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哲学野史

马丁·科恩 新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新华出版社  

作者:

马丁·科恩  

页数:

294  

译者:

邱炳  

Tag标签:

无  

前言

为什么所有人都开始读哲学?我自己是通过三本书认识哲学的。第一本是安德烈·马尔罗(Andrew Malraux)的《人类的命运》(La Condition Humaine)的译版,第二本是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的《西方哲学史》(The History of Western Philosophy),第三本是柏拉图(Plato)的《理想国》(Republic)。少有人读过这些书。《人类的命运》有着典型的法国式的华而不实,啰唆、烦琐而又枯燥。罗素则写得很长,简直太长了,就像早该提前一小时结束的演讲。至于柏拉图的《理想国》,尽管充斥着各种思想,但它看起来就像用某种代码写成的。然而,每本书都有很实用的地方。首先,尽管难以读懂,但都很小巧并且便于携带。其次,如果犯困的话,它能给你一点有用的信息。最后,有相当奇怪和晦涩的地方让人沉迷其中。现在我们有了这本《哲学野史》,我希望能将上述三点结合起来。也可以说是三个优点:它很小巧,便于携带(还能给人留下印象);它非常实用;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它整篇都是奇怪和难解的哲学趣闻。可能有人会说他们已经超出了了解趣闻的程度,他们想要整篇整篇的长篇大论。

内容概要

苏格拉底真的是哲学界里备受敬仰的圣人吗?为什么批评者说柏拉图的“理想国”毫无理想可言?赫拉克利特的永恒变化的理论和老子的“道”一样吗?为什么笛卡尔是否说过“我思故我在”值得怀疑?康德的日常生活时间和时钟几乎同样准确吗?马克思的很多重要书稿和文章其实是恩格斯所写?萨特到底是主流哲学家,还是主流剧作家、小说家、政治理论家和文学评论家?……哲学的历史里充满了趣闻、轶事和谎言,或者说它们只是不以事实为基础的叙述和传说。 本书试着在众多的哲学故事中收集、讲述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并仔细研究历史上30位最伟大的哲学家的生平,从而带给你一部“另类”的哲学历史,让你拥有更加全面的哲学知识。同时,这些思想大师的人生经历和独特思想,也会带给你不同的思考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你在面对难题时游刃有余。  也许读完本书后你会发现,如果你愿意的话,其实你也可以是一位哲学家,就像一句话所说的那样:“轻视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家。”你说呢?

作者简介

  马丁·科恩(Martin Cohen)
 是一位哲学、伦理学、教育学方面的教育家和作家,他对计算有着浓厚的兴趣。其著作包括《101个哲学问题》(2007年第三版)、《101个道德难题》(2007年第二版)、《政治哲学》(2001年)、《没有假期》(2006年)、《维特根斯坦的甲虫》(2005年)。他于1995年起任《哲学家》杂志的编辑。

书籍目录

前言怎样使用本书魔法师苏格拉底不一样的柏拉图式贵族亚里士多德虚无缥缈的老子毕达哥达斯计数到十赫拉克到特选择了河流的阴暗面希帕蒂娅擎起了半边天希坡的奥古斯丁阿奎那关于上帝存在的论述哲学的业余爱好者笛卡尔霍布斯的“圆化方”斯宾诺莎琢磨着他自己洛克发明了奴隶贸易多面的休谟游荡者卢梭科尼斯堡的中国佬康德思维机器莱布尼茨 克莱主教的百慕大学院黑格尔校长的危险历史课叔本华和小老太克尔凯郭尔的诱惑穆勒的诗意转折点梭罗和他的棚屋生活马克思的革命性唯物主义罗素指谓了什么维特根斯坦的成熟之旅海德格尔的故事沃尔夫和颜色研究者平克身为萨特还是身为波伏娃解构德里达

