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别样人生

位梦华 中国少儿
出版时间:

2009-6  

出版社:

中国少儿  

作者:

位梦华  

页数:

216  

Tag标签:

无  

前言

  人类是怎样来到这个星球上的,至今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圣经》上说,人是上帝造出来的;科学家则认为,人是从动物进化而来的。人类学家推测说,大约一千多万年以前,非洲大陆气候炎热而潮湿,为大面积的热带雨林所覆盖。在这些茂密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猿类,叫做腊玛古猿。到大约八百万年之前,气候开始干燥起来,热带雨林逐渐消失,变成了茫茫的草原。原本生活在森林里的腊玛古猿,面临着两种抉择:有一些腊玛古猿继续生活在热带雨林里,哪里有森林它们就到哪里去。它们的后代到现在还是猿类,就是我们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另外一些腊玛古猿走出了热带雨林,到草原上去生活。草原非常开阔,它们要找东西吃,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香蕉,刚想吃,来了一头狮子,它们必须赶快逃走,又舍不得把香蕉扔掉,只好用前肢抱住香蕉,用两条后腿奔跑。这样跑来跑去,就学会了直立行走,这就是我们人类进化的第一步。  当然,我们的祖先从用四肢攀爬到学会直立行走,并非如此戏剧性,而是一个相当艰巨而漫长的过程,经历了几百万年的艰苦探索,才终于站立了起来并开始使用工具。又经过了几百万年的实践和磨练,到大约二百万年之前,才学会了制造工具,终于进化成了人类,叫做原始人。在这之前的人类祖先,还只能称做类人猿。由此可见,好奇和探索是人类进化和进步的原动力。  实际上,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好奇、探索、追求、发现的历史。从整个人类到每个民族,从一个国家到每个个人,只有敢于拼搏,迎接挑战,坚忍不拔,历经磨难,才能进化与进步。否则的话,我们到现在还是大猩猩和黑猩猩。  然而,现在与原始社会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人们出门坐汽车,远途乘飞机,上班用计算机,回家看电视,真是养尊处优,过着神仙般的日子。那么,现在的人类还需要继续探索吗?回答是不仅需要,而且更加迫切。现在的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科学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不仅决定着整个人类的发展与生存,也决定着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群体、每个个人的未来与前途。而好奇和探索同样也是科学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实际上,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一个从好奇到探索,从发现到应用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并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而是极其艰苦、非常复杂,常常需要漫长的岁月、终生的努力,甚至几代人前仆后继,还不一定取得突破。例如,有人曾经研究雪花为什么如此美丽,倾其所有,终其一生,却一无所获。  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人类的基因和大猩猩有百分之九十八以上是完全一样的。可是,如果到动物园里去看看,就会发现,我们人类有说有笑,衣着华丽,而大猩猩们却愁眉苦脸,赤身裸体,被关在狭小的笼子里。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差异呢?就是因为他们的祖先胆小保守,贪图安逸,躲在森林里不敢出来。我们的祖先却走出森林,迎接挑战,终于进化成了现在的样子。这就叫做:“一念之差,谬以千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由此可见,观念决定一切。  我出版这套书,就是希望孩子们能树立起以下的观念:一是全球观,二是科学观。  什么是全球观呢?就是不仅要想到自己的家乡,想到我们的祖国,还要想到地球,关心地球,爱护地球。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由于气候严酷,交通不便,长期处于封闭状态,与外界很少联系,几千年没有变化,非常落后而且原始,与西方入接触之后,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从新石器时代跃变到了现代化。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开放才能进步。我们国家也是如此,改革开放三十年,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现在由于交通和通讯越来越便利,人类交流也就越来越容易,地球好像变得越来越小,人类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就叫做“全球化”。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只有盯住全球,融入全球,才能发展和进步,这是人类社会不可阻挡的潮流和趋势。所以,我们中国人,必须树立全球观念。  什么是科学观呢?就是要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掌握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意识。现在,人类社会正处在从工业文明向科学文明过渡的关键时期,科学技术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和前途。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个人,只有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才能生存和发展,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必须树立科学观念。

