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磊临证心得集
2008-9
人民军医出版社
张磊
239
岁月忙过,光阴迅度,转瞬间,我已年届八十矣。屈指数来,从医从教至今已六十年了。自踏人医门以来,总牢记医生是一个特殊职业,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任务。一念之差,一药之误,会给患者造成不应有的损失。当一个医生,始终心里要明明白白,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否则就难免若明若暗。正如张景岳所说:“医有慧眼,眼在局外;医有慧心,心在兆前。使果能洞能烛,知几知微,此而日医。,,予虽不敏,但本着“人十能之己百之,人百能之己千之”的精神,以勤为本,以决心为先,以毅力为继,活到老,干到老,于到老,学到老。 人的学识来源,大致有三个方面:一是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二是不断地向书本学习,三是不断地总结个人经验。其实书本亦是他人,归根结底,就是不断地向他人学习。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只有不断汲取众家之长,才能逐渐丰富自己。我虽尽心尽力学习,但学得很不够,只学皮毛而已。 当前正值中医药大发展时期,本人不揣浅陋,愿将个人一点临证心得体会,写个小册子,借此向同道请教、交流,内容非常浅薄,经验也很不成熟,献丑了。 本册的写成,既有我个人的笔墨,也有多位门人的笔墨,更有高徒孙玉信主任医师的笔墨。由于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文字多有不工,难免有错误之处。只讲纪实,不计工拙,这是自己原谅自己了。再者,有些内容在不同地方、不同角度上,为求其完整性,可能会重复出现,请同道谅解。完成这项工作,还有多位同志的帮助,在此一并致谢!最后俚诗一首,以言心声。荏苒光阴八十春,未曾搁笔负良辰。常开俗眼习经典,如履薄冰疗病人。青出于蓝桃李众,金由入火质资纯。
本书分4篇介绍了著名老中医张磊先生的临证心得,包括张老的主要学术思想和理论;医案篇整理了大量珍贵的临床病案及每个病案的证治要点;医话篇是张老多年从医的心得体会,对年轻医师的医德建设和作风养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附篇为张老临床经验的总结。本书内容翔实,可读性强,是中医医师及相关人员行医、做人方面不可多得的一本重要参考书。
张磊,男,主任医师,河南固始人。幼上私塾,诵读经史,受儒学之熏陶,,崇尚致中和平。18岁师事于当地老中医张炳臣门下,出师后,悬壶故里。1952年加入联合诊所,1953年参加区卫生所工作。1958年考入河南中医学院本科,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教研室主任,医教部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处长,河南省卫生厅副厅长等职。曾任河南中医学会会长,中药学会会长,《河南中医》编委,《中医研究》顾问,河南省中药新药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二部一局第二批师承制导师。系“十五,,国家攻关“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的名老中医。首届全国中药特别贡献奖获得者。先后在杂志上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注释《产鉴》一书。 张磊主任医师长期致力于教学与临床工作,治学严谨,博学众长,汲取《内经》《难经》之精华,深领《伤寒》《金匮》之奥旨。他遵《内经》“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之旨,在临证中对“异病同因”、“异因同病”、“复症多因”的复杂病证,明辨求本,洞悉症结,求其所主。或攻补兼施,或温凉同进,或标本先后,或主次逆从,有常有变,知常达变,有缓有急,层次井然,皆可法可从。创立了具有临证特色的八法:疏利法,用于经络病、郁胀病等;涤浊法,用于肺病、诸多浊阻证;轻清法,用于风热犯于清阳之府、湿热稽留上焦等证;灵动法,用于小实小虚之证;运通法,用于腑气不通、脾气失运等证;燮理法,用于阴阳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证;达郁法,用于脏腑气郁、寒热交杂等证;固元法,用于久病或正气内夺或出现正虚似邪之病。 张老在长期的教学和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因其经过众多名医的教诲,加之治学严谨,攻读勤奋,故而医理纯熟,医术精湛,形成了独特的“动和平”学术思想。
