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行为问题与教育方案
2009-10
轻工
张彩云
206
无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和谐健康的人。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不仅影响着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也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许多中小学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尝试摸索,却苦于找不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由此,帮助教师科学有效地应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就成为教育心理学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近年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全体研究人员根据上级领导制定的“服务决策,指导实践”的科研方向,建立起心理和行为实验室,潜心致力于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研究。本中心不仅申请了多项国家级课题,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还发展了上千所实验学校,深入实践,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大量的专业研究和实践使我们逐渐形成了解决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的思路,那就是:以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思想为理论指导,以改变教师的认知为出发点,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为基础,以案例分析和实践反思为手段,最终着眼于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本套丛书就是我们多年研究的积累,也是我所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批准号:FBB060244)研究的阶段性成果,更是我们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 本套丛书共包括六本,涉及学生的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自我问题、品德问题以及青春期问题这六大类问题。它们一方面体现了学生完整的心理结构,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现实中的集中而突出的问题。六本书的内容既相对独立,自成系统;又纵横兼顾,整体协调,逻辑统一。不同的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阅读。
本书是基于现实需要,重点面向广大中小学教师,帮助教师识别和有效应对学生的行为问题,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全书共分八章。从行为问题的基本知识入手,然后针对当前中小学生最突出的七大类行为问题,采用情境呈现、分析解读、应对策略、教育个案的逻辑写作结构,将最新的教育和心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专业性和可操作性。旨在能为教师解决学生的行为问题提供有效的指导。
张彩云,心理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心理健康研究室主任。主要从事青少年行为问题和教师职业发展研究、儿童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班主任培训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中心校本培训专家。曾任中央电视台《周末七巧
第一章 走进学生的行为问题 第一节 问题与障碍——准确把握行为问题 第二节 一个巴掌拍不响——多角度来看行为问题 第三节 认知与干预——科学应对行为问题第二章 注意力问题与教育 第一节 注意力知多少 第二节 问题解析:分心不是我的错 第三节 教育方略:内与外的结合 第四节 教育个案:家校合作培养学生注意力第三章 攻击性行为与教育 第一节 给我一双慧眼——攻击性行为的辨识 第二节 问题解析:有意的和无意的 第三节 教育方略:自我调整与行为矫正 第四节 教育个案:为什么大家都讨厌我?第四章 对抗性行为与教育 第一节 认识对抗性行为 第二节 问题解析:不都是逆反惹的祸 第三节 教育方略:稍安勿躁,冷静应对 第四节 教育个案:与教师、家长的对抗第五章 人际交往问题与教育 第一节 人际交往的基础 第二节 问题解析:心态与技能 第三节 教育方略:亲其师,教其道 第四节 教育个案:把理解和微笑献给学生第六章 违纪行为与教育 第一节 课堂纪律的性质 第二节 问题解析:从他律到自律 第三节 教育方略:巧立规则,自主管理 第四节 教育个案:上课捣乱的小亮第七章 耐挫问题与教育 第一节 学习和生活中的挫折 第二节 问题解析:今日学生背负的爱与压 第三节 教育方略:耐挫能力培养的“真”与“实” 第四节 教育活动:梅花香自苦寒来第八章 退缩行为与教育 第一节 了解退缩行为 第二节 问题解析:是不是天生的性格? 第三节 教育方略:打开学生的“心”窗 第四节 教育个案:“小哑巴”变成了“天线宝宝”
(1)不良习惯动作。吮手指、咬指甲、咬衣襟、习惯性抽动、习惯性痉挛等, (2)心理生理行为偏异。如遗尿、功能性大便失控、偏食、厌食、夜惊、恶梦、睡行、口吃等; (3)儿童及少年的习惯性品行不端行为。如经常性的说谎、逃学、偷窃、打架、破坏公物等。 尽管行为问题和行为障碍的界限并不是很清晰,但研究者倾向于认为,行为问题较行为障碍,程度上更轻,随着问题行为的发展,就会成为行为障碍。教师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定的时候,不要轻易给学生贴上“行为障碍”的标签。很多行为问题都会随着学生年龄的成熟和教师的教育干预而消失,而一旦发展为行为障碍,矫正的难度就会加大,有时需要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介入才能得到有效干预。 另外,不能把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和问题学生等同起来。问题学生指有某种身心障碍的儿童,包括轻度的行为失调和心理较为严重的神经症乃至精神病等,如病态恐怖、长期的攻击行为、多动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等。问题学生在学生中只是少数人或个别人。而行为问题较普遍的存在于儿童和青少年身上,甚至在品学兼优的学生当中也不难发现。行为问题与犯罪行为、变态行为也不能混淆。前者是教育工作的对象,后者是属于司法工作、医疗工作的对象。 二、行为问题的特点 1.普遍性 行为问题具有普遍性,不仅落后生会出现行为问题,优秀生也会有行为问题,只是他们在数量多少、发生频率和程度轻重等方面不同而已。比如,学习优秀的学生可能存在人际交往问题,也会出现对抗性行为。西方的研究者对116名学生进行的追踪研究表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曾经在课堂上发生过过度敏感、发脾气、妒忌、恐惧、冷漠等问题行为。有研究者通过系统观察也发现,在典型的课堂里,25%~30%的学生有行为问题。美国近年来对中小学学生课堂行为的研究也表明,有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调查总人数的53%。我国的调查显示,91.5 %的中学生有程度不同的课堂问题行为,其中高中生有课堂问题行为的比例达97.2 %。
专业、全面的视角,科学、准确的解读,具体、实用的疗法,教师解决学生问题行为的“助手”。 ——申继亮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本书抓住了学生最突出的行为问题,方法很实用,提供的案例很生动,读来通俗易懂,不仅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学习,也能给家长提供有益的指导。 ——李丽红 北京芳草地国际学校常务副校长 学生的行为问题常常让我头疼,这本书让我豁然开朗,改变了许多我对学生行为问题的认识,学到了很多好的方法。“反思驿站”还帮助我养成了反思的习惯。 ——张华毓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无
学生的行为习惯还不太好,正好用这本书做参考
比较系统的讲了各种行为问题,如果建议能更详细一些就好了。
针对学生的问题,提供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方法实用,适合教师及家长阅读。
这本书对新班主任很有启发。
还是有点实用
本书经典的地方,在于例子的使用。例子不错,蛮有用的!
可以作为老师的身边书
明确了一些孩子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举例很多 值得一读
适合小学老师看
这本书从面上看根本就不是新书的,很明显是本旧书或者是样品书,书的封面都好旧的了,有些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