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是我的盐
2012-1
中国物资出版社
曾勋
231
无
全书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读书”为书评,对典型性的图书与作者进行了点评;第二部分“诊人”,是对现当代在文化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的评说;第三部分“观影”是对电影、电影人物的评价和观影体验;第四部分“思衍”是对社会热点事件的解读;第五部分“感悟”是关于乡土的随笔和散文。
曾勋
1986年生,四川内江人。笔墨丹青皆通,16岁开始发表文章,大学期间出版个人文集《紫士笔记》,文字曾在多所高校流传,并掀起阅读热潮,爱到各方学者、作家的关注。因超越同龄人的独特写作姿态,而被一些读者称为“85后异端”“85年鲁迅”。
第一辑 读书
孔飞力叫了谁的“魂”——读《叫魂:1768年中国妖术大恐慌》
摩罗,你的耻辱逃哪里去了——从《耻辱者手记》到《中国站起来》
王蒙与张悦然:两代中国作家比较
瓮外之鳖与北大的李戡——读《李戡戡乱记》
被《二十五史》割伤
驳袁晓明的消费男色衰亡论
反李希光与刘康的反妖魔化——读《妖魔化和媒体轰炸》
大地之子于建嵘——读《底层立场》
我的读诗笔记
鲁迅笔下的看客们
瘦弱女子与一本书的力量——读《寂静的春天》
第二辑 诊人
李敖的胡子与皱纹
我来把钟敬文请下神坛
古远清庭外“败诉”余秋雨
凋零的野百合花你在哪——被遗忘的王实味
战士的信仰——朱耀华的悲情人生
傅雷与雷震的命运反差
盘旋在俄罗斯的风雪精神
再忆“红楼里的林姑娘”
为爱而放弃爱的金岳霖
守望孤灯的老人李慎之
夕阳下的孩子你想回家吗
第三辑 观影
……
第四辑 思衍
第五辑 感悟
喜儿所说的把人变成鬼的社会管理模式,必然是德国功利主义者杰里米·边沁设计的“圆形敞视监狱”。在这个监狱里,典狱长和警卫位于监狱最中央的监视塔中,环型的楼房里全部是犯人住的小房间。这样一来,监控者就可以用最少的人力进行全面监视,这种设计又促使犯人相信自己每时每刻都处于被监视之中,他们被完全体制化,不敢有越轨动作。 一: 福柯把边沁的理论运用到社会研究上,他认为,权力不光存在于监狱等暴力机构,它同样泛滥于民间,学校、医院、孤儿院等无不是圆形监狱的泛化,人一出生就被无孔不入的权力所控制,自从他有独立思维开始,权力对他的异化已经悄然进行。异化达到一定程度,人道机制在社会中就丧失了合法性,基本常识开始变得难以捉摸。常识丧失之后,超人便诞生了,这个超人并不把内裤穿在外面,他却像上帝一样无处不在,他的权威深入到公民的每一个毛孔,他的思想贯穿于人们每天的生活。 圆形监狱的监控模式能够普及,得益于暴力机构的民间化,而暴力机构民间化最形象的表征就是冯骥才先生笔下的63号。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北方某大城市一座赫赫有名的工厂被改造成监狱,号称63号。63号的所在地是厂区的仓库,1968年春天,专案组叫来瓦匠木工将大筒房断成许多六七平方米的小间,窗户全部被钉死,玻璃用油漆涂满,外面装上铁栏杆,只留一枚硬币大小的玻璃,外贴小纸帘做监视孔。小房间里就关着被清查出来的“坏人”,但被关进去的人对外面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也不知道自己隔壁关的什么人。 63号有严密的制度,人与人之间不准相互称呼姓名,只能有用“这个”和“那个”代替。走路的姿势也作了严格规定:必须抬头挺胸,目不斜视。一对老年夫妇同时被关进63号后,男工程师死了一年多,老伴不知道,还托人给他捎火柴。 63号后来被披露,并在厂区举办展览以昭示后人。一位当事人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决定全部引用下来:“我看过不少演法西斯集中营的电影,我敢说63号比法西斯还法西斯。有的刑罚法西斯也没有。 ……
一个被物质主义抽空的浮躁时代,年轻的“85后”曾勋却把目光投向了20世纪跌宕起伏的历史,开始思考关乎我们过去、今天和未来命运的问题,他的思想并无出人意料的惊喜之处,他接触的史料也都平常可见,他的笔触尚无穿透时代的锐利,但是他在这些充满理想情怀的文字中呈现了一颗诚实的心,他已站在通往公民社会的起点上。 ——知名知识分子 傅国诵 思想不仅是曾勋的盐,同时也是他的光,盐是他的底色和粮食,光则是他的精神。 ——著名出版家 贺雄飞 曾勋的文字和关怀让我有重温余杰的感觉,这样青春的收获在当下是少见的,我乐意向读者推荐,因为这里有着我归属的“家族记忆”。二十而不狂非吾子矣。在曾勋的狂狷里,有着年轻朋友们的认同和梦想。 ——青年思想家 余世存 思想的深度与年龄、资历、名头……无关。我认为,此书独到的见识源自于高贵的头颅,犀利的文笔则源自于赤子的情怀。 ——新锐文史学家、纪实文学家余音
无
思想是我的盐:一个85后的阅世随笔
曾勋的文字和关怀让我有重温余杰的感觉,这样青春的收获在当下是少见的,我乐意向读者推荐,因为这里有着我归属的“家族记忆”。二十而不狂非吾子矣。在曾勋的狂狷里,有着年轻朋友们的认同和梦想。——青年思想家 余世存
作者笔锋犀利 见识也很广 很喜欢
我觉得很好,我以下还会再买
两天看完了,收获很多
不错很有思想但是某些观点不予苟同
作者真的是非常认真在写了。但是书送到后发现封皮有很明显的磨痕,而且封面上一层土,完全不像新书。
还很不错,未来的思想者。
一般般吧,老是喜欢玩大概念,点扣帽子之嫌!不喜欢!
真的很无聊,里面的思想比较肤浅,可能是韩寒的书比较深的原因,书的封面上说是韩寒的同路人,我就忍不住与韩寒对比,亲们,差别就是对比出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