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计算机应用
2008-10
中国林业出版社
庄卓 编
330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而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计算机基础教学与学生专业知识严重脱节,无法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要的是图文并茂、可读性强、偏重实际应用与操作的计算机书籍,本书即以此出发,采用先实践后理论的方式,用旅游行业的计算机应用实际构造出一种人性化的、实践的、清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到全面的调动和提升。 为便于学习者和培训者使用,本书在讲述基本理论和具体操作前由实例引出和驱动,这些实例囊括了相关基本理论和主要操作,大多取材于旅游行业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读者可边做练习边吸收相应的理论知识,同时又不脱离旅游行业环境;另外,本书根据教学和专业需要,在每一章前面都列出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后面设置有本章小结、关键术语,还针对知识点设置了经验性的操作训练、习题精编;在推荐阅读和相关链接中还列举了深入掌握本章的拓展性l内容,形成了本书以下特色。 (1)实例驱动:每一章的相关原理或基本操作前都以旅游行业的实际应用为实例,实例的题材和范围正好覆盖到后面的主要知识点或基本操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又给不同层次的读者提供了选择学习乃至全部自学的便利条件,具有人性化的特点。 (2)应用为主: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旅游行业的计算机应用也日趋多元化,本书注意用新观点、新思想来审视、阐述计算机基础的主要内容,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旅游实际工作的需要为目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社会发展同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3)目标明确:本书内容符合旅游专业学生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结合旅游行业实际构思教材内容,思路连贯有序,一气呵成。 (4)配套练习:本书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际应用为核心,紧密联系旅游行业实际;与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标准相一致。 (5)专业拓展:通过对本书计算机基本技能和基础操作的熟练掌握,可实现广泛的专业知识拓展。 本书作为旅游专业大一学生计算机基础教材,建议课时7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操作40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专业和班级实际情况酌情调整。
本书是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旅游系列实用规划教材之一。本书结合旅游专业实际,强调实用性和可操作性,集理论和实践于一体,运用旅游实例引导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全书共分8章,包括计算机概述、操作系统、畅游网海、Word应用、Excel应用、数据库初步、PowerPoint应用和旅游电子商务。根据内容需要,每章都设置了学习目标、实例、本章小结、关键术语、操作训练、习题精编、推荐阅读和相关链接等栏目。全书内容系统、新颖、简明、实用,并同步配套了全部操作使用的基本素材。 本书既可作为高职高专旅游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各类人员计算机一级水平考试或旅游行业计算机培训教材,旅游爱好者还可通过本书得到旅游专业相关的知识拓展。
前言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和工作原理 1.1.1 计算机的发展 1.1.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1.2 计算机的特点和分类 1.2.1 计算机的特点 1.2.2 计算机的分类 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1.4 计算机硬件 1.4.1 主板 1.4.2 CPU 1.4.3 存储器 1.4.4 输入/输出设备 1.4.5 配置计算机 1.5 计算机软件 1.5.1 指令与指令系统 1.5.2 程序设计语言 1.5.3 软件的分类 1.6 信息处理原理 1.6.1 进位计数制 1.6.2 ASCII码 1.6.3 汉字编码 1.6.4 文字信息处理第2章 操作系统 2.1 开机关机 2.1.1 启动操作系统 2.1.2 退出操作系统 2.2 运指如飞 2.2.1 键盘和鼠标 2.2.2 汉字输入法的使用 2.3 文件与文件名 2.3.1 文件 2.3.2 文件名 2.4 操作平台 2.4.1 图标 2.4.2 “开始”菜单 2.4.3 任务栏 2.5 窗口 2.5.1 窗口的结构 2.5.2 应用程序的运行和关闭 2.6 剪贴板及其使用 2.7 磁盘文件的目录结构和路径 2.7.1 磁盘文件的目录结构 2.7.2 路径及其表示 2.8 资源管理器及基本操作 2.8.1 文件(夹)基本操作 2.8.2 磁盘管理操作 2.8.3 文件管理操作第3章 畅游网海 3.1 网络基础 3.1.1 网络的功能 3.1.2 网络的分类 3.1.3 网络拓扑结构 3.1.4 网络系统组成 3.2 Internet基本原理 3.2.1 Internet的接入方式 3.2.2 地址和协议 ……第4章 Word应用第5章 Excel应用第6章 数据库初步第7章 PowerPoint应用第8章 旅游电子商务参考文献
第1章 计算机概述 1.1 计算机的发展和工作原理 1.1.1 计算机的发展 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表示的实际内容。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在当今信息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信息处理的主要工具。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此后的短短几十年问,计算机的发展突飞猛进,其功能已远远不限于数值计算,“计算”的概念也有了很大的扩展。主要电子器件的更新换代引起了计算机的几次更新换代,目前的电子计算机已发展到可以处理多种类型的信息,并可以进行近距离和远距离的传输。随着计算机的体积、耗电量的大大减小和功能的大大增强,其价格不断降低,使得计算机迅速普及,并进入社会各个领域。 今天所说的计算机(Computer)是指具有逻辑运算、算术运算及记忆功能的自动,化的高速数据处理装置以及与其相连的记忆装置和通信装置。由于计算机能够模仿人脑的诸如记忆、分析、判断、推理等功能,所以又被称为“电脑”。 为争夺信息技术的制高点,20世纪80年代初,各国都展开了研制第五代计算机的激烈竞争。目前还处于研制阶段的第五代计算机(FGCS)是面向智能领域发展的计算机,与前4代计算机截然不同,它是完全摆脱传统体系结构和技术的束缚,以崭新的理论和技术来开发的一种进一步接近人脑功能的“能听”“会说”的知识信息处理机,其构成部件的运算速度和集成度都比现有的器件高数千倍,是由许多功能、结构各异的专用机组成的综合系统。 1.1.2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可以把输入计算机的信息分成两大类:数据(Data)和程序(Program)。 “数据”是指被处理的对象。 “程序”是指示计算机如何工作(处理数据)的一连串指令。 各种不同的信息处理都是通过计算机的基本指令确定的,通过十几种到上百种最基本的操作组合来实现,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存储程序,逐条执行。这个设计思想是冯·诺依曼(VonNeumann)明确提出并实现的。 “计算机信息处理”指的是计算机对信息的编码、存储、转换、传输、检测等操作。当前计算机能加工的信息有数值、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