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生死学十四讲

余德慧,石佳仪 中国长安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4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作者:

余德慧,石佳仪  

页数:

224  

字数:

140000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生死学十四讲》是台湾生死学课程开创者余德慧教授的力作,畅销台湾多年,此次为大陆第一次引进简体版。
 
生死事大,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地。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这道难关。近观死亡,跳出心智的束缚,透视生命的全貌,你会发现生命更加宽广的存在。
 
余德慧教授探讨生死学领域二十年,开创了华人世界第一门“生死学”课程。本书是作者在多年对重症病人的临终陪护经验中,关于生死学的心悟。书中强调,我们不能用常理来判断重症病危的人们,必须跳出常理来理解生与死的本质。并借此深入分析到,我们在正常的生活状况下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找回灵性的力量。
  本书不仅是临终陪护人员难得的意见参考,更是每个人启悟生命真相的修行之书。
  二十年前,余德慧在台湾大学心理系,开设了华人世界的第一门“生死学”课程。当时,每一堂课都大大爆满。
 
后来,余德慧离开台北,来到花莲的东华大学,并持续在花莲慈济医院的心莲病房担任义工,接触临终病人,亲证生死,既深刻体会到身体一步步毁败对人们心理的撞击,同时也见证到人们身上的灵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剥落之后,幽然显现。几年前,余德慧自己也曾遭逢重病,对于死亡有切身的观照,因而导引出更宽阔的对生死之学的体悟。
 
2000年起,余德慧于慈济大学重开生死学课程,本书是2002年的上课记录。作者学养与体验交织,融合了临终照顾实务、研究累积的学术理论及自身体验,文声如清水潺潺,提供人们一条“通往彻念的摆渡”之路。

作者简介

余德慧,台湾屏东人,1951年生,台湾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曾任台湾大学心理研究所副教授,张老师文化公司总顾问,现任东华大学族群与文化关系研究所教授、谘商与辅导心理学系主任,教学内容包括:文化心理学、宗教人类学、文化咨询等。余德慧早年从事临床心理学,担任心理学教授十余年,之后因觉得人的世界跟文化、经济、生活等息息相关,在加州伯克莱大学开始埋首于心理与医疗人类学,同时也浸淫于诠释现象心理学、宗教与临终照顾?研究领域。近几年来,余德慧在慈济医院心莲病房担任义工,大量接触临终病人,并在慈济大学重新开设“生死学”课程。著作有《诠释现象心理学》、《中国人的宽心之道》、《中国人的自我蜕变》、《中国人的生命转化——契机与开悟》、《孤独其实是坏事》、《男儿心事不轻弹》、《回首生机》、《感应之情》、《生命梦屋》、《情话色语》、《观山观云观生死》、《生命史学》与《生死无尽》等。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自序
Part I  生死学的鸟瞰  
第一讲 生死学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第二讲 看见存在的遮蔽  
Part II  生死学的进路  
第三讲 抵达无蔽的领会之前  
第四讲 生寄死归  
Part III  了解临终过程  
第五讲 进入愿有决断  
第六讲 关键的重病现象  
第七讲 重病之后的生命时光  
第八讲 “脱离世间”的本质  
第九讲 病沉期咫尺的亲近  
第十讲 背离世间,灵性呈显  
第十一讲 拟像与观,临终最后的存在意识  
Part IV  底线地活着  
第十二讲 濒临之心的修行路  
第十三讲 清净无住,游戏任自然  
第十四讲 终极的归返原初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生死学十四讲 PDF格式下载



