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图书网

古史地理论丛

钱穆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7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作者:

钱穆  

页数:

359  

Tag标签:

无  

内容概要

本書為錢賓四先生考論古代歷史地理長短論文之彙集。先生之考地,最先考楚辭地名,遠在民國十一年,尚在其始撰先秦儲子繫年前一年。及際阵成書,續為此業,成闹初地理考,時為民幗十九年。此後續有撰述。最後一種為史記地名考,則完成在二十九年。嗣後以國事日非,先生治學別有關注,於此一領域遂未再有專著。
一九八一。年,先生年八十七,乃將史記地名考以外各文彙编為本書;翌年七月由臺北東大圖書公司出版。

书籍目录


古史地理論叢部甲
周初地理考
古三苗疆域考
【附】 饒宗頤「魏策吳起論三苗之居辨誤一附跋
楚辭地名考
……

章节摘录

版权页:那时的长江,在历史上还占不到重要位置。自唐代天宝以后,中国史渐渐走上衰运,而长江流域却渐渐见其重要。宋元明清四代的统一,任何方面不能比西汉盛唐,而五代十国以及金宋对峙,乃至黄巢、张献忠、李自成等的混乱,也较之春秋战国汉末纷争以及南北朝抗衡时的气象远逊了。总之,清代乾隆以下暂置不论,就乾隆以前的中国史看,上半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后半部以长江流域为主脑,大体上却是黄河流域代表的文化还超在长江流域所代表的文化之上;这只稍一思考,就可了然。何以忽然说黄河是中国之害呢?原来黄河为害中国之信念,亦恰起于中唐天实之后,经宋元明清历代之相传而其说益坚。那时黄河流域的文化,逐渐衰颓,中国人的智慧力量,已是不再能运用黄河了,而才说黄河为中国之害。依照最近事况,长江流域的文化,日趋倒退堕落之境,中国人的智慧力量,又渐渐地表示不能再运用长江了。若循此下去,老还是筑堤抢险,拼命效法共王伯鲧的故智,来防御长江之水害,恐怕在不久将来,便会再有一个长江为害中国之新信念,深印在我们不长进的中国人脑裹。就现状言之,自然黄河格外见得讨厌可怕,好像不当与长江相提并论。但就历史看,只要承认大陆民族之文化进展——尤其是农业社会之文化——脱离不开河流之帮助,则中国民族唐以前的文化,实在是多多利用了黄河,而很少利用到长江。易辞言之,即是古黄河之有助于中国文化之进展者,实远在长江之上。我从未研究过水利工程,对近代黄河为害情形,不能详说。然就历史上经过,大略道我所见,亦可为近年来国人深信黄河为害者作一参考。


编辑推荐

《古史地理论丛(新校本)》是钱穆先生全集之一。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广告

下载页面


古史地理论丛 PDF格式下载



九州出版的钱穆先生全集很好,为目前大陆最好的版本,比三联出版的要好的多,也补充了不少内容。三联的删节太多。


钱穆的学问,看看绝对有收获的


书很好。只是运送包装很差。


有示意图有图片很赞


价格方面贵了。《古史地理论丛》有三联书店的简体本和华夏出版社的繁体本。后者排版稀松,有浪费纸张之嫌,因为是繁体,便将书价提升一倍。内容方面,钱穆先生的考证方法值得我们学习。其根据上古典籍的记录考察,主张将古地名实际范围聚焦在中原一带,认为古代地名变迁是沿用了原名而产生重名,很有创见。比如先秦的南岳衡山是今南阳的雉衡山。屈原时代的潇湘也并非湖南,而是南阳地区。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昆仑山,并非遥远的甘肃平凉,而是河南禹州。这些考论都有理有据。原书300多页虽不多,但很精。此书印刷精良,就是纸张太厚,300多页的书拿起来像本字典。


配合其他书读


相关图书