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从金融的视角看经济

田立 中国金融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3  

出版社:

中国金融出版社  

作者:

田立  

页数:

359  

字数:

403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学革命应该以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为标志。在那场危机中,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代表的投机机构大肆做空东南亚国家货币,同时做多美元,以期获得这些国家货币与美元的盯住式汇率体系瓦解后的巨大利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投机机构纷纷以一定数量的美元作抵押,从东南亚国家商业银行取得当地货币的贷款,然后到外汇市场抛售这些货币取得美元,再开始新一轮的抵押美元借人当地货币的投资策略。投机机构的这种行为本身并不能改变东南亚货币与美元的内在价值关系,但却可以撕开遮盖在当时东南亚国家虚假繁荣与严重结构失衡矛盾之上的虚伪的固定汇率面纱,从而形成广泛的市场预期。为摆脱索罗斯投机行为对本国经济秩序的影响,东南亚国家纷纷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提高贷款利率的方式来抑制投机机构的操作行为。这种做法在经典经济理论看来是再正确不过的了,稍有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融资成本的上升将带来融资需求的减少,从而使借东南亚货币去买美元的行为有所收敛。然而事与愿违,就在东南亚国家出台这些在经济学看来是正确无疑的政策后不久,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了。危机的结果不仅是东南亚国家货币价值的暴跌和美元相对价格的暴涨,更是东南亚国家货币政策的彻底失败和索罗斯量子基金等投机机构的巨大胜利。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关于资本市场
第一章 股价估值篇
1.股市分析:莫让供求原理迷住眼
2.解读年报务请小心两个误区
3.低点位不等于低估值
4.“新泡沫论”的争辩
5.用市盈率衡量泡沫是大错特错
6.再批“泡沫论”中的错误观点
7.“泡沫财富论”是危险的
8.股市投资切忌“大猩猩精神
9.“价值投资”不能是瘸腿的
10.投资,首先该“摆正自己的位置
11.股市总市值与GDP没有可比性
12.A股、H股估值水平究竟该怎样比较
13.通胀压力拖累股市
14.通缩预期是本轮行情重要支点
15.通缩推升股市的两个支撑点
16.股市投资能缓解通胀?
17.“茅台神话”:是泡沫还是希望?
18.农行上市价值何在
19.“农行破发”原因有那么复杂吗?
20.加息能推高银行股么?
21.企业收购价不能成为股市评估依据
22.有效市场理论真不能解释中国市场吗--“国庆行情”辨伪
23.为“国庆行情”作总结
24.股市大跌,股指期货不是罪
25.股票投资与世界杯预测
26.两大投行顶不上一条章鱼?
27.股价中的“粮价纠结”
28.股价中的“效率纠结”
29.股价中的“估值纠结”
30.股价中的“准备金率纠结
31.巴菲特的话何必句句当真
第二章 市场制度篇
1.制度救市请从转变市场职能开始
2.退市制度的前提是抢购制度
3.从产能过剩企业发股之争看市场制度缺失
4.股市基本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5.请给予股市以起码的尊重