不知死,焉知生   心灵工坊来信要求我为余德慧老师在内地出版的著作《生死学十四讲》写推荐序,我考虑再三,推辞没有礼貌,但是要为我心目中重量级的灵性大师写推荐序,真是有些压力。   余老师在我的心目中,是和《当下的力量》、《新世界》的作者艾克哈特·托勒一样层级的灵性作家,但是说实话,我一直没有细读过老师的著作,为本书写序给了我第一次细读老师作品的机会。   余老师的学问深厚,兼具理论和临床,在我眼中,老师的著作应该是学术性大于实践性。但是细读完本书之后,惊喜地发现,老师的理论架构叠然有序,清楚明晰,但绝不失其实用性与生活性。铿锵有力的字句间,隐然流露老师悲天悯人的胸怀和情感,不时加上一些适合华人国情的小故事和老师自己的亲身体会,感觉这本书的距离和我们好贴近。   虽然老师把“生死”的问题变成了一套学问,叫做生死学,并且在大学开班授课,但是他的研究心得却是结合了学术与实证的经验而来的。老师多年在医院担任照顾临终病人的志工,亲身体验了自己研究的主题:生与死。   孔老夫子说过:不知生,焉知死。但是读完了老师的著作,我的感觉却是:不知死,焉知生。了解死亡、期待死亡、拥抱死亡,不但能够让我们活得更好,也让我们扩大自己的视角,对人生有一番不一样的领悟。   书中老师也说:生死学的双重目的,就是让我们了解自身活着的方式,以及让我们了解另一种活着的方式,进而理解使生命活得更大的观念,就是让死亡变成一种存在。老师很多的说法和概念其实和《当下的力量》的基本理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老师的语意更加的清晰明了(毕竟是以中文写作的原创作品),而且加上我们东方哲学思想的很多元素,让人更觉得亲切。   存在,Being,也可以说是一种默存(默然存在)的存有,是不属于我们这个眼睛可以看得到的世界的。我们大部分的人都受到心智自我(小我、ego)的控制,汲汲营营地向外去创造属于这个尘世的东西,但是在生死学的教导下,每个人都可以更加地承认一个事实:“当死亡来临,会将一切不是属于真正的你的事物席卷而空”(参考拙作《遇见未知的自己》)。   很喜欢老师书中的比喻:我们普通人的状态很像是在一个花盆之中,是一种无家可归的飘荡。我们需要了解自己的这种状态,才会心甘情愿地往大地的存有状态开放。这也很像我们平常说的,我们都是大海中的浪花,要知道自己是属于大海的,最终也要回归大海。在花盆的状态时要有觉知,知道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旅程,最终我们要落叶归根回到大地(我们的天家)。   这种觉知不是很容易得到的,有时也叫做“决断”或是“出离”。书中指出了死亡或是重病等重大的失落,会帮助我们加强这种决断心,不再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心智自我向外创造的事物上。进而发现自己人生当中的优先级,何者重要,何者为次。   我也很喜欢老师指出的“游戏三昧”的规则。当我们面临生命的破裂时,灵魂其实才有了出口。我们一方面保持在世,用认真的态度去处理世间事,但又不在世,带着决断(出离)的心情去接受事物自然衍生的结果,对生命的观照保持这两种态度。这样就可以让我们以不当真的心情因应人世,行住坐卧之间,不脱离游戏的心情和本色,那就是:专心一意的“认真的不认真”。老师还举了好些个游戏三昧法的例子,大家可以好好去体会一下。   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兼具知性、灵性与实用性的好书,祝福大家能够在欣赏佳作掩卷之余,都能体会到老师说的“谛念”,那就是:“过去繁花绿叶,万般想法纷飞,突然这些东西都破掉了,不愿意再去想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再投身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之中,自然而然会升起“游戏三昧”之心,笑看人世百态,享受日出月落。


