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大义
2012-6
学苑出版社
杨叔澄 编
387
225000
《中药大义:中国药物学》分上、下两编。首先对药物学的定义进行了介绍,让读者对药物学进行了基本的认识。《中药大义:中国药物学》内容丰富,汇集中药种类众多,并对其成分、功效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介绍,是一本价值极高的中药用书。
上编 总论
第一章 药物学之定义及其源流
第二章 药之气味阴阳
第三章 药之升降浮沉
第四章 药之君臣佐使
第五章 药有阴阳配合子母兄弟
第六章 药有金石草木禽兽虫鱼
第七章 药有根茎花实苗皮骨肉
第八章 药之三性七情及有毒无毒
第九章 药物之分类
第十章 七方
第十一章 十剂
第十二章 药有主治兼治
第十三章 用药须辨四时
第十四章 用药有方土之宜
第十五章 用药须因人而异
第十六章 药重地方生产
第十七章 药与方之关系
第十八章 引经报使之谬
第十九章 药之煎法服法
第二十章 用药之权量
第二十一章 中药参用各国物产
下编 各论
第一章 补养剂
一、人参
二、黄芪
三、白术
四、甘草
五、茯苓
六、山药
七、地黄
八、葳蕤
九、黄精
十、何首乌
十一、肉苁蓉
十二、巴戟天
十三、淫羊藿一名仙灵脾
十四、桑寄生
十五、石斛
十六、续断
十七、杜仲
十八、狗脊
十九、山茱萸
二十、仙茅一名婆罗门参
二十一、柏子仁
二十二、女贞一名冬青
二十三、菟丝子
二十四、补骨脂一名破故纸
二十五、益智仁
二十六、桑螵蛸
二十七、远志
二十八、楮实
二十九、石钟乳
三十、阳起石
三十一、腽肭脐一名海狗肾
三十二、龟板
三十三、鹿茸
三十四、麇茸
三十五、猪脂 猪胆 猪肤
三十六、羊肉
三十七、牛肉
三十八、莲子
三十九、远志
四十、菖蒲一名昌蒲,一名昌阳
第二章 健胃剂
一、高良姜
二、生姜
三、肉豆蔻一名肉果
四、白豆蔻
五、草豆蔻一名草果
六、砂仁一名缩砂仁
七、厚朴一名赤朴
八、茴香
九、白扁豆
十、苍术
第三章 发汗剂
一、麻黄
一、荆芥一名假苏
三、葛根
四、水萍
五、香薷
六、紫苏叶
七、薄荷
八、桂枝
九、升麻
十、独活附羌活
十一、细辛
十二、防风
第四章 下剂
一、大黄
二、朴硝一名盐消,一名皮消
三、元明粉
四、巴豆一名刚子、江子
五、蓖麻子
六、牵牛子一名黑白丑
七、白桃花
八、郁李仁
第五章 泻水药剂
一、甘遂
一、大戟
三、商陆
四、芜花
五、葶苈子
第六章 吐剂
一、藜芦一名山葱,一名憨葱
一、瓜蒂一名瓜丁,一名苦丁香
三、杜衡一名马蹄香
四、芥末
五、常山一名恒山
六、胆矾一名蓝矾
第七章 理气剂
一、香附子
一、藿香
三、乌药
四、木瓜
五、橘皮
六、青皮
七、香橼一名枸橼,一名佛手柑
八、丁香
九、乳香一名熏陆香
十、沉香
十一、檀香一名栴檀
十二、降真香一名降香,一名紫藤香,一名鸡骨香
十三、安息香
十四、苏合香
十五、木香一名蜜香
十六、枳实 枳壳
十七、乌药
十八、藿香
十九、荔枝核
第八章 理血剂
一、当归
一、芍药
三、芎劳
四、益母草
五、玄胡索一名延胡索
六、姜黄一名宝鼎香
七、郁金
八、蓬莪蓬一名蒁药
九、荆三棱一名黑三棱,一名石三棱
十、硵砂一名狄盐
十一、茅根
十二、地榆一名玉豉
十三、丹参一名赤参
十四、紫参
十五、续随子一名千金子
十六、红花一名红蓝花
