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的王权与政治思想
2009-7
复旦大学出版社
徐洪兴 等主编
235
无
本书是2007年9月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东亚的王权与政治思想”中日学术论坛的结晶.收录了徐洪兴、小岛毅、韩异、伊东贵之、李天纲等16位中日知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关于历史上东亚三国,尤其是朝鲜和日本在王权思想上所受儒学理论影响的问题,是近年来东亚史研究的一个热点。 本书所选取的论文,多以东亚乃至整个世界的视角出发,探讨儒家理念对于中、日、朝三国历史上王权思想的演变和最终形成所起的作用。本书的论文多有独特的研究方法和角度,如日本中世的宗教文化与当时日本王权思想的关系、东亚历史变革时期朝鲜和日本两国对于中国儒学理论不同的认识和接受程度等。这些较为新颖的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于东亚思想史以及东亚关系史的研究是很有启发的。
天皇与中世文化——以文化的政治性为中心 胁田晴子论魏晋南北朝对高句丽和倭国的册封 韩昇奈良时代的王权论 保立道久中世日本王权的分裂与统合 近藤成一宋代经学中的“尊王”思想——以孙复的《春秋尊王发微》为例 徐洪兴水户学的王权论与国体观 小岛毅明清交替与王权论——在东亚视野中考察 伊东贵之17世纪朝鲜朝的王权论——以宋浚吉、宋时烈思想为中心 洪军18世纪怀德堂的学术与政治思想——以五井兰洲的《百王一姓论》为线索 陶德民19世纪前半期朝鲜王朝的小中华意识及王权论——以洪直弼为例 山内弘一织丰政权与外来宗教 胁田修澳门与“中国礼仪之争” 李天纲近世琉球的王权与基督教 渡边美季试论清代的皇权与刑事司法 王志强清朝的立宪准备与梁启超的代作上奏 狭间直树天皇主权意识在构建明治宪法体制中的作用 冯玮后记
二、天皇权威的编成 天皇制为何会存续、为何会具有权威,这确实是个谜。长久以来,从咒术性的祭祀王权和律令制的官职阶层制方面进行解释的说法是有说服力的。但是,如果按照这种解释,那么就不得不对这种超历史的制度得以存续的条件进行说明。纲野善彦提出的以非农业民为基础的天皇制论曾风靡一时①。的确,在镰仓时代,朝廷公家政权实行的是向管制商工业者的方向进展的政策②。而室町时代,幕府实行的是同样的政策。朝廷是在幕府的保证下,实施这种政策的。而在室町幕府衰退后,朝廷难以在战国大名的政策之下发挥力量。 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为什么室町幕府要保证天皇权威呢?这是因为,在南北朝内乱中,幕府既然把天皇作为傀儡建立了北朝,为了不使之成为政治分裂的核心,就不得不与天皇一体化,并将国内权力一元化。这是一个政治力学的问题。再转到下面的时代,应仁之乱的时候也是一样。在东军掌握了天皇和将军之后,西军把南朝的皇子带来作为傀儡天皇,并建立了从将军到天台座主一应俱全的小朝廷⑧。 再把话题转回到足利义满。对于他的幕府来说,南北朝统一的意义非常大。在那之后,他借助中国的名义,得到日本国王的封号。这是出于与天皇相对立的考虑。另外,他对禅宗的发展、保护和统治的宗教政策、通过输入中国物品而进行的中国文化的导人,还有对民间兴起的猿乐、田乐、茶道等文化的培养和支持,都是企图将其作为公家主导的宗教和文化体制的对立物,借以向幕府中心体制发展。义满在进行与宫廷文化同一化政策的同时,也提出独自的主张,显示出文化中所含有的政治意义。在某种方面,可以说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对天皇的政策是义满对天皇政策的延伸。他们为什么都无法否定天皇呢?最重要的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名分吧。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