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李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7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李琼  

页数:

270  

Tag标签:

无  

前言

  为了给中国从事金融理论研究的青年才俊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园地,我们从2004年开始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博库”系列丛书。  这套丛书重点突出了三个特点:  第一,入选论著的作者以新近获得学位的博士为主。这些作者都系统地受过现代经济学的严格训练,对当前国内外最新的学术文献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中国的国情有相当程度的把握。这些作者无疑多为“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我们出版他们的论著的本意之一,正是要不断地向理论界推出新人。  第二,入选的论著应能提供经过严密论证的新结论,或者提供有助于对所述论题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新材料和新思路。与当前社会上一些机构对学术成果的要求不同,我们并不特别提倡在一部著作中提出多少观点,甚至也不追求观点之“新”。我们需要的是有翔实资料支撑,经过严格论证,而且能够被证实或证伪的论点和理论体系。对于那些没有严格的前提设定,缺少合乎逻辑的推理过程,仅仅凭借少数不加说明的资料和数据,便一下子导出几个很强的结论的论著,我们概不收录。

内容概要

货币政策目标是单一制还是多元制?货币政策是有规则可循还是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实施应该遵循哪些行为规则、货币数量规则、利率规则还是通货膨胀目标制?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政策界,这三大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重要意义都不言而喻。 本文通过对货币政策规则理论的分析,根据各国货币政策规则的实践经验,基于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理论模型,采取历史分析与计量模型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方法.试图构建中国货币政策规则框架下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

作者简介

李琼:1977年3月生,湖北武汉黄坡人,现供职于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PICC)战略规划部。1996~2000年毕业于湖北大学工程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学士学位,2001~2004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国际贸易学专业获经济学硕士学位,2004~200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经济学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在《经济学动态》、《经济科学》,Frontier of Economics in China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学习和研究方向是宏观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四节 研究目标、方法和结构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章 货币政策规则:历史演进与最新进展 第一节 货币政策规则概述 第二节 货币政策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 第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规则 第四节 货币政策钉住目标规则 第五节 本章小结第三章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内涵与扩展 第一节 货币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二节 中国转轨经济中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践 第三节 中国转轨经济中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实践 第四节 中国转轨经济中货币政策工具的实践 第五节 关于中国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思考 第六节 本章小结第四章 货币数量规则与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的选择 第一节 货币数量规则的文献综述 第二节 货币数量规则的基本研究方法 第三节 货币数量规则在中国的争论 第四节 中国货币供给、物价水平与实际产出的波动 第五节 货币数量规则在中国的检验 第六节 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货币中介目标 第七节 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 第八节 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九节 本章小结第五章 利率规则与利率中介目标的选择 第一节 利率规则与利率中介目标 第二节 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 第三节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检验 第四节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协整检验 第五节 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应性 第六节 中国利率结构体系与利率市场化 第七节 基本结论与政策含义 第八节 本章小结第六章 通货膨胀目标钉住制度:一个分析框架 第一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文献综述 第二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政策规则还是政策框架 第三节 通货膨胀目标制:国际经验与启示 ……第七章 基本结论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3.利率市场化与完善的金融体系  在泰勒规则中,利率能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完全在于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利率作为资金成本反映资本的稀缺性,利率的变化能够通过影响资本成本、资产价格、消费的现金流以及利率平价关系来影响通货膨胀和产出等目标变量。因此,弹性的利率和完善的金融体系是实施泰勒规则的必要条件。只有如此,泰勒规则才可以通过调节利率影响资金成本和预期,从而实现调控经济的目的。因此,往往在经济发达、利率形成机制完善、利率市场化程度高、市场反应灵敏的国家,才能具备良好的政策传导机制,泰勒规则指导下的货币政策才有可能成功实施。  中国自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以后,已经相继放开了贴现市场利率、国债回购和现券交易利率,但1年期的存贷款以及长期利率均受管制,即从短期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国债回购利率等到市场利率的生成机制尚未形成。中国仍然是一个以利率管制为主的国家,中央银行还掌控着作为货币政策操作工具的利率体系,包括法定准备金利率、超额准备金利率、再贷款利率、再贴现利率和中央银行票据利率等。这种管制利率与市场化利率并存的“双轨制”利率体系,很难反映出公众对未来的预期和风险贴水,使得已经市场化的利率在形成机制上和经济效果上存在极大扭曲。即使是市场化的利率,由于银行的信贷配给以及不同性质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歧视,也会导致利率的调整对经济的影响将是不平衡的。二元经济结构以及地区差异也会使得利率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继续完善现代金融体系,促进全国经济结构的开放性和公平性,为发挥利率政策有效作用创造条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