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篆刻

李刚田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

2010-8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作者:

李刚田  

页数:

124  

前言

21世纪,人类文明跨入一个全新的时空。不管是否愿意,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乃至每一个人都被这个时空一网打尽;无论是否承认,每一种文化传统,每一种文化元素,甚至每一种文化基因都面临着决定性的选择。因为,凭借科学技术原创而生发的文化创新正在超强提速,伴随全球一体化而弥散的文化消费令人眩目。当此考验,开放的中国生机焕然,不仅实现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增长,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且重视和谐文化的建设,既立足于本土、传统、民族,又面向世界、现代、未来,弘扬中华文化,共享人类文明,致力于推动和谐世界的进程,引起全球性的关注。在实现社会转型,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后工业化等现代化过程中,我们没有惊慌失措,我们没有麻木不仁,我们更没有放弃责任,而是登高望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精心部署实施,解决了观念、人才、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困难,进行了各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转型、创新、开发等实践,发展了文化生产力,协调了文化生产关系,实现了文化转型,确保了国家文化安全,参与了当代世界多元文化的创造与共享。其中,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便是我国始自20世纪80年代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对中华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保护行动。由于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文化艺术界的坚守与躬行,全民族的积极参与,至今,我们已经建立起文化遗产保护的领导体制,制定了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规划,采取了包括国际保护、国家保护、民间保护、教育保护、法律保护、学术保护、产业保护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实施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开展了对文化遗产杰出传承人的命名,建立了国家遗产日制度,公布了一批国家文化遗产名录,申报成功了数十个世界遗产项目,加速了文化遗产立法的步伐。由此所引发的文化盛事不可胜数,但见孔子学院大大方方走向世界,满足了各国人民揭示“中国奇迹”的语言需求;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文化讲古深受欢迎,对华人社会的历史传统“充电”及增强文化认同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传统节日的恢复如雨后春笋,城乡人民的文化生活日趋丰富;整理国故正在拓展其广度与挖掘其深度,使儒学的第四次重振雄风渐成可能。

内容概要

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在封缄(封泥)上使用印章,起到凭证的作用。在之后的发展中,篆刻从实用走向艺术,在书法作品中使用,形式和风格也多样化,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篆刻艺术的源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同时,对印章的鉴别和收藏也作了详细的讲解。

书籍目录

前言一、萌芽篇 1.古印探源——印起三说 2.印起三代——西周古玺二、发展篇 1.绚烂多彩的战国玺印三、成熟篇 1.秦统一文字后的玺印 2.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 3.秦封泥的发现与揭密 4.以检奸萌的秦封泥四、鼎盛篇 1.走向鼎盛的汉印 2.君子好逑的玉印 3.石破天惊的“皇后之玺” 4.印证历史的“张汤”印 5.晶莹剔透的“陈请士”印五、衰落篇 1.黄昏看夕阳——魏晋南北朝官印 2.三朝岳父——独孤信煤精多面印 3.特大金印——天元皇太后玺六、探索篇 1.文明鼎盛——隋唐印的新意七、模式篇 1.九叠文下——宋辽金元明清官印 2.废井藏宝藏——279枚金代官印八、新生篇 1.从实用到艺术——篆刻艺术的新生九、收藏篇 1.《鹤舫藏印》中的官印现在何方 2.方寸天地——升值中的印章收藏

章节摘录

插图:


编辑推荐

《篆刻》是一部让青年学子轻松愉快地走进国粹艺术大门的普及读本、一部让每个家庭了解国粹文化与营造艺术氛围的首选图书、一部具有多重便捷实用的检索功能的中国国粹艺术百科全书。趣味浓郁的经典故事,全面展现国粹艺术悠久亘长的发展轨迹贯心悦目,生动反映光辉灿烂的。国粹艺术图片,立体凸显中华五千年民族艺术的非凡成果。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篆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