章节摘录

插图:魔法师苏格拉底如果对苏格拉底没有多少意见是一致的话,也许只有一件事除外。那就是,他是所有人生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尽管没人确切地知道他说过什么——更别提他想过什么了。有一幅奇怪的绘画,它绘制于13世纪,画中的苏格拉底戴着一个滑稽的帽子,坐在一个诵经台上,一只手拿着羽毛笔。他身后是矮小、专横的柏拉图,正在不耐烦地催促着他的老师。我们知道这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特有的标签,否则,这就是一幅谜一样的画了。当20世纪的哲学家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于1978年在英格兰的牛津大学图书馆访问期间无意中发现了这张作品时,他感到非常震惊。德里达在他的一部冗长而又华而不实的书中写道,当自己“偶然发现这张作品”时,他“突然停下来并感到有一种幻觉……同时感悟到某种新发现,某种启示录般的新发现”。这幅画看上去仿佛是柏拉图正在向自己的老师讲述着什么,而苏格拉底却变成了一个孩童般顺从的样子(所以戴着滑稽的帽子)。


编辑推荐

《哲学野史:30位思想大师的趣闻和传说》:摘下从苏格拉底到德里达30位思想大师的光环,用一种独特的眼光去揭示这些哲学家的生活和思想,得到一段更加真实和有趣的哲学历名。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哲学野史 PDF格式下载



之前有一本《通向哲学的后楼梯》,也是对哲学家进行介绍,只不过是比较正式的传记。这本书从趣闻和野史出发,先产生对哲学家的兴趣,再了解哲学,也是不错的途径。


通过读大师的思想,来了解如何深入哲学


很有趣的哲学入门书,哲学爱好者可以买来看看。


最重要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本书就是方法论的展现,喜欢。


内容丰富,生动有趣,非常值得看。


感觉不错。。不过要有一定基础才好读


值得一看的书,值得推荐。不错


被书名骗了


自己很喜欢自己很喜欢自己很喜欢


朋友推荐的一本好书*


了解了解 学习学习 必须的


简短意赅耐人寻味是本好书好书


教学所需,对教学比较有帮助。


一本书中集合了那么多哲学大师的易趣野史,茶余饭后读来消遣,品味哲学之外的戏谑~~


对哲学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看了这些野史故事,我觉得对于伟人的了解更加深刻和全面了。目前还没有看完,寒假好好看。


这书写得不错的,就是过于文雅了些,不晓得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怎么样,反正一般正经的,不像是野史啊。


只能当野史读,也是故事会般的故事集。


逸闻轶事才有趣。光辉背后的琐碎和俗世。


没有太多的关于哲学家的奇闻异事,闲来读读则可,不会收获太多


只是故事不够完整,个别地方难以理解。


作者试图在老话题上做新说。本人未读出新意。


看了几篇,没有看到哪里有趣闻,可读性不强,更像工具书。


该书亦正亦野,有些好玩的趣闻,但是不知是原文本来就碎片化还是翻译太粗糙的缘故,阅读起来缺乏流畅和愉悦感。


其他人已经用过,上有人画过的痕迹


既然是野史,写作风格起码也要亦庄亦谐,这点,作者做到了。根据我的观察,老外又比较偏爱反讽的写作手法,这点,作者表现得很明显。阅读完的总体感受是:哲学家在人格的一致性方面,存在着诸多疑问。当然,这可能就是常态,都是人嘛。哲学家也不是神。只是原来我们不了解。野史的阅读,还是要在正史之后:否则,反讽之妙,就可能理解不透了——而这也许恰恰是作者最想表达的。


还没看完,但是确实不错~


说是野史,其实并没有多少野的味道,起码我这样看。再者,外国人写作的风格,行文似是总与我的感觉有差异,东拉西扯,松散跳跃,很大程度上冲淡了未看本书之前我对它的神秘感。算是遗憾吧。同时,很难从书中清晰地理出哲学家本人的思想脉络,也许本书重点不在于此,导致正与野两方面都让人稀里糊涂的。看看也罢,就当消遣。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