十七、大蓟一名山牛蒡
十八、香蒲花粉名蒲黄
十九、泽兰一名水香
二十、艾叶
二十一、凌霄花一名紫葳
二十二、三七一名山漆,一名金不换
二十三、王不留行一名剪金花
二十四、发灰一名血余炭
二十五、紫草一名地血
二十六、天名精一名地菘,子名鹤虱
二十七、白及一名甘根
二十八、槐花
二十九、干漆
三十、牡丹皮
三十一、牛膝一名山苋菜
三十二、没药
三十三、白头翁
三十四、苏木
三十五、桃仁
三十六、阿胶
三十七、茜根一名地血,一名过山龙
三十八、莲藕
三十九、侧柏叶
四十、乌贼一名墨鱼
四十一、水蛭一名蜞
四十二、虻虫
四十三、虫
四十四、五灵脂
四十五、花蕊石一名花乳石
四十六、棕榈皮
四十七、血竭一名麒麟竭
四十八、韭
第九章 祛风剂
一、乌头一名乌喙,一名草乌头
、白附子
三、桂枝一名牡桂
四、天雄
五、稀莶一名虎膏
六、景天一名慎火草
七、蔓荆
八、辛夷花一名木笔花
九、秦艽
十、秦皮
十一、萆薢一名赤节
十二、天竺黄
十三、升麻
十四、天麻
十五、细辛
十六、防风
十七、威灵仙
十八、五加皮
十九、白芷
二十、藁本
二十一、钩藤
二十二、天仙藤
二十三、白薇
二十四、接骨木一名木蒴藋
二十五、白花蛇一名蕲蛇
二十六、乌蛇一名乌梢蛇
二十七、蝎一名虿
第十章 祛寒剂
一、附子
一、干姜一名黑姜
三、肉桂一名菌桂,一名牡桂
四、吴茱萸
五、蜀椒
六、胡椒
七、荜茇
八、石硫黄
第十一章 解热剂
一、黄连
一、龙胆草
三、青蒿
四、青黛一名靛花
五、芦荟
六、黄芩
七、知母
八、大青
九、连翘
十、栀子
十一、黄柏
十二、竹茹
十三、犀角
十四、羚羊角
十五、石膏
第十二章 润燥剂
一、天门冬
一、麦门冬
三、天花粉
四、芦根
五、郁李仁
六、胡桃一名核桃
七、胡麻一名芝麻
八、大麻一名火麻
九、蜂蜜
十、梨
十一、鸡蛋
第十三章 利尿剂
一、防己
二、木通
三、泽泻
四、车前子
五、薏苡仁
六、猪苓
七、茵陈蒿
八、海金沙俗名竹园荽
九、大腹皮
十、滑石
十一、赤小豆一名红豆
十二、瞿麦一名大菊,一名石竹,一名南天竺草
十三、地肤子一名地葵,一名地麦
十四、琥珀
十五、文蛤
十六、篇蓄一名扁竹
十七、石韦一名石兰
十八、壶芦又名瓠瓜
十九、西瓜一名寒瓜
第十四章 除痰剂
一、桔梗
二、贝母
三、百合一名摩罗
四、紫菀一名紫倩,一名返魂草
五、款冬花
六、马兜铃一名土青木香
七、白前一名石蓝
八、半夏一名守田
九、栝蒌实
十、天南星一名虎掌
十一、前胡
十二、杏仁
十三、莱菔子一名萝卜子
十四、枇杷叶
十五、青礞石
第十五章 消化剂
一、大麦芽
二、谷芽
三、神曲
四、山楂一名茅栌
五、鸡内金一名鸡肫皮
第十六章 收敛剂
一、五味子
二、酸枣仁
三、五倍子一名文蛤,一名百虫仓
四、诃黎勒一名诃子
五、橄榄一名青果,一名谏果
六、酸石榴
七、罂粟壳
八、禹余粮
九、龙骨
十、牡蛎
十一、金樱子一名刺梨子,一名山石榴
十二、白矾
十三、赤石脂一名桃花石
十四、芡实一名鸡头米
十五、没石子一名无食子
第十七章 驱虫剂
一、使君子
一、阿魏一名阿虞
三、芜荑
四、榧子一名赤果,一名玉榧
五、川楝子一名金铃子
六、贯众一名草鸱头
七、雷丸一名雷实
八、槟榔一名宾门
九、大蒜
第十八章 明目剂
一、甘菊花
一、木贼
三、石决明一名九孔螺壳,一名千里光
四、珍珠
五、青葙子一名草决明
六、枸杞子
七、炉甘石
八、蝉蜕
九、密蒙花一名水锦花
十、蒺藜一名茨,一名止行
十一、夏枯草
十二、熊胆
十三、夜明砂
