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印共

苗光新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

苗光新  

页数:

265  

字数:

220000  

内容概要

  《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对印共(马)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全书全面探讨了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当前政策,印共(马)的地方执政、党际交往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等等。《印共(马)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研究丛书”之一。

作者简介

苗光新,1970年生,陕西省子洲县人。199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学院,2000年毕业于陕西省委党校,获法学硕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陕西省委党校科社教研部副教授,副主任,主要从事当代世界料会主义与国际政治研究。曾主持和参与国

书籍目录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其研究价值 二 研究的现状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一节 建党初期的抗争与探索(1964—1976年) 一 印共(马)的产生 二 印共(马)所处的国际国內环境 三 印共(马)的英勇抗争 四 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五 印共(马)同纳萨尔巴里派的决裂 六 印共(马)寻求国际承认的努力 第二节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的发展与探索(1977—1989年) 一 印共(马)所面临的国际国內形势 二 印共(马)反对教派主义势力的斗争 三 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四 印共(马)的力量发展及其在议会斗争中的得与失第三节 苏东剧变以来的新发展与新探索(1990年至今) 一 印共(马)面临的国际国內形势 二 印共(马)领导的群众组织及斗争 三 印共(马)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探索 四 印共(马)的力量发展及其在议会选举中的表现第二章 印共(马)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及当前政策 第一节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缘起、形成及发展 一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缘起和形成 二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人民民主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 世界形势 二 印度的国家性质及社会状况 三 “人民民主革命”的性质、任务、手段及阶级力量 四 未来“人民民主”政府的政策与纲领 五 建设“群众性的革命党” 六 社会主义相关理论问题 第三节 印共(马)对联邦政府的态度及其替代政策 一 政治方面 二 经济方面   三 文化教育方面   四 对外关系方面 第三章 印共(马)独具特色的地方执政第四章 印共(马)的党际交往第五章 印共(马)的基本经验、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第一章 印共(马)的曲折发展及其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印共(马)是原印度共产党内较为激进的一派于1964年脱离印共后新成立的一个共产党组织。40多年来,印共(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印度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独立自主地对印度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印度特色的“人民民主革命”理论;与此同时,印共(马)在实践中通过议会斗争和议会外群众斗争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扩大自身的力量和影响,并发展成为印度最大的左翼政党,在整个印度政坛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是现实的源泉和基础,没有对印共(马)发展历程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就不可能对它的理论和实践作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也不可能对它当前的路线、方针、政策有深入的认识。依据不同历史时期印度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以及印共(马)自身的发展状况,我们将其成立以来40多年的发展历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节 建党初期的抗争与探索(1964-1976年)  从成立之初到70年代中期,印共(马)的生存环境一直很恶劣。一方面,它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不得不承受来自各方面的打压;另一方面,它内部存在着严重的观点分歧,矛盾和派别斗争日益激化,并最终导致党的分裂——纳萨尔巴里派于1969年脱党,另外成立了印度共产党(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使党的力量遭到空前严重的损失。  ……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印共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