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批判
2009-8
中国经济出版社
肖波
298
无
我们想到了《货币战争》会流行,因为“阴谋论”在中国肯定大行其道。但是没有想到它会流行这么长时间。 自2007年出版上市以来,《货币战争》已经重印了数十次,加上盗版,恐怕总数已经超过百万。网络销售和很多书店经常脱销,荣获多家图书销售排行榜冠军,而且至今仍然窃据排行榜上。 该书不仅在普通大众读者中影响广泛,而且很多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及一些官员、学者也对这本书充满了兴趣,甚至还组织过小型的讨论。更有甚者,一些金融机构管理层都在读此书,而且人手一册。网络上盛赞这本书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学者对该书的批评: “如果你实在穷极无聊了,想看《还珠格格》的话,那可以顺便看一下《货币战争》。它讲得非常肤浅,就是一本小说,而且写的都不对。《货币战争》里面写了很多事情,但是都是胡说八道。 ——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郎成平 《货币战争》对许多经济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描述谬误甚多,断章取义、牵强附会、言过其实,或根本就是妄加猜测、肆意定论,给读者提供了错误的信息。
《货币战争》一书自上市以来,一直高居图书排行榜前列,发行量超过百万,影响巨大。它宣称:自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几乎每一场世界重大变故背后,都能看到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本书作者认为, 《货币战争》的内容充满谬误!本书以历史事实批评了《货币战争》存在的错误,戳穿墨写的谎言,揭示历史的真相,从正面引导人们认识金融史,正确看待中国金融改革。改革开放是中国人民经过一个多世纪的艰难探索,才找到的富国强国之路;市场经济是在饱尝计划经济的贫困落后、痛定思痛后认定的奋斗目标,绝对不可因金融危机的风浪而动摇,更不能因为阴谋论而止步不前。 如果这真是一个充满“阴谋”的世界,那么我们对抗“阴谋”的唯一出路,就是继续改革!
前言:江湖术士的咒语.不得不驳的谬误第一章:罗斯柴尔德家族真相 1.1 横空出世的“红盾” 1.2 罗斯柴尔德发迹的神话 1.3 金融市场的起源 1.4 “财政国家”与大国崛起 1.5 真实VS传闻 1.6 今天的罗斯柴尔德家族还在控制世界吗第二章:国际银行家、美国总统、战争 2.1 福特剧院的枪声 2.2 谁杀死了林肯 2.3 美国总统的伤亡率真的比诺曼底登陆的一线战士还高吗 2.4 南北战争是为了争夺货币发行权吗 2.5 颠倒战争与市场竞争的关系 2.6 杰克逊的“宠物银行” 2.7 1857年经济危机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2.8 银行法是怎样产生的 2.9 1863年:国民银行时代的开始第三章:揭开美联储“神秘”的面纱 3.1 汉密尔顿的超前理念 3.2 总统向资本家求助 3.3 “货币托拉斯”时代的结束 3.4 美联储的权力制衡机制 3.5 美联储到底干什么 3.6 功过参半的操控 3.7 美联储应该对金融风暴负责吗第四章:战争是国际银行家的阴谋吗 4.1 没有美联储,也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 4.2 美国是如何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4.3 “疯狂的20年代” 4.4 “大萧条”也是阴谋吗第五章 罗斯福“新政”真相 5.1 胡佛下台:他得罪了谁 5.2 摩根的官司:罗斯福与银行家的紧张关系 5.3 罗斯福为何废除金本位 5.4 谁扼住了德国通货膨胀的狂澜 5.5 华尔街与纳粹德国之间的魅影第六章:谁在统治着世界 6.1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6.2 国际清算银行的真面目——西方中央银行的银行 6.3 “休克疗法”是与非 6.4 “常春藤联盟”统治世界 6.5 谁统治着世界第七章:为什么枪口总是对准总统 7.1 肯尼迪死于谁手 7.2 谁终结了美元银本位 7.3 特别提款权的秘密. 7.4 石油美元回流与“经济刺客”无关 7.5 里根遇刺与疯狂的爱情有关第八章:从中东到东亚:阴谋无处不在吗 8.1 赎罪日战争:不仅仅是为了石油 8.2 用石油教训你:不是华尔街左右石油的价格.