第十九章 消毒剂
一、金银花一名忍冬,一名金银藤
一、蚤休一名紫河车,一名金线重楼
三、山慈姑一名金灯,一名鹿蹄草
四、密佗僧
五、雄黄附雌黄
六、黄药子一名木药子
七、白药子
八、斑猫一名斑蝥
九、蟾酥一名蚵坡
十、大枫子
十一、蛇床子一名蛇米
十二、木鳖子一名木蟹
十三、番木鳖一名马钱子
十四、荠苨一名甜桔梗
十五、紫花地丁一名箭头草
十六、木芙蓉一名地芙蓉
十七、蓝
十八、硼砂
第二十章 变质剂
一、土茯苓
一、海藻
三、昆布
四、砒石一名信石,一名人言,炼者名砒霜
五、水银一名汞
六、轻粉一名汞粉,一名腻粉
七、丹砂一名朱砂
八、蒲公英一名黄花地丁
第二十一章 麻醉剂
一、鸦片一名阿芙蓉
一、莨菪一名天仙子,亦名颠茄
三、曼陀罗花一名山茄子,一名醉仙桃
四、冰片一名龙脑香,一名梅花片,一名片脑
五、闹羊花一名羊踯躅,一名黄杜鹃,一名羊不食草
第二十二章 兴奋剂
一、樟脑一名潮脑
一、麝香
三、甘松香一名缬草
四、酒
第二十三章 诸剂
一、磁石
二、代赭石一名血师,一名铁朱
三、紫石英
四、射干一名乌扇,又名乌翣
五、松脂
六、自然铜
七、水獭
八、伏龙肝一名灶心土
九、白蔹一名白草
十、蛤蚧
十一、儿茶一名孩儿茶
十二、柽柳一名观音柳,一名西河柳
十三、桑根白皮 桑叶 桑椹 桑枝
十四、郁李仁
十五、五加皮
十六、竹叶 竹茹 竹沥 竹黄
十七、茵陈蒿
十八、旋覆花一名金沸草,滴滴金
十九、牛蒡子一名恶实,一名大力子,鼠黏子
二十、射干一名乌扇,乌翣
二十一、木瓜
二十二、枇杷叶
二十三、槟榔
二十四、大腹皮
二十五、蜀椒 椒目
二十六、黄蘖
二十七、杜仲
二十八、山茱萸
二十九、枸杞子 地骨皮
三十、忍冬花 藤
三十一、防己
三十二、钩藤
三十三、神曲
三十四、丹砂即朱砂
三十五、代赭石一名血师土朱
三十六、礞石
三十七、金牙石
三十八、青铅一名青金黑锡
三十九、紫石英
四十、蒴藋
四十一、甘松香
四十二、蒺藜
四十三、紫花地丁
四十四、常山 蜀漆
四十五、茵芋
四十六、栝楼即瓜蒌
四十七、蒲公英
四十八、楝实
四十九、落得打
五十、鸡血藤胶
五十一、豆黄卷
五十二、南天烛
(学说)陈修园曰:《本经》止三十七字。其提纲云:主补五脏,以五脏属阴也。精神不安,魂魄不定,惊悸不止,目不明,心智不足,皆阴虚为亢阳所扰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有定之、安之、止之、明之、开之、益之之效矣。曰邪气者,非指外邪而言,乃阴虚而壮火食气,火即邪气也。今五脏得甘寒之助,则邪气除矣。余细味经文,无一字言及温补回阳,故仲景于汗吐下阴伤之症,用之以救津液,而一切回阳方中,绝不加此阴柔之品,反缓姜附之功,故四逆汤、通脉四逆汤为回阳第一方,皆不用人参,而四逆加人参汤以其利止亡血而加之也。茯苓四逆汤用之者,以其在汗下之后也。今人辄云以人参回阳,此说倡自宋元以后,而大盛于薛立斋、张景岳、李士材辈,而李时珍《纲目》,尤为杂沓。又曰:人参,《本经》明说微寒,时珍说生则寒、熟则温,附会之甚。而金李东垣曰:人参甘温,能补肺中元气,肺气旺则四脏之气皆旺,精自生而形自盛,肺主诸气故也。自东垣谓人参甘温,而明之张、李诸家宗之,于人参性味有甘寒、甘温两说关系于治疗者甚大。陈氏之说援引《本经》,证以仲景之法,与邹氏《疏证》亦属符合,无可訾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