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

刘立群 编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

刘立群 编  

页数:

34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书系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于2010年4月24—25日承办的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3届年会论文汇编。来自北京、上海、南京等地高校、科研院所、新闻媒体、政府机关等的40乡位学者参会,本论文集收入参会论文近30篇,内容主要涉及2008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德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经济、社会文化以及中德关系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是国内德国问题研究专家群体的最新力作。

作者简介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原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欧洲学会理事、德国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研究领域:哲学理论、国际问题。著有《超越西方思想——哲学研究核心领域新探(增订版)》、《列国志·冰岛》合著、合译书多部主编多部论文集,发表论文数十篇。

书籍目录

前驻德国大使马灿荣演讲词德国驻华公使李德仁演讲词一 政治外交篇 中德关系回顾?展望 2010年中德关系走势 德国政治的变与不变 失败、困境与出路  ——2009年人选之后的德国社会民主党 浅析德国统一之后对俄罗斯的外交战略 德法关系:从宿敌到盟友 土耳其人盟:基民盟/基社盟与自民党的 不同立场分析 浅析德国黑黄联合政府关于阿富汗驻军的讨论 德国新纳粹主义存在的基础及前景探析 恐怖主义和德国的反恐政策 浅析新形势下德军军事变革的原因、 措施及前景二 经济篇 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后的德国经济 评德国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政策  ——特点、成效与退出战略 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及德国经济 世界经济危机  ——德国推行其经济外交路线的契机? 深度解读欧洲债务危机 德国在欧元保卫战中的领导作用 后危机时期的金融监管  ——评析德国与瑞士的“逃税之争” 中德经贸关系回顾及新世纪以来的特点、问题和前景 从世界出口冠军的更迭看中德两国的外贸出口 论中德企业合作基地的支撑条件与发展取向 德国外贸经济的集贸巴扎模式 德国的石油安全机制及其启示三 社会文化篇 德国移民融合:走向可持续的政策 浅析德国的低薪工作问题 德国文化策略和行动 “博洛尼亚进程”及其在德国的十年实践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为加深两国人文交往,中国政府还决定在今后3年邀请600名德国中学生赴华参加夏令营活动,为200名德国教师和学生提供赴华进修汉语的奖学金,并于两国建交40周年时在德国举办“中国文化年”活动。双方密切的人文交流,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巩固了双边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民意基础。在教育交流方面,最引人瞩目的是中德互派语言助教志愿者这一长期合作项目。在中国驻德国大使馆2010年2月22日晚的中德汉语界迎新招待会上,与会中德官员高度评价了中小学外语助教交流项目开展3年来取得的成果。德国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秘书长埃里克·蒂斯教授在发言中说,中德中小学领域合作开创了一个新领域,它与科技合作不同,更多的是人与人面对面地交流。近年来,中德两国许多中小学生到对方国家访问,这对双边关系的积极影响不可低估。德国外交部文化与交流司国外学校处处长克拉韦利基说,德国外交部2008年启动“伙伴学校”项目,加强海外德语学校与当地传授德语的中小学的联系,中国是该项目的一个重点。这一项目扩展了在中国的德语学校网络,目前有57家,预计2010年底将增加到80家。2009年,在“伙伴学校”框架下,大约有2000名中德学生参加了交流互访活动。德方派遣了18名德语教学人员到中国,在德国的中国汉语助教志愿者约为60人。另一个硕果累累、历史辉煌的是中德职教合作,它为提高“中国制造”品牌和产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中国教育部介绍,30多年来,双方在联合设立职教合作项目、联合培养职教师资、共同开发教材及教学大纲等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截至2008年底,双方合作为我国培训了中高等职业学校教师2000多名、校长700多名、中职职业教师培训基地专业教师近100名。


编辑推荐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是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德国及中德关系 PDF格式下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