用与间离效应 四 超越感与高峰体验 五 焦虑与挫折感第五章 艺术创造力的动机心理 第一节 从一般行为动机到艺术创造的动机 ……第六章 艺术创造力的人格心理主要参考文献主要人名索引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现代艺术创造心理学的研究现状对艺术活动中卓越的创造力的研究,历来是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批评家所关切的重要课题。远在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之前,就已存在这类研究了。从柏拉图的“迷狂说”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对自己创造经验的总结,从中国古代道家关于“道”与“技”的讨论到叶燮的“才、胆、识、力”说,都从不同的角度触及到艺术创造力问题。艺术创造力的高下,历来被认为是艺术家卓越与否的重要标志,“天才说”在对艺术创造力的研究中是一种广为流传的观念,如康德就说过,非凡的艺术想象力是天才的特征。尽管时至现代,那种认为创造力只限于艺术活动的狭隘观念早被打破,尽管马斯洛“烧第一流的汤比画二流的画更有创造力”的民主思想已深入人心,但艺术创造力作为人类卓越能力的一个标志,却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从未在哲人、诗人和其他学者的视野中消失。当然,现代心理学的出现,为人们理解这种神秘莫测的创造力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我们甚至可以说,倘使没有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要了解艺术创造力几乎是不可能的。

后记

匆匆忙忙写完这本书之后,总觉得还有些需要向读者交代的,因而在后记中补上几句话。按照我原先的写作计划,本书还应写两章,即艺术创造力的社会心理学和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心理学,准备从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角度来探讨艺术创造力。现在,由于时间关系,无法完成这两章,想来委实是个缺憾,只好留待他日修订时再补上了。说实话,选择艺术创造力这样一个课题来研究,的确困难不少。一方面需要有一定的艺术知识和修养,另一方面又要懂得心理学的某些理论,特别是了解现代创造心理学的某些研究,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方可进行艺术创造力的心理学研究。我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了一些思考和尝试,至于做得如何,只有让细心的读者去评价了。在本书的写作中,始终得到了钱中文先生的鼓励和指教,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辑推荐

《走向创造的境界:艺术创造力的心理学探索》是当代学术与批评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走向创造的境界 PDF格式下载



没有来得及细读,但对于研讨创造的相关问题,这本书值得一读


刚拿到手,我查看了下,发现纸的质量真差,里面内容业不好的,不知是真是假的。。。。。总之很不满意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