而是石油左右华尔街的兴衰 8.3 债务危机:难道都是别人的错 8.4 衰退十年:为何日本没有怨天尤人 8.5 欧洲货币:祸在萧墙之内,哪来阴谋黑手 8.6 谁“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第九章:黄金不是避风港 9.1 金银并不能预防通货膨胀 9.2 美元是怎样发行的 9.3 像美国人一样以消费驱动型模式促进经济增长:人类共同的未来 9.4 美国并不怕欠债 9.5 智慧还是骗术:金融衍生品没有原罪 9.6 黄金。谁软禁了你 9.7 金本位:已找不到回去的路 9.8 难道你是黄金公司的代言人第十章:“犹太阴谋论”的由来 10.1 从“游牧的人”到流落世界 10.2 从上帝的“特选子民”到被迫害的异教徒 10.3 “犹太人只能靠钱生存” 10.4 中世纪的悲惨处境 10.5 德雷福斯事件 10.6 人类历史上的惨剧:希特勒的排犹反犹 10.7 欧洲的反犹主义 10.8 “二战”后欧洲反犹主义的回潮 10.9 亚洲的反犹第十一章: 阴谋论的鼻祖: 揭秘 11.1 “自由石工” 11.2 “思想性的石工” 11.3 法国大革命是共济会的阴谋吗 11.4 是共济会发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吗 11.5 伪书《锡安长老会纪要》 11.6 从反共济会到反犹主义 11.7 共济会的现代命运第十二章: 以什么对抗“阴谋” 12.1 一杯奇特的“鸡尾酒” 12.2 受迫害狂的妄想症 12.3 强调忧患意识不等于自己吓自己 12.4 中国是不是正在遭遇货币战争 12.5 抵御“阴谋”,唯有改革参考文献
除州银行对联邦存款的管理不善之外,对外贸易也进一步损害了萧条的经济。正如彼得·泰明(PeterTemin)所说,“美国(1834年到1837年间的)通货膨胀……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东方贸易的变化和英国的资本输入”。英国资本在美国的投资增加了贵金属储备,增加了“贵金属与货币之比,储备与存款之比”从而“引发了货币存量下降”。与此同时,美国还遭受着对华贸易赤字,耗尽了美国的贵金属。起初,这两种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相互抵消。然而,不久之后,在1936—1937年间,欧洲的贵金属流人下降,美国银行被迫暂停贵金属支付以保持货币比率的稳定。可用资本的减少恶化了美国经济的通货膨胀。 此外,联邦政府还缺乏对经济形势的集中管理。杰克逊总统肢解了国民银行体系,州银行只有自行其是,各州不得不自行管理贵金属的非自然增减和资本价值的变化。1837年危机严重地削弱了州银行,即便是最强健的银行也不例外。19世纪30年代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宾夕法尼亚美国银行也未能渡过这场危机,美国最大银行的破产引发了广泛的恐慌。如同政治自身一样,国家恐慌也会造就临时伙伴,宾夕法尼亚美国银行破产前不久,先前就联邦政府是否应该涉足银行业问题而相互对立的批评家们开始站到一起,寻求银行管理和银行稳定问题的解决方案。双方的合作催生了独立财政法案。
《货币战争批判》针对《货币战争》的荒谬观点逐一展开批判,戳穿墨写的谎言,揭示历史的真相!拆穿阴谋,让阴谋的阴谋藏无可藏,揭示真相,使真相的真相得以昭彰! 战争是“国际银行家”的阴谋?为什么枪口总是对准总统?黄金是被软禁的货币之王?“大萧条”也是阴谋?“精英俱乐部”统治着世界?…… 戳穿默写的谎言,揭示历史的真相。 漫漫货币史,难道黄金天生就是货币之王,无与争锋?世事风云录,我们果真处在一个变充满阴谋的世界,危机四伏? 精彩语录:《货币战争》宣称,废除金本位是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风险投资”选中了希特勒,华尔街资助纳粹德国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不是以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盟国反击纳粹德国、意大利法西斯与日本军国主义野蛮侵略的正义史诗,而是罗斯福总统玩世不恭地在战争硝烟中验证凯恩斯的赤字财政和廉价货币的主张、让国际银行家们在战争中大发一笔横财的阴谋!这一系列惊人的“发现”,使历史霎时面目全非!简单得出格,歪曲得离谱,难免给人哗众取宠之嫌! 两个世纪的历史提醒我们,关于金本位的美好回忆很大程度上并不真实。回顾200多年货币本位的变迁史,人们不难看出金本位从未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与其说黄金被软禁,不如说是自我放逐! 《货币战争》认为,中国金融开放的最大风险是缺乏“战争”意识。如果按照这样的主张和意识,我国金融开放的问题就是如何与他国进行一场金融战争或零和博弈。在对本国与他国金融市场特性不了解的情况下,如果中国要发动这种金融战争,必败无疑!
