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周易导读/国学大讲堂

黎子耀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作者:

黎子耀  

页数:

293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国学大讲堂:周易导读》系涵盖文学,历史,哲学,科学等多方面,分册导读,重点在“导”,力求用较短的篇幅,使广大读者对这些元典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既能发掘文化瑰宝,有可辨别障眼的糟粕。

作者简介

黎子耀,1908年生于湖南汉寿。1935年毕业于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1941年起任国立浙江大学历史系讲师、副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院系调整后,历任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任中国先秦史学会顾问,浙江省历史学会顾问。专著有《周易秘义》、《老子秘义》、《老子秘义补注》及《诗经韵部通检》等。

书籍目录

导言一、周易的名称二、《易经》是史三、六十四卦的形成与卦序问题四、《易经》的特点五、卦爻通例六、《易传》的内容七、筮卦的出现和《周易》在春秋时期的流行情况.八、先秦诸子的《周易》说九、《易》汉学与《易》宋学导读第一组 乾、坤、屯、蒙、需、讼、师七卦乾(卦一)坤(卦二)屯(卦三)蒙(卦四)需(卦五)讼(卦六)师(卦七)第二组 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十一卦比(卦八)小畜(卦九)履(卦十)泰(卦十一)否(卦十二)同人(卦十三)大有(卦十四)谦(卦十五)豫(卦十六)随(卦十七)蛊(卦十八)第三组 临、观、噬嗑、贲、剥、复六卦临(卦十九)观(卦二十)噬嗑(卦二十一)贲(卦二十二)剥(卦二十三)复(卦二十四)第四组 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八卦无妄(卦二十五)大畜(卦二十六)颐(卦二十七)大过(卦二十八)坎(卦二十九)……第五组 遯、大壮、晋、明夷四卦第六组 家人、睽、蹇、解、损、益六卦第七组 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十卦第八组 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流、未济十二卦

章节摘录

一、周易的名称《易经》是一部伟大著作。“易”和“周易”的得名,必须从《易经》的这种形式和内容加以考察。《易经》自古被视为卜筮书,所以秦代焚书,不在被焚之列,而得以免于浩劫。《庄子·天下》说:“《易》以道阴阳”。阴阳属于古代天文历法的范畴。用到哲学上,阴阳表现事物之间的矛盾,《易经》以此象征当时人间社会的矛盾。古代的天文历法,往往为宗教迷信所依附。因此《易经》用之于筮占,以掩盖其变革的实质。阳尊阴卑,不说阳阴,而说阴阳,这是颠倒乾坤,说明《易经》所写的是旋乾转坤的大事。经名为易,易就是阴阳,阴在阳上。乾卦初九爻辞:“潜龙勿用”,《象辞》解释说:“阳在下也”。潜龙指地下的太阳。“潜龙勿用”作为一个谜语,打一个字,其谜底就是“易”。故《说文》引秘书(纬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经》以天文历法中的象数组织卦爻,成为一个十分精密的思想体系。历法上采用阴阳五行说;就八卦而言,以坤为首。历法纪时,始于冬至,位于北方坎,与夏至位于南方离相对。北方属阴,南方属阳。一岁计时,先阴后阳。又历法纪时,首重日食,也是阴在阳上。“易”字的语源既然出自天象,故历象亦称易象。左氏(昭公二年)《传》:“春,晋侯使韩宣子来……观书于太史氏,见易象与《鲁春秋》,日:‘周礼尽在鲁矣。吾乃今知周公之德,与周之所以王也”’。《鲁春秋》有日食的记载,日月合朔即是易象。所谓周礼即是历法。地绕日一周成岁,月绕地一周成月。岁月的运行规律就是周礼。所谓周公之德,指月之所以为月;所谓周之所以王,指岁之所以为岁。可见我国古代凡涉及天象者,多用隐语,其起源当溯及殷墟卜辞,《易经》继承了这个传统。《说文》解释易字说:“蜥易,堰蜓,守宫也。象形。”这是以壁虎象征月亮,蚕蛾又为月的象征。日为蚕(龙),地为茧,月为蛾(凤)。蛾处茧中,类似守宫。月因日而有光,如同蛾由蚕变而成。蚕蛾象征陷阱中的弓弩。其中弓弩必须保持弓箭平衡,不至早发,而失去设伏的作用。《老子》中曾经说过这个道理:“物壮则老,不道早已。”这就是说,弓满则箭发,早发便不符合设伏之道。维持平衡,即是守恒,所以月亮在殷商卜辞中,以及在《易经》中都叫做“恒”。月象征弓,故甲骨文中的恒字,有从弓者,月被称为妲娥(汉避文帝讳,改妲为嫦,如同《老子》一书中改恒道为常道)。姮娥者,恒我也。《易经》中的我皆指月。月之盈亏,蚕蛾之隐显,都象征弓之张弛,待时而动。月亮、蚕蛾、蜥易都是阴阳的形象化。天象上的阴阳,日光如箭,射白地下。应用到军事上,类似为战争而设置的陷阱。因此陷阱内伏兵待射谓之易。且举一二例证:《公羊传》(哀公九年):“宋皇瑷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其言取之何?易也。其易奈何?诈之也’。”


编辑推荐

《国学大讲堂:周易导读》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周易导读/国学大讲堂 PDF格式下载



《周易》是先秦的著名作品,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之作,但今人不易读懂,所以有导读,是初学者的案头好书也。


到底应该怎样解读?


要不是把借学校图书馆的这本书给弄丢了,也想不起来会买这么深奥的一本书。看不懂,it's not my book。不过还是给个好评吧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