内容概要

他,是首先登上南极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是第一个进入南极中心地区(南纬80度以南)的中国人。 他,也是第一个进入阿拉斯加北极地区的中国人;第一个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中国人;第一个携夫人两次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第一个对爱斯基摩人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中国人;第一个作为总领队,组织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到达北极点的中国人。到目前为止,也是对北极考察次数最多(九次)、在北极居住时间最长(总共三年多)的人。是发表和出版有关南极、北极的科普文章(数百篇)和科学专著(50余部)最多的中国科学家;也是第一个两度与浙江电视台合作,分别拍摄南极、北极记录片的人。 除此之外,他还在国内和美国以南极、北极为题材,对学生和普通民众演说数百场,是发表此类演讲最多的中国人。 他,就是位梦华,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中国科学家。 你想知道他的传奇故事吗?

作者简介

  位梦华,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美国探险家俱乐部国际成员,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  20世纪70年代,位梦华重点研究中国大陆的重力场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并对唐山地震前后重力场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用重力变化预报地震的可能性,论文发表在美国地球物理学会刊物《JGR》上。1981年,位梦华作为访问学者赴美国进修,对美国密西西比湾地区的重力变化进行了观测和研究,论文以中英文发表在《科学通报》上。上述研究成果曾经引起国内外地质和地球物理界的关注与重视。  1982年,位梦华从美国赴南极,是最先登上南极大陆的少数几个中国人之一。1983年回国后,位梦华率先对南极进行综合研究,先后出版《奇异的大陆南极洲》《南极政治与法律》等著作并发表大量科普文章。1991~2005年,先后9次进入北极进行综合性科学考察,成为与爱斯基摩人广交朋友的第一个中国人。1995年,位梦华作为总领队。率领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胜利进入北极中心地区,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北极点。这一活动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科技新闻之首,并为中国加入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98年,位梦华第6次进入北极考察,在北极连续工作8个月,成为第一个在北极越冬的中国科学家。

书籍目录

作者自序奇人趣谈 丹尼尔的事业 昆虫杂谈 伯格曼法则乌力茫一家 冰上森林  捕鲸站  冰上惊梦  等待  第一次追鲸  跳水比赛  分道扬镳  内特的故事  母亲节的礼物  幸运的康泰斯  最后的午餐  内特和爱达  矫治·乌力茫的故事  关于迪瑙二三事  拖船仪式  捕鲸节  文明与愚昧 市长矫治  北坡自治区  矫治·阿玛瓦克  麦给·阿玛瓦克  冰上相会  老朋友曼图  瑞查德  本杰明  州长来访  冰上之夜  一场虚惊  难言的时刻  阿图克历险记  遭遇北极熊  老曼图的誓言  可怕的暴风雪  老曼图的回忆  冰上捕豹记  熊口夺食  紧急撤离  市长办公室  矫治在家里  理想与现实 生死挑战 第一次碰撞  回到过去  南辕北辙  生吃与熟吃  老肯尼的回忆 天使的愤怒 一石两鸟  夜半冰裂  孤舟漂泊  冰山破碎  侥幸逃脱  回到人间  生与死的真谛作者简介位梦华科普创作一览表

