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鲁豫有约·镜头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鲁豫有约》栏目组 编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

凤凰卫视出版中心,《鲁豫有约》栏目组 编  

页数:

228  

Tag标签:

无  

前言

鲁豫:美丽或忧伤的故事到2007年2月,《鲁豫有约》栏目已经播出整整五周年了,五年的风雨阴晴,五年的坎坎坷坷,让一直身在其中的我百感交集。这个栏目最早的创意是现任凤凰卫视中文台执行台长刘春想的。我们都是60年代生,赶上了“文革”的尾巴,当年的风云人物,已经消失在视线之外很久了,大家知道这些人,但是想不起来长什么样,我们认定这就是我们要采访的人。因为历史情结不是只有我们有,只要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中国人都会有。开始设计的主题词是“说出你的秘密”,后来考虑中国人比较内敛,不像老外,拿隐私给你看的时候他还有快感,就改成了“说出你的故事”。《鲁豫有约》的选题是消耗性资源,是不能再生的。我们讲的都是三四十年前的东西,我们采访的那些人物,大多数到“文革”结束他们有的“风光”就结束了,剩下的只有一个状态。所以那时候我们的节目有三十六分钟,常常是前三十四分讲动乱年代的日子,后两分钟讲现在的生活。我们就希望让观众每周安安静静地和鲁豫一起回顾上三十分钟,让大家知道共和国还有那么一段历史,比如乒乓外交,比如样板戏。从2005年起,《鲁豫有约》改版了。正在一步步离开老一点的观众,培养新的观众群。节目的样式有了重大变化,变成大型演播室和一只黄色沙发。在演播室讲那种沉重历史感的东西不太合适,它不像茶馆、酒吧或者家里,鲁豫独自面对一个老者,倾听、交流。那些人憋了很多年了,你给他一个倾诉的机会,他会可着劲地往外倒。但问题是,这种人越来越少了,比如说我们最近一直在联系一位老人,他就是不说,就是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带到棺材里。我们做了无数次工作,最后他写来一封信,说非常感谢你们给我这个机会,让我讲讲我的故事,但是我不想给你们惹麻烦,也不想给自己惹麻烦,所以只好算了。我们既定的、想找的人越来越少,于是,我们调整了:营造一个谈话的气场,把上百人请到现场,听嘉宾“说出你的故事”。改版后的嘉宾,大多年轻些,比如演艺明星,故事可能谈不上曲折,但当他们身处fans的包围时,可以产生出人意料的效果,他们说出自己的故事时会更充满激情。通常,明星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但他们更容易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意在挖掘普通的、有故事的目标人群。我们二十多个编导,只要看到一个人可以称为“人物”,神经就开始绷紧,开始挖掘他的故事,然后写一个选题申报单,说明有多少个故事点,然后交给主编、执行制片人,最后交给我。我们选题标准没有变,还是找有故事的人,但是故事不一定要沉重或有历史感。改版的标志之一就是把副标题放大:说出你的故事。比如杨钰莹,她有瞬间的走红和特别大的起落,但她的故事短,她年轻,所以是袖珍版的。我们看重人的命运,看重大起大落。《鲁豫有约》不想做成娱乐人物访谈,如果观众或读者的感觉是这样的,那我们挺失败的。我们想做的是全方位的访谈,有当下的知名人物和事件,有另类脸谱的普通百姓,有政要,也有历史人物。主持人鲁豫的偶像是美国的黑人主持奥普拉(Ophra),奥普拉的访谈节目是一个很杂的节目,被采访者有明星,有政要,还有流行时尚的东西,可以做减肥,做装饰等等。鲁豫说,她的个人梦想正在于此。2007年3月5日,CNN网站上一篇文章将“中国奥普拉”的美誉毫不吝惜地加给了鲁豫,并对她坚持五年的颇具中国特色的“脱口秀”节目《鲁豫有约》给予了充分关注与肯定。褒奖从来只给予不懈努力的人,而梦想的意义更在于一次次超越,超越榜样,超越自我。我跟鲁豫合作也五年了,她是一个天生的主持人,特别可贵的一点就是会听,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说话的时候一句都不说,静静听着。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听讲者,她曾经说过,访问一个人,要读一米厚的书和材料。因此,她会让你觉得她是一个对手,一个朋友,一个知道你真相的人。这时,你谈话欲望特别强烈,你想说出她不知道的东西,想纠正她某些对你的看法,就会把该说的不该说的都说了。鲁豫是善良的,不挖人隐私,也不问刁钻的问题,她不愿意嘉宾在现场难堪、尴尬。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许正是《鲁豫有约》的精彩之处。2006年中国电视“十大创新电视人”。《鲁豫有约》制片人樊庆元2007年6月

