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经济政策与模拟研究报告(第3辑)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与模拟重点研究室 经济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2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政策与模拟重点研究室  

页数:

186  

内容概要

  《经济政策与模拟研究报告(第3辑)》主要包括:对DaleW.Jorgenson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方法的修正及实证分析;改变最终产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模拟分析等方面。

书籍目录

第一章对Dale W.Jorgenson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方法的修正及实证分析 一、引言 二、修正的Solow经济增长方程 三、价格均衡假设 四、成本均衡假设 五、新测算方法的几点结论 第二章改变最终产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模拟分析 一、引言 二、最终产品与产业增加值的对应关系 三、2007年国内最终产品拉动三次产业计算结果与分析 四、改变国内最终产品比例的情景模拟分析 五、结论和启示 第三章我国收人差距演变的微观分析模拟研究 一、引言 二、相关研究评述与理论深化 三、基于微观主体行为的收入差距演变及影响的分析模型 四、收入分配政策评价的微观分析与模拟实证 五、结语 第四章中国住户生产核算若干重要理论与方法问题探究 一、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理论背景 二、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主体与范围 三、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的基本工具 四、住户正规生产活动的基本核算方法 五、住户非正规生产活动的核算方法 六、住户生产活动的综合核算方法 七、结语 第五章中国1995~2007年碳排放因素分解分析及对策研究 一、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碳排放因素分解模型 三、碳排放量估算方法 四、中国碳排放特征分析 五、碳排放分解结果及分析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六章国际贸易与碳减排协定达成关系的研究 一、理论框架及数值一般均衡模拟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理论框架及计算示例 四、未来特定时间段的主要经济体减排意愿分析框架及数值模拟 五、结论与建议 第七章能源模型的技术内生化问题研究 一、能源模型概述 二、技术进步内生化理论发展 三、能源模型技术内生化发展 四、我国能源技术进步的特点 五、关于我国能源模型构建中的技术内生化建议 第八章非合意产出在生产率度量中的处理 一、理论与方法 一、引言 二、效率分析与距离函数 三、距离函数对非合意产出的处理 四、非合意产出在生产率度量中的引入 五、结论 第九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效应分析及建议 一、概述 二、汽车产业政策的效应 三、应对政策效应递减的措施及建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描述收入分配形态和衡量不平等程度,毫无疑问需要一些可行和有效的总量指标作为重要判据,需要在更深的层面上考察决定因素和传导机理。由此逐步展开的主要内容和逻辑关系是:从动因(考察微观个体行为的多维属性)、过程(结构类型、传导机理)和结果(总体形态表现和变化)三个层面,贯通它们之间的联系;从新的视角、引入新的方法,科学、深入地研究我国收入差距的演变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按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影响因素、不同行业和地区以及不同层次的聚变,关注典型化事实、敏感点和特殊现象,至关重要的是探寻、预见和调控不同形态之间转换的临界点(激化社会矛盾的突发点和前兆迹象)。如此研究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1)理论意义。重点考察“增长一分配一激励一新一轮增长”的循环轮回的逻辑关系链,突出收入分配所起的关键作用;基于差异性微观个体和相互之间的策略行为,探讨收入分配的影响因素、形态和结构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关系,能够客观深入地刻画、分解和度量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合理控制拉大的速度和分布形态;验证Kuznets倒U型曲线等理论假说成立的条件和局限性,以及动态演变趋势;通过引入社会偏好(Social Preference),考虑微观主体对不平等的感知和可承受度程度,并进行计算模拟实证,探索理论上的收入差距临界标准的判断确定方法和相应现实状况存在的可能性。 (2)学术价值。转变研究视角,从微观层面考察差异化主体及策略行为的角度分析建模;尝试将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大跨度的交叉综合,探索研究复杂经济问题新的方向、方法和实现途径,拓广实证分析,丰富收入不平等研究和数量经济学理论与方法。 (3)现实应用。解释我国收入差距拉大并加快的内在成因,采取相应举措和改进政策合理地调控可能诱发的相关社会经济问题;有助于完善分配制度,扩大内需,有效抵御现阶段全球性金融危机和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增强抗风险能力、建立长效防范机制,遏制潜在社会矛盾的急剧爆发;实践科学发展观,促进构建和谐社会。 二、相关研究评述与理论深化 抽象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一系列基本假设之上并与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相应,尤其是关于收入分布的个体行为属性与总体分布特征、现实形态与理论曲线之间的内在关系隐含若干倾向性预设,在平行移植和普遍应用相关理论与方法时需要检验、深化和扩展这些基础设定。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评析 自帕累托对收入平等问题的开创性研究(Pareto,1897)以来,经济学家已经对不平等的测度标准和方法、形成原因、与经济增长(发展)的关系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对不平等影响因素产生作用的条件,以及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平等的动态演化等问题进行了逐步深人、较为系统的研究,相对集中在发展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等领域。


编辑推荐

《经济政策与模拟研究报告(第3辑)(第2版)》讲述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政策对经济运行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宏观调控也不断地由直接行政手段为主向间接经济手段为主转变。国家根据经济运行态势的变化,运用不同的经济杠杆随时调整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给国内经济带来的波动和影响也越来越显著。在新形势下如何把握政策调整的力度及政策的组合是政府、企业、居民乃至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各种政策可能导致的经济效果进行定量分析与模拟日益重要。通过对经济政策的模拟,分析其对社会诸方面的影响,可以为我们应对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经济政策与模拟研究报告(第3辑)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