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张鸣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5-8  

出版社: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作者:

张鸣  

页数:

27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    《点石斋画报》由英国商人欧内斯特·梅杰所办的点石斋书局于1884年5月创办。每旬1册,每册8页,用连史纸石印,随《申报》附送,也单独发行。1898年8月出版最后一期,共出版了528期。画报的主编吴友如先生是当时江南著名的画家,文名也盛,当年上海的新闻出版界许多石印的出版物,都有他的画作和墨宝,上海的十里洋场也留下了他许多风流逸事。对于画报他既是主绘又是主笔,许多画作就是在青楼书寓中完成的。  本系列图书的编著者在《点石斋画报》的4000余幅图画中选择了近400幅,经过重新排列组合之后,从历史、社会、文化等视角,以简洁明了,富于思想与睿智的语言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与解说。  一百多年过去了,吴友如的画作,如今已经卖到了天价,不是工薪阶层所能问津,但是他和他的画师们所绘制的《点石斋画报》,却依然像一座橱窗,向人们展示着我们民族那个风雨如晦的过去。

作者简介

  张鸣,浙江人虞人,1957年生,“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名之意也。长在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机,毕业后留校教党史,从此误入弄文的行列,无从自拔。现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除教书外,写过一些学术沾边或者不沾边的文字,有些变成了铅字,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迁》等所谓的专著,另有学术随笔集两本《直载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还有些文字在网上流传,品流不一,回首再读,均遗憾多多。  袁贺,1975年4月生,湖北阳新人。出生农家,不善务本,遂混迹于学校至今。身无长技,亦无大志,拜师友厚爱,目前尚可苟安于高校而已。

书籍目录

一、科学迷幻二、洋人洋事三、海外奇谈四、他国之君五、国际政治六、异风异俗

章节摘录

  虽然早在明朝中叶,来华的西方耶酥会教士已经让中国人见识了西洋科学与技术,徐光启和李之藻已经在传教士帮助下学习欧几里德和制枪制火药的技术,但这一过程毕竟因复杂的因素而中断了近二百年。当洋人再次进入中国的时候,首先令中国人感到震惊的,不是他们奇异的装束和奇异的相貌,而是他们所倚仗的坚船利炮,这些西洋科技的产物。  如果说,对于来自异域的珍禽异兽和奇谈怪说,中国人还只是好奇而已,而对于西方的科技,以及由这种科技产生出来的物品,中国人就不止是好奇了,里面有羡慕,更有崇拜,像对待从前的神灵一样地崇拜。国人可以对来自西方的人加以轻蔑,因为他们长相跟我们不一样,国人也可能对西方的风俗加以嘲笑,因为他们不尊王化,不识礼仪,但绝没有人敢于轻慢西方的科技,因它背后的巨大力量,让国人吃尽了苦头。  作画的吴友如们不是科学的爱好者,充其量算是有点好奇心的报人。不过,在那个时代,即使在华洋杂处的上海,通晓西方学术,尤其是了解一些西方科学技术的人,仍如凤毛麟角一样珍稀。因此,不可能存在科普的画家,把西方的科技传布给一般的上海人。因此,《点石斋画报》的同仁们,就成了某种意义上的代庖者。  不过,我们通过他们的画笔,他们的眼睛,可以看出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是怎样看待西方的科学技术的。这里有虔诚和恭敬,也有好奇和天真。  [以丝造炮]  近代火炮炮管多以铜铁或钢铸成。画家说西方报纸报道有一德国工程师发明了丝造炮。炮芯由钢制成,外用丝裹。(画家解释说)因为丝质坚韧、隔热。用它裹炮管,沒有炸管的危险,而且能减轻炮的重量达50%一60%,称这正是巧夺天工的典型。  火炮制造技术是国人最关心的一项技术。这方面的动向,自然会成为“新闻”。不过以丝(如果是蚕丝之丝的话)加固炮筒,似乎不合常理。  [枪炮致雨]  人工降雨在现在不是新闻,而在19世纪可能成为笑谈。图说根据西文报纸报道,说是有一个美国将军在干旱之时,以枪炮轰击的同时,命人乘热气球携炸药升空施放,就会阴云四合,导致降雨。时人无人相信,最终试验也沒有成功。为此,画家评论说,如果凭枪炮之威可以支使雨师,那天下岂不是不再有干旱之忧,这个将军怎么能做出这样的欺人之举呢?  现在人工降雨,虽也放炮,但炮弹里不是火药,而是干冰。不过,以火药的炮弹轰击,也可能有下雨的功效。画家以自己的经验,轻易否定了美国人的创举,未免草率。  P1-P5


编辑推荐

  《点后斋画报》(1884~1898),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土眼洋事之万国聊斋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