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四海红楼(上下)

余英时,赵冈,徐复观 作家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6-9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作者:

余英时,赵冈,徐复观  

页数:

661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明报月刊》是打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历史走廊”不是“历史大道”,更不是金光大道,远非那么平坦、风光。走廊的两侧屹立的是巉岩峭壁,中间可行的路其实只是一条夹缝。历史正是从夹缝中走过来,一面探索寻找,一面挣扎奋斗。《明月》的行进状态,也是如此。然而,尽管路途并不平坦,但她终于一步一脚印地走过来了,从查良镛先生草创至今,已穿越历史走廊四十年了。  《明月》运行的漫漫时间之河中,经历了八任主编。第一位主编是《明报》企业创办人和《明月》创始人查良镛先生,之后担任主编的依次是胡菊人、董桥、张健波、古德明、潘耀明、邱立本、古兆申。从一九九八年起,我第二度接任编务。胡菊人历时达十二年;其次是董桥,也有七年;我在前一时期做了四年,后期也八年了,合共十二年,与胡菊人一样。  《明月》最初十多年是黄金时期,销路很好,她的创刊号还要再版哩。但正如查良镛先生所说“前十年是相当艰苦”,一面倾尽心血与汗水,一面还要遭受攻击与炸弹。我不过是一个接棒者,以个人的知识水平来编这一本誉满海内外的杂志,自问力有不逮,对尺度的拿捏甚至具体编务,难免有不周全的地方,期间又经历了金融风暴和香港经济衰退时期,读者阅读心态十分飘忽,香港杂志销路日渐萎缩,甚至个别名牌杂志也在这场狂飙中没顶了。《明月》还能够维持下去,订户不跌反增近一倍半,销路在稳定中发展,这可以说是一个异数。

书籍目录

群星灿烂月华明(总序)上部 “明报”红楼考 第一编 红学基本观  近代红学的发展与红学革命——一个学要史的分析  新变化《红楼梦》研究的基本态度  红学讨论的几点我风  索隐与自传说闲评——有关《红楼梦》的研究  从靖应鹍抄本《红楼梦》谈红学考证的新问题 第二编 红楼版本考  戚序有正本《红楼梦》的始末  澄清我调查《靖本石头记》下落的几个问题  程高排印本《红楼梦》的版本问题  读列宁格勒《红楼梦》抄本记  初详《红楼梦》我——论全本  “冷月葬花魂”与《西青散记》  论“冷月葬花魂”  从曹頫的笔迹看《石头记》抄本  论“抽样”之不可靠——曹頫的笔迹与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抄者问题  曹頫的笔迹——再答徐复观先生 第三编 真假难辩细说曹  曹雪芹摆脱包衣身份的考证初稿——由《曹雪芹故居之发现》变起兼纠有关曹雪芹生平的若干错误看法  曹雪芹故居之发现及其他  夹道中分荣国第——恭王府 确是荣国府  真伪难辩的“曹雪芹墓碑”公案  《红楼梦》作者的铁证——参观中文大学《红楼梦》研究展后书  赵冈《红楼梦新探》的突破点  与徐复观先生论红学考证  我希望不要造出无意味的考证问题——敬答赵冈先生 第四编 红学往来争鸣下部 梦的鸿冥 第一编 梦的世界 第二编 详“梦”说曹 第三编 红楼杂论 第四编 细观红楼从历史走廊穿行过来的《明报月刊》——《明月四十精品文丛》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可是也有好些不相同的写法。例如“往”字的右边并不写成“生”,事实上庚辰本也多作“主”。所以情况相当复杂。我想同一人抄写固有可能,即使不是,也可假定同是旗人或相接近的人所抄。还应详细比较。学者们不容易看到有时是最显著的反面事实,还可举胡适来作例子,1933年他在《跋乾隆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抄本》一文中说,第五十二回中脂批认为正文写“自鸣钟已敲了四下”,而不写作“寅正初刻”,是作者避讳之故,便认这是曹寅之孙曹雪芹作书之证。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里也接受这一看法。潘重规先生却指出第二十六回写道“庚黄”“唐寅”,“又写又说,又是手犯,又是嘴犯。”可见《红楼梦》的正文并不避“寅”字讳。这里我并不否认脂批对小说著作人的看法,但至少“避讳”之说是猜测无据之谈。其实曹雪芹的曾祖父曹“原名尔玉,《红楼梦》里玉字又从何避起? 上面这些例子,只不过想指出,红学专家有时不喜欢为自己的主张提出反面证据。这种现象提醒我们,中国的考证论辩文字,从古以来,至少自《战国策》到《过秦论》,以及后来的檄文和策论,一种最大的趋向,就是只图列举正面的理由来支持自己的主张。我之所以举出上面这几件例子,因为他们都算较好的《红楼梦》研究者,我自己就更未能做到了。古今学者提倡自觉反省的也不少,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里说他自己: 所执往往前后相矛盾;当自言日:“不惜以今日之我,难昔日之我”;世多以此为诟病,而其言论之效力亦往往相消;盖生性之弱点然矣。 这正可表示梁启超的“弱点”和长处。他能做到不肯“自护己短”,能做到“知迷途之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已非常难得。在另一方面,不肯“护前”,还只算“事后有先见之明”,或西洋人所谓hinder sight,仍不免只靠时间来补救。作为思考、研究以及写作的态度和习惯,我尝以为我们更要设法做到:不惜以当下之我,难当下之我。 这里特别提出“当下”二字来,就是希望在我作一主张的当时,不但即刻说出正面支持的理由,还该说出可能有的反面理由,要立刻以我攻我。不但在脑子里马上如此想过,还要把反对面的理由同时写下来。近代学者治经学和考证学的人,往往拿打官司治狱的方法来比拟洽学,已接近于这种态度。


