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

邬沧萍,杜鹏 主编 中国人口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2-10  

出版社:

中国人口出版社  

作者:

邬沧萍,杜鹏 主编  

页数:

616  

字数:

600000  

内容概要

  《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构想为指导,把建设和谐老龄社会作为立论基础,按照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战略思路,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比如,认为人口老龄化在给我国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蕴含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机遇,要科学把握机遇与挑战,危中寻机,化危为机;要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现实利益和国家民族长远利益,统筹兼顾发展与养老问题,实现老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理论创新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也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时代要求。
  《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集中论述了如何建立和完善我国现行的有关老年人生存和发展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这个体系包括社会保障、健康维护、家庭养老、长期照护、养老和为老服务、老年人教育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内容;详细论述了各个养老助老主体——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庭成员和老年人本人的社会责任;提出了未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目标和发展愿景。这些政策建议符合国情,也反映了人口学、老年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站位前沿、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理论性、实践性、操作性都较强。

书籍目录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有关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论解释
第一节 科学认识人口老龄化处变不惊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三节 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关联性和异同
第四节 本书框架结构和内容简介
第二章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的科学含义及其影响的直接因素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历史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几个规律性表现的实证
第三章 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和教训
第一节 立足国情学习国外应对老龄化的经验
第二节 按国际共识更新几个有关老龄化的观念
第三节 借鉴国外社会保障改革 择善而用
第四节 西方居家养老的回归以及社会化为老服务
第五节 发挥社会组织与志愿者的作用
第六节 国外重视老年人终身教育
第四章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历程
第二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第三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第五章 中国老年人的概况和特点
第一节 中国老年人的经济状况与特点
第二节 中国老年人的婚姻与居住状况
第三节 中国老年人的死亡率状况
第四节 中国老年人的受教育状况
第二篇 老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六章 老龄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
第一节 统筹兼顾发展与养老
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三节 应对人口老龄化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四节 应对人口老龄化与人口发展战略
第七章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挑战和机遇
第一节 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的挑战和机遇
第二节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障、金融和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第三节 人口老龄化对科学技术进步与管理的挑战和机遇
……
第三篇 和谐老龄社会中老年人的生存与发展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在于我国能用于养老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需要。仅就“十二五”期间,2亿老年人的经济、医疗、照护、精神文化、教育休闲活动,以及老年人生活宜居环境的需求就非常庞大。而从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动态角度山看,未来对养老资源的要求将更为庞大。从现在起老年人每年平均将以4%左右的速度增加,在30年内,老年人口将从现在的1亿多增加到4亿多,超过那时美国全国人口数量。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未富先老”的基本国情,意味着中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时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必须结合国情走中国特色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以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基本方针,既要保证对老年人群体基本需求的满足,也要防止出现发达国家养老金开支庞大致使财政人不敷出的情况。我国吸收发达国家发展机构养老应对老龄化的成功做法,也要预防出现过的负面教训,发展“以居家养老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居家养老模式。本章所讲的国外主要是指已经老龄化的发达国家。 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对国外应对老龄化经验的总结与提升 人类社会在20世纪中期才开始认识人口老龄化,当时生产力还不够高,科学技术还不发达,人口学、社会学、生命科学、老年学知识积累相对不足。直到20世纪70年代,学者普遍对人口老龄化有各种隐忧,担心诸如劳动力不足、劳动力老化、劳动生产率下降、劳动者学习能力低、劳动力转岗难、劳动力难以适应新技术和新的管理模式等问题。随着生产力不断发展、科学技术日趋发达,悲观的情绪才开始逐步扭转。 20世纪80~90年代,西方许多学者提出“成功老龄化”、“有保障的老龄化”、“生产型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直到2002年提出“积极老龄化”。“积极老龄化”是在2002年马德里罔际老龄大会上提出,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新思维。它是健康老龄化在理论上的完善和必要条件。积极老龄化把健康、保障和参与看成三位一体,强调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必要性、重要性。积极老龄化能充实老年人“六个老有”和强化我国老年人最缺的“归属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发挥老年人的潜能,是应对老龄化所不可或缺的。


编辑推荐

《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是新闻出版总署迎接党的十八大重点图书,由邬沧萍,杜鹏主编。

图书封面

广告

下载页面


老龄社会与和谐社会 PDF格式下载



看题目半天,思考许久,还是有些晕


准备研究论文参考,好好读一下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