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吕祖谦评传

潘富恩,徐余庆 著 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

潘富恩,徐余庆 著  

内容概要

  吕祖谦是南宋乾淳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他不拘门户之见,以综合当时各家学说为己任,故而其思想反映了南宋社会思潮的总趋向。《吕祖谦评传(套装上下册)》以马克思主义为依据,系统、全面地介绍和评述了吕祖谦的经济、政治、哲学、人格、伦理、教育、历史思想,充分肯定了吕祖谦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所占有的地位。《吕祖谦评传(套装上下册)》凝聚了作者对吕祖谦多年研究的心血,代表了国内吕祖谦研究的现有水平。该书文字流畅,思想性强,具有一定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潘富恩,1933年12月生,浙江温州市瓯海县人,195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留校为哲学系助教。1956~1957年赴北京大学师从张岱年教授。现为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同哲学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学位评委。著作有《中国哲学论稿》、《中同古代认识论史略》等四部,参加主编《中国哲学三百题》、《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等。论文六十余篇。
  徐余庆,1946年5月生,江苏泰兴人。上海铁路局丁人、干部,1974-1976年为复旦大学哲学系研究班学员,学习中国哲学史,长期师从潘富恩教授。现为上海铁路局职工学校高级教师。著作有《吕祖谦思想初探》(协助潘富恩)、《程颢、程颐理学思想研究》(与潘富恩合作)。参加撰写《中国一百个哲学家》等,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序
第一章 家世、生平及学术活动
 第一节 家世与家学
 第二节 生平主要经历
 第三节 学术交往
 第四节 著作
第二章 南宋学术思潮概况
 第一节 理学在南宋的传播
 第二节 强大的理学阵营和反理学思潮的兴起
第三章 经济思想
 第一节 “取民有制”的赋税论
 第二节 “均田”论
 第三节 “富恤贫”论
第四章 政治思想
 第一节 “君臣之典叙于天
 第二节 辨别上下、各正其位
 第三节 谏议论
 第四节 法治与德治
 第五节 为官之道
 第六节 “君子小人无两立之理”的朋党论
 第七节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抗金主张
第五章 哲学思想
 第一节 “杂博”的唯心主义世界观
 第二节 朴素的辩证法
 第三节 存心、力行的认识论
第六章 人生观
 第一节 理想人格
 第二节 处世之道
第七章 伦理学说
 第一节 性、心本善论
 第二节 理欲义利观
 第三节 忠孝论
 第四节 “仁者天下之正理
第八章 教育思想
 第一节 明理、治心的教育目的
 第二节 “育实材而求实用”的培养目标
 第三节 求同存异的治学态度
 第四节 教学和读书的方法
第九章 史学观
 第一节 “当如身在其中”的观史之法
 第二节 “合群策、集事功”为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节 “有因有革”的历史发展观
结束语
索引人名索引
文献索引
词语索引
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节“取民有制”的赋税论在封建社会中,社会物质生产的重担始终落在以农民阶级为主干的劳动群众肩上。整个社会所需求的物质生活资料要靠他们的辛勤劳动而提供。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来说,劳动群众既是其欺压凌辱的对象,更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没有广大劳动群众永无休止的耕耘纺织,源源不断地被迫贡献自己的劳动果实,非但封建统治阶级政权难以为继,即使他们起码的日常生活都无着落,又遑论其他。因此,只有农民阶级才是封建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最坚固的基础。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吕祖谦以前,已有人论及。孟子说:“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①依据“劳心”与“劳力”的社会分工,孟子将社会成员分为“君子”(封建统治阶级)与“野人”(劳动群众)两大部分。认为“野人”必须要有“君子”的统治,“君子”则需要“野人”的供养。说“无君子莫治野人”,这是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我夸诞,不能苛同;但“无野人莫养君子”之说却是大实话,因为它承认了封建地主阶级依赖劳动群众养活的事实。唐朝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更为明确地指出:“君者出令者也;臣者行君之令而致之民者也;民者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者。”认为君、臣、民三者各司其职,社会即能和谐安定,这就是“义”。如果“君不出令,则失其所以为君”,应该加以改正。而“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货财以事其上”,则必须进行严厉之惩罚。


编辑推荐

《吕祖谦评传(套装上下册)》荣获我国出版领域最高奖项“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荣获首届“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奖”,规模最大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研究工程,国家重点图书选题规划项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吕祖谦评传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