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 化工品、矿产品及金属材料卷 金属及金属材料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编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08出版)
出版时间:

2012-8  

出版社: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编  

页数:

456  

内容概要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是我国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化方面的一套大型丛书,按专业分类分别立卷。本套丛书收录了截至2011年7月1日前发布并有效的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181项,其中有36项标准因各种原因仅收录了标准名称。

书籍目录

铁合金及其他合金标准 SN/T 0550.1—1996出口金属硅中铁、铝、钙的测定 分光光度法 SN/T 0550.2—1996 出口金属硅中铁、铝、钙的测定 容量法 SN/T 0551—1996 出口硅铁中钛量的测定 二氨替比林甲烷分光光度法 SN/T 1014.1—2001 出口硅铁中硅含量的测定 氟硅酸钾容量法 SN/T 1014.2—2001 出口硅铁中砷含量的测定 SN/T 1650—2005金属硅中铁、铝、钙、镁、锰、锌、铜、钛、铬、镍、钒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1964—2007出口钼铁取样规程 SN/T 2264—2009 铝合金中铜、铁、镁、锰、硅、钛、钒、锌和锆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2413—2010进出口金属硅中总碳和硫含量测定 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 SN/T 2619—2010金属铬中铝、锑、砷、铋、铜、铁、铅、硅、锡杂质元素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2737—2010 铁合金中低铝含量的测定 富氧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SN/T 2749—2010稀土硅铁合金中锰、硅、铝、钙和钛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黑色金属及其制品标准 SN/T 0249—1993 出口热镀锌电焊网检验规程 SN/T 0313—1994 进出口钢材化学分析方法 硫代乙酰胺分离—8—羟基喹啉重量法测定钼 SN/T 0508—2010进出口生铁检验规程 SN/T 0610—1996出口钢丝检验规程 SN/T 0611—1996 出口钢丝绳检验规程 SN/T 0739—1997出口热镀锌焊接薄壁钢管检验规程 SN/T 0750—1999进出口碳钢、低合金钢中铝、砷、铬、钴、铜、磷、锰、钼、镍、硅、锡、钛、钒含量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SN/T 0789—1999进出口钢坯检验规程 SN/T 0901—2000进出口网络丝网络度、网络牢度测定方法 SN/T 1092—2002出口磁钢检验规程 SN/T 1323—2003进出口金属材料抽样规程 SN/T 1324—2003进出口电镀锡薄钢板镀锡量试验方法 电量法 SN/T 1409—2004进出口冶金轧辊检验规程 SN/T 1644—2005进出口涂塑钢管检验规程 SN/T 1671—2005 出口不锈钢装饰板表面质量检验规程 SN/T 1733.1—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1部分:板坯 SN/T 1733.2—2006 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2部分:彩涂板 SN/T 1733.3—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3部分:方坯/圆坯 SN/T 1733.4—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4部分:盘条 SN/T 1733.5—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5部分:型材 SN/T 1733.6—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6部分:管材 SN/T 1733.7—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7部分:不锈钢板(带) SN/T 1733.8—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8部分:镀锡薄钢板 SN/T 1733.9—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9部分:镀锌薄钢板和钢带 SN/T 1733.10—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10部分:冷轧钢板和钢带 SN/T 1733.11—2006非正品钢材检验鉴定规程 第11部分:热轧钢板和钢带 SN/T 2079—2008不锈钢及合金钢分析方法 X—射线荧光光谱法 SN/T 