   《生死學十四講》是慈济大学余德慧教授的课堂讲稿,作者以海德格尔巨著《存在与时间》中的“常人”、“此在”、“向死而生”为起点,描述了我们生寄死归的修行理念。
   在文中,余氏认为我们生命旅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心智自我阶段和默存存有阶段。心智自我阶段又名常人专政阶段。该阶段,顾名思义,我们的生活方式是常人式的生活方式。所谓常人,“我们身边都有这样的人——也许你自己也是——他们非常关注外在的一切,总是想着聚敛财富或是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以至于彻底丧失了真我。这样的人,他们关注外在远胜于内心,所面临的问题便是——他们看别人的脸色来决定什么是自己需要的或期望的。”⑴我们就是在这样的生活方式中,度过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没有生命的困惑,没有死亡的焦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心智进行思维,经营人生,考量着人生的得失成败,并赋予这一过程以价值和意义。但是,直到死亡以不可预期的方式降临我们面前,心智自我才逐渐消解,这样“常人专政”破碎之处,澄明之境、默存存有才得以显现。这时,我们才发现,我们不过是寄养在花盆中的此在。我们的真正归宿乃是无以名之的“默存”。这是缘聚缘散的最终归宿,没有意义,没有价值,当然,更没有自我,没有恐惧,一切归于翕然。
   感恩于死亡,我们的存在观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们的人生开始了崭新的决断,告别了有心无灵的以前,进入了灵性空间。“灵性空间会让人接触到自己,接触之后,人不再理会世间的平等、钱财、富贵等东西。从这样的观点来看,灵性空间是一个拯救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会长出某种拯救能力,此能力足以消解人世间的恩怨情仇。如果是这样的话,灵性空间不是宗教空间,而是人的生命空间。灵性不只是存在于宗教中,它应该是在人的生命过程与机遇中,透过种种无法控制的机缘以及无法了解的状态,破裂而显化出来。”⑵
   “‘活着’本身是一个连续状态,但是我们真正的处境却是随时都可能面临死亡的断裂。连续的存在体与将来可能面临的断裂,形成很大的紧张冲突。这种紧张和冲突会使人产生两种反应。第一个反应是躲到永远活着的信念中,而不管死亡如何地窥视我们。这就好比在狂风暴雨的夜里,躲在屋内,将棉被盖好,红豆汤煮热,什么都不想,不想爸爸妈妈会过世这事实。这种“连续论者”告诉我们活着的方法,就是活在当下。......第二个反应是,既然人的‘活着’必然会遭遇断裂与死亡,那么我们就应该彻底了解‘道’。意即,我们不要投入到世界中,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讲是没有意义的,因而我们应该离开红尘出家。但这样的生活方式对多数人而言是做不到的。”因此,“我们应该用濒临的心情体验到自己暂时性的连续,但同时又感受到生命破裂的光芒,保持这种双重态度活着。......用濒临的心情探索我们对‘连续’的惯性;从体验中,深化‘畏’带来的断裂与无依无靠的经验,从而逐渐获得‘悟’(明白)”。⑷总之,对我们来说,单纯的行走于两个世界(日常世界和灵性世界)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很难过的。
   这本书展示了生命、死亡的不同画面,使我对生命对灵性有了更多维度的认识。但是仍有以下疑问需要解决:
   1、心智自我真的意味着常人吗,本真态中的此在不存在理智吗?理智在异化态中存在,在本真态中不存在吗,那么岂不是意味着理智与异化的相关度是1?
   2、所谓的意义、价值都是心智世界的产物吗?我们的人生归属真的只是“默存的存有”吗?那么,破除死亡的遮蔽,我们所行进的路是常人专政还是默存的存有?心智自我和默存的存有应该是不相容的。开化后的我们,所处于的状态是什么呢?介乎其间吗?
   3、对于,日常世界和灵性世界,我们是共时性于其中,还是如马丁•布伯所说不断地游走于两个世间中?尽管《我与你》中两个世界的内涵与此有所不同,但其中关系较类似。在布伯看来,我“不能不栖息于‘你’之世界,又不可不时时返还‘它’之世界,流连往返于‘我——你’的惟一性与‘我——它’的包容性之间。此种二重性便是人的真实处境。”⑸(按:对我来说,这是前我和后我两个不同的时代,迥异的人生)
2010-09-26 21:20:35   来自: No.7968 生死學十四講的评论


人生就是生与死的修行。余德慧教授以佛化哲学和海德格尔哲学出发,系统地探讨生死学的内涵,将每个环节都剖析得澄明透彻。观点比《西藏生死书》《前世今生》明确、理性,跳出了宗教信仰的神秘色彩。


本书面向读者:
  一、所有灵性爱好者:最重要的生命课程,迷航指路,跳出生死迷雾,觉悟生命真相。
  二、重症医生、病友、陪护者、亲友:安心解脱,抚慰苦乐人生,不可错过之书。
人生就是生与死的修行


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你看到什么?
“生死事大,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地。每个人都不可避免要面对这道难关。近观死亡,跳出心智的束缚,透视生命的全貌,你会发现生命更加宽广的存在。”
只有穿越了生死,生命有更美好的扩张开来,没有什么一定要怎样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可以随意,可以让心更安一些。


