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研究

沈志华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沈志华  

页数:

276  

字数:

250000  

Tag标签:

无  

前言

  透过办公室的窗户,我看到湛蓝的天空下,办公楼前的国旗正迎风招展;蔚蓝的海面上,国产新型驱逐舰正紧张地训练。  校对本书清样的时候,我正在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代理副政委。我所代职的部队是一支以“走向深蓝”为已任的优秀部队。我有机会参加部队的训练和演习;寻访过西沙水域,近距离欣赏过美丽的西沙群岛;考察过南中国海,登上了永暑、渚碧、赤瓜和美济等岛礁……  这段宝贵的经历,给了我太多的感悟。我深切地感受到,强大的国防对于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保障国家权益不受侵犯、促进国家的和平发展,具有何等重要的意义!  “暴力的胜利是以武器生产为基础的。”恩格斯的这段至理名言的重要价值在当今时代更加凸显出来。正如一个身强体壮、技艺高超的剑客,面对黑洞洞的枪口,要么是一命呜呼,要么只能束手就擒,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武器装备严重落后的一方必然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毫无疑问,只有建立起强大的国防科技工业,才能为军队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奠定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我认为,研究国防科技工业问题,不是军人的副业,而是军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我有幸在导师的带领下走进国防经济学的研究领域,特别将军工问题作为自己的主要研究方向。十多年来,我先后参与过《国防经济学概论》(于连坤、唐洪鑫主编,沈志华副主编)、《中国国防经济运行与管理》(于连坤主编,沈志华副主编)、《现代国防经济学导论》(姜鲁鸣主编,沈志华、卢周来副主编)、《国防经济学》(库桂生、沈志华主编)等著作。

内容概要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指导,借鉴产业组织理论、制度经济学、产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探讨了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这一关系国防科技工业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 本书的正文部分共分为四个大部分。第一部分,交待了全文写作的设想;第二部分,通过历史回顾和理论分析,阐明实行寓军于民是遵循军事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第三部分,侧重从理论的角度,阐明寓军于民所包含的主要内容。第四部分,侧重从实践的角度探讨实现寓军于民的现实途径。 本书对寓军于民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的必要性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研究,就如何实现寓军于民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富有操作性的设想。

作者简介

沈志华,国防大学教员,经济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防经济学和军工经济学。主持完成《当代西方军工经济理论与实践》、《国防科技工业和谐发展若干问题研究》等国家部委课题。担任主编、副主编的著作主要有《国防经济学》、《国防经济学概论》、《现代国防经济学导论》

书籍目录

绪论 一、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关注重点的转化路径 二、本书的结构 三、本书的研究方法第一章 我国科技工业领域军民关系的探索 一、建国后中国科技工业领域军民关系的探索实践 二、我国科技工业领域军民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第二章 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基本理论分析 一、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的基本含义 二、军民分离的现实矛盾 三、推进寓军于民是符合军事经济规律的必然选择第三章 寓军于民的体制 一、寓军于民的体制是寓军于民的基础和核心 二、多种形式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决策体系 四、相对开放的信息系统 五、经济利益为主的动力系统 六、寓军于民体制的完整描述第四章 寓军于民的结构 一、寓军于民的结构是寓军于民的具体体现 二、“哑铃型”结构 三、主承包商——主要子承包商——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的三层结构 四、武器装备供应链第五章 寓军于民的技术 一、寓军于民的技术是寓军于民的保障 二、通用的生产技术 三、集成化、标准化的物流技术 四、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第六章 适应寓军于民要求的体制改革 一、以需求管理为导向改革宏观管理体制 二、以行业管理及企业集团的规范化为目标改革中观体制 三、以建立现代军工企业制度为目标改革微观体制第七章 适应寓军于民要求的机制建设 一、建立一套有效的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 二、适应寓军于民要求的军品采购改革 三、适应寓军于民要求的军工动员改革结论附:论我国军工企业改革问题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在思想观念上,有人认为,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载体,军工企业是国有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军工企业的国有性质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还有人认为,军工企业是生产特殊使用价值的单位,关系到国家的安全,需要保密,只能由国防科技工业部门的企业来从事武器装备的生产活动。这些思想认识问题,也是限制民用生产企业进入军品生产领域的重要因素。  必要的资本壁垒和沉没成本壁垒。武器装备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往往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民用企业自有资金有限,也缺乏从事武器装备生产的国家投资渠道及银行贷款和市场筹资渠道,构成进入军品生产领域的重要障碍。  由于政府是武器装备的唯一买者,又由于许多生产武器装备的技术、技能、设备只能专门地用于武器生产而别无他用。因此,沉没成本问题也是民用企业进人军品生产领域时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在研究和发展阶段,厂商会担心他们将其自有资金用于新武器系统的创新得不到补偿;在生产阶段,厂商又可能担心它们在有形资本上的投资得不到补偿。民用领域的厂商要从事军品生产活动还必须培养一支设计队伍,厂商也会担心他们在人力资本上投入的巨额资金成为沉没成本而不能得到补偿①。  关于沉没成本壁垒问题,国外通常采取了以下三种处理方法:第一,普通消费者只购买最终产品,如果一个产品的研究与发展是成功的,那么,研究与发展它所花费的费用便会通过最终销售得到补偿。例如,消费者在购买一台家庭电脑时,价格中包含了一台电脑所应当分摊的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消费者不需要专门花费另一笔钱用于电脑的研究与开发。


编辑推荐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研究》对寓军于民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建立寓军于民新体制的必要性进行了较为科学的研究,就如何实现寓军于民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比较富有操作性的设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寓军于民研究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