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

魏后凯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8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魏后凯  

页数:

450  

Tag标签:

无  

前言

  产业集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是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已经较多,并出版了大量的学术专著和论文。但是,从研究深度和视角看,至今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对以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及其相关理论和政策问题的研究至今仍比较薄弱。本书试图把产业集聚、集群研究与区域竞争力研究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和政策框架,即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和政策,而这种新的战略是以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基础的,由此突破了传统的区域比较优势的理论范式,为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  本书是我主持的2003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本来,我们准备采用经济计量的方法,分析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如生产率、经济增长等的影响,以考察产业集群是否比非集群更具有竞争力这样一个假说。然而,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产业集群的识别难度较大,至今国际上仍缺乏一种较好的公认方法,即使能够设计出一种较好的识别方法,微观层面的数据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难题。在缺乏微观层面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将研究视角转移到了产业集聚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方面。今后,如果经济普查的微观层面系统数据能够公开,将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本书由一个总体研究报告和12个专题研究报告组成。各专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集群发展战略与政策三个方面。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由我负责设计,并对各专题研究提出了具体要求和修改意见。各章的分工如下:第1章、第7章,魏后凯;第2章,王业强;第3章,白玫、魏后凯;第4章、第6章,吴利学、傅晓霞;第5章,刘长全;第8章,魏后凯、周文斌;第9章,朱晓龙;第10章,吴利学、魏后凯、刘长全;第ll章,李靖、魏后凯、刘昭云;第12章,王业强、魏后凯、刘长全、朱晓龙;第13章,李靖、朱晓龙、刘长全。

内容概要

  产业集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是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本书试图把产业集聚、集群研究与区域竞争力研究结合起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和政策框架,即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和政策,而这种新的战略是以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基础的.由此突破了传统的区域比较优势的理论范式,为后发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战略模式。

书籍目录

第1章 基于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一、研究进展、理论假说和基本框架二、中国产业集聚和集群发展状况三、基于集群的区域竞争力提升战略四、依靠自主创新提高集群持续竞争力上篇 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第2章 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及其决定因素一、产业地理集中概念、型式及衡量方法二、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变化趋势及国际比较三、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统计描述及其演化趋势四、中国制造业地理集中的决定因素五、结论及政策建议第3章 中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一、地区专业化的含义与类型二、衡量方法与数据来源三、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变化过程四、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变化规律五、主要结论第4章 集聚经济与中国区域增长一、引言二、理论模型三、实证分析四、结论和评述第5章 中国产业集聚与生产效率一、产业集聚与生产率关系研究综述二、产业集聚提高生产率的原因和途径三、产业集聚的度量及在实证中的应用四、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现状及变化趋势五、中国制造业集聚对生产率的影响六、总结中篇 产业集群与区域竞争力第6章 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一、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的发展历程二、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的关系三、产业集群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机制四、产业集群的竞争特点和竞争优势五、产业集群与创新:促进作用与集群式创新六、产业集群与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七、产业集群的生命周期问题八、产业集群战略与集群政策研究九、对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的启示第7章 产业集群的演变过程及竞争优势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及类型二、产业集群的形成及理论解释三、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及其来源四、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五、结论及政策含义第8章 区域竞争的优化及其实现途径一、当前优化区域竞争中的若干认识误区二、新型区域产业分工与结构趋同三、关于区域竞争力形成的理论假说四、区域产业发展战略的选择五、结论及政策含义第9章 外商投资进入与产业集群根植性一、对根植性理论的综述二、根植性的界定及其特征三、产业集群的根植性问题四、FDI的进入与产业集群的根植性五、促进FDI落地生根的对策措施下篇 集群发展战略与政策第10章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特征一、中国产业集群的兴起及其特征二、产业集群形成的驱动因素与分类三、中国产业集群的发展趋势四、产业集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五、当前中国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1章 产业链构建与园区集群化战略一、产业链的含义、特征与类型二、区域产业链的形成与构建三、中国产业园区发展现状与趋势四、基于产业链的园区集群化战略五、促进产业园区集群化的战略措施第12章 中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政策一、产业集群战略与政策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二、产业集群战略模式、政策类型及工具三、中国国家层面产业集群战略与政策评价四、中国省区层面产业集群战略与政策评价五、中国县市层面产业集群战略与政策评价六、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第13章 国外产业集群发展战略与政策一、国外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比较二、美国产业集群发展状况与集群政策三、英国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集群政策四、意大利产业集群的特点与集群政策五、日本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及相关政策六、印度产业集群发展现状与集群政策七、国外产业集群发展对中国的借鉴意义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第3章 中国制造业的地区专业化  区域发展究竟是走产业专业化的道路,还是走产业多样化的道路?是产业专业化(以下称地区专业化)还是产业多样化(以下称地区多样化)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长期争论并一直困扰地方政府和学术界的重要问题。雅各布斯(Jacobs,1969)认为,众多产业在一个地区并存要比某一个产业在一个地区集中更能给该地区带来活力,也就是说地区多样化比地区专业化的作用更为重要。相反,主张地区专业化更为重要的学者认为,同一产业的企业在地域上的集中所产生的外部性,将有利于该产业所有企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发展(Henderson et al,l995)。也有学者认为地区专业化和多样化对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地区经济发展都有积极的作用(Cainelli and Leoncini,1999;Maurel,1997)。在意大利,学术界和政府部门普遍认为地方生产体系在决定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Maggioni and Gambarott0,1998)。还有研究表明,在中国(Mody and Wan9,1997:Batisse,2002)和韩国(Henderson et al,2000),专业化对产业增长具有负面影响。因此,目前学术界对地区专业化及其作用和影响机制远没有弄清楚,采用中国的系统数据和计量方法对地区专业化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这里,我们着重采用1985~2005年省级层面的数据,系统考察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型式及其演变趋势,以揭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水平、特点和变化规律。至于制造业地区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我们将专门进行讨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产业集聚与集群发展战略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