内容概要

一段段窝心的真情,三千六百秒赤诚对话,千万次殷切回响,打造昆仑润滑油特约之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鲁豫觉得采访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因为最大的益处是获得心态上的平和。她最深的感触是这个世界上没有过不去的坎,没有什么事可以吓倒谁或难倒谁。而女人也正是因为这些坚强而显得更美丽。 节目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谈话记录。主持人鲁豫对人的关注与被采访者心灵的对话。鲁豫相信,没有一个人的故事是不精彩的。她说:「我对人、对故事比较感兴趣,我对讲道理半点兴趣都没有。」

作者简介

陈鲁豫,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1991年5月参加中央电视台青年业余主持人大赛获第一名,1991-1995年,在中央电视台做主持,1994年被评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十佳主持人,1995年被评为华语电视界金奖十佳电视主持人,1996年3月加盟凤凰卫视中文台,2000年当选《新周刊》年度最佳女主持。
鲁豫:“你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十五分钟!”

书籍目录

鲁豫:美丽或忧伤的故事谢晋 镜头反思历史陈可辛 商业与艺术冯小刚 吹响集结号赵宝刚 奋斗陆天明 陆川 父与子的世界王家卫 另类映画英达 围城内外

章节摘录

鲁豫:在美国当导演感觉很好吗?陈可辛:其实跟我们当导演的概念不同,美国是有了剧本,有了投资,有了一套拍摄计划才去找导演,导演很多时候是它电影的一部分,而不是电影的全部。比如我们在这里拍戏,很多时候一个导演要改什么,或是需要什么都能够有很大的自由度,包括说,只要你能控制成本,你就能够拥有一个很大的发挥空间。再者我拍戏本来就是有很多突变情况的,很多时候都是一路拍一路改,那么在美国拍的话就很难做到这样了。要按本子办事,你整个剧本写好,大家都定好,然后你就去拍。不过这样拍的过程其实就变得挺轻松,也不会很紧张,但是不那么有挑战了。鲁豫:这个剧的演员是你挑的吗?陈可辛:除了女主角一早定了——不然那个公司也不会投资,对不对?他太太来演,斯皮尔伯格来做监制,此外其他演员基本上都是我挑的,当然有一些可能要经过很长时间,需要去跟投资方公司做一些谈判,因为有些演员可能没有太大的叫座能力,但是我觉得跟角色对的,这种就需要沟通,但是基本上都是我挑。我还是挺喜欢凯特·卡普肖的,我很早就看了一部电影,还是八几年的电影,那时候她还没出名,也没有演《夺宝奇兵》的第二集。鲁豫:我差点忘了她演过《夺宝奇兵》。陈可辛:她跟斯皮尔伯格就是因为《夺宝奇兵》第二集认识的,他们的爱情故事可浪漫了,他们认识的时候,是斯皮尔伯格正要结婚的时候。鲁豫:正要结婚的时候?跟谁结婚啊?陈可辛:跟他的前妻,就是他的第一个太太艾米·欧文,结果那时就在《夺宝奇兵》第二集里认识了,或者应该说是爱上了凯特·卡普肖,但是因为。鲁豫:他正准备结婚,但是碰到了另一个女人,还爱上了她,但他还是跟原来那个人结婚了?我的疑惑是那他干吗还要那么麻烦呢?他既然还没有跟那个人结婚,又爱上了这个人,为什么不直接跟这个人结婚,还要跟那个人结婚?连斯皮尔伯格都是这样子?陈可辛:人生本来就是这样子的,要是什么事情都那么顺就不用拍爱情片了,爱情片就要这种波折才能拍啊,对不对!