无
《货币战争》引起的轰动不小,很好,有人批判了。非常支持!
与货币战争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读起来觉得是比货币战争写的靠谱!
书很不错的,很喜欢
语言是亮点!黑色幽默集合地!人物形象也很很鲜明,值得一看。
老师推荐的,还没看,不过觉得挺不错的
抽空好好研读研读,对比着看看!
获益匪浅,这是想要的~~
收货,满意
货币战争的流行不是偶然,货币战争用一种阴谋论的思维为这个世界的不公平打开了另一扇大门。但是此书重在用各种证据去说明货币战争的伪学术以及哗众取宠。我个人还是比较认同作者的观点的。世界发展的潮流不是某些人能决定的。我们都在摸索着这个世界,非要硬加上阴谋两字,我认为不妥
看完《货币战争》和《批判》感觉郎咸平说得对
这本书是在书展上看到的,LP就念念不忘,总算在当当上买到了,和《货币战争》一样,观点的对错真的很难评判,缘于我们对那些话题本身就不甚了解。
当有人说一个事物好的时候也要听听其他人如何评论这个事物坏
另外本书让我更为有启发的就是:
不管真理如何 请挑拣对自己有用的说或做
本书针对货币战争,基本上是每章都针锋相对的批评,所讲的内容感觉比较可信,但由于针对性太强,缺少读书的美感.有些内容有点晦涩.
主要是自己没看清楚,将“编著”看成了“著”。本书大部分也是借来了各路观点和材料,比《货币战争》好的是,注明了出处
批判的武器一定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买不买意义不大
基本上还能看吧。
看来作者极其愤慨于《货币战争》的观点,不屑其作者的态度随篇可见。原本十分期待这样一本批判之书能够给出更多的事例和分析,予《货币战争》的观点以有理有据的驳斥,可惜读到的更多是作者的愤怒而缺乏事实和符合逻辑的分析。对世界历史上所发生的重大事件,可能有很多种解读,正确与否,还要看理论和实际的契合程度。如果批评《货币战争》对历史做了片面的解读,最好的办法是针锋相对,提出完全相反的事实和说明,遗憾的是作者在收集资料和事例上下的功夫远不及被他批判的对象。至于批判《货币战争》在鼓动对犹太人的仇恨,恐怕帽子就有些扣大了。作者对于回归金本位的仇恨与攻击读来更令人诧异,如果作者攻击《货币战争》的作者是黄金集团的代言人,那作者也很像是国际金融集团的代言人啊!作者说对付阴谋论的最好办法是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没有错的,只是更为重要的是怎么改,向哪个方向改才对中国最为有利,这才是更为重要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多一些忧患意识,多一些对可能的阴谋的防范有什么不好吗?
不知是作者急于批判《货币战争》,还是写作时间太仓促,个人觉得书中的内容和文字叙述方面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推敲。而且,对《货币战争》的批判,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尤其是每节内容的最后,加上一段不伦不类的质问,感觉像是在骂街一样,看上去作者很激动的样子。字里行间也没有发现作者有多少心意,感觉是很多常识的再次排版。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货币战争》还真的只能当小说来看。不知道《货2》怎么样。
对于《货币战争》的批判,我想再来个批判。本以为可以看到真实的、说理的、有证据的批判,但是,我很失望。作者也许自诩是经济学家,很懂得国际金融,懂得货币的影响与作用,但是,我看到的只是对《货币战争》这本书以及作者宋鸿兵的指责,挑出来的也都是些支微末节语句,作者肖波一开始就把我们带到了政治经济学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当中,但是,却立意错误,颠倒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他举例阐述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发财之路,都是因为政治事件发生后,抓住了机遇,而不是因为资金支持战争、作用于战争的投机。对于帝国主义以及老牌帝国主义的起源,发动战争的目的,都认为是与掠夺资产没有关系的。其实,作者忘记了,没有银行家的资金支持,帝国主义的国家是没有能力发动掠夺性的战争的,西方国家的政府,看似民主选举产生,其实也是大量资金在作为后盾的,他们保护的也是身后大资本家的利益。这些连中学生都明白的道理,怎么都这位所谓的经济学家的作者这里却变了味道呢?《货币战争》里面涉及到得内容,我不敢说都是真实无疑的,毕竟是人家国家的事情,没有调查怎能乱发言?但是,宋鸿兵的立意是清楚的,也是值得注意的,肖作者急赤白脸地跳出来抡起棒子批判,甚至提高到了希特勒的反对犹太人的高度,目的是什么?不能不让人琢磨。为什么不能让《货币战争》的作者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看待当今国际社会中潜在的问题呢?难道只允许国人跟在西方国家后面点头哈腰?要知道中国的崛起,养活着多少人?其中也包括只知道花钱提前消费的美国人。一句“全球化”,多少国际资金都涌进我国来分享我们的财富,这里面难道没有那些超级银行家们吗?看看那些个批判者,有几个不是总是在替西方国家说话?这样的经济学家,请不要扰乱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拜托了!看这本书真是耽误时间。
