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屈原评传

郭维森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郭维森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屈原既是文学家,也是思想家。本书既论述了屈原光辉的文学业绩,又着重从政治观、天道观、人生观、审美观、爱国思想等方面,分析了屈原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突出贡献,更以其对后世的巨大影响,论证了他在传统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本书为给屈原作出历史定位,较详细地分析了屈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对其思想分析则较多与先秦诸子的学说作对比,从同异中发现屈原思想的时代共性和独特内涵。二千多年来,研究屈原的论著可谓汗牛充栋,一些问题异说纷纭,迄无定论。本书对于屈原的生平事迹、作品真伪等问题,多用介绍众说并加分析的方法,避免勉强作出结论,目的是为读者提供较丰富的参考资料,以便进一步开展研究。

作者简介

郭维森,祖籍安徽省毫县,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1953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为该系教授。著作有《屈原》、《司马迁》、《陶渊明全集译注》(合作)《中国辞赋发展史》(合作)等,并主编有《古代文化知识要览》、《中同文学史话》等书。曾发表论文40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前言
第一章 七雄争战的时代
一 形势的发展与变化
二 处士横议与百家争鸣
三 楚国历史与文化特点
第二章 屈原的家世与生平
一 家世与出生
二 历史记载与作品中所见之生平
三 对各种怀疑论的批评
第三章 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艺术创造(上)
一 楚辞的创造
二 关于《离骚》
三 关于《天问》
第四章 金相玉质百世无匹的艺术创造(下)
一 关于《九歌》
二 关于《九章》
三 关于《远游
四 关于《招魂》(附《大招》)
五 关于《卜居》、《渔父》
第五章 屈原作品的思想意义与审美追求
一 思想流派的归属问题
二 企求完美的政治理想
三 彻底怀疑的天道观
四 坚定不移的人生目标
五 内涵丰富的审美追求
六 爱国思想的时代内容
第六章 历史的丰碑
一 风骚传统的巨大影响
二 楚辞学的建立与发展
三 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四 以屈原为题材的艺术作品
五 《楚辞》在国外的影响
附录
参考书目
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人名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史学家都认为春秋、战国之交是社会剧烈变化的时期。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过:“战国是古今一大变革之会。”现代史学家或以此时为封建领主制转换为封建地主制,或以为是奴隶制转向封建制。由于战国史料相当匮乏,年代记载又比较紊乱,不少问题尚无确切的结论,所以我们也只能做到概况式地了解。至其社会性质,地区发展并不平衡,似不必统一定性。战国较之春秋,生产有较大发展,生产技术也有很大提高。人口大量增加,春秋时城市周围不过三百丈,所容住户不过三千家,而战国时期,“千丈之城万家之邑相望也”(《战国策·赵策三》)。著名的大都市,如齐国的临淄,就有七万户人家,“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战国策·齐策》),有各种娱乐活动,是一个典型的商业都市。又如宋国的定陶,是“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春秋末年,越国范蠡就曾在此“三致千金”。又如“楚郢都,车毂击,民肩摩,市路相排突,号为朝衣鲜而暮衣弊”。战国时代货币广泛流通,商业经济相当发达。《楚辞·招魂》、李斯《谏逐客书》写了各地有代表性的特产,《吕氏春秋·本味》也说到各地著名的食品。可见各国物产通过商业渠道得到了广泛流通。作为商业的基础,手工业也很发达,尤其盐、铁业最具规模,楚国宛地(今河南南阳)冶铁最著名,所造“宛钜铁锈,惨如蜂虿”。


编辑推荐

《屈原评传》曾荣获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屈原评传 PDF格式下载



屈原不愧为伟大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传说和著作问题说法很多,本书论证得很好


内容上作者写的很中肯翔实,毕竟关于古人的生平著作有很多种注角,这样为后人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书的质量很好,内容也不错,适合研究学习之用!!


还可以吧,内容挺丰富的。有时间仔细研读研读,然后再追评。


传统的历史研究思路。资料及研究方法均无创新,因此,中规中矩。关于屈原的爱国主义,有三个问题:1 忠于诸侯割据政权,是否属于爱国?2 在战国时代,国与国之间的人才流动是否具有合法性?3 如果中华之统一是大趋势,那么强调楚国一国振兴是否有悖历史趋势?问题是提出了,但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本书对屈原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到是有一定的分析。我的概括是:屈原的意义在于创造了一种新的文体——楚辞体。屈原应是以文体创新而流芳百世。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