编辑推荐

《四海红楼(套装共2册)(特价)》由香港《明报月刊》四十年海内外数十位不同领域思想名家点评《红楼梦》部分篇章首次在中国内地发表!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四海红楼(上下) PDF格式下载



《明报月刊》精选,必须收藏!


四海红楼上下两册内容丰富,对了解红学,增进阅读红楼梦的理解帮助很大。


对了解红学, 红楼爱好者必读的一套书籍!


百家争鸣,集思所长,独树一帜,红楼爱好者必读的一套书籍!


拿到书,粗略地翻了一下,很棒!喜欢红学书,尤其是周汝昌老先生的!


还没有看,被同学借走了,相信大师们的水平!


非常不错的阅读选择。我想大家郑重推荐


之前很多人是看到金庸才关注这本书。其实这本书跟他倒没什么大的关系,其实主要积攒了在他所创办的明报上的关于红楼的论战。不过是借了他的名字题写了书的名字。如果对金庸感兴趣的、而对红楼不感冒的人恐怕是要失望了。不过,若是你对红楼梦有兴趣,这本书倒是对胃口了。这本书里面集中发表的是当年关于红楼梦探索的一些论战文章,在一本书里,看这些大家们你来我往,打文字仗,倒也有趣。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尤其是对我们这些错过了时代的年轻人。不失为一本好书。


虽然旧了点,内容不错,值得收藏。


有点贵,里面注释、作者介绍都没。


只有少数文章注明发表日期,这对于“明月四十年”这样的选题太不严肃了。虽然个别文章对“昨今明年”一类叙述加注了“某某年”字样。难道是作家出版社很少弄学术书的缘故?【另外】卖家发货及时、包装结实、书的品相也不错。但是请包装发货的工作人员认真核对订单,不要再有遗漏。希望将本单落下的那本《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早日发过来。谢谢!


真的很好奥


12块多买的


四海红楼----名家们研究红楼梦的硕果


海外红学研究集


四海红楼(上下)


走近红楼


  翻了一大半,看得很好笑,原来这就是红学家啊。有个叫赵冈的家伙,记得好像是他吧,因为曹雪芹把脂砚斋称为“先生”,就推测脂砚斋是个男的。还有某人,拿一个版本上的字迹来比较曹雪芹他爸爸信札的笔记,说是很像,然后断定《红楼梦》是曹雪芹他爸爸写的,不知道那些版本是由抄书匠抄的吗?
  
  印象中除了余英时说得靠点谱,别人都在那儿自得其乐哪。而且别人还不能批评,一挨说就炸刺儿,进而升级到互相骂战,人身攻击,这就是红学家。再不就是互捧臭脚,比如周汝昌就对赵冈很有好感,有点猩猩相嬉的意思。我看周汝昌说大观园就是恭王府,纯属信口开河,还求什么证,都先有了结论,发现了什么都往结论里塞。这人一辈子琢磨红楼梦,算计曹雪芹哪年生人,到老也没人信。这样就算是推演红楼梦的真谛?
  
  雪芹哪雪芹,你说你写书就写书吧,非得十分话说四分,剩下的让人瞎猜逗闷,逗着逗着就都打起来了,还谁也不服谁,你躺在地底下是哭好哪,还是看笑话好哪。写书的是悲剧,一个天才;评书的是闹剧,一群小丑。我看能充分显示国民劣根性的就是两样:足球和红楼梦。


赵冈、周汝昌之流,几乎是不学无术的“典范”。倒是辛苦了余英时,两次长篇大论去驳斥那些下三滥的玩意儿。


正是看这些大家争论才觉得有意思


一楼大谬!
赵冈学而有术:http://book.douban.com/search/%E8%B5%B5%E5%86%88
谈红楼梦不过是他业余玩票之作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