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田青,秦序 主编 文化艺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1  

出版社:

文化艺术出版社  

作者:

田青,秦序 主编  

页数:

481  

前言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范围内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流的兴起,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迅速展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级政府文化部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除完善政策与立法、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事务、建立健全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组织各类宣传展演活动外,还不断尝试采取多种形式,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目前,这些做法已初现成效并获得良好社会影响,其中有关传统音乐遗产保护的积极探索,也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有益参照。

内容概要

本书收录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经典论文。在这些论文中,专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推进传统音乐文化乃至整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发展贡献了他们的智慧和才华。本书内容涉及:论紫阳民歌的发展;原生态音乐的抢救与活态保护;羌族多声部民歌等。

书籍目录

我国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种体制探索(代前言)/田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周吉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中的作用/丁璐 赵杰“西安鼓乐”溯古追今/马西平京杭大运河流域音乐文化遗产保护研究的历史价值与作用/王志军论紫阳民歌的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个案分析/王晓平失落文明的挽回 ——云南7个人口较少特有民族濒危民歌保护研究/王群从文化属性到文化属性观 ——论“原生态民歌”的不可比性/邓钧让高校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效平台 ——以茂名学院及其周边“非遗”项目为例/付洁四川成都地区行坛道乐现状调查/甘绍成 朱江书平民化、价值论和变化论 ——也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刘子殷 林弥忠“保存”与“生存”的双重使命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刘承华关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感想/孙玄龄Current Activities on the Korean Na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Properties after the Proclamation by Unesco/Kwon,Ohsung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后的当前韩国国家无形文化财活动(附中文)/权五圣著 曹贞华译从冀中“音乐会”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的一些问题/齐易原生态音乐的抢救与活态保护/宋瑾唱起家乡的歌跳起家乡的舞奏起家乡的乐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民族特色音乐教学试验研究/张友刚 尹红怀满铿锵 ——中国乐器收藏与李元庆的学科意识/张振涛关于二人台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考/李红梅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论律学研究在音乐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李宏锋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我见/杨民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中的少数民族传统音乐 ——兼谈应用民族音乐学的视野与方法/杨曦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著作权保护模式制度设计的思考/周安平 王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现状 ——从民间文学艺术保护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周安平 张文敏浅析民间音乐作品受法律保护的正当性 ——以法理学视角为中心/周安平 姚刚应音响与音场 ——浅谈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周雪丰贵池傩仪式乐舞活动中的器乐及其文化功能探析/孟凡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音乐教学范式转型/尚建科关注本体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本质及其保护的心理取向/郑茂平羌族多声部民歌 ——“男声二重唱”/金艺风民间礼俗 ——传统音声技艺形式的文化生存空间/项阳莲歌渔唱舟争渡 ——阳澄湖渔歌实例调研及分析研究/徐作生“有所为”亦“有所不为” ——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实践方法/桑德诺瓦民间音乐的一支奇葩 ——浑然天成的霍童线狮/秦太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国文化价值观的重大变革与发展/秦序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大理古城“洋人街”戏台“天天有戏”调查/贾怡 伍国栋立足传承,谨慎创新 ——由当前昆曲“创新”引发的思考/钱慧“文化空壳化”现象能够避免吗? ——“文化遗产保护”思考之一/崔宪固守与绵延 ——影响朝鲜族传统文化保护的诸因素/曹贞华有关中国古琴音乐保护、传承的几点思考/章华英关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思考(提纲)/曾遂今“一代有一代之戏曲”启示下的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韩启超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方向选择 ——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社会文化空间的系统共生关系/裴小松 张国强

章节摘录

  早在2003年初,国家文化部就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随后又下发《关于开展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对“试点的范围和应具备的条件”、“试点方式与申报程序”、“试点的类型与主要任务”、“试点工作的要求”等问题做了详尽说明,旨在探讨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有效方式,并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资源建设、队伍建设、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该项工作积累经验。  2003年10月,文化部评审、确定了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工程”试点项目。试点项目分综合性试点项目和专业性试点项目两种,综合性试点(3个):1.云南省,2.浙江省,3.湖北省宜昌市;专业性试点(7个):1.河北省武强县年画,2.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水河流域铜鼓艺术,3.海南省黎族传统棉纺织工艺,4.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族文化保护区,5.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地区昂仁县迥巴藏戏,6.甘肃省庆阳市环县道情皮影,7.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维吾尔木卡姆。  2004年4月,文化部又公布了第二批29个国家级试点项目,并下发《文化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的通知》及《关于加强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等重要文件。“保护工程”第二批试点名单包括综合性试点3个,专业性试点26个。文化部公布两批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级试点项目以后,各地方政府遵循分级试点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开展本地省市级试点项目的申报、评审工作,部分地区陆续公布了省市级“保护工程”试点项目。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是一项由政府组织实施推动的,对我国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有效保护的系统工程,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保护规划、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鼓励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建立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专项基金,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对集中体现中华民族创造才能的优秀民族民间文化项目,特别是濒危项目进行有针对性、系统地抢救、保护和合理利用等。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规模浩大,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该工程计划从2004年起开始,分期建设,分步实施:第一期2004年至2008年,为先行试点和抢救濒危阶段;第二期2009年到2013年,为全面展开和重点保护阶段;第三期2014年至2020年,为补充完善和健全机制阶段。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试点工作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程。


编辑推荐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中期成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PDF格式下载



书没看,手感不错


有用,写论文用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