6.现金分红还不是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关键
7.效率,唯有效率才是经济之本、股市之本
8.以史为鉴:究竟靠什么救市?
9.平准基金既不能救股市也不能救经济
10.无限额注资是坑市、坑经济
11.信心永远来自实力
12.救市不能只打流动性的主意
13.欲真正扭转股市,组合拳尚需再加一拳
14.4万亿元方案能否挽救股市
15.勿将“解禁”与再融资等量齐观
16.用科学发展观再度审视大小非解禁
17.期待.“两融”成为建立期权交易体系契机
18.多层次资本市场能否挽救“颓”市
19.企业比投资者更需要股市创新
20.高薪事件凸显衍生市场缺失
19.成品油到底怎样定价才算市场化
20.尽快建立灾害指数期货交易体系
21.市场认不认可,就看信息披露过不过硬
22.市场认可度标准终于登堂人室
第二部分 关于宏观经济
第一章 经济政策篇
1.CDP“赶美超日”价值几何?
2.需要怎样的宏观经济政策
3.凯恩斯主义是这样失效的
4.中国经济该和凯恩斯主义说再见了
5.美日救助汽车业对中国的启示
6.消化过剩产能不能单靠刺激消费
7.中国经济复苏预期该定位在哪里
8.国有化,还是私有化?
9.“紧”货币不如“调”结构
10.当支柱产业遭遇公众利益一一从北京“治堵”说起
11.“藏富于民”要把握住“度
12.不必为救市政策退出而忧虑
13.“外储”可否考虑这样“内用
14.外汇管理实质是对冲风险
15.减持美债就安全了吗?、
16.低碳经济就差钱?
17.汇率问题的核心是汇率制度改革
18.仅仅取消结汇制度是不够的
19.福利征税:谁动了谁的月饼?
20.通胀之祸源于制度缺失
第二章房价篇
1.地价不能决定房价
2.启动经济:房地产无法承受之重
3.最难拿捏房地产热平稳降温
4.抑制房价:物业税才是根本
5.“二次房改”价值几何
6.“房地产新政”的核心是房价市场化
7.楼市新政着眼金融安全
8.房价涨上天怎么办?
9.房价真没工资涨得快吗
10.房产定价的另类思考
11.房地产.粉丝.鱼翅
12.完善分配制度,让收入增速赶上房价
第三部分 关于企业价值创造
1.并购重组的基准是价值创造
2.电信业重组:“请示”市场了吗?
3.3C发照还得“请示”市场
4.“国进民退”能否简单地界定为“逆市场化
5.谈判并非铁矿石之争的最优选择
6.控股了国外铁矿石公司之后
7.从战略高度理性看待民企收购海外品牌
8.套期保值不会提升企业的价值
9.商业模式决定企业价值?
10.宝钢“顶风建厂”引发的思考
11.车辆保险困局
12.商业银行:转型比增加资本金更重要
13.“压力测试”卢“安全测试”
14.农业:下个价值增长重点
15.乡村一体化到底有多远
16.补贴豆农政策何以失效
17.私企进入公共产业的盲点
第四部分 关于国际金融
1.国际货币新秩序的命门
2.欧美经济复苏政策背后的世界主导权之争
3.美元的正确选择是放弃货币政策
4.欧盟航空ETS意欲何为
5.希腊债务危机的根源
6.先别急着“骂”高盛
7.日元.油价.利比亚危机
8.日本大地震让人想起裸卖空
9.高盛真的先知先觉?
10.裸卖空禁令乃削足适履
11.“清迈协议”并非亚洲金融合作的最佳模式
12.新贸易保护:聪明反被聪明误
13.人民币升值真有利美国吗?
14.谁敢与高盛为“友
15.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层阻力
16.货币互换“换”不出人民币国际化
17.拿什么与美元争锋
18.从OPEC历史看OREC前景
19.当超主权货币遭遇碳关税
附录
附录一 资产组合理论与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附录二 MM定理
附录三 投资者的定位空间
附录四 套利定价模型
附录五 有效市场假说
附录六 货币发行机制

