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教程·政治

李春艳 等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

李春艳 等主编  

页数:

643  

前言

由于2010年考研政治大纲变化很大,融入了很多新的知识点和重要考点。为了满足广大考生的复习需求,我们倾力推出这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教程一政治(新考纲)》。全书根据最新考试精神和各学科的最新发展变化情况,在对历年考研试题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囊括了历年常考的知识点,对每门课程中的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全面准确、概括精练的阐释,目的在于帮助考生在复习的初期,学习并牢牢掌握最核心、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本书主要讲述三大部分:(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中包括四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合起来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4)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本书把原来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裂开的现象合起来,并且与科学社会主义通称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关于“社会主义部分”会删去,这部分内容将放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中。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从2009年考研政治第35题已经体现了新大纲修订的趋势。这门课在新大纲修订中将可能体现两个特点:一是毛泽东思想中讲主要保留“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二是毛泽东思想中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相关联的部分将放到一起。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类考试主要考查考生对基本知识的再现能力,不会非常简单考查考生的死记硬背能力的。

内容概要

本书根据最新考试精神,针对命题方向、命题特点以及命题趋势,对其内在品质精益求精,在独特风格之上,进一步彰显此书不蓉忽视的特点: 一、力争扩大覆盖面。本书囊括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理论试题。 二、指导考生备考和复习。对广大考生而言,历年真题的价值是任何其他东西不可比拟的,因为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和答题技巧的详细解释,考生能够提前感受考研的氛围,对历年常考的基本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胸。主样,在新大纲出版之后,考生的复习就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二、总结考试特点和规律。虽然我们一向在反对押题,每年政治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都在不断地改善和提高,不断地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但这并不能说明,每年的政治考试就无规律可循。 四、把握和预测命题思路和趋势。考研政治理论着重考查政治理论的新突破点、新观点,为此我们在复习时应该加以注意。 本书的试题与解析是按时间顺序排列,通过试题解析加强对常考知识的认识和了解,把握命题思路,了解考试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我们希望考生能从中提取精华,获得收益,受到启示,从而以变应万变,在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绪论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二章 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四章 资本主义形成及其本质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五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六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第二部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事业的领导核心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第三部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一章 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三章 辛亥革命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五章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七章 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本章知识点考查第四部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本章内容概括 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 真题再现 本章知识点考查

章节摘录

插图: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本章内容概括本章主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揭示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世界的本质,物质世界的发展规律,以及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本章命题知识要点分析第一节 物质世界和实践一、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2)广义世界观同时包含人生观、价值观。因此,世界观也反映着人的情感、愿望、理想和信念。(3)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要通过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联系和区别来把握。 (1)要把握两者的区别:①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或普遍规律。②具体科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某一方面、某一过程、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因此,两者的关系也可说成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2)要把握两者的联系: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认识基础;各门具体科学以哲学为理论指导。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其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把辩证法与唯物主义、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统一起来,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上是革命的、批判的,是与时俱进的。这些根本特点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方法论,从根本上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从科学的世界观转化而来的,而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既唯物又辩证的,是立足于实践而不断发展的,是其世界观的本质体现,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必然是科学的。(二)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或精神与物质的关系问题。它贯穿各个领域和方面,决定整个哲学体系的性质,并对解决各种哲学问题起支配作用。(2)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的内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它作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即物质与精神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是物质决定精神还是精神决定物质的问题;另一方面,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人们的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世界能否被人们所认识的问题。2.哲学基本派别及其历史形态(1)唯物主义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坚持物质第一二性,坚持物质决定意识的哲学派别,坚持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三种不同的形态,即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①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是: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种“原初物质”,如水、气、火、风等,它们坚持了物质统一性的正确立场,并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朴素辩证法的成分,但它是直观的、朴素的,缺乏科学性的。②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又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力图把唯物主义与自然科学结合起来,打击神创论,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但它也有局限性,它的局限性表现在:第一,机械性;第二,形而上学性;第三,不彻底性。③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和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统一,实现了历史性的使命。(2)唯心主义唯心主义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回答,是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是世界的本原的哲学派别。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其内容是客观的,但其存在形式是主观的。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映象不等同于客观事物本身,因而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二者不能等同。精神与物质之间相互联系,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具有同一性,两者的对立是相对的。唯心主义还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在认识论上,主张先验论,坚持从思想、感觉到物的路线;在历史观上,主张英雄史观或宿命论。主观唯心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类型。①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张,把属于人的感觉、观念、意志、心等作为唯一真实存在和世界本原,如“吾心是宇宙”(陆九渊)、“心外无物”(王阳明)、“物是观念的复合”(贝克莱)。主观唯心主义最终导致“唯我论”。②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主张,把某种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成独立自存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如中国宋代朱熹的“理”、古希腊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等。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主张精神第一,物质第二,精神是物质的本原,物质不过是精神的派生物或表现,颠倒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人的主观感觉为第一性的,把客观事物说成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之外的某种独立精神,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它的产物。二、世界的物质性(一)物质的客观实在性1.旧唯物主义物质观旧唯物主义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叫机械唯物主义。它承认物质第一性,这是唯物主义的。但认为事物都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这又是机械的或形而上学的。时间和空间不是事物的储藏所;而是运动着的事物的存在形式。时间和空间同事物是不可分割的,不是储藏与被储藏的关系,不是大与小的关系。把它们分割开来,就是把它们当做彼此孤立存在的东西,所以说这是一种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2.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列宁曾对马克思主义物质观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恩格斯也曾对物质下了一个相似的定义。恩格斯说,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列宁、恩格斯的物质定义是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核心。(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统一性(1)物质与运动作为哲学范畴的运动是指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它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简言之,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从单纯的位置移动直到人类的思维,凡变化皆是运动。①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承担者,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离。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否认物质运动的多样性,认为只存在机械运动一种形式,是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的运动观。 ②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作为客观实在是通过运动表现出来的,并通过运动分化出不同的具体形态而为人们所认识。③运动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属性,物质运动是由其自身的矛盾所决定的。肯定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并不否认在绝对的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状态。(2)运动与静止物质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这说明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而是绝对的。但是,在物质运动中又包含着暂时的、有条件的、相对的静止。①相对静止的含义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故称为相对静止。相对静止的积极意义:静止是相对的,但并非单纯消极保守的。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和利用事物的前提;相对静止是理解和衡量运动的尺度。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相对的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的运动中也包含着相对静止的状态,动中有静;物质的具体形态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承认运动的绝对性,并不否认相对静止;承认相对静止,但不能把静止绝对化。否认绝对运动,把相对静止绝对化,就会走向形而上学不变论;借口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就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③马克思主义关于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的实践意义第一,它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一切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跟上发展着的客观实际,防止思想僵化和行动保守,对事物的静态分析必须与动态考察相结合。第二,在实际工作中把变革与稳定结合起来,既要勇于变革以推动事物的发展,又要注意稳定局面以巩固变革的成果,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3)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①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顺序性,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伸张性、广延性,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


编辑推荐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教程:政治(新考纲)》:原命题组成员亲自编写,一线专家联袂推出2010年考研整体解决方案;深入剖析历年真题命题思路,把握命脉脉搏,阐释命题原则;以题型为核心,详尽解答,举一反三,规避误区,全面展现题型变换;注重模拟实战演练,提高综合应试能力。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用书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导教程·政治 PDF格式下载



我觉得这本书,或者说是这个系列的书,概括得很详细!


买这个一本,其他都不用了.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