章节摘录

  奇人趣谈  生活在北极,每时每刻都会有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神经总是处于兴奋和紧张之中。按理说,我走南闯北,浪迹天涯,见过的人和遇到的事已经够多的了,自以为已经达到了见多不怪的境界,很少有什么事情能使我激动起来。然而,来到北极之后,这才发现,自己其实还是停留在少见多怪的状态里,对在这里遇到的人和事,总是觉得莫名其妙,难以理解,换句台湾话来说,就是有点怪怪的。  在北极科学考察站里,来来往往的都是科学家,人们所谈论的也都是有关科学的话题。就是这些科学家也是千奇百怪,深藏不露,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每个人都有自己钟情的专业,每个人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  丹尼尔的事业  来到巴罗的第二天,在街上遇到了气象站的主管丹尼尔?埃德雷斯(DanielJ.Endres)先生。丹尼尔是搞大气物理的,我是搞地球物理的,我们差不多是同行,于是便成了好朋友,又是久别重逢,聊得颇为投机。正在兴头上时,他却忽然转身告辞。我以为他家里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他却淡然一笑说:“我回去晚了,大狗会不高兴的。”  我愣愣地望着他,以为他会做个鬼脸,表明他是在开玩笑。没有想到,丹尼尔却极为认真,满脸严肃,一踩油门,很快地消逝了。临走向我招了招手,丢过一句话来:“有时间到气象站来找我!”  那天下午,我匆匆赶到气象站。那是一座孤零零的木房子,高高地架在空中,矗立在漫无边际的北极草原之上,更加显得有点突兀。我踩着吱吱作响的木梯,小心翼翼地登上去,轻轻地推门进去,抬头一看,丹尼尔正挺着一个大肚子笑嘻嘻地站在门口迎接我。我们紧紧拥抱,庆贺再次久别重逢,我一面开玩笑说:“自从上次相遇之后,就再也见不到你的影子,我还以为你从地球上消失了呢。”  “不!不!”丹尼尔递过一把椅子,请我坐下,一面高兴地说,“我的事业,就在这座孤零零的小房子里。别看这座房子很小,它的目标却是非常远大的,就是要监测大气成分的变化,以便对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  “噢?”我仔细端详着丹尼尔圆圆的胖脸,笑着问道,“你们在检测温室效应吗?”  “是的。”丹尼尔缓缓地点了点头,“我们属于美国商业部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NOAA在全球范围内,一共建起了四个这样的监测站,除了北极这里和南极点之外,在夏威夷和东摩萨亚群岛上,还有两个实验室。这样,就能有效地监测和分析全球大气的变化趋势。”  “你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工作的?”我问他。  “这个网的建立,”丹尼尔指着那些仪器说,“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夏威夷气象观测站建立得最早,始建于—八四零年,当时主要是为航海服务的。北极这里是从—八八一年开始观测。其余两个站,运转得要晚一点。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就一直在这四个点上连续同步进行观测,为全球变化的研究,积累了大量很有价值的资料和数据。”丹尼尔一讲起来就滔滔不绝,一副自信并且自豪的神气。我禁不住回头扫视了一下他的房间,他抱歉地笑笑说,“对不起,我光顾得说话了,还是请你先参观—下我们的实验室吧。”  我们在实验室里转了一圈,丹尼尔详细地给我解说着各种仪器的性能和用途。我对气象学一窍不通,也看不出什么名堂来。等他介绍完了,我们先是拍卜张照片作留念,然后重新坐下来,对视着,促膝谈心似的聊起了他的研究成果。  “最有意思的是,”他将刚刚发表的一篇论文的单行本递给我,“前几年,一直有人发表文章说,北极地区每年春天冰雪融化的时间正在提前,以此来证明北极的气温正在转暖。实际上这是错的。他们所观测的都是居民点的情况。最近一个时期以来,由于居民点的人口增加,相应的建筑物也在不断地扩大,所造成的热岛效应(即居民点地区的气温要比周围高一些)也在增强,致使地上的积雪比以前融化得要早一些,因而给人们造成了一种错觉。根据我们在野外所观测到的反射率的结果来看,积雪融化的时间总是在六月中旬左右,实际上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噢?也就是说,北极的气温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我问道。  “那倒不是。”他笑笑说,“我的文章只是证明,有人利用积雪融化的时间来证明气温正在变暖实际上是错误的,至少是不确切的。”  “除了这项研究之外,你们还进行一些其他方面的研究吗?”  “当然,”他指了指那些仪器设备说,“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对北极地区的大气成分进行监测和分析,以便对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进行研究和预测。