鲁豫:没错,我觉得这情节还真是像那个电影一样,而且斯皮尔伯格两个太太其实都是很好的演员,我挺喜欢的,你跟她们合作愉快吗?陈可辛:很愉快。鲁豫:我总觉得能够从中国人的角度去拍一部外国人的戏是挺难、挺了不起的一件事。陈可辛:其实我反而觉得拍一个中国人的戏会更难,因为他们对中国人的看法是很主观的,但凡你拍到跟中国人有关的东西时可能更难跟外国的一些口味接轨,所以我那个时候很肯定选择那种方式去拍。因为我本身又不拍动作片,你不拍动作片的话,可能你就很难拍到跟中国有关的东西了。再者,这部电影是1999年拍的,那时候中国电影在世界范围里像还没有现在这样火,只是有一些小范围的美国粉丝,包括少数一些很喜欢香港电影的好莱坞导演,但其实没有大的氛围,从发行到关注都是如此。我算是第一拨去的导演,觉得作为一种交流未尝不可,在好莱坞尝试一下也算不错,但确实最初也没有对这部戏有特别高的期望值,因为拍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小片子。一千五百万美金的电影在美国绝对是小电影,那个时候大的电影都五六千万到七八千万美金。这个片子讲一个小镇里面发生的一个关于情书的故事,这个情书影响到很多人,被以为是你写给我,我写给他,谁都不知道谁写给谁的,但大家都在猜。听起来你也会觉得它更像一部欧洲电影,而绝对不像美国电影,它近乎于一部法国片。其实能够在美国拍一部这样的戏,而不用去拍一些很典型的美国好莱坞片,我觉得我还挺幸运的。我记得当时我们连音乐都找了意大利的大师做了一个探戈音乐,美国的投资方还挺奇怪的,说你拍美国的小镇干吗用意大利的探戈。所有这些我觉得有机会去做就好像放假一样开心。鲁豫:后来有一部电影我老觉得是学你这部电影的,但拍得不太好,是凯文·科斯特纳的片子。陈可辛:Message In Bottle(瓶中信)?鲁豫:我是很爱看艺术电影的一个人,不过也不能太艺术,类似于你拍的那种爱情影片就是我最喜欢的类型。陈可辛:就是介乎艺术电影跟商业电影中间的那种?所谓“最好的电影”就是说“又拿不了奖,又卖不了钱”的电影,这种是最好看的。鲁豫:不过说了这么多部,还有一部不能不提,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的:《如果·爱》,是陈可辛导演2000年再度回到香港后带给我们的作品。明明是你的声音是你的背影你用陌生的眼神让我沉默难道是你故意试探我的心错的也许是回忆你不是你你是谁你是谁一电影《如果·爱》片段一向以文艺片见长的陈可辛,在《甜蜜蛮》之后,很久没有亲自执导拍戏,而这部2005年上映的爱情歌舞片《如果·爱》,是陈可辛蛰伏八年后,再次执导的一部作品,也是陈可辛第一部在内地执导的电影,这部人物和故事都设定在北京的爱情电影,让陈可辛再次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的称号,也让陈可辛迅速地拓展了他在内地的电影市场,陈可辛的名字,也再一次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媒体关注与评论

鲁豫的名字确实与地名有关。一个现代生命,就这样与大地、与历史连在一起了。文化是什么?是一个当今的女孩子面对着一张历史的老地图出神,然后出走,然后回来。一个行李箱上贴满了世界各大机场行李签的女子,一个外表柔弱内心强大的女子,可能在之后的很多年,还会被人亲昵地叫做“大头娃娃”。这女子,是一本好书。  ——余秋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鲁豫有约·镜头 PDF格式下载



永远支持鲁豫!


