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中医学基础

谢宁 编 中国中医药
出版时间:

2011-2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作者:

谢宁 编  

页数:

469  

内容概要

  谢宁主编的这本《中医学基础》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书共五十一章,分为四篇,主要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以及方剂学基础。  《中医学基础(供中药学、药学、中医护理等专业用)》可作为中医药院校在校学生及自学中医者的教材,同时对从事中医教学和临床工作的人员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书籍目录

绪论第一篇 中医基础理论第一章 阴阳五行第一节 阴阳学说第二节 五行学说第二章 藏象第一节 概述第二节 五脏第三节 六腑第四节 奇恒之腑I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第三章 气血津液第一节 气第二节 血第三节 津液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第四章 经络第一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和生理功能第二节 十二经脉第三节 奇经八脉第五章 体质第一节 体质学说概念第二节 体质的生理学基础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第六章 病因病机第一节 病因第二节 发病第三节 病机第七章 防治原则第一节 预防第二节 治则第二篇 诊断学第八章 诊法第一节 望诊第二节 闻诊第三节 问诊第四节 切诊第九章 辨证第一节 八纲辨证第二节 气血津液病辨证第三节 脏腑辨证第四节 其他辨证方法第三篇 中药学第十章 中药的起源与中药学的发展第十一章 中药的采制第一节 产地与采集第二节 炮制与制剂第十二章 中药的性能第一节 四气五味第二节 升降浮沉第三节 归经第四节 毒性第十三章 中药的应用第一节 配伍第二节 用药禁忌第三节 用量与用法第十四章 解表药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第十五章 清热药……第四篇 方剂学基础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四时气候的变化,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有时也会成为生物生存的不利因素。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度的,如果气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节机能的限度,或者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做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发生疾病。四时气候变化对疾病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季节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行病。季节特点不同,发病也常各异。此外,某些慢性病往往在气候剧变或季节交替时发作或增剧,如痹证、胸痹等。昼夜的变化对疾病也有一定影响。一般疾病,多有昼轻夜重的特点,由于早晨、中午、黄昏、夜半,人体阳气存在着生、长、衰、人的规律,故而病情亦随之有慧、安、加、甚的变化。此外,某些地方性疾病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地域不同,人的体质有异,所患疾病也不同。中医学重视天人关系,强调人的积极意义,认为人类不仅能适应自然,更能改造自然,和自然作斗争,从而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中医学强调在适应环境的同时,还要能动地改造环境,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2)人与社会的整体性人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也有影响,其中社会的进步或落后、社会的治与乱以及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动,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影响尤为重要。首先,社会的进步使物质生活日益丰富,居处环境舒适宽敞,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养生学的充分发展,使人类的生存质量提高,寿命延长。但同时,社会进步也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如工业发展造成环境污染引发了一些新的疾病,生活节奏加快,使人的精神过度紧张,心理疾病也呈上升趋势。其次,社会的安定或动乱对人体身心健康的影响亦很重要。社会安定,人们安居乐业,心情愉悦,生活规律化、科学化,故而健康长寿。反之,社会动乱,人们精神紧张,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或疲劳过度,必致机体抵抗力降低,罹患各种疾病。


编辑推荐

《中医学基础(供中医学、药学、中医护理等专业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中医学基础 PDF格式下载



不错的书,可以读读的


好书,好书,觉得有用


学习一下基础理论和知识


纸张不错,价格合理,绝对正版


内容简单易懂,很适合初学者,了解基本常识,很适合业余阅读。但不适合专业人士阅读,因为内容过于简单。


对于不了解中医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很好的基础理论教材。


写的是些基础性的知识,但印刷的质量和纸张都很差,特别是纸张太薄!!!!


可以供我们了解一下中医的基本要素。


学中医用,这套书籍很不错


不错的中医学入门教材


生活之帮助


入门理论


不错 很实用。。。。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