例如,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五年间,曾经有一个全球性的合作研究项目,主要是对大气中的甲烷进行观测。你道,甲烷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一样,能够引起温室效应。观测结果表明,从一九五一至一九八六年期间,大气中的甲烷正以每年0.7%±O.1%的速率增加。而利用格陵兰和南极冰川的气泡中所封存的古空气一直可以追溯到十六万年以前的大气成分。根据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现在大气中甲烷的含量,比工业革命以前已经翻了一番。一九八六年三四月份,我们专门对前苏联以外的北极地区的大气进行了取样分析。结果发现,在九百六十毫巴到七百五十毫巴的两个恒温层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个烟雾带,每立方厘米所含的烟尘微粒在六万个以上。而在正常情况下,空气中烟尘微粒的含量却只有五十至二百个。”  “二氧化碳的含量呢?”我关心地问道。  “二氧化碳的含量则达到十五个PPb,”丹尼尔介绍说,“而在正常情况下,只有一个PPb左右。由此可见,北极地区的大气污染确实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一九八九年一至四月份,我们用飞机在巴罗地区上空对臭氧层进行了探测。结果发现,在这一时期,这一地区并没有出现像在南极冬春期间所出现的臭氧空洞。现在,我们继续在这里进行着日常的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烟雾、太阳辐射、气象学等日常观测。”说到这里,他忽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看看表说,“时间到了,你能帮我取—下大气样品吗?”  “当然可以。”我站起来说,“不过您必须教我如何去做。”  “这很简单,只要帮我把这些空桶搬出去,打开盖子,装满空气,然后密封起来即可。”  于是,我们一起动手,把几个大大小小的塑料空桶搬到草地上,在不同高度上迎着风向拧开盖子,原来抽成真空的容器—下子为空气所充满。这些工作看起来简单容易,丹尼尔却做得一丝不苟,认真细致。当所有程序都完成以后,他马上开车,将这些样品送到飞机场,寄到夏威夷中心台站去分析。  从机场回来的路上,他邀我到他的住处去小坐。使我大吃一惊的是,在他家的门口,蹲着一条大狗,那个头简直跟个小牛差不多。看见丹尼尔来了,大狗赶紧站了起来,摇头摆尾,无限亲热。对我却皱起了眉头,歪头侧脑地端详着,仿佛不大欢迎。为了缓和紧张空气,我赶紧摸摸它的脑袋。大狗勉强地哼哼了两声,算是接受了我的好意。  我们进到里面,房间里的东西很乱,简直像个狗窝。厨房里的碗碟,也都泡在池子里,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天没有刷碗了。看了这情况,我便试探地问道:“丹尼尔,你结婚了吗?”  “没有。”他有点不好意思,赶紧收拾着房间里的东西,一面自我解嘲地说,“这条大狗,是我唯一的生活伴侣。”  尽管我知道美国人不大喜欢别人打听自己的私生活,特别是不太熟悉的人更是如此,我还是憋不住地追问道:“为什么?你一个人生活,特别是在北极,不是太孤单了吗?”  “不!”他嘿嘿一笑,恢复了先前的坦然,平静地说,“我这样很好。工作的时候,我有一大堆数据要处理。回到家里,有大狗陪着我。我们可以坐在家里看电视,也可以到海边去散步。这样的生活非常轻松而且超脱。”说着,他在对面的沙发上坐下,慢慢地品尝着刚刚冲好的咖啡。大狗也摇着尾巴走了过来,在他身边蹲下去,看看他,又看看我,似乎已经听懂了我们的谈话似的。  “当然。”我忽然觉得有点唐突,一时无言以对,只好开玩笑说,“也许我可以介绍一个中国姑娘给你,怎么样?”  “那当然好了。”丹尼尔一听,哈哈大笑起来。他忽然想起了什么似的,严肃地说,“恐怕不行。很少有人能适应我这样的生活,实在是太孤单太寂寞了。”这大概是他的真心话,因为说完之后,他便沉默不语,两眼直直地望着窗外。  “嗨!”我笑着说,“你刚才不是还在说,这里的生活既轻松又超脱吗?”  “是的。”他回过头来望着我说,“这只是我对生活的理解,别人就不一定这样想。”说到这里,他突然站了起来,在房间里来回地踱着,若有所思地问道,“你听过《命运》这首交响乐吗?”  “听过。”我点了点头,“非常喜欢。”  “你知道吗,”丹尼尔神情凝重,激动地说,“自然界中,还有比这更好的音乐,那就是北极冬天的风雪。怒吼的狂风、飘舞的雪花、翱翔的海鸥和奔跑的狐狸,所有这一切,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图画,谱写了一曲令人振奋、扣人心弦的交响诗。每逢这时,我总是躲在气象站的那座小木屋里,拿着望远镜,对准外面翻飞的世界,久久地观望着,倾听着,那画面和那韵律,实在是美极了。”  “你在这里工作几年了?”我望着他那略显红晕的脸。  “七年了。”丹尼尔郑重地回答。  “你想这样—直干下去吗?”我关怀地问道。  “不知道。”丹尼尔困惑地摇了摇头,音调低沉地说,“科学总是得有人做出牺牲。美国从俄国人手里买了阿拉斯加这块土地刚刚十年,即一八八一年夏天,雷博士(P.H.Ray)就率领一个小组,到这里来建起了这个永久陛的气象站,并在这里连续工作了三年,收集到了非常重要的气象信息。那时候的工作条件,比现在可要艰苦得多了。”


