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石缝中的生态法文明

袁翔珠 中国法制出版社
出版时间:

1970-1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作者:

袁翔珠  

页数:

618  

Tag标签:

无  

前言

《石缝中的文明: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研究》是袁翔珠三年来攻读博士学位的最终成果。不过,我想在这里特别提请读者注意的是,作者实际倾注在这篇博士论文中的心血,却远不是用三年的时光可以度量的。那里面凝聚了作者十余载实地调研和埋首苦读的焦劳与思虑,酸辛与苦痛,欣慰与自得。日前,作者又对这篇博士论文做了大幅度的删削改订,即将提交出版。付梓前夕,作者嘱我为书稿写篇序言,以示对我这忝称为导师者的尊重和礼敬。对我来说,能获得这样的殊荣,哪有不欣然受命的道理呢?可待到提笔时,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才好了。这篇以博士论文为基础的书稿讨论的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习惯,主要涉及到民族法和环境法两个非常专门的领域。对于前者,我只是个刚刚起步的初学者;对于后者,我则从未涉猎过。受困于专业知识的贫乏,在她撰写该篇论文期间,我几乎没有提出过什么实质性的建议和意见,甚至没能从头至尾将论文通读一遍。每念及此,总感到有点愧对作者。

内容概要

  当我们行走在这片怪石嶙岣、群山叠嶂的土地上时,感触最深的,不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悲叹,而是少数民族人民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热爱。他们的热爱,不仅表现在安于艰辛的劳作、简陋的物质生活,还在于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构筑出一套完善的生态保护习惯。这套法文化体系,是他们以自己令人惊叹的智慧回馈自然母亲最伟大的礼物!

作者简介

袁翔珠,女,汉族,中共党员,甘肃玉门人,1972年1月出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行政法系主任。1993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2006年1月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理论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2010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法律史专业博士学位,2009年到台湾清华大学人类学研究所作访问学者。长期从事少数民族法律史问题研究,几年来,共主持或主要参与“少数民族习惯法课程体系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建构”等省部级课题8项,在《比较法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学报》、《求索》、《学术论坛》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少数民族习惯法”课程体系在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建构》一部,参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等学术著作3部,并获得1项国家级奖励。

书籍目录

序摘要引言第一章 特殊的研究语境: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的生态环境第一节 地理坐标:研究空间的范围界定一、中国亚热带范围界定二、中国西南亚热带范围界定三、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范围界定第二节 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一、崎岖不平的地貌二、恶劣的气候三、贫瘠的农业生产条件四、频繁的自然灾害第二章 前提理论问题:习惯与习惯法第一节 习惯的概念一、习惯的本义二、法律上之习惯第二节 习惯法的成立一、习惯法是否需经国家法律的认可二、习惯法成立之实质要件第三节 习惯法的性质、效力及命运一、习惯法的性质二、习惯法的效力三、习惯法之命运第三章 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一节 形成原因一、物质基础:特殊的自然环境二、思想基础:自然崇拜三、制度基础:国家法的缺位第二节 表现形式一、文字形式二、非文字形式第三节 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一、概念与性质界定二、特征三、功能四、主要內容第四章 保护森林资源习惯第一节 保护森林资源的原因一、关于树木的自然崇拜二、经济原因三、安全因素第二节 植树造林习惯一、种树还山制度二、其他植树造林制度三、关于植树造林的技术性习惯第三节 禁止滥砍滥伐习惯一、关于砍伐的禁忌二、各民族习惯规约对滥砍滥伐的禁止第四节 森林防火习惯一、防止山火习惯二、救火习惯三、对失火者的惩治第五节 森林防盗习惯一、瑶族二、侗族三、苗族四、其他民族的森林防盗习惯第六节 解决森林纠纷习惯一、保护森林所有权习惯二、解决森林纠纷的社会组织和主体三、森林纠纷案件的审理第五章 保护土地资源习惯第一节 对土地的自然崇拜一、崇拜时间二、崇拜处所第二节 水土保持习惯一、关于不动土的禁忌习惯二、对公山的保护三、对公共牧场的保护四、对墓地的管理第三节 土地改良习惯一、休耕与轮歇制度二、轮种与轮作制度三、间种、套种制度四、有机肥料制度五、生物灭虫法第四节 节约用地习惯一、干栏式建筑对土地的节约二、丧葬习惯对土地的节约第五节 关于山体、岩石、洞穴的自然崇拜与保护习惯一、关于山体的自然崇拜与保护习惯二、关于岩石的自然崇拜与保护习惯三、关于洞穴的自然崇拜与保护习惯第六章 保护水资源习惯第一节 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的水资源状况一、缺水严重二、原因分析第二节 关于水的自然崇拜一、水祭二、挑新水三、买水钱第三节 保护水源习惯一、保护水源林二、禁止污染水源三、禁止破坏水源第四节 水资源的使用与管理习惯一、相邻用水习惯……第七章 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习惯第八章 人口控制习惯第九章 生态和谐视野中的习惯与法律

章节摘录

插图:壮族祖先相信百鬼,即万物有灵,在早期人们的观念中,周围的一山一石、一草一木都是有灵的。从天上讲,认为太阳是太阳神,打雷是雷神擂鼓,刮风是风伯作祟,下雨是雨师作法。地上的鬼神就更多了,山中花草树木无不有灵。特别是奇花异草,怪藤怪树,长得异乎寻常的,莫不以为神。有的树被奉为神树,不让砍伐,逢年过节还要祭它。人们又认为山有山灵,而且是伤死鬼栖息之所,所以对山灵特别敬畏。凡奉为神山的,禁止伐木、开荒、造坟。特别是村寨后山,认为是保护全寨安宁的神灵居住之所,绝对禁止砍伐,违者严惩。因此壮族村寨从山头到山脚,都是森林密布,古木参天,藤萝披拂缠绕,密不透风,有的甚至是原始森林。对各种动物也有说法,如认为青蛙是雷公的儿子,派到人间做壮人保护神的。壮人还崇拜蛇神,有的地方画蛇像于庙堂供奉。总之,壮人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神灵的世界里,上山砍柴,下地劳动,涉水过河,回家安歇,都处处小心。侗族人民长期以来都依山傍水而居,所以山神、土地神和水神成了他们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


编辑推荐

《石缝中的生态法文明:中国西南亚热带岩溶地区少数民族生态保护习惯研究》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石缝中的生态法文明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