末法时代,天灾人祸随时而至,人心惶惶不安,无所自处。这时,最需要醒悟生死的执着。话说,像余德慧先生这样,把生死学阐述得这么透彻,而且还纯粹说理,完全不需借助于神秘主义的学者,真是太难得了。
大凡讲生死学的,总不免堕入宗教的轮回或天堂观念,此书独以幸免。
如此大哲,如此好书,怎能不强烈推荐。


  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人人都逃脱不了。不过,很多人似乎都很忌讳这个话题。不是说了不详,而是因为死亡的恐惧使我们手足无措,一切意义、价值在死亡的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为了掩盖这种失控造成的不堪,我们宁愿假装若无其事。以为死亡未来之时,自然不用管它;死亡一旦来时,你已无能为力,不如放弃。   
  其实,活着是一出热闹繁华的戏,死去也可以是一首转化之歌。当真正面对亲友或者自己的死亡时,恐惧与无力才突如其来,摧枯拉朽地痛击人心。生死学,改变不了死亡的事实和期限,只是希望阐释它,让人们通过学习,寻找到接受的力量。   
  假如,你费尽心思,通过各种渠道,终于弄到一本《西藏生死书》,却看不懂它在讲什么。那么,请看这本书吧。

2010-11-29 18:22:20   来自: 福印&究竟 (相信阅读)
生死學十四講的评论 5


读过之后才明白:世界是什么、宗教是什么、这样活着是什么、死亡又是什么、要怎么活着又要怎么死亡,如此客观、如此详实,庆幸还不晚,30岁这年能明白这些。
本人觉得最具实用性:重症病人的临终过程、灵性照顾,原本读着是有些吃力的,这类书籍最大的特点是一定要边读边感边剖析自己的经历和情感,才能理解。我一边读一边在努力回想罹患癌症已逝的外婆的临终过程,才把这段内容理解。我只能说对临终过程的剖析很准确,老师的描述和外婆临终过程的种种表现都一一对应,而且我一直在想要是当时负责照顾的母亲和姨妈们读过这本书的话,外婆一定走得更舒适、更从容。
当然本书的实用性不仅此一方面,不同的读者相信有不同的收获。
我的收获已经是老师书中讲的“无以言之”了,但还是用苍白的“受益匪浅”来形容吧。


正好和 西藏生死书一起看 ,看看挺有意思的,花钱看书么,无非就是买个体验,别人的感悟,精神分享,多看多听多学,自然生活就充实了,起码 等于自己的 人生经历是别人 的 1点N倍吧,呵呵。。。


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生死学也是一门学问。


生死学很权威,或者说很精华的一本书。不可多得!


生死学,听起来很玄幻,还没看,应该不错


看过《西藏生死书》后的拓展阅读


这本书是一本很不错的书,让人真心喜欢。它让人明白了什么是生死,让人更懂得了如何面对生活,更有勇气活下去!


超越生死.好好活着。


作者对生死之事看得非常透彻,读来受益不浅。


曾经想自杀但是种种顾虑没有实行,或许许多人在面对失望压力的时候都有过这个念头。好好看看这本书感受下生死,我们会更加珍惜生活的。


对于生死的讲得很好!


这本书深入浅出地探讨生死的前因后果,涉猎较广,看了颇有禆益。


这是我看过的关于生死的最好的书,文字优美,通俗易懂


生死的哲学


生死大学问,关乎生存态度,需要学习。但现在还没开始读这本书。


看破生死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不过总要面对。


如何从容面对生死


生死,一辈子学习的东西。


关于生死的另一种讲解,值得去看看


受益匪浅,对临终关怀多了了解。关怀重症病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真的有人看不懂《灵性的觉醒》,那就先看这本吧,用直面死亡来激活灵性


不知死,焉知生。因为敬畏生命,所以更要热爱生活


包装和很精美,本来生和死,就是人生的两大话题,不可避免。真本书就让我们用正确的态度就对待。不知道死,有怎会努力的生


内容很超脱,不是我等凡夫能理解的,即便是看了也未必能实践不免有些遗憾,毕竟生命诚可贵。


其中的思想还是蛮好呢,正在看,学到一些平时没有直接明了的知识。


书不错,适合都市有压力的人读。
应用心理学和宗教哲学的知识、观点来说事情,分析问题,开导人的心情。


粗略翻了一下,对临终关怀应有帮助。


对于临终关怀是一本非常好的启示录


好书,可以帮助了解生命的进程


希望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最近读了很多心灵成长方面的书,有很多推荐的这本书的,读了几页,发现写的东西还不错,值得仔细读读


这本书是一位大学老师推荐买的,讲的挺透彻的,还没看完,睡前慢慢研读!