编辑推荐

  《别样人生》为《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之卷三《别样人生》,本辑将会有怎样的传奇故事发生呢?赶快跟随《别样人生》来探个究竟吧!!!绝对震撼、绝对好玩、绝对大开眼界!暑假到了,读这套数,也许真有机会让位梦华博士带你到北极玩玩。他可是一进南极、九赴北极哟。一二十年后,说不定你就成了他——一位执著的科学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别样人生 PDF格式下载



位梦华,一位生活在北极的中国科学家。在北极他结识了许多朋友,亲历了很多惊险有趣的事件。与爱斯基摩人——老肯尼的一段野外经历更是充满挑战。。。。。。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之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别样的人生《儿童文学》杂志强力推荐,我和儿子也强力推荐。呵呵


《儿童文学》金牌作家书系之科学家两极历险丛书--别样的人生,读过了,让我感受到什么是科学和南北极的魅力


果然不出所料,又是一部精彩的小说。最早接触“金牌作家书系”,买的就是位梦华的书。儿子幼儿园就在看《南极历险》。后面是一本比一本精彩。后来买了更多“金牌作家书系”,还是觉得位梦华的好看。鼎力支持呀!


值得一看 , 尤其是受孩子喜欢的好书
! 是孩子了解南极生活及科学家的探险经历的一本活字典。


第一次接触位博士的作品是《跨越两极》,以后一直关注,这次价位便宜,收藏回来,孩子很爱看。作为小学高年级学生或初中低年级学生,是非常好的科普知识。


是老师推荐之下买的, 看过内容感觉不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南极。


现在的孩子有些东西是无法了解的,除非在书中。我想看了《别样人生》能让孩子对于科学家的生活有所了解,有所感悟。这是我给孩子买这本书的目的。看完后,你会感觉这本书没买错。


看到位教授的亲身经历,很受感动,为我们中国人骄傲!


买回来后,孩子还没看,我先看了一遍,真的很不错!感谢位梦华教授用浅显易通的语言让孩子进入科学的世界!


给孩子看的,第一次买这类书,孩子谅特别喜欢,真实的体验里加上了作者适度的想象。


每个人对人生都有不同的选择,为位梦华的选择自豪!


