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文明和谐与创新

庞学铨,陈村富 主编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3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

庞学铨,陈村富 主编  

页数:

315  

前言

在过去的五千年中,人类文明步履蹒跚,曲折前进。在这漫长的进程中,不同的文明之间有冲突,也有对话和交融。正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接触和彼此碰撞,产生了新的思想火花,孕育出了人类文明的累累硕果。近现代的西方文明,就是在博采各种文明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伊斯兰文化,还可以看到东方文化的元素。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源远流长,绵延发展,这在世界文明史中是极为独特的。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并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中国文明也在积极吸收其他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自身。汉唐时期佛教的大规模传入,明清之际欧洲科学技术的介绍,近代以来西方文化的引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明的内容,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与文化的发展。有些原本是外来的文化因素,传人到中国后,经过中国人民的改造加工,又作为中国文化的象征而传播到世界各地。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创立于1897年,是近代中国最早按照西方高等教育体制建立起来的大学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浙江大学的建立和发展,也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结晶。

内容概要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全球化时代的创新,也是本次论坛关注的重要内容,有多篇文章讨论中国文化的自身特点与内在矛盾,探寻它对世界文明的可能贡献及其在当代复兴和创新的出路。 第一,中华文明涵盖广阔,是世界上的主体文明之一,它有自己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现实基础,也从各方面受到世界文明的深刻影响,是在不断自我反省、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在与世界其他文明对话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中国文化,特别是其中的儒学,主张伦理孝道、天人和谐,它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追求文明和谐提供了许多思想资源。和谐是创新的至高律法,也是个人帮社会生活的最高理想。因此,中华文明的不断创新不仅是自身发展的要求,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中国文化在当今时代复兴的可能与出路。中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是既有差异冲突,又能共存发展。一些文章具体探讨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特别是儒家和基督教在基本信念上的差异。全球化给中国文化的自我反思与复兴带来了挑战和机会。但中国文化包含着许多内在矛盾,要求我们既要有文化上的主体意识,发掘其中所具有的普遍意义和特有价值;又要在贯彻普世价值与重视中国社会的特殊性之间,在发展科学技术与弘扬人道主义精神之间,建立必要的张力;更要善于吸收西化文化和其他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给它新的诠释,在当前人类面对的最大课题即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上,为世界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西方学者正从多方面来思考当前其面临的文化危机,以适应全球文化多元共存的局面,寻求文化的未来发展。

书籍目录

编者前言当代中国文化的内在冲突与出路中国文化的一些特点及其对世界可能的贡献关于儒学复兴的思考.儒家和谐论:兼论全球和平的六层次中国的世界责任:以“天下人”的立场观“天下”《文明的;中突?》再反思“文明冲突”还是“文化盟约”?跨文化交往和世界文明共同进步救世理念与历史唯物主义和谐与创新复杂的文明变革中无法抹去的影像如何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因素文明和谐创新之路建设一个多元文明的社会:一个西方的观点不同文明间对话的模式:一种有效对话的先决条件.基督教面临挑战的拓扑分析宗教多元论与社会和谐上帝之眼、法与公私之辨文化与人权在民族心智与文化差异之后诠释学视野中的创新与传统的悖论及其和谐可能性公民权与正义社会:罗尔斯公民观念的当代意涵一种与全球化相呼应的政治哲学全球社会中的公民教育普遍领域和个体领域的必要结合:权力和感觉试论章太炎对现代性的反思现代社会宗教和谐模式的个案:香港宗教界之动态与关系

章节摘录

这本身也是一个文明发展水平高低的问题,衡量文明程度是否提高的标准绝不仅仅是物质的进步,还要关注其是否与环境之间取得更大的和谐性。文明的真正发展和最终归宿绝不会导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更加对立,而是文明发展的程度越高,人类与环境的发展关系就越融洽。环境是人类文明的一面镜子,它能够反映出人类文明的发展成熟度。第三,不同时空文明的取长补短使得文明获得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动力。不同文明发展的优劣是参差不齐的,它是文明多样性的一种表现。每一种文明都有其他文明所不具有的长处,而每一文明也有着自身的短处。这就需要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比如,西方文明在物质上取得了极大的成果,极大满足了人类的物质需要,这得到人类的普遍认同;而伊斯兰文明对信仰所表现出来的极大尊崇感,相比之下,这是西方文明显得势弱的一面。如果在物质文明极大发展的情况下,人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能得到相应的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存在和在发展过程中,可以相互促进和相互弥补,这样一种文明发展状态正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而其前提则是不同文明之间能够相互包容,以敞开的态度平等地对待其他文明,互相学习。最后,不同时空的文明发展通过对话获得一定的发展共识。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有一个共识的,那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人、解放人,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的自由。这正是通过对话来实现的。对话是为了消除分歧,加强沟通。如果一种文明硬要把其价值观强加到别的文明之上,冲突就不可避免。当今世界不乏其例。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支持。这样一种发展的共识就是建立在对话的基础上。文明之间对话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它是双边或多边的;(2)双边或多边有着共同关心的话题;(3)一方的说话内容必能引起另一方的说话反馈。在这个意义上,对话可以包括询问、争论、审讯、谈判、答辩、讨论、采访,以及一些有目的的交谈等。在文明的多样性背景下,相互认同和相互适应是最重要的,不同文明之间存在差异和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文明的多样性。对话不仅仅是交换看法,而且还能推动或者控制事物的进展。对话将会逐渐取代对抗。


编辑推荐

《文明和谐与创新》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文明和谐与创新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