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应该读点经济史

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9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作者:

格里高利·克拉克(Gregory Clark)  

页数:

345  

译者:

李淑萍  

Tag标签:

无  

前言

  本书是对历史的一次大胆分析。在大量粗略甚至相互冲突的实证证据基础上,本书发掘了能描述人类漫长历史的简单法则。这些法则不仅能解释人类历史中各种奇怪的现象,而且也适用于本书所描述的当今社会的各种现象。遵循《国富论》、《资本论》、《西方世界的兴起》以及最近的《枪炮、病菌与钢铁:人类社会的命运》的传统,本书对源远流长的历史进行了分析,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上面的著作一样,本书旨在探讨以下问题:我们是怎样发展成现在这样的?为什么这个过程如此漫长?为什么有人富有,有人贫穷?我们将会迈向何方?  回答这些问题可能

内容概要

为什么世界的某些地区如此富强,而其它地区却如此贫困?为什么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史无前例的经济增长会发生在18世纪的英国,而非其它国家?为什么工业化不会让全世界富裕起来,反而让某些地区更加贫困?.  一般认为,欧洲是因为在17世纪发展出稳定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机制,才点燃了工业革命的火苗。但克拉克则指出,这些机制早在工业化之前便已存在,是这些机制鼓励人们放弃狩猎/采集的本能(暴力、没耐心、不肯努力),接受经济习惯(努力工作、理性行动和教育),方使文化产生缓慢而深刻的转变。并且似乎只有殖民及保安历史悠久的社会才能发展出上述文化特征及有效率的劳动力,从而促进经济成长;对于其它许多未能享受长治久安的社会来说,工业化则非天赐之福。此外,有别于贾德?戴蒙(Jared Diamond)在《枪炮、病菌与钢铁》(Guns, Germs and Steel: The Fates of Human Societies)中所提出「地形地势等天然条件会造成国与国间贫富差异」的论述,克拉克在本书中大胆提出全新观点:决定人类穷与富的命运,并非剥削、地理因素或天然资源──文化才是决定性因素。

作者简介

格里高利·克拉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系主任,著名经济史研究专家。

书籍目录

前言第一章 世界经济史概览  马尔萨斯陷阱:1800年以前的经济生活 工业革命 大分流 财富的增加和经济学的没落第一部分 马尔萨斯陷阱:1800年的经济生活 第二章 马尔萨斯经济的逻辑  马尔萨斯均衡  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技术变革  人类经济和动物经济  马尔萨斯时期的政治经济学  新石器革命和生活水平  物质条件:从旧石器时代到简?奥斯汀 第三章 生活水平  1800年以前的实际工资  卡路里、蛋白质和生活水平  恩格尔定律和生活水平  身高和物质生活水平  工业革命的问题  工业革命和福利  亚洲和欧洲  马尔萨斯模型的胜利 第四章 生育水平  欧洲的生育水平  东亚的生育水平  罗马埃及的出生率  狩猎社会的生育水平  对工业革命前生育水平的解释  出生率和收入  欧洲和亚洲对比 第五章 预期寿命   预期寿命概览  收入和死亡率  死亡率和生活水平  荷兰和英格兰的死亡率  杀婴行为  白死病  几万年的停滞 第六章 马尔萨斯和达尔文:富者生存  富者生存  马尔萨斯剪刀差  死亡原因  早期社会中的繁衍成就  社会流动性及最富者生存 第七章 技术进步  从人口的角度衡量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的地理格局  技术衰退  为什么1800年前的技术进步如此缓慢? 第八章 制度  激励制度较完备的中世纪的英国  税收  价格稳定性  公债  财产安全  人身安全  社会流动性  市场  知识产权 第九章 现代人的出现   利率  利率为什么会下降  识字能力和识数能力  工作时间  违法暴力事件  选择的压力第二部分 工业革命 第十章 现代经济增长:国富论  解密现代经济增长  创新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唯一原因  计划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的谜团   关于工业革命的各种理论  外生增长理论  多重均衡理论  人力资本 第十二章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详解  工业革命发生的时机  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得如此突然?  向现代经济增长过渡的缓慢程度  向无组织的技术过渡  向现代社会的过渡 第十三章 为什么是英国,而不是中国、印度或日本  1800年的亚洲中产阶级化了吗?  为什么亚洲会落后于欧洲? 第十四章 社会影响   分享利益  收入分配不均  为什么地主没有获利?  技术进步和不熟练劳动力的工资  人口转折  为什么资本所有者没有获得更多收入?第三部分 大分流 第十五章 18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增长   全球化工具  1800年以来的世界经济增长 第十六章 大分流的主要原因  资本和分流  资源和分流  效率和分流  为什么穷国的效率较低? 第十七章 为什么不是整个世界都发展了?  劳动力是造成贫穷国家落后的症结吗?  低工资率国家的管理  替代可能性  贫穷国家的劳动力质量为什么这么低?  为什么存在大分流?  为什么劳动质量会存在差异? 第十八章 结语:陌生的新世界附录致谢