讲诉人生的旅程,让每个人明白:人生短暂,在这短暂的时刻,明白人生的道理。


不知生,焉知死。不知死,焉能更好地生活。文章及印刷都不错。


生与死,永恒的话题,学习中。。。


第一次接触这类书,觉得值得细读。读后可以领悟到很多。


生就是死,死也是生。


生与死本身就是个很深的话题,很人性化


不知死,安知生?知死,方不畏活。。。


我看完了,可以当做海德格尔的导读本,不过深入了解,还得读些其他资料,哲学本来就是艰涩的,加上哲学家千奇百怪的体系和用语就更容易摸不着头脑了,不过一旦融入进去受益无穷,同时看清了一些东西后也会烦恼无穷的,所以对于部分人慎读呀


这是我们每个人要面对的,早点接触点这方面的知识,也挺好的。


胡因梦翻的都收藏,还没看,看了再来评价!


是我喜欢的书。当从濒死状态再来看人生,就能放下很多不必要的困惑,也帮助我们重新梳理什么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从而能够更好地活在当下。


我知道张德芬


张德芬的应该可以


可能还是放不下。一想到不知某时会跟这个世界告白,我还是哭了起来。想和男朋友永远在一起,想永远照顾父母,想珍惜每一次呼吸的时间。连每一次磨难,也是限量版。我仍爱这个世界,也许它已经被污染改变了太多。我希望能做成一些事情,最起码让自己活得无怨无悔。


希望通过阅读净化心灵 让自己更平静的面对人生中的事情吧


让我从新看待人生,指点未来的路,受益匪浅。


当我们在物资社会日益繁荣下,心灵缺得不到快乐的时候,看看这样的书,也许能找到契机。


大部分人都可以看得懂的书,内容不会很深沉。


能说这是一本坑么?对别人我不知道,对我来说,这本书就是讲了等于没讲的典型。


书的质量也很好外观也好,内容也好


看完书说好


书很好,可惜自己看不懂哦。


值得读三遍以上好书,沉下心来,哪怕不求甚解,也会有收获


非常深刻,推荐!


这类书籍还是相当的不错的,对人的心灵有着无上的帮助,希望自己在字里行间蹒跚中收获多多。


很喜欢这本书,也是看了网上的推荐才买的


书不错,希望贵网改变哈物流嘛,不要几年都一个样,物流怎一个慢字了得!


书还没看,应该不错。、


我喜欢类似的书


末日之前 收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东西!哈哈哈 太棒了 这书我很久以前就想买了


书的质量不错正版


囤书,此类书还是很期待。


书是塑封的,没打开呢,看大家评价不错,买来看看


到手浏览了下 有时间静下心的时候读


安下心来看看,很不错


我喜欢看这类书,看后能使人对人生的正视,对人性的思考!


看了之后对人生的理解有了新的看法、


花了两天时间看完了,看后心灵受到很大触动,好好生活,珍惜眼前。


心已然变得安宁


很独特的一门学问


是大众接受,世俗不可避免


推荐!!!!!!


内容还算不错的,值得推荐读读,汲取所需即可。


写得很平实,但是透彻明了。关于这个重要而敏感的话题,此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好有内涵


还没看,不过这本书应该很适合一个人安安静静的读。


人生奥秘的破译


这本书很好,可以学习很多东西!


很让人反省深思,自己的生活和未来的目标,值得一读!


一直想好好看看,研究下,现在终于下手了


还没看,闲来无事的时候可以翻一翻


深刻,很值得一读


很深刻,也很契合现代人。


初步翻看了一下 内容十分学术


很喜欢着本书,并且都写了读书笔记,感觉很不错


这本书准备带回家让爸妈也看看


这本书,需要慢慢消化!


很不错的一本书,对生死观的辩论,很有意思。


值得细读的一本书,但是装帧的不好


有了更深理解


还没细读,就是拿到手的时候封面有点脏,其他还好。


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