看完这本之后在网上搜了一下,一共好多本,一直都想把这套书集齐。


冲着那几位嘉宾买的,细看发现全是为了宣传当时作品的访谈,对话没有什么深度的内容,很空泛.不该买.


内容厚实,书质感很好,值得一读


近来每次远行,飞机上看的都是萨义德的著作。机场的书店,卖的都是烂书,只不过对消遣的东西,没必要太过苛求。随便看看也不错。只不过像《鲁豫有约.镜头》、郎咸平等著作,去年的《潜规则》这种小儿科居然也会畅销。


质量好,到货按时。


  国内一位大学同学问我:“同是访谈节目,香港的《志云饭局》,台湾的《康熙来了》,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哪个你较喜欢?”要一个澳门人三者选一,他大抵以为经常接触港台流行文化的我,会把“八挂”的一票投给《志》或《康》,殊不知我的答案是:“鲁豫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节目主持人”。
  访谈节目的质素孰高孰低,关乎到主持人如何定位自己。我喜欢鲁豫,因为她朴实的访谈风格,不是一种“据闻、有传、听说”的求证风。她觉得自己不应该说话的时候可以一句话都不说,耐心听着嘉宾们的演讲。特别可贵的是,她从不挖人隐私,不提刁钻的问题难为嘉宾,反而她会让嘉宾们视她为一位知己,让他们谈话欲望份外强烈,主动说出她不知道的东西。
  “说出你的故事”是《鲁豫有约》节目开场的主题词,名人和艺人当然值得以访谈形式被媒体纪录,被观众认识。访谈除了有录像版外,还有文字版。我就是因访谈文字有绘形绘声或挑起想象空间的魅力而成了《镜头‧鲁豫有约》这本书的读者。鲁豫在节目中分别邀请到八位华人导演作嘉宾,让他们大胆说出自己不为人知的“光影梦”。
  “光影”对某些影视创作人来说的确可能是个梦而已,环观当下电影工业受盗版光盘、缺少资金投资等问题的影响不断痿缩,港台电影都有“减产”的趋势,且有志读影视学院的学生却没有减少,真的不得不替这些学生的前途忧虑。倘若忧虑的时候我们不妨参考一下前人某些成功的例子,对确立自我及增添自信未尝不是帮助。“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是很工业化的,所有东西都很快,电影也大多是三四个月就拍完了,而且都是那么赶,我们今天晚上上映,下午都还在做。”陈可辛导演如是细诉当年拍电影时的辛酸,然而,他却没有流露出一丝抱怨:“如果你不喜欢的话就划不太来了,因为意味着为了它你会没有甚么生活,你的生活都在电影里面。”在很多人眼里的“另类”导演王家卫也给我们说了一个关于编导艰苦的故事:“记得五六十年香港有一个导演很穷,生活蛮困难的,但当导演,你又要穿得好好的,没钱吃饭怎么办呢?就打电话给某个制片老板,‘我最近想了一个很好的故事’,先讲一段,老板要是想继续听的话,他就会说,‘那我们出来吃个饭慢慢谈吧’,于是晚上这顿饭就搞定了。”那时候发“光影梦”同样不容易,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想到用“创意”来“突围”。
  澳门近年来,无论是视觉艺术、影像创作及剧场演出,都卷起一股本土热潮。从事影视的本地创作人要拍出自己风格化具灵气的作品,除了需要广阔的创作视野外,还要有一颗无比坚毅的决心,一份勇于向观众“说出你的光影梦”的执着和欲望。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