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保税区

杨新华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

杨新华 著  

页数:

38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国外的自由贸易区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模式。中国保税区的出现的确不够规范,但是它处于成长过程中,成长与完善和已经定型又要转型不同。《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保税区》把保税区从设立到运行的各个环节所涉及的一系列理论问题进行深入探索;其次,对保税区进行了个案研究;最后,在综合层面把理论结论和个案研究的结论整合起来,进行进一步的理论探索。为了实现上述研究目的,《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保税区》构建了保税区目的论系统,对该系统进行逻辑实证研究。

书籍目录

上篇 专题研究第一章 保税区的名与实一、自由贸易区:含义与种类二、自由贸易区:特征与判定三、关于保税区的性质四、中国保税区——不断完善的自由贸易区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功能定位一、中央政府赋予保税区的功能二、地方政府期望保税区具有的功能三、保税区实际具有的功能四、进一步的理论探讨:保税区功能的各种含第三章 保税区的目标功能与法律地位一、保税区的法律地位二、中国保税区立法进程及其特点三、保税区目标功能与法律地位的矛盾本章附录第四章 管理体制与目标功能的实现一、保税区的管理体制二、中国保税区的海关监管三、世界上自由贸易区的海关管理四、中国保税区与国外自由贸易区管理体制比较第五章 保税区的政策与功能拓展一、法规和政策的一般关系二、一些国家和地区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法规种类与特点三、中国保税区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功能第六章 中国保税区的区位选择与目标功能一、中国保税区的整体空间布局二、保税区的园区结构与产业结构三、保税区的产业功能演化与企业区位选择四、产业功能的演化:从无序到有序第七章 保税区与港口、母城以及腹地的相互作用一、保税区与比邻港口的关系二、腹地关联效应三、保税港区本章附录第八章 体制转型理论及其评价一、体制转型的各种模式选择理论二、关于体制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三、关于转型的途径与方法四、保税区转型理论的体系架构五、对保税区转型理论的整体综合评价中篇 个案研究第九章 宁波保税区初始功能定位与发展进程一、宁波保税区发展的历史进程二、宁波保税区的经营范围与产业功能三、地方政府的目标功能四、保税区招商策略与产业功能本章附录第十章 宁波保税区产业功能的演化机制一、宁波保税区的内部分区和产业功能外延二、资源的整合三、区港联动四、宁波保税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本章附录下篇 规范的小区域经济学与保税区第十一章 区域经济目的论系统的构建一、中央政府构造了一个怎样的区域经济目的论系统二、多重目的论系统的生成三、区域经济目的论系统运行及要素的交互作用四、目的论系统的效果评价第十二章 小区域产业功能形成的两种理论模式一、小区域产业功能模式判定的理论依据与方法二、保税区产业功能类型的重新确定三、保税区产业功能类型生成模式本章附录第十三章 中国保税区的区域经济特色一、差异与特色:一般讨论二、保税区与开发区的差异三、中国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差异四、中国保税区的区域特色主要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上篇 专题研究  第一章 保税区的名与实  在中国大陆出现的第一个保税区是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它是由深圳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时间是1987年12月25日。国务院正式批准的时间是1991年5月28日。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因此,从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时间看,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保税区。如果从大陆出现保税区的实际看,深圳沙头角保税区则是中国大陆第一个保税区。之后,又陆续出现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13个以“保税区”冠名的特殊经济区域。  深圳沙头角保税区诞生于深圳,深圳是我国设立的经济特区。沙头角保税区要实行比特区更“特”的经济政策。上海市虽然不是经济特区,但是,上海浦东实际上具有经济特区的性质,外高桥保税区位于浦东新区。无疑也包含着实行比特区更“特”的经济政策的含义。其他几个保税区也多在其他特区或者沿海经济开放城市。所以人们通常把保税区视为中国大陆最开放的地区。由此可以认为,中国保税区是中国目前开放程度最高的特殊经济区域。  作为特殊经济区域的保税区,特殊在它与其他地区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其基本特征首先是比其他地区经济开放度和自由度更高一些。其次,保税区是一一个与对外贸易有关的经济区域,其经济开放度和自由度主要是对外贸易的开放度和自由度。如果不是着眼于此,其他区域可能在自由度和开放度方面高于保税区。对保税区的理解可以从三方面人手:保税区这个称谓本身是什么含义?中国国务院赋予保税区以何种内涵?人们通常是怎样理解保税区的?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区域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保税区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