2082—2008冷轧薄钢板洛氏硬度(HRB)试验方法 SN/T 2399—2010抗菌金属材料评价方法 SN/T 2412.3—2010进出口钢材通用检验规程 第3部分:取样部位和尺寸 SN/T 2412.4—2010进出口钢材通用检验规程 第4部分:制样要求 SN/T 2489—2010生铁中铬、锰、磷、硅的测定 光电发射光谱法 SN/T 2714—2010冷轧不锈钢板(带)表面光反射率测试方法 SN/T 2718—2010 不锈钢化学成分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2761—2011彩涂金属板(带)涂层附着力评价 杯突试验法 有色金属及其制品标准 SN/T 0367—1995出口贵金属检验规程 SN/T 0991—2001出口镁锭检验规程 SN/T 1112—2002铝锭中化学成分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 SN/T 1138—2002进出口金属粉末粒度组成的干筛分试验法 SN/T 1408—2004出口金属镁颗粒检验规程 SN/T 1427—2004金属锰中硅、铁、磷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 SN/T 1789—2006粗铜中金、银量的测定 火试金重量法 SN/T 1793—2006黄铜中铜、铅、铁、铋、锑、磷、砷的测定 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 SN/T 1863—2007铜及铜制品中铜含量的测定 快速电解ICP—AES补差法 SN/T 2083—2008黄铜分析方法 火花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2091—2008进出口锑锭中铅、铜、铁、铋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光谱法 SN/T 2092—2008进出口锑锭中硒含量的测定 原子荧光光谱法 SN/T 2259—2009 高纯阴极铜中化学成分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2260—2010阴极铜化学成分的测定 光电发射光谱法 SN/T 2698—2010 钨制品中杂质元素分析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SN/T 2785—2011锌及锌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 SN/T 2786—2011镁及镁合金光电发射光谱分析法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5.1.4从单位产品中抽取的样品数按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执行。产品标准未明确规定的,各类材料从单位产品中抽取的样品数一般为1个,其中铁锭和有色锭类材料的样品数由3~5锭混合组成。 5.1.5每个检测样的抽取量应能满足两次检测的需要。 5.1.6如果所用抽样方法的样本大小大于或等于批量,则对批进行百分之百检验。 5.1.7抽取的样品应允许进行破坏性检验。 5.2检验前的准备 5.2.1 “S”抽样法与“仃”抽样法的选取 5.2.1.1一般采用“S”抽样法。如过程标准差σ已知,且可接收质量水平已确定,也可采用“σ”抽样法。 5.2.1.2“S”抽样法与“σ”抽样法的转移按4.2规定执行。 5.2.2检验严格性的规定 5.2.2.1应使用正常检验抽样方法。在特殊情况下,从加严或放宽检验抽样方法开始。 5.2.2.2除需要按转移规则改变抽样方法的严格性外,应使用和前一次检验严格性相同的抽样方法。 5.2.2.3“S”抽样法与“σ”抽样法各自独立使用转移规则,“S”抽样法与“σ”抽样法间发生转移时的严格性按4.2规定执行。 5.2.3检验水平的规定 一般使用检验水平Ⅱ;当允许降低抽样方法对批质量的判断力时,也可采用检验水平Ⅰ;当需要提高抽样方法对批质量的判断力时(如复验),采用检验水平Ⅲ。 5.3抽样方法的确定 5.3.1 “S”抽样法 5.3.1.1确定材料类别,见附录A。 5.3.1.2按材料类别和抽样方式确定抽样方式码,使用表1。 5.3.1.3按抽样方式码和批量N确定抽样数码,使用表2。 5.3.1.4按抽样数码、检验严格性和检验水平在“S”抽样法栏内确定样本大小n,使用表3。抽样数码按表3左边的数码确定。放宽检验时,三个检验水平的样本大小均相同。 5.3.2“σ”抽样法 5.3.2.1 按5.3.1.1、5.3.1.2、5.3.1.3确定材料类别、抽样方式码、抽样数码。 5.3.2.2按抽样数码、检验严格性、检验水平和可接收质量水平在“σ”抽样法栏内确定样本大小n,使用表3。检验严格性正常或加严时按表3左边的抽样数码确定样本大小,放宽检验时,按表3右边的抽样数码确定样本大小。 6外观检验抽样 6.1 一般规定 6.1.1 样品一般在批组成之后,或在批的形成过程中随机抽取。 6.1.2样本大小的抽取方法有以下两种: a) 批量(N)由N2个单位产品组成,其单位产品不能再分割; b)批量(N)由N1(箱、件等)组成,各N1还能再分割成N2(张、支)个单位产品。 6.1.3如果所用抽样方法的样本大小大于或等于批量,则对提交批进行百分之百检验。


编辑推荐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化工品、矿产品及金属材料卷:金属及金属材料》由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汇编 化工品、矿产品及金属材料卷 金属及金属材料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