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身份研究读本
2010-9
武汉大学出版社
詹俊峰
602
无
本书选取了20篇关于男性身份的文章或著作节选,按照内容分为三篇排列。 第一篇,“问题化男性身份: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视角”。本篇选取的5篇文章和著作节选分别从精神分析、女性主义和酷儿理论的角度探讨两性关系中的男性身份问题,分析男性性别身份构建的理论缘起和理论视域。 第二篇,“理论化男性身份:心理学、社会学与后结构主义方法”。本篇选取的7篇文章和著作节选分别从心理学、社会学和后结构主义的角度探索男性身份的理论定义和研究方法。 第三篇,“语境化男性身份:身体、再现与其他”。本篇选取的8篇文章和著作节选探讨各种语境下的男性气质,涉及文学作品、商业广告、身体、暴力、男同性恋、族裔身份、男性社会运动及父道等具体情境下的男性身份。
詹俊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美文学方向文学硕士,现当代文学文化批评方向文学博士,现任华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讲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精神分析理论、女性主义与男性研究理论、西方戏剧、美国犹太小说。他曾参与主编《女性生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参与翻译《古希腊人的性与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发表数篇关于女性主义、男性研究和美国犹太文学的研究文章。目前主持一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洪文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美文学方向文学硕士,现任广东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性别研究、英美戏剧研究。他曾参与《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身份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和《女性主义视角下的20世纪英美女作家研究》(即将出版)的撰写工作,已发表多篇关于男性研究及英美文学研究的论文。他目前参与一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及一项广东省“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刘岩,南开大学英美文学方向文学硕士,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方向哲学博士,现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她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外文学文化关系、精神分析与性别研究理论、文化批评、西方现代戏剧。她著有《中国文化对美国文学的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和《西方现代戏剧中的母亲身份研究》(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编著有《女性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母亲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以及《后现代语境中的文化身份研究》(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年)。
第一篇 问题化男性身份:精神分析、女性主义与酷儿理论视角 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论两性解剖学差异所导致的精神后果” 2.卡尔·古斯塔夫·荣格,“阿尼玛与阿尼姆斯” 3.雅克·拉康,“阳具的意义” 4.林·西格尔,“变化中的男性:大背景下的男性气质” 5.伊芙·科索夫斯基·塞基维克,“天哪,乔治男孩,你肯定对你的男性气质相当自信!”第二篇 理论化男性身份:心理学、社会学与后结构主义方法 6.约瑟夫·H.普莱克,“性别角色焦虑(SRS):另一种范式” 7.迈克尔·S.基梅尔,“作为恐同症的男性气质:性别身份建构中的畏惧、羞耻与沉默” 8.瑞文·康奈尔,“男性气质的社会组织” 9.约翰·麦克因斯,“男性气质危机与身份政治” 10.瑞文·康奈尔,“男性气质与全球化” 11.鲍伯·皮斯,“后现代女性主义与男性研究” 12.艾伦·皮特森,“关于男性与男性气质的研究:新近理论对于将来工作的含义”第三篇 语境化男性身份:身体、再现与其他 13.彼德·施温格尔,“阳具批评” 14.加里·韦恩·道塞特,“我让你看我的,如果你让我看你的:男同性恋者、男性气质研究、男性研究与性” 15.马克·辛普森,“纳西索斯去购物:男性广告中的同性情欲与自恋欲” 16.迈克尔·艾伦·梅斯纳,“男性与男性气质” 17.杰夫·荷恩,“男性暴力的定义与解释” 18.史蒂芬·M.怀特赫德,“物质化男性身体” 19.威廉·马西格里奥和约瑟夫·H普莱克,“父亲身份与男性气质” 20.蒂姆·爱德华兹,“黑白分明:种族、族裔与男性气质”未尽的话参考文献男性身份研究阅读书目编后记
本书是一部研究男性身份的理论读本。为什么要研究男性身份?所谓身份,用社会学家华伦·基德(Warren Kidd)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作为人的特点,如何看待身边的其他人,以及认为他人如何看待我们。‘身份’意味着要‘确定’或是‘了解’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人”①。在父权社会中,男性身份一度被视为不言自明、独立自主的本质性存在。直至20世纪,精神分析学、女性主义、同性恋和少数族裔权利运动才把传统男性身份的人为性、矛盾性和压迫性揭露出来,男性开始成为有问题的性别,于是解决男性危机和促进男性气质转变成为学术研究的热门话题。正如女性主义者林·西格尔(I,ynne Segal)所说,20世纪初人们只关心女性是否会变化,似乎只有女性才是有问题的性别,而如今,男性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②。在这个背景下,男性身份研究成为推动男性自我反省、实现两性平等、促进社会关系和谐的良好契机和学术平台。到底谁在研究男性身份?从地域分布上看,男性身份研究主要集中在美、英、澳及北欧的一些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近年来,我国港台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男性身份研究成果③。
《男性身份研究读本》同先前编著的《女性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和《母亲身份研究读本》(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是体例相同、内容相关的著作,介绍的是西方学界有关男性身份理论的代表观点。《女性身份研究读本》和《母亲身份研究读本》出版发行后,受到许多研究者的关注。当时,国内引进的西方性别研究成果不多,学生很难寻找到较新的国外理论文献,研究往往因缺乏新的理论支撑或新的阐发视角而陷入困境。这两本书的编著是在总结笔者自己的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通过把西方的最新研究成果和主要观点介绍给更多的国内学者,逐渐梳理出西方女性身份理论发展的主要脉络。此后,研究生中越来越多的人对性别研究的视角感兴趣,也开始有几位研究生运用男性研究的视角做文学、文化研究。詹俊峰和洪文慧就是其中的两位。2008年,詹俊峰经过三年的研究顺利完成学业,他是我指导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其博士论文《当代美国犹太小说中犹太男性气质的培养与重塑》(Cultivation and Negotiation of Jewish Masculinities:A Study of Three Jewish American Novel)运用男性研究的相关理论讨论美国犹太小说中男性气质的建构过程。这篇论文的视角与结论在答辩过程中得到专家首肯,也成为目前国内学界屈指可数的几部运用男性研究理论解读文学作品的博士研究成果。硕士研究生洪文慧也于同年毕业,他的硕士论文《父神的阴影:阿瑟•密勒两部剧作中的父亲身份研究》(The Shadow of the Father-God:A Study of Fatherhood in Two Plays of Arthur Miuer)运用荣格精神分析学说中关于男性气质的论述讨论美国剧作家阿瑟•密勒剧作中父亲身份对男性生活的约束性影响。他们在学校经过几年严格的学习和研究,对男性研究已经形成了初步了解。
《男性身份研究读本》:太古之初就有了性别的区分。但对于男人、女人、仍然有说不尽的话题。《男性身份研究读本》选取20篇关于男性身份的研究文章或著作节选,展现西方学界如何看待作为人类身份首要构成要素的性别。
无
内容较丰富全面。非常值得一读!对学术研究者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算是选本 大概能了解一点 还可以
观点很新,论文选择不错!还有英文原文可以促进提高自己英文阅读水平
纸张太烂了。另外内容好像也不是非常成体系化。一般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