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彩色图谱

吴金清,赵子恩,金义兴 著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1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作者:

吴金清,赵子恩,金义兴 著  

页数:

254  

前言

  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工程.是治理和开发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具有防洪、发电、航运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但与此同时,三峡工程将部分改变长江水文情势,又会对库区、长江中下游及河口地区的生态、环境乃至社会经济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峡工程的生态与环境问题十分关心和重视,在三峡工程论证和可行性研究阶段,国家组织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公众关心的问题等不同角度对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科学论证,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国家对于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非常重视,初步设计阶段,编制完成了初步设计报告(第十一篇,环境保护),在三峡工程枢纽工程概算中列出专项资金,专门用于三峡工程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自开工建设以来.三峡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务院三峡办)组织协调和国家十几个相关部委以及地方政府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长江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于1996年建立,对以三峡库区为重点涉及上下游直至河口地区的三峡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区域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内容涵盖了水文水质、污染源、鱼类及水生生物、陆生动植物、局地气候、农业生态环境、河口生态环境、人群健康、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等诸多方面,该系统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综合性和研究性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系统运行8年多来,取得了大量宝贵的监测数据,基本形成了三峡水库蓄水前生态环境的本底资料。

内容概要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彩色图谱》收录了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350中,重点对库区内生长的200种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的保护级别或濒危类别、形态特征、生境特点、地理分布、保护价值、受工程影响程度、建议应采取的保护措施等内容进行了简要的叙述,而且每种植物还配有1~5幅不同生长期的彩色照片。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彩色图谱》含有413幅植物彩色照片,并配有适量的文字描述,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供植物学科研人员、大中专院校师生、花卉爱好者、中医学工作者、环境保护工作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吴金清,湖北省孝感市人,1963年6月生,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研究所、研究员,1 989年获硕士学位,现在华中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植物生态学、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引种学研究,特别侧重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与特有植物保护、三峡水库消涨带人工植被恢复与重建、三峡库区植物区系地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或主要参加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的科研项目,发表与三峡库区植物有关的学术论文近40篇,编写植物学专著4部。

书籍目录

序一序二前言编写说明一、蕨类植物二、裸子植物三、被子植物附录1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附录2 三峡库区已列入《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的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附录3 种中文名索引附录4 种拉丁名索引参考文献后记

章节摘录

  三、被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植物界最高级的一个大类群。下面列举的被子植物的5个进化特征,是与裸子植物相比较而得出的,至于能产生种子、精子靠花粉管传送、有胚乳等种子植物共有的进化特征,就不在此赘述了。  1.具有真正的花  典型的被子植物的花由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4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称为花部。被子植物花的各部在数量上、形态上有极其多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在进化过程中,适应于虫媒、鸟媒或水媒等各种传粉的条件,被自然界选择,得到保留,并不断加强造成的。  2.具雌蕊  雌蕊由心皮组成,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3部分。胚珠包藏在子房内,得到子房的保护,避免了昆虫的咬噬和水分的丧失。子房在受精后发育成果实。果实上具有不同的色、香、味,多种开裂方式;果皮上常具有各种钩、刺、翅、毛。果实的所有这些特点,对于保护种子成熟,帮助种子散布起着重要作用,它们的进化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


编辑推荐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彩色图谱》解读三峡工程与生态环境。  三峡工程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心血,参与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的学者不计其数,硕果累累。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以学术专著形式组织出版的《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保护丛书》,内容涉及生态与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生物多样性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以及地质灾害等众多学科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富含大量珍贵资料和监测数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彩色图谱 PDF格式下载



该书理论深入浅出,范例多、图多,资料丰富,很值得学习区域专著。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