买了这套书,也向朋友推荐这套书。孩子看了收获很大,经常给我讲里面的故事,有很多科普知识,孩子看了一遍又一遍,告诉我以后也要去两极探险。呵呵


孩子喜欢看梦位华的书,看了第一本,还想看第二本。。。,看来是迷上了。幽默、风趣,大人看了也喜欢,真是不错。。。


儿童文学的书,好,喜欢


看《儿童文学》介绍过,所以这次买了一本,很好。有意思。希望儿子能读完它。


很好的书,女儿很喜欢,已经买好几本儿童文学的书了,真的值得看的


一直以来都是在当当为小孩子买书的,从0岁,买到了9岁。最近这套金牌书系我看适合初中生,价格比较合适。45折,40折,还是可以承受的。


是值得力推的好书!对孩子来说,这是本值得去读的好书。将历险故事讲的曲折,惊险,动人。也深含着一种敢于冒险,不怕困难的坚忍志气!是我们永远要去学习的精神!


作者用自己的冒险经历 让孩子们了解了两极的地矿 地貌以及风土人情 大人读读也是受益匪浅呀


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荐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看


还行吧,经历难得,作为文学,则还不够高手大家


很经典的书,我的最爱


一本科普照好书


这本书是买给孩子看的,希望他能从中体验到另外的一个世界,另外的人生,将来也能够不走寻常路。


给儿子买的这一套书,我自己也都看了一遍,文字生动,而且都是作者亲身经历,通俗又又科学水准,非常好。
可以启发男孩子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激情。


孩子九岁,超喜欢


以前不知道还有这个种类的书,受益匪浅


很不错很不错,推荐推荐。探险的全过程惊心动魄!!!!!好书好书!!!


推荐,我女儿很爱看


帮同事买的,买了两套,应该不错,我不好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完好无损。值得一看。


原本是给孩子买的,没想到自己也被吸引住了。看了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还会再买同系列的书籍阅读的。


这本书很有意思,女儿还么开始看,偶已经看了一点!很喜欢


记录真是实。感情真实。可读


很愉快的一次网购


还没看,儿子喜欢位梦华的书。


书比较精美,孩子喜欢。


还没有看完,不过应该很好看


既丰富了知识面,又学到了人生观


女儿很喜欢,读这种科普类的书有仅受益匪浅,而且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给孩子开拓一片不一样的天空


孩子自己选择的书,挺喜欢


亲,宣传中说的满150元可返50元的,我等的花儿也谢了!11


帮同事的孩子买的 ,同事说孩子很喜欢看


不错!!好看!!


书不错,是少年儿童出版社的,赞!就是不成套,有点可惜了。原本一套四本的,当当上不全啊!!


内容丰富,纸张可人,


很适合小学生看,写得比较通俗,口语化


我的女儿十二岁了,平常很爱看书,我就经常给她买一些。她对这本书的评价很高


这套书的内容都很好,值得孩子一读


先是在图书馆借阅的,孩子很喜欢,就买了一套,孩子已经复习了3遍了,很好


儿子非常喜欢,一回家就看。


还没有看,给孩子屯着,长大一些再看。


打折时买的,才8元。希望当当多搞点这种活动。


一套不错的探险书,很有趣味性,满足孩子探险欲和求知欲。买了悄悄放在书柜里,还是很快被孩子发现,偷偷地看完了,很喜欢。


孩子五年级,很喜欢本书.


好P


很不错,但应该给多大的孩子看呢??
突然发现,最近表弟要买书很多,看的太快了??他能看完吗??还是内容有点浅,(表弟初一)???


这套探险、科普类的书,孩子很喜欢,不错


还不错,好词好句挺多!!!建议买


女儿很喜欢!从书中得到了很多知识。


孩子从书中学到不少知识


非常喜欢, 这本书非常好看,非常满意


给孩子买的,我先看了!


此书具有神奇的消暑功效。
夏日必备。
看的时候就和站在冰箱边的效果差不多
而且知识丰富
(以上说明均属实)


这本书不错,内容很丰富!


好书,值得一看,孩子很喜欢


书质量很好 内容也不错 孩子很喜欢


孩子喜欢看,爱不释手。物流给力


学校要求 应该不错 继续支持购买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