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我在意大利做交换生

刘彻 中山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作者:

刘彻  

页数:

264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我曾是桕信魔法的少年。后来才知道,世界的奇妙在于那些平凡的事情。一切事物都有开头,然后是过程,最后是结束。新的又开始了。看似平平淡淡,募然回首,才明白:原来事物的奇妙,还在于你内心深处的体验……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第一章 淘金之旅——从广州到意大利 1.AFS,意大利梦 2.出发 3.空中旅途 4.赫尔辛基,罗马 5.第一次培训 6.海那边的撒丁 7.家第二章 第一桶金——意大利的最初印象 1.萨萨里城市之旅 2.安东尼奥的花园 3.人生第一杯卡布奇诺 4.典型的意大利小镇——莱鲁 5.第一次聚会 6.意式珍馐 7.我的学校 8.补习班 9.传统节日——“白夜” 10.红酒、“圆港”和“鹿港”第三章 维他——我的学校、朋友和生活 1.路德维 2.湃丝老师 3.烟花与意大利中秋 4.在意大利“满月” 5.插曲——在意大利看“人” 6.听那撒丁的海 7.“十月培训” 8.“玛雅人”风波 9.万圣节 10.撒丁岛的首府——卡利亚里 11.TriStezza 12.在意大利做中华炒饭 13.Club初经历 14.与华人同听演唱会 15.2007年的第一场雪 16.血!血!雪!雪! 17.上山玩雪! 18.中、意生活之比较 19.罪恶感 20.道德——青年沦丧,中年惘丧,老年沮丧 21.如梦圣诞 22.新年,广场,生日第四章 年中——生活开始狂欢第五章 迷情——在威尼斯的交换周第六章 回旋曲——离别是为了再见

章节摘录

插图:其实答案很简单,学业所占去的那一大部分时间变成了自由时问,自然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而且,一般家庭都不怎么管关于你喜欢什么的问题,只要你认为这样是对的就可以去做了,不过前提是不可以做出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这一点很直接地促成了西方年轻人都拥有突出的个性的普遍现象。放到中国,家长们一般都十分强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个做那个,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家长们把在自己身上所做不到的期望或者梦想主观强加到孩子身上。不过,我认为这样不仅仅是一种对孩子的折磨,更是一种对自己的不自信。只有不自信的家长才会把自己所达不成的期望加于孩子身上。不过,话说同来,家长要求孩子做什么也是出于浓浓的爱,如果没有这么强烈的爱,家长们也不会去说什么了,毕竟孩子是自己的亲骨肉。所以我认为,西方的方式太放纵,东方的方式太拘谨,如果有一个家庭中西结合,该管的要管,不该管的不要管,所培养的孩子可能会更加出色一点吧?广大的家长们确实应就何须管、何无须管好好思考一下,这毕竟事关自己孩子的未来。下午我们去了新家,检验那个现代的新壁炉。结果壁炉根本就不工作,点了火之后烟不但不往外走,还全部同到了房子里面,于是莫妮卡就不得不在假期的时候通知建筑师。据我个人估测,建筑师经常会说如果装上这个会比较好,如果装上那个会比较好,然后就弄来一堆更高价钱的东西,然后等东西抵达。等来等去的下场是工期拖延,预算超支。其实最荒谬的一点,足莫妮卡和马里奥看上去乐在其中,建筑师说的他们一般都会去照做,好像被人牵着鼻子走一样。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我在意大利做交换生 PDF格式下载



看完这本不算很厚的书,感觉很满足.自己仿佛也跟作者经历了一次在意大利做交换生的过程.作为一个高中生,作者对于这个陌生的国度有自己的看法.事无巨细,书中有细小到生活的一些琐碎事情,也有上升到民族的远见.对未知的好奇心,让我们作为读者能透过他的眼睛了解更多关于意大利.市场上关于意大利这个国家的书籍不多,而且大部分都是比较孤燥的国情或者总体上的地理介绍.与这本书相比较,更突出它的看读性.


我喜欢意大利,在网上看到了这本书,就买了
看后,明显感觉他在意大利的成长~
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意大利继续学画画~~


可以感受一下意大利的学生生活,这类书太少,这么还是可以的。


很不错的书,刚收到就迫不急待的看了,很实用,为女儿去意大利先有了借鉴。


好东西啊啊,非常有内涵的书书,小伙伴们爱得不行


不一样的体验


好书,作者文字功底好,用字过于拗口,和我喜欢的简介好读的标准有些差距


看好书


要从这本书里冗长的废话中截取有用的信息真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其中还穿插了作者小朋友拉帮结派的情感和好无文笔美感可言的写景段落。这本书不值得购买。


书质量很好,作者写的很精彩


该书详细的记下作者以一个高中生在意大利的10个月生活,在同龄人一代看作者文学功底深厚,而且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在意大利乐观而细心观察的男孩。随书有很多作者在意大利的照片,还有一个以孩子目光对意大利的理解。因为作者是90后所以作为年纪相仿的我们也许能从这本书更能了解意大利。总之,阅读完该书,我对这个我从未了解的西方国家有了很好的认识,因为作者的文字都是紧贴自己真正的生活,少了空洞和华而不实。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