在看了《货币战争》1-3后,发现此书,原想看看其他 人的观点,却发现此书作者真的一点水平都没有,还上来就拉上什么经济大神的意见,也不知道是真是假。看了前面的几个章节,却更加发现作者的水平只是停留在反驳宋的基础上,并没有我期望的个性观点。书中的一些据点也没有确切的文献引用索引,在这方面和《货币战争》相比相差不是一个档次。因为本人在看《货币战争》时也同时网上搜索其列出的书和信息,在网上都能找到出处。而这个《批判》就好像一个所谓的精英在骂街,让人感觉并不专业。而且《货币战争》3出来后,更加确定宋对历史资料的尊重,特别是中国近代的经济历史。只是不知道《货币战争批判》的作者会用怎样的语句来批判呢。
到底有没有认真看过货币战争?只是一味维护金融改革。诚然金融改革有其必要性,但也要有选择的改,而不是将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如果将国企全部彻底股份制的话,现任政府会成为中国的罪人,作者也同样。我希望作者要写此类书时能摆正心态而不是哗众取宠。
我怀着好奇的心态读完这本书。但是令我诧异的是,这本书根本谈不上对《货币战争》的批判,我怀疑作者有没有读过《货币战争》或者是不是真的看懂了。给我的感觉是,作者应该是从娱乐圈转行到经融文学领域,不过是想通过《货币战争》这本书来炒作自己;多流行的三滥手法!又或者只是某党派出钱随便找了一个枪手来否定之否定阴谋论罢了!
此地无银三百两;自取其辱罢了。
对于这种论述,有两方面的指责。一个是经济学方面的指责:“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者其利息重负压垮自身经济发展……从本质上看,储备金制度和债务货币体系是长期通货膨胀的元凶。”另一个是社会公平方面的指责:“人民未来的税收不应被抵押,更不应该抵押给私有的中央银行……美元的发行量越大,(美国)人民的利息负担就越重,而且世世代代永远无法还清。”
遗憾的是,这两个指责都不够准确。针对第一个指责,在一个经济中,债务总量的增加未必一定就是坏事,前提是经济本身的总量也在增加。换句话说,如果你把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社会也好都看成一个“公司”,只要在这个“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总的资产在增加,总的负债相应地有所增加就不一定是问题。你的“所有者权益”(也就是一个经济或者一个社会中的公民财富)那一栏的变化既不简单地取决于总资产的变化,也不简单地取决于总负债的变化,而是取决于总资产和总负债的相对变化速度。至于储备金制度,这是现代银行商业模式的一个基础。没有了这个基础,银行如果拿进来1美元,也只能借贷出去1美元,扣除了利息支出,银行业在整个经济中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价值损耗。
针对第二个指责,从本质上说,所有现代金融产品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抵押”为基础,要么抵押现有的资产,要么抵押未来将要产生的现金流。资产抵押证券就不用说了,即便是普通的公司债和公司股权,其实也都隐含着“抵押”的概念——债券是以可以用于还债的现金流为“抵押”,股票则是以未来可以用来分红的利润为“抵押”。正如一个公司可以把它未来的现金流用来抵押发行债券,一个主权国家同样可以把政府未来的现金流拿来抵押。两者没有太多本质的不同。至于人民的利息负担是否越来越重,我们只需要看两个最重要的参数,那就是利率和税率。今天美国的利率水平同40年前的60年代相比并没有显著的变化,公司所得税率同40年前相比还略有下降。
对于第一种情况,如果可以无限制的让债务增加。就是滥发货币。岂不是市场上的财富被少数人获得了?
对于第二种情况,请问美国这些年通货膨胀率是多少?这个应该也与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关吧?
这本书我看了一点就看不下去了,不是我说宋洪斌的阴谋论多深入我心,主要是这本书完全然我感觉充满了借货币战争上位炒作赚钱的铜臭和无耻之内容。前言就把郎教授搬出来,郎教授评论货币战争文字不只是这个什么“肖波”引用的那句吧,断章取义你得到郎教授同意了么?
这个肖波是什么来头?不会是和胡祖六同流的吧?
反正我不会买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