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期刊采编和管理
2010-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邹建中
298
无
我在新闻出版行业工作,已近30年了。 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从做报纸(《江南游报》)到做杂志(《东方青年》),再到做报纸(《浙江青年报》、《青年时报》),最后又做起了杂志(《观察与思考》)。其间,我从记者、编辑岗位起步,先后担任过编辑部主任、主持编务工作的副总编以及现在的《观察与思考》杂志社主编。 由于我长期在新闻出版的采编业务一线工作,自然而然地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是个爱思考的人,喜欢对“经验”进行“理论梳理”,即将一些“经验”提升到“规律”的层面。我觉得,掌握了从实践中得来的“规律性的东西”,反过来指导实践,效果非常好,至少可以提高效率,少走弯路。比如,我对记者采访规律的认识;比如,我对文章结构规律的认识;比如,我对版面设计规律的认识;比如,我对编辑流程规律的认识;比如,我对日常管理规律的认识,这些“认识”,都对我的实践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我在长期的新闻出版实践中,也带出了一批新闻出版人才。他们当年跟我“干新闻”的时候,大多是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但是,在我的指导下,他们进步非常快。现在他们在浙江的一些重要媒体工作,大都成了那儿的台柱子,有的还成为某些媒体的领导者。 实践的结果告诉我:我的那套东西,还是行之有效的。加上我还在几个大学任兼职教授,常给学生上课,因此,我就一直有一个想法:将那些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归纳起来,写成一本书,让那些新“入行”的年轻人,以及听我课的学生,有一个“东西”可以放在需要的时候翻翻看看。 我在写这本书的时候,我要求自己尽量少看别人的书。不是我对他们的书不屑一顾,而是我怕受到他们的影响,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从而“迷失自我”。我想,我要尽可能地坚持“原创”。所以,我的书中,就有了大量的“与众不同”的东西。也许那些东西还非常幼稚,但我认为,多样性,总比单样性好;创新的粗糙,总比守旧的精致好。好在我们的读者会有能力“取其精华,扬弃糟粕”的。 虽然我坚持“原创”,但我毕竟是受过新闻专业高等教育的,这么多年来,也啃过一些老师的书。因此,如果说,我在书中有所建树,那也有这些老师的功劳。因为他们始终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 由于这是一本既有理论层面的东西,也有操作层面的东西的书,它应该有它“存活”的价值。而且这本书虽然讲的是“新闻期刊采编和管理”,但它的一些东西,是和其他期刊共有的。做其他期刊的“刊人”们,也是可以“翻翻看看”的。
对期刊从业人员来说,本书是一本指导性较强的业务专著。作者提出的“目标消费者”概念、“发行局部压强”观念、“不小于三分之一”的美学原则,以及制度管理、文化管理和知识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理念等,都不乏新意。作者强调,对于一本期刊来说,知识管理是一种容易被忽略的却较为重要的新管理模式。全书文字通俗、流畅且不乏幽默;有不少生动的例子,也有大量的具体的可直接用于实际操作的“经验之谈”。本书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还具有指导实践的积极意义。作者在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大学给大学生上课时,本书内容曾为主要教学内容。
邹建中 1953年生于杭州,现为《观察与思考》杂志主编、浙江省社科院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杭州名牌战略研究会高级顾问,1987年加入浙江省作家协会。1970年至1979年在大兴安岭林区“支边”,做过营业员、后勤杂工、汽车驾驶员、文艺宣传队员、工会文体干事。1979年回到杭州,做过工人、成本核算员、企业报编辑。从企业报编辑岗位起步,1983年正式开始了新闻出版专业工作生涯,先后在《江南游报》、《东方青年》杂志、《浙江青年报》、《青年时报》、《观察与思考》杂志工作,这期间,当过记者、编辑、编辑部主任、副总编和主编。发表过大量的小说、杂文、报告文学、影视剧本等文学作品:新闻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2003年开始,对时政评论兴趣日增,在《观察与思考》杂志扉页发表时政评论120余篇。2009年,《观察与思考》杂志获“华东地区优秀期刊”称号。