章节摘录

  笔者发现,国内学者每谈天气指数衍生品,必谈两件事情:一是一定要和农业挂钩,二是必然和农业保险联系在一起。其基本逻辑是:农业是所有产业中与天气关系最为密切的行业,不要说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就连发达国家也是如此,所以,天气指数期货一定要面向农业;而农业生产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又是大多保险公司不愿意保的项目,这样,天气指数期货就可以替代保险业成为农业保险的一个重要的补充。  不能说这样的逻辑本身有什么错误,但是如果一项衍生品的意义仅能局限于某种(或某些)特定的产业,甚至只能局限于这些产业的某些特定活动,那么可以肯定地讲,这样的产品市场是不会有括力的。事实上,天气指数期货的意义远大于此。现代经济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不确定性,面对不确定性的影响,人们的应对手段主要有两种,一是风险免疫,二是风险暴露。但不管用哪一种,这里面都涉及一个基本的工作,那就是头寸的分解,只有将头寸分解清楚,才会知道哪些头寸需要对冲(适用于风险免疫),哪些头寸需要放大(适用于风险暴露)。而对于不确定性的管理者,根据自己的需要,究竟会将哪些头寸安排到管理方案中,这不是头寸的具体意义所能决定的。就像我们已经看到的一些让人惊叹的金融工程方案所包含的内容那样,有些头寸的具体意义甚至与管理者的行业范畴大相径庭。比如用石油对冲房地产方案就是这样。这样看来,把天气指数期货局限在农业的应用范畴里,很显然是严重地低估了它的价值,因为有谁会知道将来它会出现在什么样的金融工程方案中呢。  事实上,任何一种资产的创新,其意义都是面向宏观经济安全的。一个经济体系的资产头寸丰富并不意味着这个经济体系就一定安全,但反过来,一个资产头寸不丰富的经济体,其安全程度一定是很低的。就好像一个家庭准备了很多的药并不能保证这个家庭的健康安全(因为随时会出现新的疾病),但是一个没有任何药品储备的家庭,其健康风险就一定是很大的,因为即使是一种常见疾病,也会对这个家庭的健康构成威胁。  最近的一篇报道说,越南为了抵御本国通胀和本币贬值,正式叫停了黄金进口。不知道这是谁出的主意,但可以肯定这并不是一个好主意。一个通货膨胀的国家,是非常需要诸如贵金属或者石油这样的“硬”资产来帮助国民对冲风险、渡过难关的,尤其是像越南这样的弱经济体就更需要这样的资产头寸。且不说没有证据证明贸易逆差是造成本币升值的原因,单从一个经济体系的自身安全角度讲,决策者也没有任何理由去阻挠资产体系的丰富,因为这将提升国民乃至整个经济体的不安全程度。  越南的事也许不值一提,因为它的经济处于初级阶段。但我国可是走完了30年的初级阶段了,如果认识能力还停留在刚开放时的水平上,那肯定是违背科学发展观的。实事求是地讲,目前我国的资产体系(尤其是衍生品体系)已经严重落后于经济的实际发展水平了,因此,不仅应该支持天气指数期货的尽早推出,还应该考虑其他一些指数类衍生品的创新,比如应对通胀的利器一一商品指数衍生品等。据笔者所知,大商所的某些会员机构已经开始着手设计商品指数期货了,这是件好事,同样应该获得市场的支持。  比局限天气指数期货范畴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甚至把这样一项有重大价值的创新活动说成是“保险体系的完善”,这就不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问题,而是学术思想的落后与陈旧了。正如前面所说,天气指数期货的意义是丰富了整个经济体的资产头寸体系,即使把这个意义收缩到农业等具体领域,它的用途也应该是“对冲”,而不是“保险”。对冲与保险的最大差别在于:保险只是风险转移的手段,类似于击鼓传花;而对冲则是风险的配置的手段,有时你可以负对冲,吸纳更多的风险(如果你有这个能力的话),也可以正对冲,将风险化解,这时对冲在某个点上有点类似于正负电子的对撞,结果是电子消失了而产生了新的能量。从这个层面上看,能拿保险与对冲等量齐观吗?当然,这样讲并不是否认保险的意义,更不是将保险业排除在产品创新活动之外。实际上,如果天气指数期货真能推出,保险业也将是受益者之一,因为它们有了更多管理风险的手段,可以通过与天气指数期货的再衍生创新出更多增强自身能力同时又对市场有益的新产品。  .  好在创新的步伐并没有因这些问题的存在而受到拖累,好在创新者的胸怀是向学术前沿敞开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像天气指数期货这样的创新产品来丰富中国的市场,在给微观个体提供管理便利的同时,也为整个经济体系的安全奠定基础。成品油涨价之怨折射资本市场制度缺失清明刚过,成品油又涨价了,尽管白成品油定价机制确定以来这早已不是第一次涨价了,而且也不是涨价幅度最大的一次,但其引起的怨声似乎比以往都高了许多。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学者是象牙塔中那些搞研究的人,你可以说他们处事清高、意境清雅,也可以说他们远离实际、不谙世事。  理想的学术王国中,他们在苛刻的假定条件下得出了繁复的、漂亮的结论,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却乏善可陈。有几个假设可以成立?有多少变量经受得住事实的检验?用周立波的话说,他们最多是把简单的问题说复杂了,再把复杂的问题说糊涂了。  在我认识的学者中,有少数几位“不守规矩”、不入潮流,他们不是沉醉于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或者与职称息息相关的学术论文中,而是始终把自己的思考与经济实践结合在一起,梦想着用理论改变世界,而不是装饰自己。他们也许缺少一点象牙塔的雅气,但却多了几分脚踏实地的诚实。  田立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人,他不断抨击迂腐的理论,大胆地从金融学视角剖析经济问题。虽然开始时曲高和寡,认同的人却越来越多。比如供求关系不决定一切,在房地产、证券市场获得更多的人的认可。  田立以鲜明的立场观察世界、分析世界,虽不能说有多大成就,但其独立思考、勤于思考的精神一直是我所欣赏的。  并不是所有的文字都值得看,只有把自己放在真实的世界里、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问题,这样的观点才能让读者开卷有益。  田立的新书《从金融的视角看经济》很符合我的这一观点,希望有读者和我一样,泡上一杯茶,打开这本书。  ——叶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从金融的视角看经济 PDF格式下载



老师的书,买来学习。


角度不同确实值得一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