章节摘录

  第一章 世界经济史概览  他会因此被理所当然地誉为人类的福祉。他将宏大的生活法则简化为短小的句子。这些句子既容易被铭记,也能通过不断的回忆被深化,从而成为我们习惯性的思维。  ——塞缪尔?约翰逊,《漫谈者》(1751年11月19日)  世界经济史的基本脉络异常简单。事实上,用一个图(图1—1)就可以概括。1800年以前,世界人均收入(即每个人所能获得的食物、衣服、热量、电力及住房)在不同社会和不同时期是有所差别的。但l800年以前的人均收入并没有出现上升趋势。本书所阐述的一个简单而强大的机制——

媒体关注与评论

  挑战“制度是一些社会致富原因”的传统观点,克拉克的杰出著作将吸引广大读者。我想象不到会有这样的作品。  ——菲利普?霍夫曼(Philp Hoffman)《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一书作者  我们或许不能破解人类发展的谜团,但《应该读点经济史:一部世界经济简史》让我们接近答案。  ——泰勒?考恩(Tyler Cowen)《纽约时报》记者  克拉克驳斥了着眼于意识形态、技术或制度变革的说法,其大胆论点势必  成为历史学家的争论焦点。  ——保罗?西布莱特(Paul Seabright)法国图卢兹大


编辑推荐

  大胆挑战从《国富论》到《资本论》的既有史观,重塑人类历史与当今世界面貌。  世界是平的,国家的命运却不公平。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而不是中国、印度或日本?制度无从致富,文化才能决定命运!  挑战“制度是一些社会致富原因”的传统观点,克拉克的杰出著作将吸引广大读者。我想象不到会有这样的作品。  菲利普·霍夫曼(Philp Hoffman)《传统社会的经济增长》一书作者  我们或许不能破解人类发展的谜团,但本书让我们接近答案。  泰勒·考恩(Tyler Cowen)《纽约时报》记者  克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应该读点经济史 PDF格式下载



看介绍就很吸引人 学经济的人都应该懂些经济史


写的不错的一本书,很有收获,资料和数据翔实,当然部分观点值得商榷。
值得一读。


学工科的,只能说兴趣看看,其实还是比较推荐国富论


很轻松,很有益的一本经济学著作!


有趣的泛泛读物


虽然内容有些费解 但是还能看懂


该书告诉了我学问是如何做得。


从该书可以得知,人类经济的重大变化始于1800年之后,之前的人类生活区别不大,无论东方、西方,穷人、富人。只是在工业革命之后,人们的生活才发生巨大的变化,且差别越来越大。之前人类的若干万年的生活不过是缓慢的重复过程


有点意思,不过有点枯燥,感觉不如《枪炮病菌和钢铁》《崩溃》。书里面图表挺多的,作者确实做了很大量的工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呵呵。


本书围绕马尔萨斯陷阱理论展开,从人口的角度使读者了解到人口数量、生育习俗、人口素质与社会经济之间的关系。


可能对于我这非经济专业的打大学生来说这观点比较费解,读这本书前我对经济学来说就是一张白纸。 内容比较枯燥,数字图表相当多,比较难理解。 似乎这观点比较非主流的。
不过有兴趣的朋友值得一读。


这本书有的章节比较好理解,比较好读,但是涉及到经济计算以及计算后得出的结论,理解起来难度就大一些。需要反复读。


很不多的书 学经济的都可以看看


对经济学有兴趣的人士不妨一读


这本书写的角度很独特。


言简意赅,客观评述


如果你想寻求数据,这里面数据很翔实如果你想看观点与分析,也有但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显得未免有些罗嗦


虽然没有看内容,可是质量还行!


我是非经济专业的普通读者,书买回来后,我大概花了1小时就看完了,感觉书中有很多数据和图表,大多如为了说明人口的出生率和生育年龄、经济条件等的关系,导致为什么西方工业革命,而东方国家没有,还有吃的食物蛋白质含量高低,身高数据(都是古代的,非现代数据),诸如此类。作为普通想了解经济史的读者,这本书不知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内容的问题,真的没有什么可读性。


数据很充实,但是不知道作者在论证什么,观点及论证过程逻辑不清楚,看了一大堆的数据,图表,除此外,什么也没有.
不适合经济专业的人,没有帮助.


咋一看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作者试图从实证经济学角度来论证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因,数据翔实、分析有趣。
但让人遗憾的是:根本看不出来作者的明确论点,数据倒是很多,但作者似乎喜欢就一部分数据发表一个小论点,而数据之间总体上看不出有太多的联系,作者也说不出太多的联系和内在含义。事实上,我怀疑作者自己也不知道那些数据有什么联系,特别无奈的是:随着写作越深入,作者的观点就越模糊,行文逻辑也越混乱,到了文章的后半部,已经是气若游丝。如第十四章,甚至连基本的表述都错误百出,感觉就好像作者越写越胆怯一般。真不知道这个格里高利.克拉克是怎么混上系主任的。高呼一句:学术腐败,地球出品。
另外,翻译也是够烂的,前半部还好,后半部估计是时间来不及的,主动被动无所谓,主语宾语都一样,不堪入目。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不烂到一定程度,我真舍不得动键盘。阿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