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专题报告集

张时飞,唐钧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张时飞,唐钧 著  

页数:

293  

Tag标签:

无  

前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成立于1999年春夏之交,至今已进入第十个年头。  十年间,中心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研究力量为依托,以前瞻性的研究主题、开放性的研究网络、多学科的研究团队、合作性的学科平台为特征,形成了一个独具风格的社会政策研究与咨询平台。  十年间,中心在集结社会政策研究队伍、推进社会政策理论建设、传播社会政策基础知识、构建社会政策学科体系、开展社会政策行动研究等方面,都付出了极大的心力。  十年间,我们出版了《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基础整合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海与香港社会福利比较研究》、《非营利机构评估——上海罗山市民会馆个案研究》、《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社区公共服务论析》、《公司与社会公益》、《中国基金会发展解析》等一批著作。自2001年始,我们还编辑刊行了《社会政策评论》(后改为《社会政策文摘》)40多期,兴办社会政策网站。自2007年始,我们又正式出版了《社会政策评论》学术期刊(以书代刊)。这些工作在中国社会政策界引起了积极反响。  十年间,我们组织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再造、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区管理与社区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条件和机制、农民健康保障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中国农村发展道路探索:就地现代化与农民组织化、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农村残疾人康复、防治艾滋病相关社会政策、公司与社会公益、社区非营利组织与公共服务等重要课题的研究。  十年间,我们与辽宁大连市、陕西洛川县、新疆呼图壁县等地政府合作,以调研和社会政策实验为手段,矢志不渝地坚持试点,上下求索中国当代主要社会问题的解决之道。其间,还将推动非营利组织和社区群众参与试点作为社会政策的一个不可移易的重要目标。

内容概要

  《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专题报告集(1999-2008):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与探索》辑录的文章是近些年作者在我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方面的部分研究成果,基本涵盖了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等在内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领域。每篇文章的针对性、政策性都很强,有的是配合某项政策出台或修订的前期调研成果,有的是倡导某项政策制定的理论思考和技术准备。《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专题报告集(1999-2008):中国社会救助体系的实践与探索》适合社会政策理论和教学工作者、社会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相关专业的学生及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阅读。

作者简介

  张时飞,男,香港中文大学哲学博士(社会福利),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社会工作、社会福利、社会救助、非自愿移民安置等。近五年,分别在《香港社会工作学报》、《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人民日报》等境内外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唐钧,男,香港理工大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共发表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500多万字。主要著作有:《问题与障碍:中国走向全面小康的社会政策思考》、《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市场经济与社会保障》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中国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形成第一节 2007年城乡低保制度的新进展第二节 低保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二章 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评析:辽宁个案第一节 研究背景第二节 制度演进第三节 实施现状第四节 作用评析第五节 问题及建议第六节 发现及讨论第七节 发展前瞻第三章 中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以辽宁、河北两省为例第一节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的基本情况第二节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工作的具体做法第四节 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五节 对辽宁、河北两省农村低保工作现状的解读第六节 相关的政策建议第四章 用参与式贫富排序方法识别农村低保对象:一项探索性研究第一节 问题与预设第二节 方法与步骤第三节 结果与分析第四节 成本效益分析第五节 总结与讨论第五章 中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构成第一节 数据来源及方法第二节 主要分析结果第三节 初步结论及讨论第四节 研究启示及建议第六章 中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浙江个案第一节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基本覆盖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第二节 成功扩展社会救助覆盖面所采取的重大政策第三节 实现社会救助覆盖范围扩展的浙江经验第四节 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到底应该走多远第七章 中国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困境与出路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第二节 分散供养形式及经费来源第三节 分散供养面临的突出问题第四节 分散供养问题的体制分析第五节 相关的政策建议第八章 中国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历史、现状和前瞻第一节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建立过程第二节 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现状第三节 现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存在的问题第四节 关于医疗救助制度发展的思考及前瞻第九章 中国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状况和政策第一节 贫困儿童的界定与总量估计第二节 贫困儿童的社会救助状况和政策第三节 贫困儿童社会救助政策存在的问题第四节 贫困儿童的减贫战略与政策建议第十章 中国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方法与运用第一节 研究“基本生活需要”的意义第二节 关于“基本生活需要”认识上的误区第三节 测度“基本生活标准”的方法第四节 中国的实践:七城市调查的统计分析结果后记

章节摘录

  针对低保人口中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特殊需要,我国城市低保主要通过积极推行“分类救助”政策予以缓解。分类救助是指各地根据城乡低保对象的家庭结构、身体状况、劳动能力、困难程度等情况,实施不同的救助标准。从已建立分类救助制度的地区看,目前享受分类救助的人群大体可分成四类:第一类是“三无”人员,即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和扶养人的孤寡老人和未成年人。第二类是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包括享受低保待遇的高龄老人(多是70岁以上),未成年人(有的限定在16岁以下),义务教育阶段的在读学生(有的包括16岁以上的在读学生),等等。第三类是政策照顾对象。第四类是劳动年龄段有劳动能力的低保对象。目前各地采取的分类救助标准主要有三种形式,即对“三无”人员、重病重残人员等,实施重点保障,使其全额享受低保金,或在全额基础上上浮一定比例;对一般病残家庭、单亲家庭、正在接受教育的未成年人家庭,适当提高补助水平;对有就业条件的一般困难人员,则严格按照当地低保标准核算其家庭收入,实施差额保障。  显然,目前各地实施的“分类救助”政策,对贫困未成年人和老年人无疑是个利好的举措。以贫困未成年人为例,首先,分类救助政策普遍把未成年人视为需要进一步救助的主要对象。其次,依据贫困未成年人的不同类别,相应提高了救助标准。至于贫困未成年人究竟能在分类救助政策中得到多大实惠,看看广州市的情况就可一目了然。广州市有关文件规定:“对低保家庭中在小学、初中、高中或职业中等教育学校读书的学生,在低保标准的基础上提高20%给予救济。”据广州市民政局2007年的统计,全市城乡低保家庭中符合上述条件的学生共计31453人,其中城镇10162人,农村21291人。若按当时的城乡低保标准推算,城镇学生每人每月需增加66元,农村学生每人每月平均增加35元(涉农区县低保标准不同),两项合计,市财政每年需增加支出1699万元。换句话说,因为此项政策的出台,广州市城市低保家庭中在小学、初中、高中或职业中等教育学校读书的学生,每人每月可多领取66元的低保金,农村低保家庭中的同类学生,平均而言,每人每月可多领取35元的低保金。  分类救助政策也的确为老年人带来了实惠。据民政部最低生活保障司对天津、河北、江苏、湖南、四川、青海六省(市、区)的调查,低保对象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每月可享受159元的低保补助,比全国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多67元,高出72.8%。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国社会政策研究十年专题报告集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