前言第一章 定位 一 定位 (一)读者定位:我们的产品卖给谁 (二)内容定位:我们给读者看什么 (三)风格定位:我们要张扬的是什么风格 (四)发行定位:我们的读者在什么区域 (五)广告定位:我们要的是哪类广告 二 方针、宗旨 (一)方针:怎样做 (二)宗旨:为什么 三 口号第二章 策划 一 什么是新闻策划 (一)什么是新闻 (二)什么是新闻策划 二 策划的重要性 (一)每一期杂志的内容,都要精心筹划 (二)每一期杂志的内容,都要突出重点 (三)如何写好一篇报道,都要周密考虑 三 策划和实施策划的基本条件 (一)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好的团队 (二)要有合作精神 (三)辅之以良好的管理 四 成功的策划案例 (一)发现典型 (二)统一思想 (三)安排采访 (四)分头写作 (五)精心编辑和排版第三章 采访 一 什么是新闻采访 (一)“新闻工作者” (二)“为新闻报道” (三)“调查研究” (四)“还原事实本质” 二 记者采访须具备的素质 (一)冷静——鹰的眼睛 (二)敏锐——狼的耳朵 (三)迅捷——豹的速度 (四)顽强——熊的力量 三 静态采访和动态采访 (一)静态采访 (二)动态采访 四 采访的注意事项 (一)配备工具 (二)讲究礼貌 (三)打扮得体第四章 写作 一 什么是新闻写作 (一)新闻写作,一定要在掌握事实的基础上进行 (二)新闻写作,必须符合新闻体例的一般要求 (三)新闻写作,是将“事实”按“体例”写成文字稿的活动 二 新闻期刊文章的主要体例及写作特点 (一)新闻综述 (二)新闻述评 (三)人物通讯 (四)新闻调查 (五)人物专访 三 文章的结构技巧 (一)横向结构 (二)纵向结构 (三)纵横交错结构 (四)悬念式结构 (五)鱼骨式结构 (六)箭靶式结构第五章 编辑(文字) 一 编辑所需具备的素质 (一)编辑的政治意识 (二)编辑的学习意识 (三)编辑的组稿意识 (四)编辑的人文意识 (五)编辑的技能意识 (六)编辑的服务意识 二 编辑工作“流水线”的“十大环节” (一)谈稿 (二)写稿 (三)编稿 (四)审稿 (五)排版 (六)校对 (七)清样 (八)付印 (九)上市 (十)收尾第六章 编辑(美术编辑) 一 有关图片的审美 (一)图片的选择 (二)图片的裁剪 (三)图片摆放的“不小于三分之一原则” 二 杂志版式的重要性 (一)关于封面 (二)关于内页 三 版面设计的原则 (一)“齐”的原则 (二)“精”的原则 (三)“简”的原则 (四)“空”的原则第七章 期刊管理 一 制度管理 (一)需要制定基本的规章制度 (二)制度管理需要遵循的原则 二 文化管理 (一)文化管理的核心 (二)文化管理的内容 (三)文化管理和制度管理的关系 三 知识管理 (一)什么是知识管理 (二)知识管理对杂志社的影响 (三)知识管理的现状分析 (四)知识管理策略和方法参考文献
们也赞同观点和材料的统一,但实践上往往各执一偏,难以统一。于是,在写作实践中就产生了两种情况:有些文章空洞抽象,概念、观点、条条多,缺少具体材料,没有例证,因而既不能令人信服,也难以启发人的思考;有些文章则不善于概括,堆砌资料,缺乏经过分析得出的观点和结论,看起来杂乱无章,茫无头绪。邓拓认为这两种现象反映了两种片面性,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观点和材料相组合,虚与实相结合,而这个结合,必须经过一番把观点和材料融会消化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相加和凑合。‘这只有经过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才能成功,决不是生拉硬凑、加减乘除就能成功的’(《燕山夜话.观点和材料》)。这话讲得非常深刻,确是他自己长期发奋挥毫的经验之谈。他还举古人作的形象化比喻为例:有的人所学如一仓钱币,纵横充满,而不得贯以一绳;有的则有绳一条,而无钱可贯。‘以线贯钱’的说法,和我们平时讲的‘红线串珠’相似。这些比喻虽然很形象地说明了一部分道理,但比喻总是跛足的,写作不能简单这样相‘贯’相‘串’,而需经过一番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使观点和材料水乳交融,才算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的‘产品’。”(1) 和“水乳交融”相反的就是“油水分离”了。近些年来,有人花了不少钱,研究如何在汽油中加水,以解决能源不足的世界级难题。媒体也对此进行过不少的报道,但是,直到今天,我们还没有真正看到过有谁将这项研究搞成功了。油水不融,这难倒了不少科学家和企业家。
无
对新闻工作者来说真的很专业
作用不小,有内容
好书,正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