医论篇 医生功夫 谈治病求本 浅谈人身之水火 试论《伤寒论》的“扶正固本”思想 漫谈药量大小变化对治疗的意义 略谈小柴胡汤、桂枝汤方证及其在临床上的运用“ 谈谈治疗内科杂病的体会 漫谈辨证立法遣方用药 治杂方法 临证八法 动和平观医案篇 外感发热 湿温病 湿阻 痧证 眩晕 头痛 胸痹 心悸 不寐 心烦 失忆、嗜睡 嗜睡 脏躁 惊恐病 咳嗽 喘证 肺热 咯血 脓胸 胃痛 痞证 顽固性恶心 呃逆 噫气 嘈杂 呕吐 腹痛 腹胀 奔豚气 泄泻 胁痛 痰饮 大气下陷证 盗汗 自汗 灯笼病 郁胀病 内伤发热 长期发热 低热 消渴 向证 痹证 痉病 肢体拘急 腰痛 胸背痛 肩臂痛 腿痛 抽搐 水肿 淋证 夜间遗尿 耳聋耳鸣 口糜 口唇周围痒疮 喑哑 喉痛 喉痹 胞睑痰核 热泪 说话眼流泪 目珠痛 乳痈 乳癖 乳痞、盗汗 妊娠恶阻 产后发热 痛经 闭经 崩漏 带下病 小儿发热 小儿绿便 面尘 脱发 湿疹 荨麻疹 全身红斑 全身瘙痒 痒疹,斑秃(风热型) 牛皮癣 脚气治验 疮疡 阴疽 奇证 手足指(趾)干枯证 误补益疾案医话篇 学医与从医的体会 为医者要重视医德建设 谈医与人和仁的体会 从中医疗效论发展 五知 多读医案 对内科杂病治疗的体会(提纲) 运用活血祛瘀法的体会 漫谈应用方药的体会 目前阻碍中医药发挥优势特色的政策障碍是什么 什么是中医,什么是中医学 诗选附篇 张磊论治胃胀十法 张磊治疗功能性下肢水肿经验 张磊教授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发热的经验 张磊应用补中益气汤治疗气虚头痛的经验 张磊应用谷青汤的经验 张磊论治顽固性不寐的经验 张磊治疗外感咳嗽经验 张磊治疗胃痛的经验 张磊主任医师临床经验介绍 张磊主任医师诊治疑难病经验选介 张磊辨治长期发热验案举隅 张磊治疗特发性水肿的经验 张磊从“游部”辨治内科杂病的经验 张磊临证运用对药分析 张磊运用经方治疗内科疑难杂病经验 张磊运用经方治疗外感发热经验探析 张磊主任医师治疗内科杂病的思路与经验撷要
一、求病因之本 各种疾病,都有其致病之因,既有其因,就必须求其因。然而疾病的原因又非常复杂,有因外感六淫而得的,有因内伤七情而得的,有因饮食劳倦而得的,有因外伤而得的,亦有因瘀血痰饮而得的。但痰饮、瘀血并非原始病因,而是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它能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机体的某些脏腑组织,引起各种疾病,所以也称它为致病因素,有人说它是第二致病因素,也有其一定道理。当然,各种疾病都有其致病之因,但由于人的体质情况不同和自然气候变化的复杂性,在感受六淫之邪以后,往往出观“互见互化”的情况。所谓互见,是指同时感受两种以上病邪而发病;所谓互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之下,可以出现相互转化。所以在研究外界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时,必须注意到人体的内在因素。不仅外感是这样,内伤也是如此。如“五志”化火,食积化火,饮冷化寒等,都与人的体质有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治病求因重要,求因中之因则更为重要。临床上都必须下功夫探求各种致病之因,而后从因施治,方可无误。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有者”、“无者”是指有邪或无邪,有邪者辨其邪,无邪者辨其虚。也有人认为“有者”、“无者”,是指有此症状和无此症状而言。有此症状的就要追求它发生的原因。应有此症状而反不发生此症状的,也要追求它不发生的原因。此两种解释虽有不同,但从求因的实质精神来看则是一致的。每一个疾病所出现的症状,是错综复杂的,症状上所表现的虚实,往往不等于实际的虚实。同时,同一实证和虚证,情况也有所不同。如实证应下者,尚有三承气之别;虚证应补者,亦有气血阴阳之分。如果不研究其盛何以盛,其虚何以虚,就失去了辨证求因的原则要求和实际意义。 1973年我与某老师协同治一湿热为患且较严重的脚气病,就是求因而治愈的。患者,男,57岁,某化工厂锅炉工人。因劳动后用装过化学漆的铁桶贮存的水加温洗澡,第2天即感不适,继之右足胫水肿,不数日,整个右下肢肿胀欲裂,疼痛亦较严重。当地医院先诊为过敏,后诊为栓塞性静脉炎,曾用过各种抗过敏药物和消炎药物,中药亦曾用过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剂,辗转月余,病势日增,谓非截肢不可。患者不同意手术,乃来郑州就医。经某医院检查,亦谓非截肢不能治。患者仍不同意手术,随就诊于中医学院。我同某老师会诊,症见右下肢掀热红肿,肿势很重,小腿和足部发红而紫黯,不能伸屈,舌苔厚腻而黄,舌质紫暗,脉象滑数有力。 ……
张磊的书,我认为,作为一个热爱中医的人,没读过,就不算真正的中医人!
值得一看,对于初学者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尤其医论、医话篇值得反复阅读。
张老的经验,很好,就是整个书不太系统,有点杂的感觉
老中医了,有丰富的经验, 还是很不错的,
好书来自临床
中医大家啊,身边的牛人!!
此张磊非写六经方剂的张磊,不过内容还可以,值得学习。
内容当然没话说。虽然封面用纸不错,不过内文的排版设计及用纸实在不怎么地。
很好的书,指导的书,引路明灯
很不错,值得中医学生研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